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PPD)的干燥根,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的功效^[1]。前胡的地方习用品有紫花前胡、红前胡、长前胡、细裂前胡、隔山香、马山前胡、泰山前胡、华中前胡、广西前胡等^[2]。前胡始载于《雷公炮炙论》^[3]。《本草图经》云:“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名“前胡”者,或“前”与“纤”音近借字。《本草纲目》则云:“按孙寸面《唐韵》作湔胡,名义未解。”^[4]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其辛散苦降,既能宣肺散风清热,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  相似文献   

2.
升降散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升降散是赵绍琴教授等老一辈医家十分推崇的一首名方 ,为清代医家杨栗山所创制 ,载于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中 ,传之于世 ,颇能启迪后人。笔者以本方治疗咽喉炎、皮肤瘙痒症、外感郁热[1] 和低热、呃逆、便秘[2 ] ,疗效满意。现试对升降散的临床应用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  相似文献   

3.
人参(Radix Ginseng)东北土名“棒槌”,名列关东三宝之首。本品为五加科(Alariaceae)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古医籍载]人参原名为蓡(音参,或省作蓡。)《说文》云:“蓡,药草,出上党祲者也”。《吴普本草》云“人参,一名土精,精者星也”。《春秋说题辞》云:“星之为之言精也。”《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所谓也就是人蓡、人祲、土精,其名意义并非指其形状。人参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人衔,一名鬼盖。《吴普本草》亦称其为黄  相似文献   

4.
天仙子 (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 .的干燥成熟种子 ) ,原称“莨菪子” ,又称“横唐” ,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 :“莨菪子 ,味苦 ,寒。主齿痛出虫 ,肉痹拘急 ,使人健行 ,见鬼。多食 ,令人狂走。久服轻身 ,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生川谷。”[1]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多以“莨菪子”作为正名 ,同时尚出现有异名。如南北朝《名医别录》 :“莨菪子 ,味甘……一名行唐。”[2 ]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莨菪子 ,味苦……今方家多作莨也。”[3 ] 唐苏敬等《新修本草》 :“莨菪子……一名横唐 ,一名行唐。生海滨川谷及雍…  相似文献   

5.
1 稆豆的考证  稆豆始出于陈藏器《本草拾遗》,《证类本草》[1 ]引《本草拾遗》云 :“稆豆 ,味甘、温 ,无毒。炒令黑 ,及热投酒中 ,渐渐饮之 ,去贼风风痹 ,妇人产后冷血。堪作酱。生田野 ,小黑”。《尔雅》云 :“戎菽一名驴豆 ,一名 豆”。《本草图经》曰 :“大豆有黑白二种 ,黑者入药、白者不用。其紧小者为雄豆 ,入药尤佳”。寇宗 《本草衍义》[2 ]生大豆条曰 :“有绿、褐、黑三种 ,亦有大小两等。其大者出浙江、湖南、湖北 ,黑小者生他处。今用小者 ,力更佳”。其“小者”即《本草拾遗》称稆豆 ,寇宗 称“黑小者生他处”说明寇氏不…  相似文献   

6.
望诊是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重点是观察神色形态 ,在中医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医家根据“五轮八廓”理论认为白睛属肺、大肠 ,只能反映肺与大肠病变。笔者根据文献论述 ,结合学医 40年积累的理论与亲身实践经验 ,总结出双眼白睛特徵和白睛血络特徵与脏腑经脉相关联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用以辨析脏腑病证 ,名之曰“望目辨证”。“望目辨证”属望诊范畴。兹将“望目辨证”的中医学理论基础初步探讨于后。一、《内经》论述的理论基础《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渊薮 ,“望目辨证”可从中挖掘出基础依据。1 目与肝 :《内经》有“肝开窍于目”[1] 、“肝气通于目”[2 ] ,“肝藏血”[3,4] ,“肝受血而能视”[5 ] 等论述 ,指出目为肝“窍” ,肝与目密切相关。2 目与心脉 :《内经》指出“目者心之使”[6 ] ,肝虽“藏血”[7] 而“心主身之血脉”[8] ,故“目”与心、脉密切关联。3 目与脾胃 :《内经》云“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淫气于脉”[9] ,而“脉者血之府”[10 ] ,故无论肝、心还是脾胃 ,均与目相关。4 目与肺 :《内经》云“诸气者皆属于肺”[11] ,“宗...  相似文献   

