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010年第14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中行D2手术时不包括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即No.14v)清扫,目前大部分临床研究也不支持胃癌根治术中行No.14v的清扫。作者通过总结近些年关于No.14v的研究进展,归纳No.14v的转移情况、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该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疗效,得出:若术前、术中证实为T4、M1及Ⅳ期胃癌,术中探查发现No.14v可疑阳性、No.6转移、肿瘤直径≥4cm等情况时应考虑行No.14v清扫。  相似文献   

2.
张树朋  梁月祥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1):1104-1108
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胃癌外科的热点问题。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手术已达成共识,然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价值依然存在争议。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D2+14v组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改善第6组淋巴结明显转移患者预后;尽管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视为M1,但D2+16a2/b1淋巴结清扫对局限性第16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能获益;而D2+13组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提高伴有十二指肠浸润胃癌患者生存率。本文旨在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在胃癌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现就进展期远端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我国的高发肿瘤之一,临床收治的病例仍以进展期为主,虽然在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东西方仍存在较大争议,但是在东亚地区已经达成共识,标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应该达到D2,即以胃窦癌为例,应该清扫No.1、No.3、No.4、No.5、No.6、No.7、No.8、No.9、No.11、No.12、No.14、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胃癌前哨淋巴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1992~1999年经病理明确诊断有1~2个转移淋巴结的胃小弯癌53例,探讨其所在区域,作为该部位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其发生的规律及内涵。结果 本组病例转移淋巴结多数出现在第Ⅰ站(86.8%,46/53),其中胃上部癌转移至小弯(NO3)占57.1%(8/14);胃中部癌转移至小弯(NO3)占47.4%(9/19);胃下部癌转移至NO6占35%(7/20)。本组出现淋巴结跳跃转移7例,其中胃下部癌5例。结论 胃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基本反映了胃癌淋巴转移的规律,在进展期胃癌手术中也应重点清扫,胃癌前哨淋巴结有望成为指导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范围的标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下部癌D2根治术清扫No.14v淋巴结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2根治术并清扫No.14v淋巴结的176例胃下部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根治术中清扫该组淋巴结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176例胃下部癌患者共检出No.14v淋巴结321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1.82枚,其中19例(10.8%)患者共有29枚淋巴结转移,转移度为9.03%(29/321).侵出浆膜者较未侵出浆膜者No.14v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增高[17.58%(16/91)比3.53%(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01,P< 0.05).幽门下(No.6)淋巴结转移与否与No.14v是否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15.79 %(18/114)比1.61%(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P< 0.05).结论 胃下部癌根治手术应选择性清除No.14v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o.5、No.6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近端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2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3例患者行No.5、No.6淋巴结清扫(清扫组),259例患者未行No.5、No.6淋巴结清扫(未清扫组),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与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与N分期是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超过4 cm、T4期、N2期以及N3期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接受No.5、No.6淋巴结清扫术后5年总生存率较未接受No.5、No.6淋巴结清扫术组显著升高。结论: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 cm、分期较晚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No.5、No.6淋巴结清扫或可使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因胃癌死亡的人数居恶性肿瘤之首[1],关于胃癌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胃癌一般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因此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与预后直接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胃癌的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存在争论[2-3].本文对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胃癌1~16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其对实施合理胃癌根治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淋巴结分组按照只本胃癌学会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进行,共分为16组,比较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的差异.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由低到高排列为第15、13、16、14v、12、10、9、11、8、2.6、7、5、1、4、3组,其中第15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4%,第3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5.8%,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度由低到高排列为第13、16、1、7、6、5、12、4、11、8.2、15、9、3、10、14v组,其中第13组淋巴结的转移度为10.7%,第14v组淋巴结的转移度为56.3%,差异亦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时,对淋巴结转移率高的区域必须实施清扫;对转移度高的区域要实施完整清扫.第3组淋巴结活检阴性是缩小手术的绝对指征;第14v组淋巴结活榆阴件是缩小手术的相对指征,而活检阳性是扩大手术的相对指征;第13和16组淋巴结活检阳性是姑息于术的绝对指征,而活检阴性、同时第14v组淋巴结活检阳性则是扩大手术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除范围,以期提高根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发生第3站淋巴结转移多发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主癌大小、主副癌组织学、大体分型、主副癌所占分区、淋巴管癌栓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主癌大小和主、副癌所占分区对第3站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他因素如主、副癌组织学分型、大体分型、淋巴管癌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癌≥5 cm组7例第3站淋巴结转移中No.12转移3例,No.13转移3例,No.14转移1例。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组16例第3站淋巴结转移中No.11转移4例,No.12转移6例,No.13转移4例,No.14转移1例,No.15转移1例。结论:主癌≥5 cm和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是影响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对于主癌≥5 cm、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者宜行D2 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4式清扫术在提高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172例进展期胃窦癌D4式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2例进展期胃窦癌行D4式清扫术,无手术死亡。31例的N016淋巴结发生转移,N016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8.0%。