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实践证明清热中药对感染性、炎症性发热均具有确实的解热作用,但有关清热中药的解热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不多,为研究其解热作用机制,我们选用典型的清热药黄芩、银花、连翘组成清热方。临床观察及药效实验证明该方有较好的解热作用。我们又进一步研究了其对体温调节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_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退热解毒颗粒解热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 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可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结论 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3.
洪倩  马增春  王增慧  韩莉  王青  杨阳 《世界中医药》2023,(11):1558-1562
目的:研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制备酵母发热模型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柴桂低剂量组、柴桂中剂量组、柴桂高剂量组,每组9只,模型组给予0.75 mL/kg剂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布洛芬组给予0.75 mL/kg剂量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灌胃,柴桂各剂量组分别给予1.25 mL/kg、2.5 mL/kg、5 mL/kg剂量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灌胃;另取9只未造模大鼠为空白组,给予0.75 mL/kg剂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给药1 h、2 h后,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情况;给药2 h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1 h、2 h后各给药组大鼠体温升高幅度均有所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体温下降趋势越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柴桂各剂量组大鼠IL-1β、NO、MOP含量以及PGE2、cAM...  相似文献   

4.
发热一般认为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若高热持续不退,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威胁患儿健康.所以,研究有效、快捷、无痛苦、无副作用的药物,是当务之急.2002-06~2004-06,我们应用自拟小儿退热解毒颗粒治疗小儿发热300例,并与应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组影响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初步观察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探讨桂枝汤的解热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对酵母发热大鼠模型和桂枝汤治疗组下丘脑组织中蛋白质表达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点。结果:发现模型和治疗大鼠下丘脑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主要是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和减少以及个别蛋白等电点的改变,其中在给予桂枝汤后有8种蛋白(Mr/pI:28.9kD/4.47,24.4kD/6.28,25.4kD/6.39,25.9kD/6.39,17.6中7.38,17.2kD/7.43,24.9kD/7.39,26.9kD/7.59)表达增强,6种蛋白Mr/pI:14.3kD/4.83,28.5kD/4.39,16.2kD/4.11,15.3kD/6.7,30.5kD/7.09,30.5kD/7.13)表达降低,1种蛋白(Mr/pI:14.8kD/5.4)等电点发生了改变,差异蛋白数量约占可分辨蛋白点的2.3%,本次实验未发现新的差异蛋白点。结论:桂枝汤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改变下丘脑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及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发热和低体温大鼠下丘脑可溶性NOS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对之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酵母性发热大鼠、安痛定性低体温大鼠及桂枝汤治疗组下丘脑部位NOS活性。结果:皮下注射酵母5.5h后大鼠下丘脑组织内NOS活性显著升高,而腹腔注射安痛定可使该部位NOS活性明显降低,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桂枝汤(p.o.)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醇母诱导的大鼠下丘脑NOS活性升高,与其解热作用平行;但在低体温模型上可进一步降低该区NOS活性,该作用与抗低体温作用呈负相关。结论:下丘脑可溶性NOS可能参与了大鼠体温调节;桂枝汤抑制酵母诱导的下丘脑NOS活性升高可能是其解热作用机制之一,但其抗低体温作用可能与该区NOS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7.
