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24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患者,19只眼采用冷凝、环扎外加压及放液术,5只眼联合采用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及注入硅油术.结果 所有术眼视网膜均解剖复位.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有明显视力提高9只眼,视力0.1~0.15(37.5%);10只眼视力0.08~0.1(41.66%);5只眼视力0.05~0.08(20.83%).结论 尽早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可提高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广视系统在外伤性眼后段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试验组12例(12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广视野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对照组12例(12眼)采用常规缝合金属环固定角膜接触镜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一次性手术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P=1.0000).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33,P=0.0000).两组术后脱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26,P=0.614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75,P=0.6644).结论 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进行外伤性眼后段手术使手术方式简化,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8年~2004年收治的18例(18只眼)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4只眼(77.8%);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视力不变者4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结论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视网膜脱离发展快、病情重、裂孔寻找困难的特点;一旦出现网脱症状,应仔细检查,尽早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视网膜复位率以保存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科显微内镜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32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在眼科显微内镜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裂孔检出、视力、并发症。平均随诊时间14.6月。结果首次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29眼(90.63%),最终视网膜完全复位30眼(93.75%);术后6个月时矫正视力0.1以上者21眼,0.5以上者4眼。术前6眼未发现裂孔者术中内镜下全部找到裂孔,裂孔检出26眼中,术中发现新裂孔6眼,手术后10眼一时性高眼压,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结论眼科内镜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降低了裂孔的遗漏,使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巩膜扣带联合手术视网膜复位后即刻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13例(13只眼)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裂孔联合巩膜扣带术,并根据情况进行环扎、放液,术后3d内即刻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全部13只眼均一次性成功去除白内障,其中12只眼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视力短期内提高,并发症少。结论自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巩膜扣带联合术后即刻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治疗自内障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晶状体状眼视网膜脱离(ARD)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PRD)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ARD和PPRD患者798例805只眼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眼压检查,以及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检查。805只眼中,ARD 321只眼,PPRD 484只眼,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光感~0.6。主要根据患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和视网膜裂孔情况对患者采取巩膜外手术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合巩膜手术。根据手术时间将805只眼分成1995~1999年和2000~2007年两组,前者243只眼,后者562只眼。手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作为疗效判断时间点,以视网膜解剖复位作为疗效判断标准。每次随访都采用手术前同样方法进行检查,并记录手术并发症。采用Mantel-Haenszel 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组中PPRD的构成比例,手术前患眼的视力、眼部病变、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和手术后视力等差异。结果 805只眼中,晶状体摘除至视网膜脱离发病的平均时间间隔为:PPRD眼15.4个月,ARD眼39.1个月。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5.9%。只作巩膜外手术眼复位率93.5%,玻璃体手术眼复位率97.2%。805只眼中,手术后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11.9%,与手术前相比提高2行以上者67.3%。PPRD与ARD比较,症状发生早,全玻璃体后脱离比例高,PVR更严重,视网膜脱离范围更广泛,手术前视网膜裂孔检出率低,解剖复位率略低。2000~2007年组患者中,PPRD比例、采用玻璃体手术比例、总体复位率、最后一次随访时较佳视力比例均高于1995~1999年组。结论 ARD和PPRD眼内病变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其治疗效果正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在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下其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的结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4例(16只眼)马凡综合征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有12只眼行巩膜扣带环扎术,4只眼行巩膜扣带环扎联合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手术结果的评估指标包括视网膜的解剖复位率以及视功能是否提高。结果行单纯巩膜扣带环扎术的12只眼中1次手术网膜复位率为91.7%(11/12),行巩膜扣带环扎联合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的4只眼中1次手术网膜复位率为75%(3/4),但行2次手术后,术后8个月时随访,14例患者的16只眼达到100%解剖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05以上有12只眼。结论马凡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裂孔的位置和视网膜脱离的情况来选择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至1998年3年间经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12例(1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7只眼;玻璃体切除、眼内真充联合巩膜环扎术5只眼。随肪半年至3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0只眼(均为一次手术复位,占83.3%),部分复位1只眼,总复位率达91.7%。术后视力提高9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12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即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施行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方法5例(5眼)未发现视网膜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标准的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视力,术后视网膜复位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眼在施行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均获复位,应用对数视力表检查3眼视力增进至少3行,视力不变和减退者各有1眼,后者都有黄斑病变。结论对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联合应用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和巩膜扣带术治疗,显示有良好的解剖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有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伴有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68例(68只眼),分为术前激素治疗组29例(29只眼),按激素禁忌与否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滴注和(或)1%泼尼松龙滴眼液.另一组39例(39只眼)在术前不给予激素治疗.在玻璃体手术后比较二组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和视网膜脱离再发情况.结果 29只眼激素治疗后1周内62%脉络膜脱离复位,脉络膜脱离复位与否玻璃体手术一次性解剖复位率分别为83.3%与90.7%,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与直接手术组一次性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为86.2%、89.7%,二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预后二者视力提高者直接手术组略高于激素治疗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二组相当.结论 对于伴有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早手术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脉络膜脱离存在与否对视网膜脱离复位及视力无明显影响,术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