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者设计并在临床上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以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的胃食管返流。1994年4月-1995年12月随机抽取34例作实验研究组,同期使用吻合器吻合的27例为对照组,术后进行了观察,监测和随访。研究组病例无胃食管返流症状,食管镜检查,钡餐造影无明显返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 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 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40例贲门癌患者分2组(吻合器组和隧道式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监测。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pH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吻合器组〉隧道式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胃隧道式吻合为贲门癌近端胃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机械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中段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作用.方法 将82例食管中段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食管癌切除常规吻合器吻合(对照组,41例)和常规器械吻合基础上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观察组,41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EORTC QLQ-C30问卷调查,并进行食管测压及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烧心和胃液反流评分[分别为(13.2±6.1),(16.9±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6±7.2),(26.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吞咽困难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部位静息压[(3.5±2.3)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胃内压[(2.7±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54±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8.8%(20/41),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可增加吻合部位的压力,具有降低胃食管反流、减轻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重建中的临床价值,寻求一种更好的胃代食管术式。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住本科30例病人为试验组,行"管状胃"代食管,选取同时段30例病人为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手术均采用"三切口"术式,然后将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主观返流症状,术后3、6、9个月的胃镜检查返流客观指标及术后6、9个月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客观指标加以对比。结果试验组:主观返流症状严重者发生率,胃镜检查吻合口及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发生率,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率分别为10%、3.3%(3个月)、6.6%(6个月)、6.6%(9个月)、16.7%(6个月)、16.7%(9个月)。对照组:主观返流症状严重者发生率,胃镜检查吻合口及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发生率,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率分别为50%、23.3%(3个月)、33.3%(6个月)、36.7%(9个月)、56.7%(6个月)、50%(9个月)。2组间比较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管状胃"在行胃代食管术后能明显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患者治疗返流引起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手术方法简单,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重建中的临床价值,寻求一种更好的胃代食管术式。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住本科30饲病人为试验组,行“管状胃”代食管,选取同时段30倒病人为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手术均采用“三切口”术式,然后将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主观返流症状,术后3,6,9个月的胃镜检查返流客观指标及术后6、9个月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客观指标加以对比。结果试验粗:主观返流症状严重者发生率,胃镜检查吻合口及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发生率,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率分别为10%.3.3%(3个月),6.6%(6个月)、6.6%(9个月)、16.7%(6个月)、16.7%(9个月)。对照组:主观返流症状严重者发生率,胃镜检查吻合口及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发生卒,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率分别为50%、23.3%(3个月),33.3%(6个月),36.7%(9个月)、56.7%(6个月).50%(9个月)。2组间比较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在行胃代食管术后能明显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战少术后患者治疗返流引起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手术方法简单,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对胃食管返流的影响,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便携式食管24h连续PH动态监测仪分别检测20例脑性瘫痪组儿童及20名无胃食管返流症状儿童的24 h食管PH值.[结果]脑性瘫痪组儿童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PH值<4的时间百分比(%)脑性瘫痪组、对照组分别为(15.89±11.04)与(1. 88±1. 01)、酸性返流发生的总次数为(次/24 h)309.02±165.60与14.73±7.20、返流持续超过5 min的次数为(次/24 h)5.64± 3.52与1. 02±0.90、返流持续的最长时间(min)为23.38±1 3.40与4.50±1.90、DeMeester评分为61. 42±58.15与2.20±3.5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脑性瘫痪可以引起胃食管返流,应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伴有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其组织起源。方法收集5例伴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者年龄37~48岁,组织标本切面灰黄或灰褐色,结节状,界限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软骨粘液样或透明软骨样基质呈巢状,条索状排列,密集的瘤细胞可聚集于周边,中央区细胞稀疏,周边肿瘤细胞向基质移行中无梭形细胞肉瘤样成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例均同时表达CK、Vim及S-100,但不表达ER、PR、Her-2。