万英  赵相雨 《四川中医》2013,(10):101-102
目的:观察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小儿外感发热辨证为风热犯表型(风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解毒退热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天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天后的退热效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慢性应激致疲劳模型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所致疲劳状态下电针百会、足三里、太冲穴对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所致疲劳大鼠模型,测定电针治疗后对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下丘脑中β-内啡肽含量升高,电针治疗后其含量趋于正常。结论:电针使脑内β-EP的含量减少,从而减轻β-EP对应激所致疲劳后脑组织的损伤,起到调节心理-神经-免疫学网络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在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治疗组、预防组,每组8只。采用乙醇灌胃法造成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治疗组先造模后针刺,预防组先针刺后造模;模型1组和模型2组的造模时间分别同治疗组和预防组。穴选"足三里"中脘"内关",针刺干预5 d。实验结束前1 h各组用10%炭粉混悬液灌胃,然后取材,计算炭粉推进百分率(胃肠推进百分率),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和下丘脑中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个模型组的胃肠推进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肉眼可见胃黏膜损伤明显,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血浆及下丘脑中β-内啡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相应的模型组相比,预防组的胃肠推进百分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和预防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下丘脑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提高胃肠功能,与其降低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增加下丘脑中β-内啡肽含量有关。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预防胃黏膜损伤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选国  闫平慧 《陕西中医》2012,(9):1250-1251
目的:在用中医的体劳、神劳法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疲劳安口服液对其下丘脑5-HT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疲劳安大剂量组、疲劳安中剂量组、疲劳安小剂量组、人参皂甙组),每组为9只,灌胃14d后处死,分离出下丘脑,取其中一部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疲劳安口服液大、中剂量组与正常组及人参皂甙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疲劳安口服液可通过提升模型大鼠下丘脑5-HT含量以缓解应激反应,减轻疲劳症状,发挥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孤啡肽 (OrphaninFQ ,OFQ)是 1 995年底新发现的神经肽 ,是阿片受体样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本室已往的研究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 (icv)OFQ可阻断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抑制效应 ,本实验采用以单碱基突变模板作为内标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观察icvOFQ对创伤应激大鼠下丘脑组织IL 1 β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 ,正常大鼠下丘脑组织IL 1 βmRNA水平与标准对照的比值为 2 .51± 0 .6 2 ,大鼠施行创伤手术后下丘脑组织中的IL 1 βmRNA水平为 1 1 .77± 2 .1 3,较正常大鼠有明显升高 (P <0 .0 0 1 …  相似文献   

12.
杜亚伟 《河北中医》2010,32(6):914-915
<正>黄芩苷(Baicalin)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痉作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具有明显的致热性,动物静脉注射微量IL-1β就可以引起单相热,增加剂量则可以引起双相热[1]。本实验旨在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蝉蜕与连翘配伍对发热大鼠解热、抗炎等方面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蝉蜕组、连翘组、蝉蜕连翘1:1组、蝉蜕连翘2:5组、蝉蜕连翘3:4组、清开灵组、模型组、空白组共8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背部皮下注射10%的干酵母悬液10mL/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其对发热大鼠体温、血清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蝉蜕、连翘及其不同比例配伍均具有一定的降低大鼠体温、血清中IL-1β含量的作用。结论:蝉蜕与连翘配伍在解热、抗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发挥解热、抗炎等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是蝉蜕连翘1:1。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PKA,PK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受体Ⅲ型(EP3)受体激动剂硫前列酮(Sul)致热大鼠下丘脑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ul 1 mg.kg-1脑室注射(icv)致大鼠发热,观察H-89(特异性PKA抑制剂)1 mg.kg-1(icv),calphostin C(特异性PKC抑制剂)1 mg.kg-1(icv)和桂枝汤10 g.kg-1(ig)对模型大鼠发热的影响,继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EP3受体激动剂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KA,PKC的活性变化。结果:Sul脑室注射后,呈现单峰的发热曲线,峰值时在注射后0.5 h左右,并伴有下丘脑组织中PKA活性显著增高和PKC活性的降低倾向。PKA,PKC抑制剂及桂枝汤均可使模型大鼠的发热曲线下移;口饲桂枝汤能显著抑制造模动物下丘脑PKA的活性,大剂量桂枝汤还能显著降低PKC的活性。结论:下丘脑组织中的PKA,PKC参与了EP3致大鼠发热的病理过程,桂枝汤可抑制EP3激动诱致的PKA活性增高,这可能是桂枝汤解热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花与连翘配伍对发热大鼠的解热、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20%的干酵母悬液背部皮下注射法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银花、连翘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对发热大鼠的体温以及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味银花、连翘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均具有解热作用,但配伍应用后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银花或连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配伍优势.结论:①银花与连翘配伍在解热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揭示了其"相须"配伍的科学性;②发挥解热和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是银花连翘1:1.  相似文献   

16.
