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致黑舌或黑毛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对2000年1月—2021年1月收载的利奈唑胺致黑舌或黑毛舌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进行分析.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黑舌或黑毛...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5岁,2020年11月16日因“胸闷、恶心伴呕吐5天余”,以“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住重症医学科.病程中患者精神状态、饮食、睡眠较差,入院后予补液、降糖等对症处理.11月19日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患者否认其他疾病及手术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科体检:T 36.2℃...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21,(1):171-172
<正>1病历资料患儿,男,10岁,体质量33 kg,因左侧膝下外伤50余日,发热12 d于2019年8月25日收住本院骨科。患儿7月6日因左侧膝下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行清创缝合术。7月31日患儿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8.5℃↑,无寒战、抽搐,拆线时发现局部有脓血,伤口愈合差。  相似文献   

4.
1例55岁男性因肺部感染、痰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用药7 d后,患者舌苔变黑,考虑为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故停用。停药10 d后患者舌苔颜色明显变浅,18 d后完全恢复正常。本文报告了利奈唑胺致黑舌这一少见不良反应,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对这类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利奈唑胺在临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致黑毛舌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mBase、Scopus等数据库中收载的利奈唑胺致黑毛舌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结果检索到20篇共26例关于利奈唑胺致黑毛舌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以男性为主(18例,69.23%);20岁以下患者11例(42.31%),52岁以上患者10例(38.46%);黑毛舌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用药后的10~14 d左右;大部分患者在停药并给予适当的口腔护理后7~30 d舌部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应尤为注意,避免长期用药,用药过程中注意口腔护理,以减少黑毛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正>1 病例资料1.1 病例1患者女,52岁,2019年7月13日以"头痛3月,加重1周"入院,诊断为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行右侧额叶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患者发热,体温最高39.5℃。头颅MRI示:右侧蝶窦顶壁骨质异常改变伴异常信号影,考虑脑脊液漏。2周后行阔筋膜取出术+前颅窝底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给予美罗培南2 g,ivd,q8h,联合万古霉素1 g,ivd,q8h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致黑毛舌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抗菌药物致黑毛舌的文献病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可疑抗菌药物、联用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症状、诱导时间、处理措施、转归时间、可能诱发的因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筛选出有效文献26篇,包含病例38例,其中男性24例,患者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83岁;有慢性基础疾病22例(57.9%);26例(68.4%)出现黑毛舌,12例(31.6%)出现黑舌;怀疑引发黑毛舌的抗菌药物中,利奈唑胺24例(63.2%),甲硝唑4例(10.5%);2周内发生的有26例(68.4%),利奈唑胺与甲硝唑在诱导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周内转归28例(73.7%),出现黑毛舌后立即停药与用足疗程后停药患者的转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黑毛舌多发于男性、50岁以上、有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基础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抗菌药物中利奈唑胺与甲硝唑最易发生此类不良反应,多为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copus、CNKI、万方数据库,查阅文献报道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索应用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患者36例,男16例,女19例,1例未提及性别,年龄范围6~81岁,用药原因包括结核、骨与关节感染等。用药剂量方面,1例患者用量为1.6 g·d-1,其余患者均未超说明书推荐剂量。患者用药后出现视神经炎的时间为10~1125 d,中位数时间为210 d,利奈唑胺累计剂量为16.8~894 g,中位数剂量为162 g。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患者均停药治疗,视力恢复时间7 d~9个月,中位数时间为3个月。转归方面:2例患者视力未改善,其余患者均视力恢复。结论 利奈唑胺可引起视神经炎,用药疗程可能是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这一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外文数据库报道的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相关文献113篇,包括154例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男性99例(64.29%),女性55例(35.71%),男女比例为1.8∶1;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5.20%);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在3~28 d的最多(68.18%);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其中血液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等)占比最多(51.14%),其次为代谢系统损害(乳酸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25.00%)。统计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过敏史、合并用药、日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给药疗程等危险因素与血液系统和代谢系统损害可能无关。结论: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长期使用易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利奈唑胺所致的不良反应,使用时加强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国内外文献中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4年至2014年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的病例报告,对患者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9篇个案报道文献纳入统计,涉及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患者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71±19.28)岁。其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发生于停药后数周,发生时间为开始给药后(40.51±33.53) d,治愈时间平均为(6.12±5.8) d。死亡3例。结论: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并给予对症治疗可将不良反应引起的损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朱宁  吕良超 《中国药师》2012,15(5):706-707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50岁,2009年4月16日以"确诊‘左上肺腺癌'5月,遵嘱再入院化疗"入院.