肿瘤直径≥5cm、肿瘤侵犯浆膜、N2淋巴结转移与N016淋巴结转移率显著相关(P〈0.05)。N016淋巴结的清扫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131例(76.2%)得到随访,失访者列入死亡病例。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7%(113/172)和34.3%(59/172)。结论 对进展期胃窦癌施行D4式清扫术是1种安全、合理、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合理性。方法 对6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了包括第16组淋巴结清扫在内的扩大根治术。结果 N1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92.5%、N2为62.7%、N3为31.3%、第16组也达到23.9%。结论 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分析此组资料认为对进展期胃癌肿瘤侵犯浆膜层,肿瘤范围较大,BorrmannⅡ、Ⅲ型,组织分化不良以及N1、N2淋巴结转移较多的患者应选择施行包括第16组淋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胃癌D2根治术+No.14v组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Cox回归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5.0%(18/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orromann分型Ⅲ~Ⅳ型(OR=81.508,95%CI:4.805~1 382.635,P=0.002)、远处转移(OR=11.494,95%CI:1.085~121.723,P=0.043)和TNM分期Ⅲ~Ⅳ期(OR=8.101,95%CI:1.355~48.437,P=0.005)是影响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No.14v组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非转移组(22个月 vs 33 个月,χ2=22.737,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o.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2.881,95%CI:1.222~6.793,P=0.016)。 结论 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Borromann分型Ⅲ~Ⅳ型、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是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对进展期胃癌淋巴清扫的指导作用。方法术中肿瘤周围注射第三代淋巴结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液,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黑染淋巴结为导向进行个体化清扫。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黑染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35.1±13.4)枚,其中阳性淋巴结(6.9±2.5)枚;淋巴结黑染率为52.7%,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阳性率(27.6%),高于未黑染淋巴结(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P=0.016);本组发生1例输入襻梗阻。结论进展期胃癌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术中淋巴显影技术为指导进行个体化清扫,能增加淋巴结清扫的彻底程度,并可提高清扫转移淋巴结的效率,但肿瘤进展程度会影响淋巴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局部进展期胃癌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D 2 淋巴结清扫在全球范围被推荐为标准胃癌术式。但是针对不同分期病例的精准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存在争议。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近端非大弯侧胃癌是否切脾以彻底清扫No.10淋巴结,仍等待JCOG0110研究的最终结论。No.14组淋巴结在新版日本胃癌指南中划归为M 1,但是对于No.6 组淋巴结转移和十二指肠受累的病例而言,D 2 +No. 14v 可能会使患者获益。JCOG9501研究由于入组病例仅包括T 2b-3,N 1- 2(ⅡB-ⅢA)病例,因此其结果不能证明T 3 和/ 或N 3 病例是否能从D 2+PAND中获益,而这组病例在中国以及除日韩以外的国家非常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 16)转移规律.方法:对本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实施的26例胃癌No 16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6例均行胃癌No 16(16a2区及16b1区)淋巴清扫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乳糜腹1例,术中大出血1例,共切除No 16淋巴结79枚,平均3枚/例,发现肿瘤转移12枚,转移度为15.1%;4例患者发现No 16转移,转移率为15%.结论:No 16淋巴结作为胃癌区域淋巴液引流的终末汇聚地,有较高的转移率.不论是为了手术后正确分期还是提高治疗效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都是必要的,而且手术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进展期胃癌占所有胃癌的绝大多数,对相当部分进展期胃癌以原发病灶切除伴随D2清扫的手术,难以达到根治。应根据胃癌进展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状况选择合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对胃的淋巴流向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表明,胃腹腔内淋巴最后引流到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是胃癌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的最终淋巴结群,也是淋巴转移进入胸导管的最后屏障。这个部位即使发生淋巴结转移,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可使部分病例获得长期生存;若未发生转移,进行预防性清扫对提高进展期胃癌五年生存率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韩方海,西永明,吴凌云胃癌根治手术的原则就是将胃癌原发病灶连同部分胃组织及相应区域淋巴结全部切除,因其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而分为R0,R1,R2,R3,R4,对进展期胃癌一般是癌病灶切除伴随R2清扫,选择性地R3清扫为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胃淋巴流向动态规律看胃癌根治术时脾切除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胃癌手术时是否需要行联合脾切除,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实际上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低(即第(10)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低)。本文通过从胃淋巴流向动态规律的研究,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希望对临床有所裨益。方法 我们对138具婴幼儿尸体胃淋巴流注的动态规律观察进行了研究。结果 近端胃癌时第10组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极大,而远端胃癌时第10组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相对要小得多。结论 支持进展期胃底癌行极治术时行联合脾切除,而胃窦癌行根治术时则可不联合脾切除术,支持进展期胃体癌行根治术时联合脾切除,特别是病灶偏向大弯侧时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转移规律。方法:对本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实施的26例胃癌No.16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6例均行胃癌No.16(16a2区及16b1区)淋巴清扫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乳糜腹1例,术中大出血1例。共切除No.16淋巴结79枚,平均3枚/例,发现肿瘤转移12枚,转移度为15.19%;4例患者发现No.16转移,转移率为15%。结论:No.16淋巴结作为胃癌区域淋巴液引流的终末汇聚地,有较高的转移率。不论是为了手术后正确分期还是提高治疗效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都是必要的,而且手术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Dong X  Wang X  Yu Z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4):323-325
目的通过临床病理学研究,证实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合理性,从而指导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对进展期直肠癌进行三方向淋巴结清扫,以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淋巴转移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临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中国人进展期直肠癌淋巴转移率为45.0%,转移度为7.5%,上方第1,2,3站转移率分别为44.0%、14.0%和10.0%,侧方第3站转移率为9.0%.直肠癌淋巴转移与肿瘤侵袭周径、深度及病理学类型有关.扩大根治术后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0%和47.0%,高于一般根治术的45.0%和39.8%.侧方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达48.1%.结论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清除了可能发生转移的全部淋巴结,减少了转移淋巴结残留,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