李洁  杨萍  李邵强  许娟  蔡妙珊 《新中医》2017,49(10):20-24
目的:研究复方柴芩退热颗粒对2,4二硝基苯酚及细菌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退热作用,进一步明确该颗粒的退热效果,初步探讨其退热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酚麻美敏片组[给药剂量0.148 g/(kg·d)]、小柴胡冲剂组[给药剂量2.160 g/(kg·d)]、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6.480、3.240、1.620 g/(kg·d)]。各给药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同法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5天,第4天各组动物均开始禁食不禁水24 h,末次给药前开始造模。造模实验一:除正常对照组外,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17 mg/kg,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实验二:除正常对照组外,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80μg/kg。测大鼠各时间点的体温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 h、2 h、3 h体温上升值均显著升高,大鼠血清IL-1β、PGE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酚麻美敏片组、小柴胡冲剂组、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酚麻美敏片组大鼠在造模后1 h、2 h、3 h体温上升值均显著降低(P<0.05,P<0.01);小柴胡冲剂组大鼠在造模后2 h、3 h体温上升值均显著降低(P<0.05,P<0.01);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低剂量组在造模后1 h、2 h、3 h体温上升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复方柴芩退热颗粒中剂量组在造模后2 h、3 h体温上升值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2 h、4 h、6 h、8 h体温上升值均显著升高,大鼠血清PGE2、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酚麻美敏片组、小柴胡冲剂组、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PGE2、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酚麻美敏片组大鼠在造模后2 h、4 h、6 h体温上升值均显著降低(P<0.05,P<0.01);小柴胡冲剂组、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在造模后2 h、4 h体温上升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复方柴芩退热颗粒对2,4二硝基苯酚及细菌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均有降温作用,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PGE2、IL-1β和血清TNF-α含量,对大鼠实验性高热模型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c AMP的影响,探讨该方的退热机理。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大鼠分为清热散瘀解毒方组(12只)、萘普生药物组(12只)、模型组(12只),每组注射2,4-二硝基苯酚进行小鼠非感染发热造模,然后分别灌入中药、西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空白组)。2 h后测定体温及血清中c AMP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药物对EP性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以及c AMP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灌药2 h后,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血清和下丘脑c AM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清热散瘀解毒方能降低EP性发热大鼠体温,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机体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c AM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刺具有明显的减肥效应,已在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中得到广泛证实[1,2].研究显示能量摄入(摄食)与消耗的精细平衡是保持正常体重的关键,肥胖是最常见的能量失衡状态,而下丘脑是调节摄食行为和能量平衡的关键部位.本文拟通过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NPY)和瘦素(kptin)受体(OB-Rb))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探讨针刺对食源性肥胖大鼠下丘脑能量调节网络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清、下两种治法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退热作用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脂多糖(LPS)和干酵母两种不同致热源,观察白虎汤、大承气汤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白虎汤和大承气汤对LPS和干酵母两种发热模型大鼠均有解热作用,与大承气汤比较,白虎汤的解热作用强,退热迅速且持久。结论:清、下两种治法均呈现解热作用,但退热作用的特点有所不同,这为临床治疗发热性疾病有效方药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脑室注射5-HT,一小时内能诱致大鼠发热。测定发热大鼠和体温低下大鼠下丘脑组织的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噪蜡酸(5-HIAA)的含量,发现在发热动物中5-HT含量升高.5-HIAA含量下降;在低体温大鼠.5-HT和5-HIAA含量均较正常降低。桂枝汤口饲给药,既能抑制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在解热扣提高低体温动物肛温的同时.能使发热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显著降低,5-HIAA含量升高;使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的5-NT含量上升、5-HIAA含量下降。实验结果提示.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部分通过影响体温中枢神经递质5-HT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