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哮喘模型小鼠舌下含服粉尘螨疫苗进行治疗,研究治疗前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NF-κB在颌下淋巴结和肺部的变化,比较高剂量疫苗和低剂量疫苗对哮喘小鼠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制备舌下含服粉尘螨疫苗。28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粉尘螨高剂量治疗组(C组)、粉尘螨低剂量治疗组(D组),每组7只。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观察支气管肺胞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和分类,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状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体视学测量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的变化和颌下淋巴结33D1阳性DC的表达。结果 C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计数、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B组显著减少(P<0.05),气道高反应性下降(P<0.01)。C、D组哮喘小鼠颌下淋巴结33D1阳性DC和肺部NF-κB阳性细胞的数密度、体密度、表面积密度均下降,C组比D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高剂量舌下含服粉尘螨疫苗治疗哮喘小鼠有显著疗效,与DC的免疫耐受和NF-κB的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舌下含服疫苗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Fas、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和舌下含服粉尘螨疫苗治疗组.对正常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对哮喘组小鼠用尘螨提取液诱发哮喘以制作哮喘模型,治疗组则以尘螨抗原致敏后进行免疫治疗.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肺组织Fas和Bcl-2蛋白的表达,再以体视学方法测算肺组织Fas和Bcl-2蛋白阳性细胞的体密度(Vv)和数密度(Nv).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3组小鼠肺组织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②肺组织Fas、Bcl-2蛋白阳性细胞的体视学测量,治疗组Fas蛋白阳性细胞的体密度与数密度均比哮喘组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的体密度与数密度均比哮喘组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Fag、Bcl-2在嗜酸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及肺组织内其它细胞上的表达,进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及肺内其它炎性细胞在哮喘气道的凋亡来减少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控制气道慢性炎症,达到防治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晓宇  闫浩  朱清仙  李荔  刘志刚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1):1234-1236,1247
目的对标准化粉尘螨疫苗免疫治疗哮喘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以进一步探讨标准化粉尘螨疫苗免疫治疗疗效。方法利用粉尘螨抗原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32只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末次激发后24h,处死动物,取小鼠肺组织,分别固定、包埋和切片,用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哮喘组相对于空白组,肺组织结构紊乱、充血以及水肿,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高剂量粉尘螨疫苗治疗组较哮喘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水肿较轻。而低剂量粉尘螨疫苗组肺组织仍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病变,但较哮喘组病理变化为轻。电镜观察显示:哮喘组肺组织结构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而高剂量粉尘螨疫苗治疗组Ⅰ型和Ⅱ型肺泡细胞结构基本正常、清晰。结论粉尘螨疫苗能有效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且高剂量粉尘螨疫苗较低剂量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为临床过敏性哮喘尘螨脱敏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舌下含服疫苗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Fas、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和舌下含服粉尘螨疫苗治疗组。对正常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对哮喘组小鼠用尘螨提取液诱发哮喘以制作哮喘模型,治疗组则以尘螨抗原致敏后进行免疫治疗。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肺组织Fas和Bcl-2蛋白的表达,再以体视学方法测算肺组织Fas和Bcl-2蛋白阳性细胞的体密度(Vv)和数密度(Nv)。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3组小鼠肺组织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②肺组织Fas、Bcl-2蛋白阳性细胞的体视学测量,治疗组Fas蛋白阳性细胞的体密度与数密度均比哮喘组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的体密度与数密度均比哮喘组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Fas、Bcl-2在嗜酸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及肺组织内其它细胞上的表达,进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及肺内其它炎性细胞在哮喘气道的凋亡来减少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控制气道慢性炎症,达到防治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鱼尾葵花粉过敏原profilin蛋白的纳米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纳米疫苗治疗组、空白纳米治疗组及蛋白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在第0、7、14天致敏小鼠,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小鼠每次经腹腔注射50μg鱼尾葵花粉提取液和2mg Al(OH)3,正常组用PBS代替。致敏结束后,纳米疫苗治疗组、空白纳米组及蛋白治疗组分别使用PLGA-CmP纳米疫苗(含50μg profilin蛋白)、空PLGA纳米和50μg重组蛋白profilin经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每隔3d注射1次,共治疗5次。末次治疗后,取花粉粗浸液200μg分别滴鼻激发小鼠,每天1次,连续3d,激发结束后处死小鼠。小鼠激发后的30min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鼻部症状(鼻分泌物量、喷嚏次数及搔鼻)评分情况;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2a)及细胞因子(IL-4、IL-10和INF-γ)水平;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蛋白治疗组及纳米疫苗治疗组小鼠鼻部症状评分、血清特异性IgE及IL-4水平均明显降低,纳米疫苗治疗组降低更明显,IgG2a、IL-10和INF-γ显著增加,纳米疫苗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以PLGA为佐剂的鱼尾葵花粉过敏原纳米疫苗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大大提高过敏原疫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喘方及拆方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6(IL-6)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平喘方及拆方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BALB/c小鼠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将60只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平喘祛瘀方)、拆方2组(平喘祛痰方)。各组分别灌胃干预7 d后处死,取样。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SLP、IL-6因子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细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及周围组织炎症浸润明显;空白组、地塞米松组、平喘方组细支气管管壁结构正常,管周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拆方2组较拆方1组细支气管管壁增厚不明显,管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TSLP、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TSLP、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平喘方组及拆方2组比较,拆方1组TSLP、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平喘方及两拆方均能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降低TSLP、IL-6因子水平,其中平喘祛痰方较平喘祛瘀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介素22(IL-22)在哮喘模型中的作用,研究布地奈德对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及IL-22的调控作用。