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男,62岁,农民.低热.盗汗.咳嗽,食欲减退,上腹部隐痛一年.入院查体:体温37℃,心肺(一).腹平软.莫菲氏征(一),上腹部偏右轻压痛.肝脾未及.血、尿、大便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血沉58mm/h,胸片示浸润型肺结核.胃镜检查:胃窦部小弯侧见3.5×3.5cm半球形隆起物.表面有桥状皱襞.胃镜诊断:胃窦部平滑肌瘤。活检病理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手术所见.胃壁小弯侧有3.5×4 cm球形肿块,表面光滑,肠系膜有5个肿大的淋巴结、分离肿块并切除.切开肿块内有白色于酪样物,病理论断,胃壁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患者胃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情况和在胃内的分布特点.方法: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门诊患者,先应用~(14)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如为阳性则行胃镜检查,于胃窦大、小弯侧及胃体大、小弯侧,分别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癌前病变,如: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在128例Hpylori阳性患者中,胃癌前病变71例,占55.5%.而阴性患者中,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仅占31.3%(10/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并(P<0.05).在Hpylori阳性组患者中,癌前病变在各部位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胃窦小弯侧(58.5%)>胃窦大弯侧(36.9%)>胃体小弯侧(23.8%)>胃体大弯侧(14.6%).而在Hpylori阴性对照组中,胃窦小弯侧(31.3%)>胃窦大弯侧(18.2%)>胃体小弯侧(15.6%)>胃体大弯侧(12.5%).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胃癌前病变以胃窦小弯侧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胃窦大弯侧.  相似文献   

3.
例1男性,55岁。上腹部隐痛1个月。体检:上腹部压痛。X线钡餐造影示胃窦部小弯变短,粘膜粗乱,蠕动减弱,见不规则块影,中央有0.6cm龛影。内镜见胃窦腔狭小,粘膜结节状僵硬,小弯侧糜烂。诊断为胃癌而入院手术。手术标本检查胃窦5cm×4cm×3cm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胃黏膜内类癌合并印戒细胞癌和胃壁内胰腺组织异位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方法:患者,男,63岁,主因“上腹部烧灼样不适2 a余,加重2 mo”行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前壁黏膜结节状扁平隆起,直径0.7 cm,镜下为类癌.遂行胃大部切除,常规取材病理送检发现上述3个不同部位的病变,对此进行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体黏膜固有层内多灶内分泌细胞增生并于胃体大弯侧形成类癌,局灶浸润黏膜肌层,病变呈嗜铬颗粒蛋白A和突触素强阳性; 胃体小弯黏膜固有层内查见印戒细胞癌;胃窦小弯侧肌壁内查见异位胰腺组织伴内分泌细胞成分显著增生,后者由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胃泌素阳性细胞构成.结论:胃体大弯黏膜内类癌与小弯黏膜内印戒细胞癌是各自独立的病变;肌层和浆膜层内分泌细胞团是增生的胰腺内分泌组织而非类癌浸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8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来我院作胃镜检查。胃镜下见胃窦小弯近前壁有一45cm×40cm的半球形隆起物,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粘膜无明显差别,用活检钳推之活动度差,质地中等硬度。钳取组织4块,出血少量。内镜诊断为胃窦平滑肌瘤。病理报告为胃窦粘膜慢性炎症改变。予手术治疗。手术标本病理检查:胃窦小弯近前壁见45cm×40cm×35cm的椭圆形肿物突向胃腔内,表面光滑。切开肿物见剖面为蜂窝状小房,房内充满暗红色血凝块。镜检:胃窦粘膜下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血窦,窦腔内充满红细胞,血窦内壁衬以内皮细胞,血窦间为多少不等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80岁,10年前诊断有慢性胃溃疡病,常伴有胃痛、反酸。近一月多症状明显加重,进食后腹部饱胀、暖气。西咪替丁等治疗效果不佳。胃镜:胃窦小弯侧有5.5×4.5cm不规则溃疡,疑为溃疡恶变伴幽门梗阻入院。体检:腹部平软、浅表淋巴结不大。胸片及外周血正常。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CT:胃窦癌井幽门梗阻。手术所见:病变位于胃窦小  相似文献   

7.
例1,男性,23岁,因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1年,加重1个月就诊,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后壁可见0.8cm的脐样凹陷,顶端轻度糜烂,边缘整齐,周围粘膜正常,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病理报告:胃异位胰腺组织,给予奥美拉唑20mg,1次/d,枸橼酸铋110mg,4次/d。口服,效果不明显,1个月后复查胃镜,胃窦小弯后壁仍可见0.8cm的脐状凹陷,经病人同意后给  相似文献   

8.
双幽门1例     
1 病例报告 男,43岁。因上腹部不规则隐痛伴反酸、嗳气、腹胀纳差3个月而入院。10d前曾有恶心呕吐、每日数次,服用多种制酸解痉药,效不显。体检:消瘦,剑下有压痛。化验检查有轻度贫血,其他正常。超声波肝胆胰脾探查均正常。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未见异常。胃体:胃窦粘膜均呈散在性丘疹样改变,充血肿胀。幽门部见两个开口,呈圆形,相距2cm,其一位于胃窦大弯侧靠后壁,蠕动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有约1.0cm×1.5cm之溃疡。其二位于胃窦小弯侧靠前壁,见少量胆汁反流,孔小内镜不易通过。钡透显示胃窦部粘膜粗大,幽门管开放良好。在幽门旁小弯侧,另有一钡柱通向十二指肠基底角。球腔变形,基底部轻度凹陷。球的小弯侧充盈欠佳,有龛影及粘膜集中现象。 2 讨论 内镜下通常瘘口清晰可见,有时必须足够充气,并清除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保留胃短血管的“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治疗高位小弯侧、胃窦部双源性胃癌患者2例,效果满意。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0岁、61岁。1例为高位小弯侧近贲门部粘液癌、胃窦部腺癌,病灶直径分别为2cm、4cm,呈溃疡型;另1例为高...  相似文献   