7.
<正>升降散,在《方剂学》的教材中并没有论述,但家父在其50年的杏林生涯中,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各证,屡获佳效,兹将临床心得摘典型病例简述于下。1来源、组成、适应证升降散,又名太极丸。最早见于明代医家张鹤腾《伤暑全书》[1]。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2]曰:"升降散,方源《伤暑全书》卷下"。由僵蚕、蝉衣、姜黄、大黄、米酒、蜂蜜组成,临床应  相似文献   

8.
拔毒散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峰  宋启示  项伟  杨淑敏 《中草药》2006,37(9):1304-1306
拔毒散为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拔毒散Sidaszechuensis Matsuda的全草,在云南作为常用中药王不留行习用品种,又名小拔毒、迷马庄、小粘药等,主要分布于滇、黔、川等省,在云南主要分布于以西双版纳为主的滇南地区。《滇南本草》记载“王不留行,一名拔毒散。味苦,性寒,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溃散”[1]。我国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莉、妇女闭经以及疔疮、肿毒、跌打损伤等[2]。拔毒散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3~5],为了进一步探明其有效成…  相似文献   

9.
薄层扫描法测定西红花十六味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虎  梁健存  武晓兰  呼格吉勒 《中成药》2006,28(11):1694-1696
该药源自《医法海鉴》载经典方“咖车·古日古木-16”,原方为散剂,由西红花等16味药物组成,“咖车·古日古木”系其主要药物“西红花”的蒙古名译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1998年版)以“西红花十六味散”收载。现将其研制成为丸剂,故药品名称命名为“西红花十六味丸”。本品用于新旧肝热,急慢性肝炎,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肝热诸症具有较好的疗效[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1998年版)收载本品原散剂没有[薄层鉴别]项及[含量测定]项。在研制丸剂过程中我们研究建立测定方法。方中人工牛黄为贵重药…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因其初起累累如串珠,溃破后久不愈合,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院设有特色瘰疬专科近40 a,在应用中西药内服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发挥外治法长处,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我科淋巴结结核的外治方法报道如下。1药物外治法1.1中药外敷法中药外敷法是指用调制好的中药药膏敷涂患处或穴位,解其痰凝,逐其瘀滞,达到“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的治疗目的[1]。此法适用于淋巴结结核各期,应辨证外敷。早期淋巴结光滑如豆,质地中硬,触痛不著,皮色如常,辨证为气滞痰凝型,选用中药化痰解凝膏外敷肿块和肘尖穴。化痰…  相似文献   

11.
红毛五加 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是五加科五加属的一种植物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 [1 ] ,据历代本草文献记载以及现今我国医药工作者及植物分类学专家 ,研究证实红毛五加 (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就是《神农本草经》中收录的豹漆五加 ,并且有 2 0 0 0多年的应用历史 [2 ] 。《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久服 ,轻身耐老”[3 ] 。近 2 0年 ,红毛五加茎皮在化学、临床等方面研究已经引起众多领域专家关注 ,现综述如下。1 植物化学成分研究1987年 ,詹培思实验发现红毛五加茎皮水溶液中存在苷类成分 [4] ,在其茎皮乙醇…  相似文献   

12.
泽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泽泻又名水泻、芒芋、鹄泻(《本经》),泽芒(《典术》)、及泻(《别录》)、禹孙(《纲目》)、天鹅蛋、天秃(《药物资料汇编》),为多年生沼生植物,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1]。古人用其“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经泽泻汤、五苓散,茯苓泽泻汤、八味丸、猪苓汤和牡蛎泽泻散等验证,其对“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吐而欲饮水;腰以上有水气等证”有较好疗效[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祖国医学进行重新发掘和整理,是加入WTO后中医中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对泽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温胆汤之功效与主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是临床运用非常频繁的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胃肠道、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临床多用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 者。就其功效和主治,规划教材《方剂学》[2 ]云:“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是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从前后文理分析,此“清胆”当属清胆热之意。但本人认为,温胆汤无论从药物组成,还是从临床应用看,当属热性,其言“清热”当须斟酌,用于治疗“痰热内扰”,与其名“温胆”亦似有矛盾,以下就此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三七有化瘀与致瘀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瘀与致瘀”以及“致瘀”药,我们已有概述[1,2]。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本文对三七的“化瘀与致瘀”的功用作一补充讨论。三七《本草纲目》谓其有“止血,散血,定痛”之功效。说明了其既有止血,又有活血的双向调节作用。三七止血机理现代药理实验已有说明[3,4],它能缩短家...  相似文献   

