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病例女,33岁,外院超声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周余就诊于本院。查体: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4 g/L,红细胞平均体积62.1 fI,血浆皮质醇、醛固酮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值等均正常。肾上腺CT平扫+增强扫描:右肾上腺区域见一边界清楚的囊性占位,呈不规则分叶状,最大横截面约7.5 cm×6.7 cm×3.4 cm,CT值约20 HU,囊壁较薄,局部见细条状钙化,病变内未见明显实性成分、壁结节及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均一强化,囊内无强化,延迟期囊壁、间隔及其多囊结构清晰可见(图1~3),影像诊断:右侧肾上腺囊性占位,囊肿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胰腺的淋巴管瘤非常少见,国内仅有几例报道[1-2],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报道如下。病例男,47岁,上腹不适来院就诊,B超发现胰腺体部占位。无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明显消瘦病史。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AFP、CA19-9(-)。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4 8岁。进食后饱胀不适、腹痛 3个月 ,加重 10天。查体 :腹部膨隆 ,以左侧明显 ,轻压痛 ,未触及明确包块 ,波动感不明显 ,肠鸣音正常。彩超 :于腹膜后胰尾下方见大小约 11cm× 12cm囊性回声 ,暗区内可见带状强回声 ,D型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CT平扫 :腹膜后胰尾下方、左肾前外侧可见一巨大低密度灶 ,大小约 11cm× 11cm× 6cm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 ,CT值约 8Hu ,有完整包膜 ,无分隔。胰尾部向前推移 ,胰实质未见异常 (如图 )。CT诊断 :腹膜后囊性占位。病理报告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  讨论 淋巴管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A)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IA的CT表现。结果:7例中肠系膜2例,腹膜后3例,右侧颈部2例,表现为跨区、沿组织间隙适形性生长的囊袋状病灶,壁薄、光滑,囊及囊壁无明显强化。1例见肠系膜血管征伴周缘多发滋养血管。结论:CT对L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18例腹腔囊性淋巴管瘤中,位于大网膜7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腔5例,盆腔1例,囊肿形态不规则,向下竖形发展或沿周围组织间隙生长。16例表现为囊状均匀性水样密度影,其中8例囊内见线状、点状不连续软组织影,5例见少量脂肪密度影;1例囊腔内出现液-液平面影,下层密度较高。16例囊壁薄,呈多房状;1例呈双房状,囊腔张力高,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和周围肠管关系不清,有粘连。增强后囊壁及间隔轻度强化,8例囊内可见血管影。结论:CT增强扫描多能对腹腔囊性淋巴管瘤做出明确诊断,明确囊肿发生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有血管穿行其中,对临床合理确定手术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女,23岁.主因"3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腰部酸痛,1个月前症状加重"就诊,酸痛呈持续性,伴腹胀、腹部闷痛,反复发作.CT:右侧腹膜后腰大肌前方见2.9 cm×4.3 cm×7 cm的囊样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周围组织受压稍向外侧推移(图1),CT值为27 HU,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很少见。本文综合了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6例),岳阳钱粮湖农场医院(5例)及临澧县中医院(1例)共收治的12例,予以报告。 临床资料 本组男女各半。除1例为7岁儿童外,余11例在15~40岁之间,平均24岁。临床表现:腹胀10例,腹痛7例,腰痛2例,钠差6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LA)累及脾脏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综合诊断的L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其中5例同时接受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本病累及脾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的脾脏可见单发或多发薄壁囊性肿块,边界均清楚,其中2例囊内有分隔;5例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及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所有患者均同时伴有至少1个其他部位的相似病变。结论 MSCT检查可清晰显示LA累及的脾脏影像学特征。伴有淋巴管发育不良并累及多个部位时,结合病史及临床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儿腹部淋巴管瘤少见,分析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对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5年来(2007年2月—2012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腹部淋巴管瘤的患儿共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6岁),所有患儿均行腹部CT扫描(平扫4例,增强28例),其中4例患者同时行腹部增强M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上32例腹部淋巴管瘤分别起源于肠系膜(n=17)、大网膜(n=9)、腹膜后(n=4)及腹腔内不明来源(n=2)。CT图像上瘤体位于右侧腹部者16例、位于左侧腹部者7例、居中者4例,其余5例患者肿瘤占据全腹部,病理上均起源于大网膜。CT诊断为淋巴管瘤18例、肠系膜或大网膜囊肿4例、肠系膜恶性肿瘤1例、卵巢肿瘤2例、畸胎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肠重复畸形1例、未确诊2例、漏诊1例。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为较大囊性占位,其中绝大多数肿瘤短径≥5 cm(30/32),呈多囊分叶状并有多发间隔(32/32),多数囊壁及间隔较薄(27/32),具有沿肠间隙填充式或包绕式生长的特点(30/32),囊内呈澄清低密度(31/32),极少见实性成分(1/32)、极少见出血(2/32)、极少见囊壁及间隔钙化(1/32)。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均有明显强化(28/28)。部分肿瘤内部可见肠管穿行(11/32),增强扫描多数肿瘤内部可见血管穿行(24/28)。结论:CT对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检出率及确诊率均较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最佳检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8岁.主因"胃区不适1年多"入院.腹部超声:肝脏增大,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较宽处约0.9cm.肝外胆道囊状扩张,范围约8.4cm×3.1cm.胰头部可见5.5cm×5.2cm×4.6cm囊实混合性肿物,形态不规整,边界模糊,其内大部分呈囊性蜂窝状,最大囊腔直径约1.8cm.主胰管扩张,管径约0.42cm,胰体、尾部未见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2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吞咽梗噎感,时轻时重,偶有恶心、呕吐,无胸背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淋巴管瘤CT淋巴管造影(CTL)及常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为骨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9例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16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L和常规CT表现。结果 骨淋巴管瘤CT表现为骨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多位于脊柱(n=71)及骨盆(n=73)。79例中,囊状病变37例,筛网状病变18例,24例二者均存在;28例患者所有骨病变均可见硬化边,47例患者部分骨病变可见硬化边,4例患者所有骨病变均未见硬化边。骨内病变增强CT扫描均未见强化。CTL检查中,24例病变内可见碘化油沉积。结论 骨淋巴管瘤CTL及常规CT表现较具特征性,且常伴淋巴系统其他异常改变,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4岁,因"左腹股沟区肿块渐行性增大伴左下肢肿胀半年"入院.查体:左腹股沟区扪及直径约3 cm的肿块,边界较清,质软,无压痛.MRI示双下肢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18.
多房囊性肾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48岁.数年前曾有腹部不适感,近日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超声示左肾体积增大,肾门区探及液性回声区域,其内条状实质回声,诊断囊性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