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16-2216
答:当[H^+]增高时,延髓化学敏感区的CO2敏感细胞、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都受到刺激,因而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增大.CO2呼出增多,使血液中PaCO2降低,这种呼吸代偿实际上就是以呼吸性碱中毒来代偿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2.
沈俊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8):700-700
患者男 ,76岁 ,离休干部。因反复发作心慌、胸闷、气喘 13年加重伴间断双下肢浮肿 2年而入院治疗。既往 14年前因患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塞而在我院住院 ,好转出院。否认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 ,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也无脑血管意外史。入院后体检 :BP 13 0 /80mmHg ,慢性重病容 ,半卧位 ,颈静脉高度怒张 ,口唇紫绀 ,眼睑水肿 ,咽 (-) ,双下肺可闻及细湿性罗音 ,以右下肺明显 ,双肺呼吸音减弱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尖搏动弥散 ,HP 90次 /min ,节律不齐 ,早搏10次 /min ,第一心音减弱 ,二尖瓣区可闻及Ⅱ /6级收缩期…  相似文献   

3.
表现为有规律较快几次呼吸后,突然呼吸暂停,间隔一个时期后又开始呼吸,间期多变,节律不规整。其意义同潮式呼吸,但较潮式呼吸更严重,预后不良,常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又名化学感受器瘤)是临床上少见的肿瘤,加之其解剖部位复杂,术后并发症多,给诊断和治疗均带来诸多不便,常令五官科医生棘手,现将我院1987~1998年间收治的5例总结及结合文献讨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左4例,右1例...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事件常定义为:口、鼻无气流通过≥10s,同时无呼吸运动;患者没有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状和对抗气道阻塞的呼吸运动,是其区别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或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SA)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谢燕平 《现代护理》2001,7(6):12-13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较为少见。外科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时常涉及颈部重要神经和血管,有时须切除受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方能彻底切除肿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护理难度大。现将悔我院1982~1999年20例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与动脉密切有关的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有报道误诊率高达43.3%,以往应用灰阶超声检查诊断率亦低.仅为74%,我们应用彩超检查.以探讨彩色多普照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小力  文红霞  陆小霞  曹晓晓 《临床荟萃》2009,24(20):1788-1789
有关小婴儿肺炎肺功能的改变,国内报道不多,本研究对1~6个月肺炎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是起源于颈动脉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少见,且易与其它颈部肿瘤混淆,误诊率较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琴  朱宝燕 《护理研究》2007,21(8):2201-2202
颈动脉体瘤是头颈部少见的良性化学感受器肿瘤,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呈良性,部分可恶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部位特殊及血管神经丰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术后可能发生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亦有其特殊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医院--社区--家属交互式管理在潮式呼吸合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69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潮式呼吸合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34,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n=35,增加医院--社区--家属交互式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再住院率、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且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P<0.05)。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再住院率、病死率均降低,且护理满意度则升高(P<0.05)。结论 潮式呼吸合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后采用医院--社区--家属交互式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paraganlioma),属化学感受器瘤,又称副神经节瘤,是头颈部自颈动脉分义至颅底区域好发的良性副神经节细胞肿瘤。常为单侧,亦可双侧。以30~60岁左右多见。病理上,为梭形或椭圆形肿块,包膜光整,富含细小血管和血管纤维分隔,颈内外动脉常被肿块包绕,并被分离移位。临床上,颈动脉体瘤较小时,病员常无自谥症状。若肿瘤较大,偶可触及质硬光滑包块。肿块推压颈内外动脉,  相似文献   

13.
郜秋菊 《护理研究》2009,23(9):2531-2532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中化学感受器(chemodectoma)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na)。CBT临床上少见,据统计占颈部肿块的0.22%,常为单侧发病,也可为双侧发病,可有家族性,多为良性,可恶变^[1]。我科于2008年7月80日收治了1例病程长、病变范围广的颈动脉体瘤病人,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正常颈动脉体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位居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鞘内。颈动脉体瘤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低,好发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因其所处部位特殊,生长缓慢,早期无特殊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瘤体不断长大,造成压迫气管及颅神经症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术前诊断主要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26例资料作一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