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M)定量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乙肝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A)检测HBV-M含量,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DNA含量与HBeAg、HBeAb成正相关(r=0.537,r=0.531),与HBsAg成负相关(r=-0.456),与HBcAb无相关关系。乙肝患者在HBV-DNA不同含量分组(〈103、103、104、105、≥106)中,随着HBV-DNA含量增加,HBsAg+/HBeAg+/HBcAb+(大三阳)患者HBsAg含量减少,HBeAg含量升高,当HBV-DNA〉104时,HBeAg随着HBV-DNA增加而高水平维持,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HBeAb+/HBcAb+(小三阳)患者HB-sAg含量在同组间均比大三阳患者高,HBeAb含量变化与大三阳患者HBeAg变化相同。结论 HBV-DNA与HBeAg、HBeAb、HBsAg具有一定相关性,HBV-M定量检查可指示病人传染性强弱,但尚不是最可靠的指标,同时联合检测HBV-M和HBV-DNA可以对病情跟踪监测,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对339例临床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免疫学对比检测。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关,以HBsAg(+)、HBeAg(+)、HBcAb(+)模式患者的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7.1%,DNA平均拷贝数为4.23×10~7,其次为HBsAg(+),HBeAb(+),HBcAb(+)模式,HBV—DNA阳性检出率为33.0%,DNA平均拷贝数为2.07×10~4,均显著高于其它模式的患者。结论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性,测定血清中HBV—DNA更能直接地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为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定量法检测42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DNA含量,与HBV血清标志物作对比研究。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中HBVDNA含量大于107拷贝/ml的占该组的60.34%,明显高于抗-HBe和抗-HBc阳性组中的12.09%和14.74%。而后两组HBVDNA检出率仍较高,分别为59.68%和63.24%。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且与HBeAg密切相关,能够准确反映病毒复制情况,从而为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及疗效观察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最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722例,根据入院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213例为A组,HBsAg、HBeAg阳性患者25例为B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311例为C组,HBsAg、抗-HBc阳性患者129例为D组,HBsAg阳性患者44例为E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BeAg阳性239例,其中HBV-DNA阳性226例,阳性率94.56%;HBeAg阴性483例,其中HBV-DNA阳性226例,阳性率46.79%。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阳性A组204例,占95.77%;B组22例,占88.00%;C组160例,占51.45%;D组50例,占38.76%;E组16例,占36.36%。HBV-DNA检测阴性A组9例,占4.23%;B组3例,占12.00%;C组151例,占48.55%;D组79例,占61.24%;E组28例,占63.64%。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了解HBV在体内的感染情况,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HBV-DNA水平检测可以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及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HBV感染患者,按照HBV血清标志物分为A组(大三阳)21例、B组(小三阳)35例、C组(除外大小三阳的HBsAg+表型)24例、D组(抗体阳性及全阴)6例,根据HBVDNA载量分为5个级别分为<10~3 IU/ml组、10~3~10~5 IU/ml组、10~5~10~6 IU/ml组、10~6~10~8 IU/ml组和>10~8IU/ml组。结果 A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B组(P<0.05);透明质酸(HA)随着HBV-DNA复制水平的增高而增高,5个不同级别HBV-DNA载量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在<10~3IU/ml组、10~3~10~5 IU/ml组、10~5~10~6 IU/ml组中随着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上升也随之递增,而在10~6~10~8 IU/ml组和>10~8 IU/ml组中随着血清HBV-DNA载量上升出现相对降低的现象。结论 HBV-DNA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组存在相关性,并与LN、PⅢP、CⅣ存在相关性,但不呈直线相关关系,与H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含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同时定量检测262份血清标本中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DNA载量,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2份血清标本出现了9种血清模式,其中152份HBV-DNA阳性,对HBVDNA阳性标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与HBsAg、HBeAg、HBeAb呈正相关(r=0.207、0.542、0.607,P<0.05),且在HBeAg阳性组更显著(r=0.425、0.752、0.701,P<0.01)。152份HBV-DNA阳性中79例HBeAg阴性,其中29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HBeAg阴性者的36.7%;25例HBsAg<250 IU/mL,其中12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48%。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载量之间有相关性,但是单一检查难以对体内HBV感染情况作出准确诊断,需要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与HBV-DNA载量两者联合检测,以准确判断HBV在体内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usA)两法,对143例乙型肝炎患进行了血清HBV-DNA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以探讨HBV-DNA与e系统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HBV-DNA含量与肝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HBV-DNA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肝组织HBV-DNA(12.56±3.38)×107拷贝/ml,和血清HBV-DNA(9.13±2.97)×107拷贝/ml定量,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1.25±0.61)×107拷贝/ml和(0.98±0.52)×107拷贝/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G2-4组肝组织HBV-DNA定量(8.09±2.98)×107拷贝/ml,明显高于G0-1(5.32±2.24)×107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S2-4组(7.78±2.87)×107拷贝/ml,肝组织HBV-DNA定量明显高于G0-1(6.13±2.39)×107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BV-DNA定量,在肝组织炎症程度G0-1与G2-4之间,肝组织纤维程度S0-1与S2-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组织和血清HBV-DNA与HBeAg的表达密切相关,肝组织HBV-DNA载量与肝脏损伤程度呈明显相关,能够客观反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而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和脏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的关系。 [方法 ] 测定不同乙肝血清学标志模式和 2 47份标志物全阴性的临床肝炎病人血清以半套式PCR荧光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VDNA含量。 [结果 ] 在HBsAg、HBeAg阳性的血清中HBVDNA含量最高 ,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在很少数HBeAg阳性血清中未能检出HBVDNA。在另外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中 ,包括全阴性和抗HBs阳性 ,也有少数血清标本能检出HBVDNA ,其浓度分布的范围很广。 [结论 ] 少数血清HBsAg、HBeAg阳性的病人并不处于HBV活跃复制的状态。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乙肝的预后和抗病毒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活肝)和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指标HBV-DNA与HBeAg的关系。方法HBV-DNA基因含量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乙肝血清标志物测定用ELISA法,肝功能检验用常规法。结果慢活肝患者中大三阳HBV—DNA基因含量明显高于小三阳者(x^2=11.43,P〈0.01),肝硬化患者二者无差异(P=2.04,P〉0.05),肝功能慢活肝脚异常高于肝硬化(x^2=4.10,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异常肝硬化高于慢活肝(x^2=9.28,P〈0.01)。结论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在临床治疗上,应以ALT、TBIL等肝功能检查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人群HBV血清标志物(HBV-M)常见模式。