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进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内镜下颅底手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回顾经鼻颅底手术的历史,应当从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谈起。  相似文献   

2.
追溯鼻科学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位有资料可查的鼻科医师是埃及人Ni-Ankh–Sekhmet(公元前2487~2475年),他曾经治好过国王的鼻子。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古埃及人最早施行了经鼻的颅底和颅内手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他们应用特制的、带有倒钩的钩子从前鼻孔插入,穿破筛骨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颅底外科,特别是内镜颅底外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亚专科。在这一领域,鼻科医生与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形成理想的内镜颅底外科团队,协同处理颅底疾病。本文从内镜颅底手术等适应证、手术设备的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出血的处理、颅底修补的方法以及内镜下颅底手术的优势与不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编辑导读     
本期重点号为鼻颅底外科.包括1篇述评和4篇论著共5篇文章;述评《内镜颅底外科团队:未来颅底疾病治疗的主力军》从内镜颅底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设备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出血的处理、颅底修补方法以及内镜下颅底手术的优势与不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著《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对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得出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70例颅底疾病患者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行颅底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40例,鞍结节脑膜瘤11例,嗅沟脑膜瘤、脊索瘤、脑脊液鼻漏修补及视神经管减压各3例,颅咽管瘤、齿状突畸形各2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皮样囊肿及鼻咽癌各1例。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切除肿瘤62例,完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其中3例脑脊液鼻漏修补完全治愈,3例视神经管减压后视力好转,2例齿状突切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能充分暴露鞍区等颅底结构,有效避免因空间狭窄所引起的操作不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鼻内镜颅底外科运用自然腔道充分暴露病变和周围神经血管, 减少脑组织牵拉, 提高手术疗效, 现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多数内镜颅底外科治疗方法和手术技术是在成人患者中积累的, 面对复杂的颅底结构、不同年龄的解剖发育特点、病变对重要神经血管的侵犯等, 儿童颅底病变的内镜手术治疗极具挑战性, 国内少有大宗病例报道。对儿童颅底解剖和病变特点、内镜手术入路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和颅底重建进行综述, 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病变, 增加对儿童内镜颅底手术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颅底重建是经鼻内镜颅底手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 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在过去10年中, 得益于鼻内镜技术、手术设备与器械、内镜颅底解剖学、内镜颅底外科理念等多方面的进步, 内镜颅底重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就鼻颅底外科手术中不同类型颅底缺损的特点、修复重建原则与方法、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总结, 以期加强该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对相关理论体系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响导航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鼻内镜下鼻窦、鼻颅底和鼻眼相关等手术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鼻内镜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安全性更高。本文从影像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鼻窦-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历史、适用范围和应用态度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影像导航技术在鼻窦-颅底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侵犯颅底或原发于颅底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犯颅底或原发于颅底恶性肿瘤患者,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病灶。结果4例患者术后6个月至2年内症状复发,再次鼻内镜手术效果满意。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死亡3例,失访7例,其中随访3年以上9例。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颅底或颅底原发性恶性肿瘤切实可行,但必须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内镜下颅底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1年8月在鼻内镜下完成的鼻颅底区域手术15例临床资料,探讨鼻颅底手术的相关技术与方法,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15例均采用鼻内镜下进行鼻颅底手术,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垂体瘤7例,术后视力或内分泌症状明显改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3例,修补后症状消失;外伤性视神经病5例,行视神经减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外伤性视神经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经鼻内镜鼻颅底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正确识别颅底的解剖标志、恰当的颅底修复,有助于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将联合拟定于2009年8月12~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第四届全国鼻-颅底内镜微创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全国I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届时将邀请国内颅底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授课,内容涵盖了鼻相关内镜颅底外科及侧颅底外科疾病诊治最新进展,颅底相关的解剖学和影像学诊断,手术入路设计及手术技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策等。