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通补结合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确切疗效,以及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后的"顽固性视神经萎缩"患者的治疗意义,提高对视神经萎缩的临床治疗水平,并探讨疗效机理.方法对观察组132例、对照组50例顽固性视神经萎缩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先通后补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色觉、FFA、L-VEP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74.07%,对照组为41.38%,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视野及色觉均无显著意义改善.FFA及L-VEP指标观察组具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虽有改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对视神经萎缩患者,不论其病因为何,均不能轻易放弃治疗.中西医结合,先通后补法疗效明显优于一般常规的中医辨证和西药治疗,具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视神经萎缩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已建立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宏观、动态、确定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流中等密度区流量大、车速高且存在潜在不稳定等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中等密度区的主线可变速度控制和入口匝道局部积分反馈联合控制策略,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主线可变速度控制和入口匝道联合控制策略可以消除某些阻塞。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 ,是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视力减退 ,视野改变 ,色觉障碍 ,眼底视乳头颜色苍白或灰白等。因目前临床上对此症尚无特效药物 ,治疗较棘手 ,往往会导致视力持续下降甚至失明。我院于 1 990年~ 1 999年收治本病 49例 78只眼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9例患者中男 35例 59只眼 ,女 1 4例 1 9只眼 ;平均年龄 47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1 3个月 ;属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9例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40例。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呈灰白色 ,边界模糊 ,部分病例可…  相似文献   

5.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常见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目前西医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2例,疗效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共22例患者26只眼,男18例,女4例。年龄14~5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a。原发病:视神经炎5例,外伤12例,视网膜阻塞1例,不祥4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眼底病学》[2]制订。1.3治疗方法中医疗法: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明目法。口服中药:当归15g,生地15g,川芎10g,赤芍、白芍各15g,桃仁10g,丹参15g,桔梗6g,细辛3g,地龙10g,升麻6g。体虚者加党参10g,病久者加麝…  相似文献   

7.
外伤引起的视神经萎缩,西医治疗能挽救一部分视力,但多数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我们将1983~198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的43例,与1976~1983年单纯西药治疗的38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娟 《江西中医药》2005,36(11):46-46
视神经萎缩为眼科的一种疑难重证,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近年来在临床上摸索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收治视神经萎缩 49例 78只眼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9例患者中 ,男 35例 5 9只眼 ,女 14例 19只眼 ;平均年龄47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13个月 ;属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9例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40例。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呈灰白色 ,边界模糊 ,部分病例可见视乳头有白色膜 ,巩膜筛板不清 ,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 ,有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 ,严重病例可见“银丝状”动脉。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心性缩小、视野缺损或中心暗点。2 治疗方法治疗以 5 %葡萄糖溶液 5 0 0ml加复方…  相似文献   

10.
刘元真 《中医研究》2009,22(6):36-37
视神经萎缩是严重影响视力的疑难、慢性眼底病,多为感染、营养不良、眼部外伤、脑部肿瘤及他病继发而导致,治疗较棘手。1999-2008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48例,疗效尚可,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院视神经萎缩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4-59岁;病程8个月-16年。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1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神经萎缩是严重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各种疾病的最终结局。临床根据眼底的表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上行性萎缩3种,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广泛损害以及视神经纤维丧失、神经胶质增生,引起严重的视功能障碍[1],治疗较为棘手。我院1996年1月—2005年6月间共收治本病126例(160眼),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18~65岁。双眼34例,单眼92例,病史1个月~2 a 7个月。病因眼外伤21例,视神经炎46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12例,青光眼术后38例,不明原因4例。1·2诊断标…  相似文献   

12.
崔金生 《河北中医》2013,35(8):1207-1208
视神经萎缩是指由任何疾病或致病因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导致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态学改变,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1].该病眼外观正常,而自觉视物不清,其致盲率很高,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疑难病之一,治疗较棘手.2010-01-2013-01,笔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视神经萎缩34例(50只眼),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神经萎缩是多种病因引起的部分或全部视神经纤维的坏死 ,而导致视力与色觉严重障碍 ,甚至失明的常见眼底病。视神经萎缩的原因以视神经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病变为主 ,此外还有临近血管炎症波及、新陈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障碍及Leber氏病等。病情严重 ,治疗困难。我科于 1998年 1月~2 0 0 0年 6月共治疗该病 2 6例 4 2眼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将 2 6例 (4 2眼 )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 :13例 2 0眼 ,男 6例 9眼 ,女 7例 11眼 ;平均年龄 4 1岁 ;单眼发病 6例 ,双眼 7例 ,中西医结合组 :13例 2 2眼 ,男 6例 9眼 ,…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神经萎缩属祖国医学青盲范畴,我们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外伤和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而致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视神经萎缩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病变(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引起的轴突变性。许多眼底病,例如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都可能发生。笔者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穴位注射加辩证论治的中医疗法和西药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胺丁醇中毒致视神经萎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活血通络明目中药治疗为主,配保针刺及穴位封闭,佐以西药维生素等口服,治疗13例乙胺丁醇中毒致视神经萎缩患者,经2 ̄3个月疗程,均获得视力提高,视野扩大效果,认为中医结合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视神经萎缩归属于祖国医学“神瞻昏渺”、“青盲”范畴。其症:视力逐渐减退,不分明暗,视野缺损,或为青盲,而眼不红不肿,不痛不痒,瞳孔无变形,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我院自2001年6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视神经萎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两组均用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用消青明目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视野平均缺损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庆 《江苏中医药》2012,44(4):37-38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的疑难重症。近年来,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本院住院病人23例,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外伤性视神经萎缩9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3例(112只眼)儿童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用中药外伤复明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结果90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进步,总有效率80.36%。其中,治疗前视力0.05以上有55只眼(49.11%),治疗后为86只眼(76.79%)。有视野对照的32只眼,治疗后11只眼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