结论伴有软骨基质分化的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临床过程与普通非特异性浸润性乳腺癌无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患者,72例乳头状癌、28例滤泡状癌、6例未分化癌、4例髓样癌,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综合分析,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5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伴或不伴一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5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伴或不伴一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3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结果本组110例患者无1例死亡,治疗前TSH为(0.48±0.25)mu/L,治疗后为(0.15±0.07)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年,无1例复发,2例(1.82%)死于脑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四种类型肿瘤转移及恶性程度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全身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Stat3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t3是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家族的重要成员.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细胞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配体激活后作用于细胞核内特异的DNA片段,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侵袭转移及免疫逃逸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诸多肿瘤细胞系及人的癌变组织中存在着Stat3的持续性激活,然而国内外有关Stat3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产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机械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3 2 7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系列吻合器行机械吻合 ,分析其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影响。结果 无手术死亡 ,发生并发症 3 1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 0 6% ,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缝合组 (P <0 0 5 )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1 5 % ,和手工缝合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机械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A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筛选出的8例乳腺大汗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采用过碘酸雪夫(PAS)、阿辛蓝(AB)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A-P法检测GCDFP-15、Mucin-1、Ki-67、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C-erbB-2。结果:8例均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因发现乳房包块就诊。组织学8例均为高级核,其中大汗腺导管原位癌(ADCIS)1例, ADCIS伴浸润性大汗腺癌(IAC)5例,IAC伴非大汗腺型DCIS灶2例。镜下主要有2种形态:A型,胞质嗜伊红染的粗颗粒状;B型,胞质淡染,呈细粉尘颗粒状,如毛玻璃样。8例AC的PAS染色阳性,AB染色在ADCIS阴性,在IAC可有50%细胞阳性,并同时表达GCDPF-15,AR,Mucin-1及Ki-67;除1例外,ER均不表达。结论: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表现和大体形态与非乳腺大汗腺癌相似,多发生于单侧并且多数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1)特征性的AC型细胞;(2)GCDPF-15阳性率高;(3) AR阳性率高,ER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8例,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确诊患者的残胃状态时间平均为11.7年,其中BillrothI式吻合术者2例;BillrothII式吻合术者6例;2例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联合结肠代食管术,6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腹部手术切口,2例行贲门癌下段食管切除联合间置空肠代食管吻合术,4例行贲门癌残胃全切除联合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术。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状态下的患者,早期或局部晚期的食管癌与贲门癌亦可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前需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检测血清SccAg水平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MEIA法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鳞癌相关抗原)水平,以鼻咽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分析灵敏度,特异性,预示值等有关的诊断评价指标。结果:鼻咽癌鳞癌及非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无明显差异。两者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SccAg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为6.41%,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0.75%,结论:血清SccAg不是筛选或诊断鼻咽癌的较好指标。SccAg测定不能区别鳞癌鼻咽癌与非鳞癌鼻咽癌,但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过参与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或激活过程来调控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的重要调节者.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肿瘤学中作用的研究发展迅速,部分研究结果已应用于临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会成为今后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现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妇科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咽癌单纯手术、术后放疗和术后放疗 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年2月~2002年10月收治的下咽癌120例。单纯手术组(简称S组)30例,术后放疗组(简称S R组)60例,术后放疗和化疗组(简称S R C组)30例。随访中位时间42.7个月。结果根据Kaplan-Meier方法统计S组、S R组、S R C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34.9%、30.4%,47.5%、42.9%,56.1%、47.3%。S组3、5年生存率和S R组及S R C组3、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87,P=0.003,χ2=4.74,P=0.029,χ2=11.47,P=0.009,χ2=13.22,P=0.001),S R组和S R C组3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42,P=0.047),S R组和S R C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60,P=0.279)。结论术后放疗明显提高了下咽癌3、5年生存率,应该成为下咽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合并化疗的综合治疗未能明显提高下咽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