方法 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布地奈德组3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小鼠以制备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进行HE及AB-PAS染色,进行气道炎症评分,ELISA法检测3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IL-22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L-2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增加,BALF中IL-22水平增高,肺组织中IL-22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后,小鼠气道炎症评分及肺组织IL-22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哮喘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对哮喘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肺内IL-22的表达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00例粉尘螨过敏的哮喘和(或)鼻炎患者进行为期25周的临床观察,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和安慰剂。结果试验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呼气峰流速值和自我疗效评估以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每日症状评分和自我疗效评估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试验组过敏性哮喘患者应急用药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用药25周后,两组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试验组的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G4水平升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清肺口服液是临床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肺炎的有效经验方。前期研究发现,清肺口服液可以减轻RSV感染加重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本研究拟探讨清肺口服液对RSV感染的哮喘小鼠肺组织自噬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RSV感染+哮喘组、清肺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及雾化激发哮喘模型;采用RSV隔日滴鼻、连续3次诱导感染,构建RSV感染哮喘模型。各药物组给予相应干预。末次激发24 h后,采集血清,分离肺组织。HE染色后观察气道炎症反应;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Atg5、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清肺口服液可以明显减轻RSV感染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充血水肿,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的水平(P0.01),显著下调Atg5、Bax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1)。以上结果提示清肺口服液能够减轻RSV感染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噬和调节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仙汤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FIZZ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芪仙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模型组(模型组)、芪仙汤治疗组(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卵白蛋白(OVA)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各组分别相应干预灌胃2周。从小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形态学(HE染色病理切片)指标评价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FIZZ1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FIZZ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较正常组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增厚明显;治疗组哮喘病理改变明显改善。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模型组FIZZ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FIZZ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芪仙汤可能是通过下调小鼠肺组织FIZZ1表达起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改组尘螨Ⅱ类变应原基因Der f2和Der p2后表达的蛋白为变应原,对小鼠哮喘模型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160只清洁级BALB/c小鼠分为PBS组(阴性对照组),Der f2和Der p2免疫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哮喘组,改组变应原免疫治疗M01、M03、M08、M10蛋白治疗组。用尘螨提取液于0、7、14d腹腔注射致敏激发BALB/c小鼠,第21天雾化吸入激发,连续7d,其中各免疫治疗组于第25~27天雾化前30min分别用Der f2、Der p2和改组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PBS组则用PBS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最后1次雾化24h后,引颈处死。分别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白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LA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4、IL-17和IFN γ的含量及血清中特异性IgG1、IgE抗体水平变化。结果 与哮喘组比较,改组变应原免疫治疗组和阳性治疗组肺部炎症显著减轻, BALF中的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1、IgE抗体均显著降低;免疫治疗组(包括阳性对照)的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IL-4、IL-17均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通过基因改组获得的尘螨Ⅱ类变应原改组疫苗免疫治疗小鼠哮喘,可有效降低尘螨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重组粉尘螨Ⅰ类变应原(Der f1)诱导BALB/c小鼠哮喘模型。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PBS阴性对照组、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重组Der f1模型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1、IgG2α和IgE含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2、IL-4、IL-5、IL-17和IFN-γ含量,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同时切取小鼠未灌洗侧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OVA阳性对照组、重组Der f1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gG1、IgG2a和IgE含量,脾细胞上清液和BALF中IL-2、IL-4、IL-5、IL-17和IFN-γ含量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OVA阳性对照组、重组Der f1模型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显著高于PBS组(P〈0.05或P〈0.01)。OVA阳性对照组和重组Der f1模型组小鼠肺部病理改变呈明显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结论用重组Der f1能成功诱导BALB/c小鼠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含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Der f 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方法 提取粉尘螨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扩增Der f 2基因,测序鉴定后将Der f 2基因克隆入pcDNA3.0质粒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Der f 2.将小鼠BMSCs分3组进行实验,包括pcDNA3.0-Der f 2转染组、pcDNA3.0空质粒转染组及未转染组,分别利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er f 2基因及蛋白在3组BMSCs中的表达.结果 扩增的Der f 2基因序列与GenBank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Der f 2基因正确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转染BMSCs 48 h后,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未转染组和pcDNA3.0空质粒转染组未检测到Der f 2基因表达,pcDNA3.0-Der f 2转染组检测到特异性条带,且大小与预期相符.结论 pcDNA3.0-Der f 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Der f 2的mRNA和蛋白能在小鼠BMSCs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脱水穿心莲内酯(D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组小鼠采用20% CCl4 2.0 mL·kg-1腹腔注射,每周3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的橄榄油。治疗组小鼠按100 mg·kg-1 DA灌胃给药,每周3次,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24 h摘眼球取血,断髓,取肝脏。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学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Ogg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程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Ogg1、Caspase-3、Bax、TGF-β1、α-SM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Ogg1、Caspase-3、Bax、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DA对CCl4导致的肝纤维化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和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将本院哮喘专科诊治的对粉尘螨过敏的4~14岁轻-中度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
