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超  刘力  魏继承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11):1137-1140
正围术期如何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基础也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1])。细胞自噬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自噬保护细胞免受环境刺激的影响,而自噬过度和自噬不足可能导致疾病及损伤的发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哺乳动物细胞降解和回收生物大分子及细胞器,为适应环境和进化的一种基本过程.在心脏生理状态下,自噬维持低水平保持心脏正常功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自噬快速增加,但其分子机制以及作用尚不清楚.现就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分子机制与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Ashford和 Porter用电子显微镜在人的肝细胞中首次观察到自噬现象,1993年有关学者在酵母中发现自噬相关基因及建立酵母突变模型,使得对自噬分子层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认为,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一种代谢现象,其实质是细胞内的"自我消化",它是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等物质在溶酶体的参与下被降解的生理过程,对于细胞维持稳态、促进生存意义重大.细胞自噬现象在酵母、线虫、果蝇直至高等脊椎动物的细胞中均广泛存在,它的经典过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细胞在接受刺激信号后,胞浆中出现的膜性结构将需要降解的物质包裹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成熟的自噬体被运输至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后被水解酶降解以实现细胞的"自我消化",而其中的氨基酸、核苷酸等重要代谢产物还可被机体循环再利用,以继续提供能量 [1].自噬分为微自噬(microautophagy)、巨自噬(ma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3种,而我们一般所说的自噬是指巨自噬.自噬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它可通过调控细胞器的更新,进而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②自噬可参与机体组织的结构重建;③自噬是细胞对外源性刺激的快速适应性反应;④它的降解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可提供能量,供机体循环再利用;⑤当细胞遭受氧化应激和病毒感染时, 自噬可作为细胞的防御机制,清除胞质内受损的细胞器及有害的物质进而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2-3].此外,自噬与自身免疫和衰老 [4]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自噬是机体选择性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防御性过程,对维持细胞生存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线粒体自噬阈值较低,当处在能量耗竭、缺血、缺氧等环境中时,线粒体自噬可被激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IRI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自噬和凋亡等密切相关。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概述、线粒体自噬在肾IRI中的作用以及线粒体自噬的调控进行综述,为临床中防治肾IRI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向溶酶体运送胞内过多、衰老或异常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并进行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主要有3种类型: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自噬体的形成可以大体归纳为4步:起始、成核、延伸、包裹.全过程均不可缺少自噬相关蛋白Atg的参与.正常状态下细胞自噬维持在低水平状态,当某些应激情况发生时,细胞自噬会大量增加.参与调节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细胞自噬在肾脏生理病理上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肾保护及损伤的“双刃剑”效用.本文就细胞自噬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阿英  张全兵  周云  王锋 《中国骨伤》2022,35(4):374-378
作为人体重要的运动和能量代谢器官,骨骼肌质量的正常维持对于机体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自噬-溶酶体(autophagy-lysosome,AL)途径是一种在正常和病态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生理或病理机制,对于维持细胞内蛋白质平衡,清除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及维持内环境稳定起到关键作用。自噬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在多重因子的协调作用下完成。自噬通过清除受损的肌原纤维和隔离的胞浆蛋白等细胞成分来维持健康机体的肌肉内稳态。自噬还可以提供细胞增殖所需的初始能量,促进损伤后肌肉的再生和重塑。同时,自噬失调也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骨骼肌萎缩的一个重要诱因。自噬可以影响骨骼肌对运动的反应,增加基础自噬水平有利于提高骨骼肌对运动的适应性。本文将自噬在骨骼肌质量维持中的作用与通路进行总结,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肌萎缩提供有效的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自噬水平及其对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9例LN患者为LN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为SLE组,50例肾切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3组肾脏足细胞内自噬体数量,比较3组肾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淋巴细胞瘤蛋白质-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1)的表达,以及足细胞相关蛋白,肾病蛋白(Nephrin)、足突蛋白(Podocin)的表达。分离狼疮肾炎患者肾脏足细胞,将足细胞分为自噬抑制组和自噬诱导组,自噬抑制组加入100 nmol/L 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诱导组加入100 nmol/L雷帕霉素(RAPA),比较3组足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及LC3、Beclin-1、Podocin、Nephrin等蛋白的表达。结果LN组、SLE组肾脏足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及LC3、Beclin-1、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LE组肾脏足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及LC3、Beclin-1、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LN组(P<0.05);自噬诱导组足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及LC3、Beclin-1、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自噬抑制组(P<0.05);正常对照组足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及LC3、Beclin-1、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自噬抑制组(P<0.05)。结论LN患者自噬水平呈升高状态,自噬水平升高可能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Podocin、Nephrin水平而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LN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醋酸铅(L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为铅性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醋酸铅孵育人肾小管上皮细胞48 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原卟啉氯化钴(Co PP)诱导HO-1表达,自噬抑制剂(3-MA)抑制自噬,CCK-8方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LC3Ⅰ、p62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醋酸铅处理48 h后细胞活性、HO-1及自噬水平较Control组均明显下降,在补充Copp激活HO-1后细胞自噬水平上升,细胞活性明显恢复; Copp可明显改善细胞抗氧化酶CAT、SOD2表达,降低MDA,降低细胞凋亡率; 3-MA抑制自噬导致细胞CAT、SOD2表达进一步降低,MDA含量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并且补充Copp后细胞CAT和MDA水平仅部分改善,SOD2表达未见明显恢复,提示抑制自噬减弱了HO-1的抗氧化作用。