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结核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本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4岁,患肾均无功能,左侧20例,右侧12例,合并膀胱挛缩2例,对侧积水4例,附睾结核3例。抗痨治疗2~3周后,行后腹腔镜下结核肾切除术。[结果]成功完成后腹腔镜下结核肾切除术31例,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因严重粘连并结核脓液较多外溢而中转开放手术1例。离断输尿管后,经下腹小切口行输尿管残段切除术7例,不离断输尿管,经下腹小切口行输尿管全长切除术8例;未切除输尿管残段17例,其中术后输尿管残段积脓感染,二期行输尿管残段切除术1例。伤口结核感染1例,换药6月后愈合。[结论]①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微创安全,应可为首选术式。②Hem-o-lok处理肾动静脉较为可靠,而术前CTA检查,可指导肾动脉的术中处理。③部分病肾与周围粘连严重,可试行多层面结合的锐性分离切除。④如输尿管炎变较重,可暂不离断,加下腹小切口行整段输尿管切除,并完整取出肾输尿管标本。如输尿管病变不重,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下,输尿管残段切除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皮质浸涧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10例均行B超、静注肾盂造影(IVU)、CT检查,7例行MRI检查,6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例术前误诊为肾癌者行肾癌根治术后二期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袖套状切除,5例术胁确诊一期双切口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1例误诊为肾上腺占位,1例疑诊肾盂癌青行姑息性肾及肾周肿块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孟移行细胞癌Ⅲ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后1年内死于肝、肺转移,3例术后2年内死于肝、肺、腹膜后转移,另3例分别为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3年,在随访中。结论 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属高级、高明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肾癌,临床上需提高认识,综合分析B超、IVU、CT、MRI及尿脱落细胞学资料进行诊断,对疑诊病例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根治性患肾、输尿管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手段,可结合放疗、化疗。此类肾盂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梗阻致肾包膜下积尿的原因与处理(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渊 《中国医师杂志》2007,9(9):1234-1234,1237
目的:探讨输尿管梗阻致肾包膜下积尿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包膜下积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输尿管结石所致5例,直肠癌手术后输尿管受压及宫颈癌术后放疗所致输尿管梗阻各1例。均行经皮肾穿刺引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1例,留置双“J”管内引流2例。结果:6例患者输尿管梗阻解除后肾包膜下积尿均消失,1例死于直肠癌。结论:肾包膜下积尿多由泌尿系结石致梗阻引起,也可由输尿管附近病变压迫致输尿管梗阻所致。CT检查有助于确定积尿范围及作病因诊断。肾包膜下穿刺引流为首要的治疗选择,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结合Nd:YAG激光诊治早期孤立肾输尿管癌的经验.方法 收集3例孤立肾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先天性孤立肾,另2例为对侧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后.1例有血尿,1例感觉腰痛,1例兼有血尿及腰痛.输尿管镜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级.以接触式Nd:YAG激光切除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1~6年.1例术后1年发现膀胱肿瘤,再次行激光切除.另2例无复发.结论 输尿管镜结合Nd:YAG激光诊治早期输尿管癌安全、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孤立肾患者.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5年始应用内腔镜经尿道切除膀胱段输尿管,再经腰部切口切除肾及全输尿管共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42~67岁。左侧2例,右侧5例。肾盂移行细胞乳头状癌5例,肾盂下组织不典型增生1例,输尿管上...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并发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对12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梗阻原因:瘢痕性狭窄6例,结石阻塞3例(4例次),血块阻塞2例,血肿压迫1例。结果2例(3例次)结石阻塞患者在输尿管镜下碎石,1例结石阻塞患者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血块阻塞在膀胱镜下置管,1例血块阻塞行输尿管再通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经尿道逆行气囊导管扩张及输尿管镜下狭窄段切开并置管,2例输尿管坏死、1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及1例血肿压迫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输尿管狭窄合并肾周积液在开放手术下行输尿管扩张术。术后10例治愈,2例因移植肾破裂导致最后切除移植肾。结论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病因复杂,经皮肾穿刺造影或逆行上尿路造影对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积极的外科手术,特别是微创的腔镜手术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报告原发性输尿管癌19例,就其诊断与处理进行了讨论,指出在血尿合并肾积水时,应高度怀疑,提出逆行插管造形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仍以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8.
