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血管扩张剂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不同类型的药物亦不断增加,因而,扩血管剂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特别在应用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患者。本文就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时冠脉血流的调节、扩血管剂对冠脉血流的影响和临床应用的基本概念等加以讨论。一、正常冠脉血流的调节心外膜大的冠状动脉是“传输”血管,即使在显著扩张时,阻力亦仅有很小改变,一般  相似文献   

2.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外大的传导动脉(conducting arteries)与心肌内的阻力冠脉(resistance arteries)对心肌的血供可不一致.如完全闭塞的大冠脉,所属心肌由于得到充分的侧支循环供应而能长期存活;急性心肌梗死经溶栓或PTCA使相关冠脉再通后,所属心肌由于微血管损伤可呈现无血流状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内微血管对冠状循环的影响在心肌的血供中起重要作用.虽然急性和慢性缺血综合征一般是由于大的心外冠脉粥样斑块限制了冠脉血流,但近10%~20%患者冠脉造影显示正常.此外,高血压伴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但冠状动脉可无重要病变.目前知道,这与心肌内阻力小动脉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使冠状血流储备能力下降有关.因此,冠状循环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发生病变,心外传导冠脉和心内阻力动脉可分别被调控,某些病变可分别影响近段大动脉或远段小动脉.故冠状微循环是当前受到重视的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应用维拉帕米对患者心肌再灌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术前心肌无灌流(TMP0~1级)的病人,分为A,B两组,A组为PCI术后冠脉内用维拉帕米者,B组为未用维拉帕米的对照组。比较PCI术后两组病人ST段回落程度,预测预后。结果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优于B组。结论直接PCI后维拉帕米冠脉内应用可减轻梗死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得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我国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是因急性、暂短性心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当冠脉血流供应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求时即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可由冠脉血流量的减  相似文献   

5.
王贤金  彭铭 《现代医院》2006,6(5):33-34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血流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40例心肌肥厚患者和20例正常人冠状窦、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直径、前向血流和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VTIne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状窦前向血流和VTInet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多项指标存在相关关系;肺静脉舒张末期逆行血流最大流速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心肌肥厚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EST)是多年来临床及超声心动图领域的工作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数字化记录的开发利用,使EST技术排到了众多心血管诊断工具中的前列,且在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一、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原理 冠状动脉血流为满足心肌氧需求量增加所能增长的最大能力称冠脉储备,正常人体冠状动脉血流的最大储备为静息状态下的400%~500%,冠心病(CAD)患者冠脉储备明显下降。凡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或使冠状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中出现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冠脉慢血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治疗组病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5. 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P<0.05);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慢血流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33.3%(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持续闭塞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不可逆的病理过程,心肌收缩性下降,心搏出量降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下降的一组临床症侯群。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报告3例心脏梗塞患者应用PTCA术,即经皮用球囊扩张加压的方法直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使冠脉内腔达到解剖学扩张,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外大的传导动脉(conducting arteries)与心肌内的阻力冠脉(resistance arteries)对心肌的血供可不一致。如完全闭塞的大冠脉,所属心肌由于得到充分的侧支循环供应而能长期存活;急性心肌梗死经溶栓或PTCA使相关冠脉再通后,所属心肌由于微血管损伤可呈现无血流状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内微血管对冠状循环的影响在心肌的血供中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52例单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资料,了解心肌桥的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上心肌桥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52例单纯心肌桥患者以及52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对两组病例的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冠脉造影、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肌桥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肌耗氧量增加时,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心电图及运动试验阳性;心肌桥多发现在左冠前降支;心肌桥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以药物为主;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后血清CRP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心肌桥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解剖异常,需要正确处理;CRP也同样可以作为心肌桥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PET/CT设备的基本结构、主要参数及其在肿瘤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简要介绍。64层PET/CT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导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可将^18F-FDG的PET心肌代谢与64层CT冠脉成像同机同时进行,确定心肌活性及供血冠状动脉分布,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PET/CT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国产PET/CT技术近年的进展,与国外同类商品化设备性能对照,开展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产PET/CT技术已较为成熟,商品化的产品可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评估心肌桥的发生率、位置、长度、心肌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结果:心肌桥共检出82例(95段),检出率为27.3%,发生在前降支中段73处,占79-3%(73/95),心肌桥厚度为0.4-11.2mm,平均厚度为1.7mm,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3mm-52mm,平均22mm。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PET/CT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周围辐射剂量水平,为保证周围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33例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在受检者胸部等高位置按照不同体位方向、时间和距离处对其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探索受检者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相同测量时间和距离下,受检者身体两侧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相比正、背面更低。受检者注射18F-FDG显像剂后,距离体表1 m处正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3~21 μSv/h,检查结束后降至5~14 μSv/h,平均降低46%。受检者周围剂量当量率随距离(10~300 cm)的增加呈幂函数趋势降低,其幂指数均值为−1.2。结论 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注射药物后周围辐射水平较高,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时间和距离增加快速降低,建议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检查当天避免与他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本院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性。结果: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3例,占比82.81%;阴性11例,占比17.19%。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阳性45例,占比70.31%;阴性19例,占比39.69%。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52例,占比81.25%;阴性12例,占比18.75%。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4.34%)、特异度(81.82%)、准确性(92.19%)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71.70%、36.36%、65.6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能够对心肌桥情况进行有效诊断,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更为准确,其效果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高度重视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CTA)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手段。但两种检查方式仅可从解剖学角度对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与狭窄程度进行评价,无法从血流灌注角度对冠状动脉影响心肌血供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单一使用狭窄程度评价心肌缺血并不可靠。现阶段,ICA在评估心肌缺血的罪犯血管与病变方面,特别是造影中的临界病变,均存在判断困难。最新冠状动脉影像学中表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评估其解剖学狭窄,但无法准确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特别在临界病变中是否产生对应心肌缺血。目前,临床对冠状动脉狭窄是否产生功能性缺血主要将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金标准,但FFR具有创伤性检查,且检查费用高昂,在临床上未得到广泛使用。由此,在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基础下,结合无创条件功能与解剖学在诊断冠心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了PET功能显像与CT解剖显像的优点。PET功能显像可反应组织器官及病灶的生理代谢情况,但图像质量较差,分辨率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CT解剖显像可起到定位病灶的作用,解决了单独PET显像的缺点,二者融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期判断及疗效检测。目前,随着PET/CT的广泛应用,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心肌桥上的影像诊断。方法:针对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利用后处理器进行分析,可直接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以及动脉斑块与心肌桥的位置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明确诊断心肌桥18人,其中左前降支肌桥14人,回旋支肌桥2人,右冠状动脉肌桥1人,对角支肌桥2人,钝缘支肌桥1人。结论:640层容积CT能够清楚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并且对早搏、心律不齐以及房颤患者也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 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MB)的诊断价值。方法:832例患者分别行64 SCTCA扫描及CAG,观察有无MB及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MCA)狭窄程度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4 SCTCA MB检出率为18.3%,CAG MB检出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 SCTCA与CAG对MB的狭窄程度及长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G相比,64SCTCA对MB有较高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PET/CT的设备进展、正电子药物研发及应用、肿瘤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研究及小动物PET几个热点方面简要论述了目前PET/CT的进展情况,对拟引进PET/CT的单位和希望了解PET/CT概况的个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