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旋体氯胺酮体外对星形胶质细胞表面谷氨酸转运体1(glial 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Na~+-K~+泵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选取MK-801及AP-5作为对照药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氯胺酮处理不同时间后,星形胶质细胞表面GLT-1、Na~+-K~+泵及GAP-43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观察氯胺酮处理30 min~24 h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经氯胺酮处理30 min、2 h的星形胶质细胞表面GLT-1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经氯胺酮处理15、30 min及MK-801处理6 h的星形胶质细胞表面Na~+-K~+泵的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经氯胺酮及MK-801处理6、24 h的星形胶质细胞表面GAP-43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终浓度分别为100、1、50μmol/L的氯胺酮、MK-801、AP-5持续作用24 h后,离体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率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旋体氯胺酮可通过非N-甲基-D-天冬氨酸(NMDA)途径体外上调星形胶质细胞表面GLT-1、Na~+-K~+泵表达;100μmol/L氯胺酮持续作用24 h对离体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H/R)条件下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变化及神经营养因子(NGF)的合成和分泌的变化。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N)组及H/R组。在H/R不同时间点,应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台盼蓝染色,明确缺氧不同时间对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活力的影响。在H/R不同时间后,应用ELISA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GF蛋白的含量,应用q RT-PCR检测NGF m RNA的表达。结果:缺氧6 h、复氧48 h内,H/R组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未发生明显改变。在缺氧6 h、复氧12 h以及24 h后,H/R组的NGF m RNA表达量及蛋白的分泌较N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H/R条件可促进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NGF的分泌及合成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8 h后复氧.根据复氧时间不同,又分为复氧0、4、6、8、12、24 h 6个亚组.于各时间点以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缺氧8 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至复氧12 h时,达最低,仅有对照组的81.3%,至复氧24 h,又有轻度增加;LDH的漏出率逐渐增多,至复氧24 h达最高峰.AQP4表达随着复氧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多,至复氧12 h时达最高峰,为正常对照组的(2.52±0.35)倍,24 h时略有下降.结论:缺氧/复氧过程能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同时,发生了AQP4的表达时程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 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伤后各个时间点Ast分泌致炎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时间点(0、1、3、7、14、28 d)大鼠SCI后GFAP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划痕损伤后12 h划痕边缘已出现部分细胞增生及增殖细胞(Brdu染色阳性细胞),损伤后24 h细胞已明显增生并大量增殖,损伤后48 h细胞体普遍增大,突起明显增多,同时有大量细胞已迁徙至划痕中央处,损伤后72 h增生的细胞及迁徙至划痕的细胞几乎已覆盖划痕,部分形成瘢痕;与对照组比较,损伤后12 h TNF-α、IL-1β、IL-6均明显增加(P<0.05),24、48及72 h TNF-α、IL-1β、IL-6表达量增加更加明显(P<0.01)。大鼠SCI模型显示SCI后1 d GFAP表达量增加不明显,3 d后明显增加,而且一直呈增加趋势,1428 d后形成表达高峰。结论:Ast活化增生是SCI后一个持续且普遍的标志性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氧糖剥夺 (OGD)建立星形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后 ,分别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 (NO)、乳酸脱氢酶 (LDH)浓度。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代谢率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检测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化程度。结果 川芎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 ,NO分泌量、LDH漏出、细胞活力下降均明显减少 (P <0 0 1) ;P6 5胞核移位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川芎嗪对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F -κB活化 ,减少NO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在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活性、存活率和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中药抗呆Ⅰ号的影响。方法:先对分离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然后采用MTT法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和存活率进行测定以及用Bradform法对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活性、存活率、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蛋白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分细胞损伤期、功能代偿期、功能低下期和功能恢复期。抗呆Ⅰ号可使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多数时间点比较(t=2.074,P<0.05)。存活率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多数时间点P<0.05,t>2.219),使其条件培养液中的蛋白含量迅速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多数时间点,t>5.087,P<0.001)。结论:抗呆Ⅰ号可能通过保护星形胶质细胞免受损伤或使其分泌功能增强,从而间接地发挥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在低渗状态下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表达的变化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方法取生后2d的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渗组(又分268、254、240mmol/L三个组),每组分为3、6、12、24h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细胞孔数为6。