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内窥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内窥镜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应用内窥镜诊断和治疗的不典型泌尿系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别通过输尿管镜检查、经输尿管镜留取肾盂尿做抗酸杆菌检查及病理活检进行诊断。31例输尿管不全梗阻者分别予输尿管梗阻段镜体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或内切开术;13例输尿管闭锁,12例行患肾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闭锁复通术+内切开术;2例膀胱挛缩,1例行透析治疗,1例行患肾切除术+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结果肾盂尿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PCR)及尿沉渣找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0/36)和61.1%(22/36)。病理活检的阳性率为46.7%(7,15)。内窥镜治疗32例,术后随访1年,24例(75.0%)一次手术治愈,4例因狭窄复发再行输尿管镜和狭窄段内切开术,4例分别因狭窄反复复发或早期误诊导致无功能肾行患肾切除术。行患肾切除术14例,12例治愈,1例术后出现输尿管残端综合征,1例术后形成腰部皮肤瘘管。结论内窥镜技术有助于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早期诊断。采用内窥镜治疗早期结核性输尿管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6例患者,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开放性手术输尿管复位14例,肾切除1例,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主要进行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输尿管位于正常位置。术后无漏尿和输尿管狭窄发生,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肾切除患者预后良好,对侧肾功能正常。结论对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特别是Ⅰ型,经复位后预后良好。与B超、IVU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比较,逆行造影CT或磁共振水成像(MRu)检查可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后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手术方法,除传统开放手术外,有条件医院亦应考虑开展腹腔镜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双侧4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包括采用输尿管裁剪整形再植术8例,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结果: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8例,术后随访1-10年,经超声及IVP检查,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均明显减轻,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的患者远期疗效满意,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病情无明显发展。结论:超声、KUB+IVP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治疗时应根据肾功能、肾积水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62例肾脏损伤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切除率56.45%,部分肾切除加肾修补术17.74%,单纯肾修补术占9.63%,其他保肾治疗12.90%,死亡1例。结论对开放性肾损伤、有隐匿性病灶的肾损伤和严重肾损伤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尽量行保肾治疗,如肾部分切除、肾修补术及带蒂大网膜肾包绕术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规则抗菌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根据病情分为难治组及对照组,给予规则分期抗菌治疗方法,观察尿常规、尿培养情况.结果 共86例患者,治愈75例,治愈率为87.21%,有效7例,有效率为8.14%,其中有2例患糖尿病,3例有肾结石,1例为肾移植术后,均为病情的维持期,无效4例,无效率为4.65%,其中2例为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2例为肾移植术后;治愈的75例患者治疗疗程为24~120周,平均(52.3±22.4)周,治疗期为6~76周,平均(21.3±16.3)周,巩固期为5~14周,平均(6.13±2.41)周,55例按计划完成治疗,31例不同程度过渡到巩固期.结论 采用规则抗菌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可靠,治愈率高,且未见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镉观察对象停止镉作业后进行跟踪调查,探讨镉超标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惠州市某镍镉电池厂371名工人停止镉作业的镉观察对象跟踪观察7年,分析尿镉、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规律。结果镉观察对象停止镉作业后,2005—2011年尿镉均值与2004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镉观察对象停止镉作业7 a后,体内镉负荷明显下降,但仍超标,停止镉作业后一般不会造成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4.