10.
内镜超声诊断胃异位胰腺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超声检查胃异位胰腺的诊断特点,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2007年7月~2008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623例超声胃镜(EUS)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嘲顾性分析胃异位胰腺的图像特征及其诊断正确率。结果623例EUS检查中,诊断胃异位胰腺20例,间质瘤91例,息肉81例。胃异位胰腺网像特点:好发于胃窦,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形态差异很大,中间顶端可见导管开口;EUS下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中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有一定价值,并可进一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邓某,男71岁。心窝部疼痛,头昏,柏油样便,于92年11月12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外观,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心窝部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既往有胃痛史,曾胃出血一次。临床诊断:胃溃疡排外恶变。内镜示:胃窦多发性溃疡。病理检查:大部切除胃16cm×9cm×7cm,切面见胃窦小弯侧及前、后壁10cm×9cm范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经验,以引起对该疾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糜烂或溃疡,行黏膜活检病理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结果11例病人中,胃窦异位胰腺8例,十二指肠3例。内镜诊断:5例诊断为异位胰腺,4例诊断为黏膜隆起性质待定,1例诊断为胃息肉,1例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重复活检,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11例病人活检或手术病理均为异位胰腺。结论部分异位胰腺可有典型的内镜下特征,但其余一部分呈多样性,与息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难以鉴别,需依赖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内镜超声显示病灶仅限于黏膜下层未达肌层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6岁,因反酸、上腹部间断隐痛半年,胃窦隆起病变1 d来我院诊治.患者半年前出现反酸、上腹部间断隐痛,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抑酸等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1 d前在外院复查胃镜提示胃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体检: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异常包块.入院后行胃镜检查:胃窦小弯侧见一处黏膜略隆起,直径约1.8 cm,表面呈淡蓝色,光滑,质软,充气后可变平坦.  相似文献   

14.
胃粘液囊肿内镜误诊1例报告李春正,任占武胃粘液囊肿极为少见,笔者在内镜检查中曾误诊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5岁。因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引起上腹疼痛,有时呈阵发性加重,前来我院就诊,X线钡餐检查见胃窦大弯侧有核桃大小密度减低影,边界光滑,诊断胃窦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胃血管瘤1例     
胃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良性肿瘤。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0余年而作胃镜检查,胃镜见胃窦部小弯侧1×1.5cm半球形隆起,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取胃内钢针的体会宋世明患者女,22岁,吞服钢针6枚,4小时后急送我院。X线下发现中上腹6条长约3.5cm密度增高线状阴影。急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部4枚钢针,胃窦部2枚,且见2枚针尖分别刺入胃窦小弯侧,针尾刺入胃窦大弯侧,针体横架于胃窦部。用普通...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3岁,无消化道不适症状,于2019年6月21日因“健康体检”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检查。既往饮酒20年,平均每天饮白酒(53度)约600 g,近5年有所减少,每日饮白酒250~300 g。常规麻醉后进镜观察,见胃体黏膜粗糙,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AC)征阴性,小弯侧黏膜充血明显,弥漫性发红(图1),胃角、胃窦黏膜充血、水肿,伴渗出、片状红斑(图2、3),内镜下稍吸气观察胃体小弯与两侧黏膜存在明显分界线,喷洒靛胭脂后观察胃体小弯黏膜着色少,可见颗粒样改变(图4、5),胃角、胃窦胃小区结构增大,伴凹陷性糜烂(图6)。分别于胃体小弯、胃角、胃窦小弯各取活检1块。病理诊断结果:胃(体小弯)表浅体型黏膜慢性炎伴急性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部分腺体肠化、增生;胃(角)幽门型黏膜慢性炎伴急性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部分腺体肠化、增生;胃(窦小弯)幽门型黏膜慢性炎伴急性炎,部分腺体肠化、增生,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孙世杰  周先亭 《山东医药》2002,42(24):12-12
1991~ 2 0 0 1年 ,我院手术治疗患者胃癌穿孔 17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2 1~ 82岁。合并中毒性休克 4例 ,糖尿病 3例 ,肾功能不全 1例 ,肺心病 1例。术前胃镜确诊 2例 ,术中确诊 14例 ,术前、中、后误诊 1例。胃窦部溃型肿物 15例 ,胃体部小弯侧  相似文献   

19.
例1男,60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20 d入院,既往体健。体检:上腹部可触及1个4 cm×5 cm包块,压痛,质中,移动差。余无阳性体征。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7~30 cm可见不规则隆起新生物,边界尚清,表面结节状,质地硬;胃窦可见大片不规则隆起糜烂,边界不清,累及小弯、侧后壁、大弯侧,表面覆污秽苔,质地硬,触之易出血。病理诊断:食管  相似文献   

20.
杨希宁 《胃肠病学》1999,4(3):142-142
病例:男性,62岁,上腹胀痛伴恶心、纳差1月余。1周前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窦粘膜粗乱、隆起,钡餐通过时有分流现象。疑诊胃窦癌。内镜检查示:食管、贲门未见异常,胃体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柔软光滑。胃窦部较膨大,粘膜皱襞粗大,近小弯侧和窦前壁见2个孔,随蠕动收缩或扩张,孔距约1cm。小弯侧孔边有-0.8cm×0.6cm的凹陷,底部覆盖黄白色苔膜,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明显。通过该孔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可见球腔较大,与另一孔相通,球部粘膜未见异常。退镜至胃窦部,由近前壁的孔可窥见十二指肠,但由于孔径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