对照组予正常培养液常规培养,低渗组分别予不同渗透压的低渗液作用于细胞,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渗液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QP9mRNA的表达,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渗液的反应及AQP9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正常渗透压培养液中培养3、6、12、24h后,AQ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作用时间条件下,各低渗组细胞AQP9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作用12h后明显,而且与作用时间和低渗液的程度密切相关;同时细胞存活能力明显下降,其严重程度与低渗液的作用时间和渗透压有关。结论低渗液可导致细胞的生存能力下降、AQP9mRNA表达增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AQP9的表达与渗透压可能直接相关,AQP9可能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高渗状态下水通道蛋白 4 (AQP4 ) m RNA表达的变化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方法 取生后 2 d的新生 Wistar大鼠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 ,分别用不同渗透压的高渗培养液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 ,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高渗反应的实验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乳酸脱氢酶(L DH)活性测定及图像分析等方法 ,研究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对高渗液的反应和 AQP4 m RNA的表达规律。结果  32 0、333和 345 m mol/ L的高渗培养液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 3、6、12和 2 4 h后 ,L DH活性测定的吸光度 A值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原位杂交分析表明 ,AQP4 m RNA表达明显增高 ,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意义 ,尤以高渗液作用 12 h时最明显 ,而且与作用时间及渗透压相关。结论 在高渗状态下 ,细胞活性明显下降 ,AQP4 m RNA表达增强。 AQP4可能在高渗性脱水的早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凝血酶所致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凝血酶组及抑肽酶干预组。24h后,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比较细胞损伤程度(OD值)。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不同抑肽酶浓度作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后的凋亡细胞。结果抑肽酶干预组的OD值(0.67±0.11,0.78±0.07和0.80±0.13)高于凝血酶组的OD值(1.05±0.09)(P<0.05);抑肽酶干预组的LDH活力(154.31±10.74、101.38±13.59和92.72±11.92)明显低于凝血酶组的LDH活力(267.09±25.35)(P<0.05)。抑肽酶干预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数(13.20±1.52、9.10±1.20和4.80±0.89)明显低于凝血酶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数(26.10±1.82)(P<0.05)。结论抑肽酶可能是通过减轻凝血酶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并增加其活力、减轻其凋亡,对其实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机械损伤后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纯化的AS物理损伤模型(划痕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划痕组和干预组,划痕组和干预组均继续培养,干预组给予olomoucine干预。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后BrdU表达;利用Westernblot印迹分析损伤后PCNA、p27的表达。结果:划痕损伤刺激12h开始出现损伤边缘区AS胞体肥大、数目增加,BrdU阳性细胞比率和PC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p2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干预组的BrdU阳性细胞比率和PCNA表达水平较划痕组明显减少(P<0.05),p27表达上调(P<0.05)。结论:损伤刺激可促使AS发生反应性胶质增生,CDK选择性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其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液停跳液对心肌在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程度和手术后恢复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1 d,术后1、3、5、8 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5倍(P<0.01);术后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CK-MB已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他4种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或P<0.01);术后5 d继续恢复,LDH和LDH-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CK也恢复到正常水平,AST虽仍略高于正常水平,但是其与术前测定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8 d 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5).结论:血液停跳液对CABG患者可以提供满意的心肌保护.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这些心肌酶的释放术后1 d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CK与AST次之,LDH和LDH-1最慢,术后8 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1的恢复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8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预处理组,每组14例。川芎嗪预处理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mg/kg,30min滴完,转流后追加1mg/kg于氧合器中,对照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和术后24h测定外周血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同时,分别于转流前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取右心耳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期间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AST、LDH、CK、CK-MB明显升高(P<0.05),川芎嗪组心肌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较对照组为轻。