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41例DAI患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早期MRI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出血33例,呈斑点状,直径小于2.0cm;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17例;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外血肿7例;颅骨骨折8例。结论:MRI对DA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与临床的表现(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临床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诊断及价值。方法对41例DAI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范围从15~67岁,平均年龄为30.5岁。据临床症状,把病人分轻、中、重3组。结果轻度组10例,CT表现以单侧脑肿胀、单纯脑实质点状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中度组15例,CT表现以弥漫性脑肿胀和大脑深部灰质点状出血为主;重度组16例,CT表现以重度弥漫性脑肿胀合并灰白质交界处点状出血及硬膜外、下出血为主。结论CT表现能反应DAI临床表现的轻重,对DAI的诊断及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常规序列MRI表现,探讨常规序列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DAI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86.7%)患者MRI表现异常,其中弥漫性脑肿胀18例、脑实质出血或水肿12例、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10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3例。4例MRI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常规序列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发病率高 ,预后恶劣 ,诊断与治疗方法不一 ,值得总结与探讨。兹将我院1995 - 0 9~ 2 0 0 1- 0 9共收治诊断为 DAI患者 5 0例 ,现就 DAI诊治情况作初步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5例 ,女 15例 ,好发年龄于 18~ 40岁。车祸 35例 ,海上作业坠落伤 15例。入院时全部为昏迷状态 ,GCS在 3~ 12分。CT的表现 :脑肿胀 ,脑室和脑池受压变小。脑白质与脑灰质交界处散在 ,不对称高密度小出血点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薄层血肿。MRI的表现 T2 加权可脑白质、脑灰质交界处和胼胝体散在 ,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44例;低密度区41例;脑实质内出血灶39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结论 44例临床分析表明,头颅CT检查在脑DAI的早期诊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26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9例,广泛脑挫裂伤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3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7例,于入院时、伤后3d、1周、3周及1月余行头颅CT检查。结果:本文26例患者在CT复查中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不同程度的脑室、脑池、脑沟扩大增宽,脑回变窄,其两侧脑室额角间夹角≥140°,尾状核指数为16.8%-32.1%,(平均24.2%)。结论:本文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主要病因,可能与弥漫性神经元和轴突的原发损伤以及外伤后脑缺血性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7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①创伤性昏迷》6 h;②颅内压正常,但临床症状差;③头颅CT示脑组织撕裂出血或正常;④弥漫性脑肿胀,脑池蛛网膜下腔出血.参照DAI分级标准[2]:Ⅰ级5例:GCS 11-15分;Ⅱ级29例:GCS 6-10分;Ⅲ级21例:GCS 3-5分,无瞳孔改变;Ⅳ级17例:GCS 3-5分,伴有瞳孔改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高压氧组40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特殊CT表现及病理机制。方法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图像资料。结果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①头部受加速性或减速性旋转性损伤;②伤后即刻昏迷;③生命体征紊乱;④四肢肌张力改变;⑤无明确的神经定位体征。CT诊断标准:①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和(或)大脑中轴区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②弥漫性脑肿胀;③脑室、脑池普遍受压变小/消失;④中线无移位或轻度移位(<5mm);⑤合并其他颅脑损伤。结论临床表现结合CT表现可明确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导致原发性下丘脑和脑干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所致的弥漫性脑肿胀属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6例病人的临床、CT资料与预后的夫系以及探讨其综合治疗方法。结果:36例中死亡10例。植物生存5例。残废8例,良好13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者即可初步诊断DAI;原发昏迷时间及GCS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96例DAI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96例患者恢复良好30例,中残14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37例。结论:DAI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及早正确诊断,DAI死亡率高。其轴突损伤严重程度,GCS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CT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在伤后马上作CT平扫,在1~3d内作MRI平扫,其中12例加做弥散功能成像(DWI)检查。并对所有病例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现单纯基底节出血8例;复合性基底节出血1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6例,颅骨骨折4例。21例26个基底节出血灶,其中有11例14个出血灶在苍白球部位,首次CT检查与苍白球钙化无法区别,经MRI检查证实为出血。MRI检查多发现脑挫裂伤灶5个,脑白质剪切伤灶4个。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出血及其合并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肿瘤卒中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肿瘤卒中临床与CT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病例共 13例 ,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临床表现大多具有先兆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瞳孔改变和脑膜刺激征 ;CT检查 13例均见边缘清楚的高密度血肿 ,7例见肿瘤实体 ,6例未见明显瘤灶 ;灶周指压样水肿带 8例。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 ,特别是先兆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肿瘤史 ,仔细分析CT表现 ,增强扫描 ,有助于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的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M)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1例病人均有MRI检查,其中:13例病人还有CT检查。分析21例DM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M发生于以下6个部位:胼胝体5例;皮髓交界处6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旁5例。多发病灶共18例。21例DM伤者中18为交通伤。本组DM伴其他脑伤者16例。CT上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8/21,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M价值较大。CT上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MRI也可以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检查、随访观察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1例经手术证实非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特点.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急性期8例均有CT平扫,1例有平扫加增强扫描;亚急性期8例有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单侧肾上腺血肿8例(右侧6例,左侧2例),双侧1例.急性期肾上腺血肿的主要CT表现为肾上腺区类网形、卵圆形、类三角形高密度影,肾上腺周围脂肪出血9例,肾周脂肪囊出血2例,肾前筋膜增厚3例,伴随其他脏器损伤7例.CT追踪观察,8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伤后8~9d血肿密度盯开始缓慢均匀减低,大小无变化,肾上腺周围出血逐渐吸收;1例18d后复查血肿密度均匀减低.略有缩小,肾上腺周围出血基本吸收;增强血肿均无强化,8例肾上腺呈条状强化,内外支受压.结论 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随访可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本组1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轻度86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下血肿3例;中度21例,均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2例;重度5例,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和脑积水各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早期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的CT征象和临床特点,使用西门子SomatomARC机,伤后24小时内扫描。结果CT典型的征象: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直径小于2cm,无占位效应和中线结构移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我们认为CT可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脑干出血的CT诊断和临床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干出血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脑干出血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 CT能够发现急性脑干出血.并能明确出血位置,提示预后。结论 CT对急性脑干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少量脑干出血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附3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少量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30例头部外伤患者于伤后24小时内行头部CT检查,多于治疗后3天~2周复查头部CT,并分析其不典型CT征象。结果:单纯表现为硬膜下小血肿20例,合并硬膜外血肿3例,并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所有硬膜下血肿均表现为邻近颅骨内缘模糊不清,呈“掩盖征”,局部颅骨“假性增厚”改变;血肿内缘与脑表面分界欠清,形态呈线弧状、细新月状改变,大部分病例颅内占位效应不明显。结论:颅骨内缘变模糊,呈“掩盖征”、局部颅骨“假性增厚征”是诊断不典型少量硬膜下血肿的重要CT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