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氧合和组织灌注的评价,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脑损伤患儿的脑组织氧饱和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短暂吸低流量2 L/min的氧,并与对照组对照,观察吸氧后脑氧合和组织灌注的改变.[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为53%±3%,低于对照组的62%±4%,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儿吸氧后还原血红蛋白下降,氧合血红蛋白上升,脑组织氧饱和度上升,脑氧合及脑灌注的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组织氧饱和度能客观评价脑组织的氧合状态,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存在脑氧合和脑灌注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检测正常及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探讨影响新生儿rSO2的相关因素,验证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的脑rSO2正常值的可靠性。方法:应用NIRS技术,研究5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的脑rSO2变化同时,测定110例患有影响脑rSO2疾病的新生儿,对照两组间脑rSO2差异。结果:正常新生儿脑rSO2测定值为(62.03±2.51)%,疾病状态下新生儿rSO2测定值为(53.18±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脑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有合并胎儿窘迫或羊水Ⅲ度污染生后无症状的新生儿出生后脑rSO2在出生后第1天、第2天均略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第3天以后脑rSO2数值接近,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脑rSO2测定值影响无显著意义;产前有合并胎儿窘迫或羊水Ⅲ度污染生后无症状的新生儿出生后脑rSO2仅在出生后第1天、第2天均略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状态下的脑rSO2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NIRS检测技术能够客观反应脑rSO2的氧合状态。正常足月新生儿测得的正常值范围值可信,<57.9%提示脑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3.
超声显像筛查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利用头颅B超对500例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筛查,并配合头颅CT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检出脑损伤150例,发生率30%,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135例(27%),颅内出血15例(3%),并与正常组(无任何高危因素)做了对照,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经头颅B超证实脑损伤患儿75例又经头颅CT检查,其中2例不符合,符合率97%;被检出脑损伤有症状者83例(55%),无症状者67例(45%)。对部分无症状脑损伤患儿分别在生后3、7、15天进行了新生儿行为评分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大面积筛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率。本文同时探讨了发病的高危因素,从而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颅内出血的B超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生期窒息主要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和脑缺氧缺血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这两大颅内病变为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1].目前头颅B超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意义已愈益受到重视,B超检查的无射线损害、价廉、可床边检查及对颅脑中央部位的高分辨力等优点,已取代头颅CT和MRI,成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的首选诊断手段[2].本文主要讨论头颅B超的检查方法,以及B超对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和颅内出血的诊断特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疾病,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早期诊断及预防非常重要.我科自1993年5月至1995年10月对疑有HIE和ICH36例患儿做头颅CT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为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超过200万,死于脑卒中约150万,在各种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居首位,其中70%为缺血性卒中。在美国每年亦约70万人为新发或复发卒中,是第三位致死原因。且脑卒中一旦发生,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多,病后完全恢复正常者为数很少。因此,积极预防脑卒中并减少其发病率应予以足够重视,一级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国内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为后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 以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PubMed 、Web of Science 、FMR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文献为研究对象, 从发文量的国家、学科分布、发文期刊及作者、机构及基金、高频关键词5个方面统计分析, 并构建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然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共筛选出5 594篇文献, 分别发表于1 246种期刊, 其中影响因子超过5的期刊205种。2)发文量前3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和日本。3)美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领域已经形成核心作者群, 拥有高质量期刊,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导该领域研究。我国尚未形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的核心力量。4)国内发文量居前10的研究机构有8所来自于高等院校, 研究最多的机构来源于郑州大学, 而研究更深入的分布于上海。结论 我国目前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仍处于领先地位, 该领域的研究仍需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地区大样本的分析, 以更好地促进临床研究。开发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治疗的新药物、新靶点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 而自噬在HIBD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探索或将可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血有核红细胞计数(NRBC)和乳酸水平联合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界值,方法:选择100例有胎儿窘迫史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窘迫组46例,慢性窘迫组54例,包括新生儿窒息46例,发生HIBD18例,轻度10例,中重度8例;对照组45例均为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同期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测定脐血NRBC和乳酸水平。结果:①HIBD组与非HIBD组比较,NRBC数量、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49,t’=8.904,P=0.000,p’=0.000);②中重度HIBD与轻度HIBD比较,NRBC数量、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4,t’=2.480,p=0.000,p’=0.025);③NRBC在15/100个白细胞中,乳酸在4.25 mmol/L水平联合预测HIBD时,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96%。