杨斌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754-1755
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急诊脉栓塞对泌尿系出血的医治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泌尿系出血病患50例,在这50例泌尿系出血病患中有外伤性肾出血的病患27例、有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病患13例、膀胱癌出血10例。结果 50例泌尿系出血病患中有非医源性肾损伤的病患27例,22例动脉栓塞之后第1d停止临床出血现象,血尿现象消失,3例术之后第4~6d血尿渐渐消失。13例经过皮肾镜术之后有出血临床现象的病患当中,8例病患的出血原因为穿刺误伤到小动脉出血,5例病患的出血原因为穿刺误伤到小动脉伴动静脉瘘所形成。10例膀胱肿瘤出血病患在动脉栓塞之后都在清除体内血块之后尿颜色呈现洗肉水样并渐渐转为清亮。结论泌尿系出血采用急诊动脉栓塞手术方法,是一种高效、主动、迅速和安全的止血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病患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肾错构瘤诊治水平。方法:对26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28~70岁。肿瘤大小1.5~15cm,B超确诊率为73.9%(17/23),CT确诊率为80.8%(21/26)。26例中,肾切除7例,根治性肾切除2例,错构瘤剜除术3例,肾部分切除4例,8例双侧错构瘤中2例同时行双侧肿瘤剜除术加肾部分切除,1例左肾部分切除术后1年,右肾肿瘤增大至5cm行剜除术,另5例一侧肿瘤行剜除术,另一侧因肿瘤体积尚小予以随访。2例未手术观察随访。结论:B超和CT为诊断错构瘤首选方法。肿瘤剜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做好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30例.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找到结石并碎石,手术时间12~60 min,平均30 min;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镜下或肉眼血尿,3例碎石过程中有>0.5 cm残石上移入肾盂,无输尿管穿孔、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9 d体温恢复正常,7~12 d尿常规恢复正常.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的疗效确切、可靠,选择好病例可以防止严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Wnt/β-catenin通路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7(MMP-7)的表达。方法选择儋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尿路感染患者62例作为感染组,同期医院肾结石PCNL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非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法对两组患者外周血Wnt/β-catenin通路基因Wnt1、β-catenin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尿中MMP-7水平,分析尿MMP-7对于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62例尿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6.67%,真菌2株,占3.33%,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共26株,占43.33%;感染组血液Wnt-1、β-catenin在mRNA上的相对表达及尿MMP-7表达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重度感染组Wnt-1、β-catenin、MMP-7水平高于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Wnt-1、β-catenin、MMP-7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表明,尿中MMP-7水平对于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02。结论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及MMP-7通路引发感染,尿MMP-7水平对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CG)在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下精准切除复杂性肾肿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同一术者在ICG荧光实时导航下通过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对复杂性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阻断肾动脉前2 min均经肘正中静脉注射ICG,剂量为0.25 mg/kg。术中在机器人荧光实时导航下定位肿瘤边界,精准切除肾肿瘤。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6例,中位年龄53(34~72)岁,体重指数24.8(19.8~26.2)kg/m2。肾上极肿瘤10例(45%),肾中部肿瘤7例(32%),肾下极肿瘤5例(23%)。肿瘤长径为6.3(3.4~9.4)cm。肿瘤术前临床分期为T1aN0M0 2例(9%),T1bN0M0 18例(82%),T2aN0M0 2例(9%)。术前R.E.N.A.L.评分为8(7~11)分。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患者术中注射ICG无严重过敏症状发生,所有手术切缘未见阳性。中位手术时间为119(102~235)min,中位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为20(18~29)min。术中中位失血量为60(40~300)mL,未输血。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6(4~9)d。术后随访时间内无严重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在达芬奇Xi机器人引导下行ICG荧光显影术可实时区分复杂性肾肿瘤边界,辅助泌尿外科医师精准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前彩超诊断泌尿系统异常的胎儿产后的结局。方法:选取180例产前经彩超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孕妇,随访并分析新生儿结局。结果:产前彩超诊断发现,肾缺如单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双侧,多囊肾单侧发生率明显低于双侧,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 P〈0.05);产后结局分析发现,单纯肾盂积水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异位肾和重复肾(P〈0.05)。结论:产前行胎儿泌尿系统彩超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提示终止妊娠的唯一标准,还需经过更加全面的检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泌尿系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我科检查的泌尿系患者76例,采用常规B超、X射线平片、VIP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超、X射线平片及VIP联合临床检查确诊,上述泌尿系检查患者中,42例为泌尿系结石,26例为疑似结石需要进一步检查,8例未见异常。通过螺旋CT对泌尿系的平扫或泌尿系成像(CTU)检查,使用图像重建技术后共有63例患者被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肾、输尿管、膀胱结石;3例患者确诊泌尿系结核;2例为外伤引起的肾破裂损伤和膀胱破裂损伤;2例为输尿管扩张畸形;6例未见异常。结论:在泌尿系检查中有效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泌尿系疾病的检出率和检查准确性,同时极大地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