本次学习班的中心议题是“颅底肿瘤生物学特点及累及范围对手术方式设计的影响”。学习班注册费:1000形人,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 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kinger教授将内镜技术引入鼻科领域, 标志鼻外科学进入内镜外科时代。在Heinz Stammburger、David Kennedy、Wolfgang Draf、Peter-John Wormald等教授的推动下, 内镜鼻窦外科(endoscopic sinus surgery)得到快速发展, 涉及范围由鼻腔鼻窦逐渐向颅底区域延伸[1]。1992年, 法国耳鼻咽喉科医师Jankowski首先报道鼻内镜下经蝶行垂体瘤手术, 标志鼻内镜外科开始进入内镜鼻颅底外科时代[2]。此后, 内镜经鼻扩大进路(endoscopic transnasal approach)逐渐成为处理鼻颅底区域病变的主要外科技术之一, 鼻科与神经外科联合组建的颅底外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4]。虽然我国内镜鼻颅底外科起步较晚, 但在学科前辈们的引领下发展迅速, 总体水平已经跻身于国际一流[5,6,7]。本文将回顾内镜鼻颅底外科的发展历程, 总结关键推动因素, 为未来鼻颅底外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镜经鼻扩大入路颅底手术可以成功处理颅底区域广泛的病变,而术后硬膜缺损范围和复杂性可与开放式颅面切除术后相仿.此时能否在内镜下对颅底缺损进行一期重建是达成手术目的、保障安全的必要条件.以往使用游离的、非血管化组织或材料修复此类复杂颅底缺损,失败比例很高.而近年来采用带血管蒂的局部或区域组织瓣修复颅底复杂的硬膜缺损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成功率显著提高.本文就经鼻内镜下应用不同的带血管蒂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瓣重建鼻颅底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瓣转位重建鼻颅底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对30具成人湿性尸头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对5具冰冻保存的成人新鲜尸头标本进行鼻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的模拟手术实验.结果 鼻中隔软骨瓣上边长38.17~49.95 mm,平均(x±x,以下同)为(44.19±5.82)mm,鼻中隔软骨瓣下边长50.85~63.16mm,平均为(56.83±6.65)mm,鼻中隔软骨上下径长23.52~31.74 mm,平均为(27.93±3.48)mm,鼻中隔软骨前后径长16.55~24.83mm,平均为(20.83±2.12)mm.模拟手术显示以鼻中隔软骨瓣重建鼻颅底缺损的操作可行.结论 鼻颅底缺损在长(27.22±4.91)mm、宽(13.03±3.44)mm的范围时,可在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瓣转位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患者59例,并对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后鼻孔息肉均起源于上颌窦,50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口入路行息肉切除术,6例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入路行息肉切除术,3例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联合柯-陆氏入路上颌窦开窗行息肉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复发接受2次手术,手术成功率95.4%。结论 根据息肉基底部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息肉的基底部是避免后鼻孔息肉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及放疗对愈后的影响。方法 对10例新鲜白兔尸体的鼻中隔黏膜血供行解剖学研究。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颅底缺损-脑脊液鼻漏模型并利用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术后7、10d在鼻内镜下观察切口愈合及脑脊液鼻漏情况,术后21d随机抽出10只接受手术治疗的兔子作为实验组行颅脑放疗,其余10只作为对照组,放疗后1、14d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鼻内镜下观察修复区域。 结果7例鼻中隔黏膜瓣血供由鼻中隔后下端进入,2例血供由近鼻中隔后端约1cm处进入,1例未见明显血管分布,成功构建了颅底缺损-脑脊液鼻漏模型并成功实施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手术20例,均全部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无脑脊液鼻漏,无组织膨出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10只接受术后放疗的兔子及对照组的10只兔子均全部存活,放疗组兔子切口愈合较慢。结论 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设计可行,放疗对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有延迟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许庚教授与Adelaide and Flinders大学著名鼻内镜外科专家Wormald教授联合举办的第39期鼻内镜微创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定于2007年8月24~27日在广州举行。学习班将由许庚、Wormald、史剑波、文卫平、Siow等鼻内镜外科专家担任主讲,授课内容基本涵盖目前国内外鼻内镜技术及鼻科学的最新进展,主要有功能性鼻内镜微创手术的最新进展、额窦和上颌窦手术技巧、儿童鼻窦炎手术问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涉及前颅底、中颅底、后颅底和翼腭窝肿瘤的解剖及内镜处理、鼻眼相关微创外科进展等;许庚教授和Wormald教授将进行鼻内镜手术解剖示教…  相似文献   

18.
以一体重3.2公斤的新鲜死婴为对象,研究治疗双侧后鼻孔闭锁的一较安全的手术进路,目的是避免损伤颅底,防止颅内并发症。将Gruber和Rosen耳镜分别插入死婴的右侧鼻孔,伸入上鼻甲及鼻中隔之间,并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或全麻扁桃体手术体位,在手术显微镜300mm透镜下经不同耳镜观察后鼻孔的暴露程度及其解剖关系。Gruber耳镜的设计较理想,颈窄长可从鼻前庭伸至后鼻孔,其大小有1~4号,可扩张鼻孔致可放入2或3号耳镜,这不仅在方向性较好显示解剖标志,而且便于器械操作。而Rosen耳镜颈短不能达到鼻腔深部使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前颅底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范围。方法:收集并分析我科近年来在鼻内镜下治疗的前颅底疾病6例,包括脑膜脑膨出3例,脑脊液鼻漏2例,左球后肿瘤1例。6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结果:6例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部分鼻前颅底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手术适应证应该严格掌握,术者必须具备熟练的解剖学知识、手术技巧和经验,必须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蝶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蝶窦后鼻孔息肉病人术前行冠状位CT扫描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鼻内镜检查和冠状位CT扫描可确定息肉的起源。所有病人均一次治愈,术后随访8~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临床特征、鼻内镜检查和冠状位CT扫描对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起重要作用,鼻内镜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