结论:NRBC为15/100WBC、乳酸为4.25 mmol/L可以作为预测HIBD界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的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7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包括45例HIBD患儿和22例非HIBD患儿),病程2d内,3d~5d,7d~10d,12d~15d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促胃液素(GAS)的含量。据临床表现,将HIBD组分为3个观察组,将血MTL和GAS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其阴性对照组比较,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HIBD患儿在整个病程中,血MTL和GAS升高明显(P<0.05)。②非HIBD新生儿血MTL和G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伴有惊厥、胃肠功能降低、持续的胃肠喂养困难,血MTL和GAS水平升高明显,并较其他组下降缓慢。结论 HIBD患儿存在血MTL和GAS分泌异常,血MTL和GAS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胃肠功能及病情的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引入体外循环机并在其中氧合成动脉血,然后输入人体的主动脉,因此体外循环代替了人体的心肺功能.临床心脏和大血管的手术需要体外循环的支持,从而医生可以对患者的上述组织进行手术操作.人体的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据统计,在脑损伤致死的病例中,以缺氧缺血为病因的占90%以上.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可以导致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术中和术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对病人的术后恢复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体外循环中,实时监测患者脑组织的氧合状况,并根据其变化实时合理地调节有关的生理参数,例如体温、血液灌注流量、血液的pH值、血液的O2分压和CO2分压等,以达到保护脑组织,防止脑缺氧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出生后会出现呼吸窘迫、组织缺氧及酸中毒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导致大脑及其它器官功能的损害.有关对MAS患儿脑组织氧合状态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应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提供无创组织氧监测仪,利用其对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在近红外波段具有不同吸收谱特性的原理,在国内外首次监测MAS患儿出生后病程不同时相对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脏去交感神经术(RSD)通过去除肾脏交感神经、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达到治疗或改善相关疾病的目的。多项临床研究及动物研究提示,RSD对顽固性高血压、慢性心衰、左心室肥厚、心房纤颤及室性心律失常、胰岛素抵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近年来RSD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良性听觉刺激对新生儿脑氧合代谢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听觉刺激对新生儿脑氧合代谢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观察32例健康新生儿(音乐组)接受良性听觉刺激(舒缓音乐)后脑额叶皮质区域氧合血红蛋白(Hb02),还原血红蛋白(Hb),总血红蛋白(tHb)变化,并与未接受音乐刺激的同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音乐组刺激后脑前额叶皮质区域HbO2,Hb,tHb明显上升(P〈0.05),而且HbO2,Hb,tHb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肽B是一个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它是G-蛋白耦联受体7(GPR7)的内源性配体,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表达.神经肽B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体重平衡和食物摄取等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神经肽B是一个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它是G-蛋白耦联受体7(GPR7)的内源性配体,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表达。神经肽B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体重平衡和食物摄取等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58例中、重度HIE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28例,尼莫地平组30例,以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2mg/d,速度0.5-1.0μg/kg·min,连用10~14d.HIE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0-14d后应用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FV)、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HIE患儿PSFV、EDFV及Vm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10-14d后,尼莫地平组PSFV、EDFV及Vm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P<0.001).尼莫地平组RI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紊乱,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HIE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并指导临床治疗.尼莫地平具有改善HIE患儿脑血液循环的作用,提示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96例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老年性颅脑损伤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96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性颅脑损伤中76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 76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死亡24例,病死率为31.7%,其中因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心功能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4例,再发血肿2例。结论 老年性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死亡率较高,且易因并发症而死亡,要熟练掌握老年性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正确及时处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制剂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出血(DIC) 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57 例新生儿DIC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静滴纤维蛋白原6 小时后观察临床表现及凝血指标。 结果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凝血指标,治疗组6 小时内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 .05) ;治疗组与对照组DIC抢救成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5) 。 结论 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制剂在新生儿DIC 出血期的治疗中能加快止血,对抗纤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游离移植组织血运检测技术进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国内利用稳态(CW)和空间分辨(SRS)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术后移植组织血运检测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