入院诊断:左上肺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T4胸椎转移、左胫骨转移(c-T4N2M1,TV期,PS=1分).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拟行二线药物培美曲塞第二周期化疗,于4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发热,伴咳嗽,咳淡黄色黏痰,全身酸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12年11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44例利奈唑胺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血液、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等,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利奈唑胺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利奈唑胺相关性低血糖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anFang Data、VIP、CNKI及PubMed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筛选利奈唑胺相关性低血糖病例报道的相关文献,提取患者的国籍、性别、年龄、原发病、基础疾病、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效病例报道9篇,9例患者;美国5例,中国3例,印度1例;男5例,女4例;低血糖多出现在使用利奈唑胺后1周以上(7例,77.78%)。5例糖尿病病例最低血糖值0.2~3.1 mmol·L-1,3例非糖尿病病例血糖最低血糖值0.9~1.06 mmol·L-1。单纯低血糖3例,合并≥2种其他不良反应6例。诊断后均停用利奈唑胺,静脉予葡萄糖等对症治疗,存活患者低血糖大多在24 h内纠正。3例死亡,6例存活。结论:利奈唑胺相关性低血糖多发生在高龄、合并有基础疾病、高累积剂量或长疗程用药患者。早诊断、及时停药,对症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奈唑胺是第一个运用于临床的 唑烷酮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50S亚基的23S核糖体RNA部分位点结合,阻止形成功能性70S始动复合物,以此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 ].利奈唑胺被批准用于G+ 球菌感染的治疗,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复杂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其抗菌谱还包括一些厌氧菌.利奈唑胺常...  相似文献   

15.
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化期刊群》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197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共收集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7例,除1例联合可疑致血小板降低抗菌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26例均可排除其它可疑药物,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21例(76.92%),女6例(23.08%%);其中年龄最大96岁,最小1岁;给药剂量除1岁患者150mg外,其余均为600mg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7~14天(60.00%),停药后恢复时间3~25天。结论掌握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9,(2):264-266
探讨输注利奈唑胺引起高龄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药学监护。通过参与1例高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过程,协助医师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治疗17 d后,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在临床上应用利奈唑胺时,尤其对高龄、基础疾病复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该药时更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如有需要,应添加对症治疗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3岁2个月,体质量16 kg.因"不明原因咳嗽,气促,憋喘明显伴发热5d"于2019年12月5日至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治疗.患儿于人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不详,当地社区给予退热、灌肠等治疗,效果不佳.人院查体:体温37.0℃,呼吸每分钟60次,脉搏每分钟160次,血压122/79 mm...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95岁,体重70kg。因"咳嗽,发热17 d,加重3d"入院。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史。体检:T 38.0℃(肛表),R 20次/min,P 98次/min,BP 175/90mmHg,神清,精神萎靡,查体合作,无皮疹、出血点,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入院当天查血常规WBC 11.0×109·L-1,RBC 3.64×1012·L-1,Plt 209×109·L-1,N 0.901。胸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例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急性肝损伤的诊疗经过,并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利奈唑胺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1 d后肝酶出现升高,2 d后肝酶升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83.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75.8 U/L,碱性磷酸酶(ALP)61 U/L,谷氨酰转肽酶(GGT)113 U/L。停用利奈唑胺,给予保肝治疗后肝酶下降明显,7 d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利奈唑胺致患者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老年女性、用药剂量有关,出现肝损伤时应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必要时建议暂停药物治疗。结论 利奈唑胺可快速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应加强其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20.
利奈唑胺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08年10月应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对5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0例中,革兰阳性球菌培养阳性29例,总有效率62%。医院获得性肺炎35例,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5例,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3例,肠球菌阳性1例,有效率为68.4%;皮肤软组织感染9例,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3例,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1例,肠球菌阳性1例,有效率为6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其中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2例,肠球菌阳性1例,有效率为33.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治愈;肝脓肿1例,无效;发热待查1例,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无效。出现消化道反应(恶心、腹胀、腹泻)5例,黄疸1例,耳鸣1例,皮疹2例。结论利奈唑胺可治疗革兰阳性球菌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本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疗效尚不确定,不适合肝脓肿和发热待查的经验性治疗。其不良反应较少,对肝脏酶学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