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 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李卫贤  杨林  魏璐城 《中国校医》2005,19(3):233-235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方法对我科199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GOS评分为良好38例,占30.1%;中残21例,占16.7%;重残13例,占10.3%;死亡54例,占42、9%。结论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CT扫描正常或脑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颅内无占位效应者可诊断为DAI。DAI预后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脑弥漫性轴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7例,植物生存11例,重度残疾14例,恢复良好16例。14例重度残疾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脑DAI患者的临床资料.91.07%(51/56)为车祸伤,7.14%(4/56)为坠落伤,1.79%(1/56)为钝器伤.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22例(39.29%),中残15例(26.79%),重残8例(14.29%),植物生存5例(8.93%),死亡6例(10.71%).结论 脑DAI患者早期诊治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T和MRI扫描与结果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DAI伤者为交通事故。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43例(66%),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9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5例,植物生存11例,残疾15例,预后良好24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将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1和纳洛酮治疗组2,对照组采用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或方法增加赫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神智转清率和远期疗效:结果 盐酸纳洛酮治疗组格托斯哥昏迷评分从第5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智转清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2的疗效较纳洛酮治疗组1更为理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有效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缩短昏迷时间。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是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瑞 《现代保健》2009,(36):106-107
目的 探讨早期盐酸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纳洛酮针治疗。观察患者格托斯哥昏迷评分的变化、神志转清率和远期疗效。结果早期给予纳洛酮治疗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有效的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缩短昏迷时间,能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可疑DAI病例行常规MR(TSE、FLAIR、DWI)及SWI检查,分别检测各方法所示患者脑内出血灶数量。结果 SWI共显示1132个出血灶,较CT、常规MR序列显示更多。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内的小出血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保东  袁先厚  文志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1):1215-1216,121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控、血糖的监测 ,亚低温治疗组直肠温度控制在32 0℃~ 35 0℃ ,持续 1~ 7d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全部患者 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判断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为 30 0 % ,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 2 5 %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可以明显地降低颅内压、血糖 ,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加深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DAI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2例,10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结论综合治疗仍然为目前治疗DAI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A)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弥漫性轴损伤,恢复良好6例(10.4%),重残14例(24.1%),植物生存8例(13.85),死亡30例(51.7%)。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处理继发性病理生理性变化和并发症,可显著提高DAI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P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8例患者死亡18例(37.5%);植物生存4例(8.3%),其中重型组3例,中型组1例;重残5例(10.4%),其中重型组4例,中型组1例;良好21例。故重型DAI较易诊断,轻中型DAI入院时不易诊断。脑震荡、脑挫裂伤单独诊断较合适,原发性脑干损伤属重型DAI。对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措施。DAI预后与运动反应,昏迷持续时间,瞳孔改变,睁眼出现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3-5分43例,6-8分54例,9-12分31例。68例有瞳孔改变(53.1%),88例有生命体征变化(68.8%)。交通伤为首要致伤原因。全部病人均行头颅CT检查,97例发现异常(75.8%);51例行MR I检查,44例发现异常(86.3%)。死亡31例,1周内死亡23例,植物生存18例,重残29例,轻残24例,良好26例。结论DAI病人伤情重,死亡及致残率高,临床表现复杂。CT及MR I检查,大多数病人可获正确诊断,也可出现假阴性。其诊断主要是临床表现与动态影像学结合。早期正确的诊断和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病人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7.5%的DAI为交通事故伤,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CT扫描有异常者占75%,而MR对DAI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T,能清楚显示脑干损伤。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亚低温治疗是处理DAI的关键。结论临床与影像学的结合有助于DAI的早期诊断,加强监护和治疗是防止DAI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317500)郑友方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技术日臻完善,治疗措施不断改进,而死亡率不见下降,究其本质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存在。DAI预后差,死亡率约为50%,仅次于急性硬脑膜下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醉酒后颅脑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醉酒后颅脑损伤的53例患者,从外伤因素、患者结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7分31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3例(41.9%),中、重残者7例(22.6%),植物状态生存1例(3.2%),死亡10例(32.3%):8-12分22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7例(77.3%),中残4例(18.2%),死亡1例(4.5%)。总病死率达20.8%(11/53)。结论醉酒后易掩盖颅脑损伤的典型症状,增加了误诊率和病死率,而及时行头部CT检查,采用早诊早治、防治并发症、重视康复治疗等措施,可降低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林岚  丁山  庄明华 《现代医院》2007,7(5):10-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1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15.52%,并发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的DAI患者死亡率高,单纯DAI死亡率低。结论DAI的诊断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持续7 d.全部患者在入院第1天和治疗1周时进行颅脑MRI检查,每例患者选择其MRI提示多发散在的病灶中面积最大的轴索损伤病灶作为测量对象,比较其治疗前后最大长径和(或)最大宽度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出现意识改善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入院提高3分的时间;伤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结果 1周时MRI显示面积最大的轴索损伤病灶最大长径(或宽度)缩小2 mm及以上者治疗组为9例,对照组为3例,治疗组变化显著(X2=5.00,P<0.05).GCS较人院提高3分的时间治疗组为(9.13±2.72)d,对照组为(13.87±2.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伤后1个月GOS≥3分的人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神经轴索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轴索肿胀和轴突周围水肿,缩小轴索损伤病灶,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解丛民 《中国保健》2009,(21):838-839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存活28例,死亡26例,病死率48.14%(26/54),无植物生存,重度残疾11例,轻度残疾9例,恢复良好8例。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急救处理、早期手术减压、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樊成  刘智明  余小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30-4331
[目的]了解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表现症状,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使用手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经验。[方法]对24例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进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所有24例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死亡5例(20.8%);植物生存3例(12.5%);重残3例(12.5%);良好13例(54.2%)。[结论]使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进行治疗,由于手术的术后减压比较充分,使得患者继发性颅脑损伤大为减轻,从而疗效比较显著,预后良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