川芎嗪组CPB后线粒体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预处理使患者心肌超微结构损害减轻,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得到保护,心肌酶漏出减少,故川芎嗪预处理在CPB手术中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缺氧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 12d的Wistar大鼠皮层控经元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 (缺氧前 2 4h加纳洛酮预处理 ) ;缺氧 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 2 4h。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 ,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结果 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 ,LDH渗出量增多 ,细胞存活率减少 (P <0 0 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 ,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 ,LDH渗出显著低于缺氧组 (P <0 0 1) ,而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组 (P <0 0 1)。结论 缺氧能诱导皮层神经元损伤 ,而纳洛酮对神经元的缺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于体外培养的火鼠皮质神经元抗物理缺氧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8d的大鼠皮质神经兀进行MAP2免疫荧光鉴定后,随机分为4组:缺氧组(n=6),缺氧+DADLE预处理组(n=6),对照组(n/,=6),对照十DADLE预处理组(n=6).缺氧细胞置人含体积分数1%02,5%c02及94%N2的缺氧箱内37℃培养72 h.DADLE预处理组在将细胞置入孵箱之前加入DADLE(终浓度为10 μmol/L.);对照组则将细胞置入含95%空气和5%C0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用hoehest 33258核染色法评价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水平,以评价其匍萄糖/能量代谢状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山LDH漏出最及葡萄糖水平,Y2检验分析神经元生存率.结果 皮质神经元培养8 d后,经MAP2免疫荧光鉴定为95%细胞为神经元.DADLE预处理缺氧细胞组细胞存活率为(71.88±1.77)%,高于未处理缺氧细胞绀的(43.58±3.07)%,P<0.05,DADLE预处理+缺氧组的LDH活力单位为(3824.274-294.86),低于未处理缺氧组的(4516.59±605.02),P<0.05.DADLE预处理+缺氧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水平为(11.924±2.05)mmol/L,高于未处理缺氧组的(9.884±0.71)mmol/L,P<0.05.结论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抗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作用机制为其降低缺氧皮质神经元的葡萄糖/能量代谢需求,减轻缺氧损伤时细胞的葡萄糖/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选择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将其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大鼠未进行任何处理不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12只,模型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建立前采用生理盐水处理)12只大鼠,实验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前采用盐酸多西环素处理)12只。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1 h、6 h、24 h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观察评价肝脏组织损伤情况,肝脏组织的淤血、空泡样变、坏死程度以及MMP-9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实验组再灌注1 h、6 h、24 h的血清ALT与AST水平、肝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和实验组在肝脏缺血再灌注6 h时血清ALT与AST水平最高(P <0.05)。模型组与实验组再灌注1 h、6h、24 h的肝组织MMP-9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MMP-9抑制剂能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恢复大鼠的肝功能,缓解肝组织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靠近心脏肝癌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HIFU治疗前和HIFU治疗后1、3、7 d检测34例靠近心脏肝癌患者外周血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监测心电图.结果 AST、CK、CK-MB、α-HBDH、LDH、Myo HIFU后1 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后3 d、7 d明显下降,与HIFU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前后cTnI和心电图均正常.结论 HIFU治疗靠近心脏肝癌对心肌无明显损伤.cTnI是评价HIFU对心肌损伤的重要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低渗液对AQP4蛋白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低渗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AQP4蛋白的表达变化 ,并探讨其在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出生后 2d的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 ,分别予不同程度的低渗培养液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 ,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渗压反应的实验模型。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 ,通过光镜观察低渗液对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程度的低渗培养液作用 3、6、12、2 4h后 ,各时相点的AQP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与作用时间和低渗压的程度密切相关 ;在光镜下 ,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水肿形态学改变 ,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低渗液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 ,AQP4蛋白表达增强 ,而且AQP4表达上调与低渗压的程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抑制AQP4的表达可能为脑水肿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