结论:HO-1可通过上调自噬减轻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HO-1可能可以作为治疗铅性肾病的一个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组织或器官再次获得血流灌注时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作用.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即可产生的大量的活性氧且线粒体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诱发线粒体白噬.线粒体白噬功能的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线粒体白噬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噬是一种细胞本体的降解过程.它以溶酶体的方式参与或老化非正常的细胞蛋白及细胞本身的降解.许多研究证实自噬水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中增高,但对于自噬在再灌注中的作用,现在争议较大.同时有研究证实新发现的与长寿相关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protein,Sirt)家族可能参与了自噬对I/R的调节.目的了解Sirt家族、自噬及I/R这三者间的联系.内容对自噬的基本过程,自噬的分子机制,自噬在心肌I/R中的作用,自噬与Sirt家族的关系作一综述.趋向促进对自噬的深入了解,期望对Sirt家族在心肌保护方面的作用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重要的生理过程。通过分解细胞质等自身成分以维持在营养能量缺乏状态下的细胞代谢平衡以及在代谢应激下清除损伤的细胞器达到细胞存活的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颖的思路。本文就细胞自噬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细胞自噬足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分解细胞质等自身构成成分的生理现象.自噬的功能主要是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维持着细胞代谢的平衡以及在环境压力下清除损伤的细胞器以利于细胞的存活.去势后前列腺萎缩是前列腺细胞凋亡、组织中蛋白质合成减少和降解速度增加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发现细胞自噬在去势后前列腺萎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成...  相似文献   

13.
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 脂肪供肝则会加重上述情况。本文从细胞和分子角度分析了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 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启动,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失衡及各种效应分子等, 为减少并预防肝脏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自噬是近年来的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它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广泛联系.目的 与广大读者交流有关自噬的新近发现.内容 阐述了自噬的分类、各种自噬的相应特征、检测方法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机制,包括目前发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被引发的机制及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各种观点等.趋势进一步阐明白噬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如何适当诱发自噬以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癌、外伤性肝破裂等肝脏疾病行手术治疗时,常常面临剩余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明显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细胞自噬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之一,在动物实验模拟肝脏缺血再灌注研究时,常以检测自噬标记性分子LC3-Ⅱ的水平变化代表细胞自噬活动的强弱.现就LC3-Ⅱ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自噬和损伤作用的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ouse podocyte cell 5,MPC5)并进行分组:甘露醇等渗组(mannitol isotonic group,MG组)、高糖组( high glucose group,HG组)、雷帕霉素组(rapamycin group,RG组)以及自噬相关蛋白5-siRNA组(SiG组)。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标志Synaptopodin、自噬相关的ULK1以及mTOR通路相关蛋白p70S6K的表达。 结果与MG组相比,HG组的Synaptopodin表达降低,自噬活性降低,p-ULK1以及p70S6K表达明显升高。与HG组相比,RG组的Synaptopodin表达升高,自噬活性较高,p-ULK1以及p70S6K表达较低。SiG组表现出与HG组相似的变化趋势。 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mTOR-ULK1信号通路调节足细胞内自噬反应、减轻高糖环境引起的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自噬是近年来的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它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广泛联系.目的 与广大读者交流有关自噬的新近发现.内容 阐述了自噬的分类、各种自噬的相应特征、检测方法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机制,包括目前发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被引发的机制及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各种观点等.趋势进一步阐明白噬...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补体攻膜复合物诱导足细胞损伤体外模拟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过程,探讨疏利分消方冻干粉对自噬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酵母多糖活化血清(ZAS)体外组装C5b-9,并建立C5b-9损伤足细胞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和模型+中药组,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自噬标记蛋白LC3及自噬底物蛋白P62荧光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19.
自噬(autophagy)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依赖溶酶体的胞内降解系统。它是一种适应性的代谢反应,能清除细胞中损伤或衰老细胞器及生物大分子,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维持自身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近年研究发现,自噬与肾脏缺血再灌注等急性肾损伤、药物性肾损害、遗传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病及肾脏衰老有关。因此,自噬未来可能作为治疗肾脏疾病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脊髓损伤后早期自噬激活所起的作用尚有争议。其原因在于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自噬能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发生并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另一方面自噬能促进受损变性蛋白的代谢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然而究其对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利弊作用,早期自噬激活的程度具有决定作用,脊髓损伤后适当地上调自噬水平可促进受损变性蛋白的代谢并抑制细胞凋亡,而过度激活自噬可能引发自噬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