照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对症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粉尘螨滴剂舌
下含服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治疗后的6个月、1年及2年进行随访评估。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哮喘
症状进行评分,并对呼气峰流速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EF%)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128例研究对象中,治疗组有5例病例脱失。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6个月、1年和2年的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各阶段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6个月、1年、2年时间段的PEF%较对照组各阶段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治疗中少数患儿出现过轻微反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长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及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是一种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以及相关基因Fa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青蒿琥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卵白蛋白致敏并雾化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模型。治疗组从造模第21天开始雾化激发前1 h腹腔注射给药。末次激发24 h后行肺组织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EOS的百分比和凋亡率,TUNEL法检测肺组织EOS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Fas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哮喘组比较,青蒿琥酯组BALF中EOS的百分率下降(P<0.05),BALF和肺组织中EOS凋亡率升高(P<0.05)。肺组织中Fas蛋白的阳性面积和IOD升高(P<0.05),Bcl-2蛋白的阳性面积和IOD降低(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调节Fas和Bcl-2的蛋白表达减少肺组织EOS浸润,促进EOS凋亡。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asthma.Forty asthma patients allergic to dust mite were enrolled.They received SLIT with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Der.f) drops for one year.Thirty healthy subjects served as controls.The levels of IL-4 and IFN-γ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were determined in allergic asthm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SLIT as well as the healthy subjec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IL-4 wa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and that of IFN-γ remarkably decreased in the patients before the SLIT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P<0.05).After the SLIT,the level of IL-4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at of IFN-γ elevated in these allergic asthma patients.It was concluded that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allergic asthma.And it may work by regulating the balance of Th1/Th2 through changing the expression of IL-4 and IFN-γ in PBM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阐明其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XM)组和HNK组,每组5只。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Al(OH)3]悬液腹腔注射致敏和OVA滴鼻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在激发前30 min分别对DXM组和HNK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DXM和HNK溶液,模型组小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后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评估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快速迪夫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核因子κB(NF-κB)、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和H2AX组蛋白(γH2Ax)表达水平,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γH2Ax免疫荧光强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数量明显增多,气道管壁增厚及气道旁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DXM组和HNK组小鼠上述表现减轻,而HNK组和DXM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表现相似。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4、IL-6和IL-17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XM组和HNK组小鼠血清中IL-4、IL-6和IL-17水平降低(P<0.05);而HNK组小鼠血清中IL-4、IL-6和IL-17水平与DX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MDA水平升高(P<0.05),而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DXM组和HNK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MDA水平降低(P<0.05),而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HNK组小鼠MDA水平和SOD及GSH-Px活性与DX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p-JNK、NF-κB、Caspase-3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DXM组和HNK组小鼠肺组织中p-JNK、NF-κB、Caspase-3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HNK组小鼠肺组织中p-JNK、NF-κB、Caspase-3、γH2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DX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γH2Ax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DXM组和HNK组小鼠肺组织中γH2Ax免疫荧光强度减弱,HNK组小鼠γH2Ax免疫荧光强度与DXM组接近。结论:HNK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小鼠的肺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凋亡机制。方法 应用C57BL/6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薏苡附子败酱散动物体内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24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阳性药物组(5 mg/kg)、薏苡附子败酱散低、高剂量组(7.735、15.47 g/kg),灌胃14 d。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薏苡附子败酱散不同生药浓度(10、20、30、40、50 mg/mL)及不同处理时间(24、48、72 h)对Hepa1-6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水平。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组、薏苡附子败酱散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药组、薏苡附子败酱散组均能够明显抑制 Hepa1-6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薏苡附子败酱散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可使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薏苡附子败酱散具有抗肝癌效应,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调控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