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老年病房确诊的3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缓解期在家庭内应用双鼻导管氧气筒吸氧,氧流量(1~2)L/min,每天吸氧时间为至少15h,总疗程均为12个月;定期随访患者吸氧的依从性。治疗前后两组均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血气分析、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实验组1年后SGR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低氧血症、6MWD改善明显(P〈O.01);肺功能变化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FEVI%、FEVl/FVC%及PaCO2较实验前加重(P〈0.01)。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伴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龚震明  张文梅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42-743
目的 通过对一组伴严重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 (LTOT) ,以了解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缓解期COPD患者 5 0例 (PaO2 <7 3kPa(5 5mmHg)或SaO2 <88% )进行家庭氧疗 2个月 ,氧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细胞比容测定。结果 每日持续吸氧 >15h者的PaO2 升高同时不伴有PaCO2 的升高 ,血细胞比容较氧疗前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应对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进行LTO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法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面罩吸氧10 h,氧流量6 L/min,再改用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2 L/min;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4~6 L/min,分别于术前、术后返回病房(术后当天)和术后的第l、2 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PaO2和PaCO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PaO2、PaCO2均正常,术后当天PaO2均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 d PaO2明显提高,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合理氧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麻后睡眠期氧疗的效果和低氧血症发生的时间。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年龄 2 5~ 84岁的患者随机分为睡眠期氧疗组和睡眠期非氧疗组 ,每组 30例。全麻苏醒拔管回病房后 ,Venturi面罩给氧 (FiO2 =31 % ) ,氧疗组持续 72h ,而非氧疗组在睡眠期则停止吸氧。观察手术前夜和术后第 1、2、3夜的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值 (S0 、S1 、S2 、S3 )。结果 氧疗组S2 低于S0 (P <0 .0 5 ) ,非氧疗组S1 和S2 明显低于S0 (P <0 .0 1 ) ,S3 低于S0 (P <0 .0 5 )。两组同时间比较 ,非氧疗组S3 低于氧疗组 (P <0 .0 5 ) ,且非氧疗组的S1 和S2 明显低于氧疗组的对应值 (P <0 .0 1 )。结论 全麻后睡眠期可发生低氧血症 ,氧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SpO2 值  相似文献   

5.
吸氧的护理常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证: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后PaO27.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7.33~9.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西宁地区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COPD病人术后防止低氧血症和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4组病人(n=20)采用不同护理方法,1组单纯吸氧为对照组,2组氧疗加雾化吸入,3组氧疗+雾化吸入+有效排痰,4组氧疗+雾化吸入+有效排痰+自控镇痛,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组和4组病人发生低氧血症和肺部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宁地区,呼吸道综合护理对COPD病人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种氧疗干预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氧疗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通过合理的氧疗方式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方法:将6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病人给予一次性双腔鼻导管吸氧,流量2~4升/min,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95%,在SaO295%时,对照组改用吸氧面罩高流量吸氧;实验组继续使用双腔鼻导管吸氧,调节氧流量为5~6升/min,比较2组患者氧疗舒适度及观察SaO2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氧疗过程中不舒适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不舒适程度也较对照组减轻。2组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SaO2值在正常范围(SaO2≥95%)的人数比例相当(P0.05)。结论:对于神志清楚、无明显低氧血症的急性心梗患者用双腔鼻导管法给氧可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家庭氧疗治疗慢性肺心病10例.每日吸2L/min低流量氧12~15小时,持续2年.自觉症状改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肺功能无恶化,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纠正,间接肺动脉压降低,证明家庭氧疗可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曹凤敏  赵小石 《吉林医学》2007,28(8):977-978
氧疗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并发症有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治疗上除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外,对明显低氧血症(PaO2<7.3~8.0kPa)的患者鼓励病人坚持吸氧,每日在10~15h以上,氧流量1~2L/min,可纠正缺氧,减轻呼吸困难,延长生存期[1].本文通过对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氧疗状况调查,发现有43例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范吸氧.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疗时间的长短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老年患者136例,男79例,女57例,根据吸氧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日吸氧8h组、每日吸氧12h组、每日吸氧16h组、每日吸氧近24h组。氧疗2周后复查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心脏超声、6min步行试验,测定BNP值、血黏度。多组间各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结果与氧疗8h组患者比较,另三组患者动脉血CO2分压明显增高;但动脉血pH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氧疗12h组患者比较,氧疗16h及24h组患者PaO2明显增高;氧疗16h组患者血BNP值明显下降;氧疗16h组患者6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延长(P〈0.05)。与氧疗12h组患者比较,氧疗16h组患者全血黏度200、全血黏度5、全血黏度1显著降低,与氧疗8h组患者比较,氧疗16h组患者血浆黏度100显著降低(P〈0.05)。结论合理氧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其血液黏滞度有益。临床上推荐每日氧疗时间以16~24h为佳。  相似文献   

11.