方法采用ELISA检测HBV-M,结果判定参照GB17010-1997,应用χ^2检验和文献系统综述方法分析。结果317617人检测显示,常见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22.89%)和HBsAg+、抗-HBe+、抗-HBc+(43.20%)最多,占总数66.09%;其次为HBsAg+、抗-HBc+(14.00%)和其他模式11.25%。4种模式占91.37%。不同职业5种模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6856,P〈0.01)。结论不同人群感染模式研究,对控制乙肝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与HBV DNA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本质认识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 ,目前对HBV的检测除了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及DNA多聚酶外 ,聚合酶链反应 (PCR)为检测HBV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从基因水平测得的HBVDNA ,与HBV血清学标志物 (HBV -M)有何关系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 10 0 0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DNA、HBV -M (HB -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进行了对比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 HBVDNA检测采用PCR法 ,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仪器 :DNA扩增仪 ,ThinkerSeriesⅡ…  相似文献   

14.
徐立文  刘玉兰  李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13-9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其配偶、子女血清中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与HBV-DNA的测定.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c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1;χ^2156.11,P<0.01).乙肝患者配偶的HBV感染率为50.56%,母婴与父子女之间的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7,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母婴传播远高于父子女传播,家庭传播是导致乙肝、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配偶之间的密切接触可感染HBV,但很少引起乙肝.  相似文献   

15.
乙肝患者HBV前S1抗原与HBV-DNA及HBV-M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评判其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检测385例各型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标志物、HBV-DNA、Pre-S1抗原,比较分析Pre-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385例各型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47.3%,HBV-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1%。在166例HBV-DNA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4.1%和55.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e-S1抗原能够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但其敏感性不如HBV-DNA强,临床上可作为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步了解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关联,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方法320份血清样品采集于沈阳市传染病院。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96.23%(51/53);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37.93%(11/29);HBsAg、抗-HBc和抗-HBe3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52.38%(11/21);抗-HBc和抗-HBe两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23.53%(4/17);HBVM全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10.22%(14/137);抗-HBs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未检出。结论HBeAg阳性,是HBV复制的佐证,具传染性;“小三阳”,乙型肝炎恢复期,仍有52.38%(11/21)的传染性;血清中除仅抗-HBs阳性,作为保护性抗体,无传染性外,其他HBVM阳性,均有-定量的HBV复制,仍须防范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7.
褚晓旭 《中国保健》2007,15(24):19-20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YMDD变异发生与治疗前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236例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治疗前HBV DNA水平,定期随访,分别以PCR和PCR-RFLP法检测HBV DNA水平和YMDD变异.结果56例患者出现YMDD变异.按治疗前HBV DNA水平分为1.0×103~1.0×104 copies/ml,1.0×105~1.0×106 copies/ml,1.0×106~1.0×108 copies/ml和》1.0×108 copies/ml四个组,YMDD发生率分别为8.3%、15.6%、30.2%和55.6%.结论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越高,YMDD变异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9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32例为肝硬化组;肝细胞肝癌患者19例为肝癌组。观察和检测三组患者ALT水平和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并对患者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绘制ALT、HB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三组患者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肝功能A级占比最高,肝硬化组B级占比最高,肝癌组C级占比最高;三组乙型肝炎患者ALT水平、HBsAg、HBeAb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HBsAg、HBeAb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693、0.511、0.781; ALT、HBsAg、HBeAb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91.98%、特异性88.16%,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 HBsAg定量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HBeAb定量水平与肝功能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联合检测相互补充,诊断优势较单一指标检测更为显著,更利于早期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从而遏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恶化,避免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细胞转运与新生儿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半巢式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DNA,通过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用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结果 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新生儿HBV DNA阳性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X~2=13.16,P<0.05,趋势X~2=12.42,P<0.05),而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新生儿PBMC HBV DNA阳性无关(总X~2=2.41,P>0.05,趋势X~2=0.35,P>0.05);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胎细胞转运无关(总X~2=4.14,P>0.05,趋势X~2=0.001,P>0.05);母-胎细胞转运与新生儿外周血PBMC HBV DNA阳性有关(X~2=10.26,P<0.05),而与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无关(X~2=0.49,P>0.05).结论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母-胎细胞转运与新生儿HBV感染有关,分别是新生儿血清、PBMC HB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探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HBV—M)联合病毒DNA(HBV—DNA)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IK)检测。结果HBsAg^+各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各组(P〈0.001);HBsAg^+各组H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HBsAg^-各组(P〈0.001)。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联合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有利于对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和病程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