15.
新疆凤毛菊属雪莲花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雪莲花类药用植物为菊科凤毛菊属用做民族药雪莲花的多种近缘植物,其带花的地上部分或全革用以法风湿、活血通络,是新疆维、蒙、藏、哈等民族常用药材[1]。清代《本草纲目拾遗》[2]转载:“雪莲花产伊犁西北及金川等处…,类荷花,独茎…,其瓣薄而狭长,可三四寸,…”;现代《新疆药品标准则》(1980年第2册)录有“雪莲”,《维吾尔药志》[3]有“雪莲花”,《中国民族药志》[4]有”雪荷花”,这里雪莲和雪荷花就是雪莲花。药理实验表明[5~7],天山雪莲花总碱有抗炎镇痛、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作用;黄酮类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多糖(包括鼠…  相似文献   

16.
阜阳出土汉简里有一些关于医药、物理、物性的残简约 1 3 0余片[1] ,这些汉简 ,原无书名 ,最初曾有人以《杂方》[2 ] 名之 ,后来整理者根据其内容 ,并参用W 0 0 1号汉简中“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一语 ,定名为《万物》[1] 。据报道 ,《万物》有可能是战国或更早的春秋时期[2 ] 的书 ,它比《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要早得多。因为 ,它是收载我国药物最早的一部文献 ,对研究我国医药发展史和自然科学史 ,特别是对考证这些药物最早的文献出处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力的依据。《万物》中有关药物只有药名 ,有的则伴随记载其治疗的疾病 ,但无药物形态、生境和产地 ,当然 ,更无出土药物标本可资鉴定 ,如此 ,这对药物品种考订来说 ,缺乏基本赖以考证的依据 ,但《万物》说得好 ,“万物之本 ,不可不察也。”这个“本”字 ,笔者理解 ,就是与现代生药学中所说的“基原”内涵有十分相似之处。虽然现在考证缺乏证据 ,然而参考稍后传世的《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等本草文献 ,对其中有关同名药物的诸多记载 ,运用笔者的“药物品种延续论”[3] 的理论 ,同时参考早期《说文》等文献并运用训诂学方法对古代药物名...  相似文献   

17.
郭佳  陈颜 《广西中医药》2014,37(6):60-61
<正>董湘玉教授为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近40年,擅长心理、神经系统、精神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特别是中医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治疗。柴胡疏肝散[1]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名医张介宾所著经典方,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全方功效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董师紧扣其疏肝行气之功,将柴胡疏肝散灵活加减运用于各类郁证,疗效显著[2]。笔者有幸  相似文献   

18.
试述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归肝、胃经。始载《唐本草》。历代医家在临床运用中皆有发挥,论述较多,使该药之用途日趋广泛,成为常用药物之一。笔者参阅古代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休会,就蒲公英的临床应用,略述如下。1清热解毒散结消痈蒲公英性寒清热,是清热解毒之良药,擅长于消散痈肿,临床上广泛用于热毒证。如乳痈、肠痈、疮、疖肿、痈肿不散等症。《唐本草》云:“主妇人乳痈肿。”《滇南本草》曰:“敷诸疮肿毒,疥癫癣症;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本草正义》说:“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疮、痈疡、红肿热毒请证,可服可敷,…  相似文献   

19.
淋巴腺结核,是外科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令,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累累成串称为瘰疬,如溃脓破口,经久不愈称为鼠疮。本病早见于《灵枢·寒热》篇:“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医学入门》更明确指出“生颈前项侧,结核如绿豆,如银杏,曰瘰疬。”多年来余用砒石熏蒸疗法治疗瘰疬疗效确切,本品虽具剧烈毒性,但临床应用上,以毒攻毒的作用,确有其特殊疗效。现根据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2例,女8例。最大年龄32岁,最小年龄14岁,20至30岁为多。患者因乏力,颈部有酸胀感,并能触摸到大小不等的硬核而来就诊,均经理化等检调,确诊为淋巴腺结核。  相似文献   

20.
消渴     
[病名] 本书定消渴为病名。消渴之名,渊源于《黄帝内经》一书,该书在十余篇中记载了有关消渴的内容,虽有“消渴”、“消中”、“消瘅”、“肺消”、“膈消”等不同名称,但其含义基本相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取消渴之名,立专篇论述。自此之后,历代医家多沿用“消渴”之名。现代中医学术界,虽然对该病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公认消渴这一病名,故本书采用之。 [定义] 消渴病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复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脏腑阴虚燥热,津液输布失调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但也有不少病人无典型症状,以尿甜为主要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中老年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