家庭氧疗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已经成为低氧血症、COPD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1-2]。但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尤其是氧疗知识的缺乏。对氧疗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如有些患者认为氧越多越好,有些患者认为不吸氧影响不大,有些患者认为感到胸闷气喘才要吸氧等,错误的用氧方法也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甚至还会造成生命危险,从而制约了家庭氧疗的开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通过电话随访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约有450例,了解家庭氧疗的吸氧时间、吸氧量和吸氧使用设备,提出家庭氧疗注意事项。结果:家庭患者每天坚持吸氧在15 h以上,改善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各系统功能有显著的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天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提高生存率,值得社区卫生推广。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可以引起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COPD患者在缓解期仍存在低氧血症,长期家庭氧疗(LTOT)即每天在家里持续吸氧15h以上,使动脉血氧分压(PaO_2)>60 mm Hg(1 mm Hg=0.133 kPa)是COPD缓解期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探讨LTOT对COPD患者生命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情绪)和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林  万珊 《吉林医学》2012,33(17):3729-3730
目的:结合百草枯肺中毒机理,探讨氧疗治疗的应用策略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起发生了百草枯肺的中毒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救治成功率的氧疗率,采取氧疗后生存时间等数据。结果:百草枯中毒早期不宜吸氧,若患者已出现持续性低氧血症时,可行姑息性氧疗以短期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此举无法改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氧血症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 31例COPD低氧血症患者用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表(HAD)进行心理情绪评分。然后分为LTOT组17例和对照组14例。LTOT组的氧流量0.5~2.5L/min,每日吸氧时间≥15h(包括睡眠时间);对照组除未进行LTOT外,其余治疗与氧疗组相同。两组年龄、性别、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无明显差别。1年后分别复查HAD评分。结果 LTOT组焦虑评分由治疗前的14.35±3.81下降到1年后的9.65±3.83(P<0.01),抑郁评分由治疗前的13.18±4.50下降到1年后的9.06±2.79(P<0.01);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变化。1年后LTOT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1年后LTOT组除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肺功能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LTOT能改善COPD低氧血症患者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准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夜间睡眠低氧的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夜间低氧的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精准氧疗即根据患者夜间不同时段缺氧程度调整氧浓度为3~5L/min,对照组(60例)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分别在氧疗前和氧疗2周内,持续每天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判断氧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周内的检测数据均值,PaO2、PaCO2、p H值、R、Sp 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精准氧疗效果优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效果,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睡眠低氧患者的一种更有效的氧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低氧血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全麻术后给予吸氧对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和必要性。方法对本组病例中并发低氧血症的165例患儿及时给予氧疗并注意密切观察。结果SPO2提高到99%~100%,缺氧症状均可以得以改善。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全麻术后给予吸氧可预防和治疗低氧血症,并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长期家庭氧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持续低流量吸氧15 h以上,随访观察2年。结果:氧疗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于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略升高,红细胞计数无变化。氧疗组PaO2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PaO2无变化或下降;两组Pa-CO2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稳定期患者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减缓肺功能恶化,增加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长期家庭氧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持续低流量吸氧15 h以上,随访观察2年。结果:氧疗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于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略升高,红细胞计数无变化。氧疗组PaO2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PaO2无变化或下降;两组Pa-CO2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稳定期患者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减缓肺功能恶化,增加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面罩和鼻塞两种不同的吸氧方法 ,用于改善和降低异丙酚在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时引起的低氧血症 ,比较其疗效。方法 老年病人 6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2例 ,Ⅰ组用面罩开放法 (不用头带固定面罩 )间断吸氧 ;Ⅱ组用鼻塞法 (一侧鼻孔 )持续吸氧。静注异丙酚 ,剂量为 1.5mg·kg-1,速度为 2 0mg·10s-1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时开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给药前 (T0 )、给药后 1分钟 (镜检开始T1)、3分钟 (镜检中T3 )、4分钟(镜检结束T4)等时点的SpO2 值。SpO2 <92 %持续 2 0秒以上为低氧血症。SpO2 <(89%~ 92 % )为轻度低氧 ,SpO2 (85 %~ 89% )为中度低氧 ,SpO2 <85 %为重度低氧。结果 T1时Ⅰ、Ⅱ组分别有 2 8.2 %和 2 5 .1%的病人SpO2 有不同程度 (轻、中、重度 )的下降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3 时低氧血症Ⅰ组轻度发生率低 ,为 6 .2 5 % ,而中、重度发生率高 ,分别为 4 3.8%和 5 0 % ,在重度低氧血症中持续时间超过 6 0秒的占 6 8.6 % ;Ⅱ组轻度发生率高 ,为 37.5 %、而中、重度发生率低 ,分别为 2 1.9%和 2 1.9% ,在重度低氧血症中持续时间超过 6 0秒的占 2 8.6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4时两组病人低氧血症发生率 (中、重度 )Ⅰ组高于Ⅱ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