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帮助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住院诊断原发性侵袭性真菌病的5例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儿均有高热、肺部影像学改变及肝功能异常。痰培养3例阳性,1,3-β-D-葡聚糖(BG)检测2例阳性,血培养2例阳性,骨髓培养2例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1例阳性。均确认为念珠菌感染,给予氟康唑治疗后痊愈。结论儿童原发性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念珠菌感染常见,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3.
儿童侵袭性真菌病可能危及生命,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治疗存在困难。本文参考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结合临床实践,对儿童常用抗真菌药和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基础疾病儿童侵袭性真菌病 (IFD) 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无基础疾病侵袭性真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基础疾病侵袭性真菌病儿童的病原检出率为76% (37/49),其中新型隐球菌 (17例,46%)、白色假丝酵母菌 (10例,27%)、曲霉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各3例,均占8%) 为最常见的病原。真菌性肺炎最多见 (17例,46%),病原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9例,53%)。49例患儿均存在至少一项感染高危因素,主要为抗生素使用、长时间住院以及侵袭性操作。行G试验检查的24例中17例阳性 (71%)。49例患儿均接受抗真菌治疗,37例 (75%) 治愈,3例 (6%) 仍在治疗中,5例 (10%) 死亡,4例 (8%) 失访。结论 对于无基础疾病的IFD患儿,新型隐球菌、念珠菌为其主要病原,肺部感染最为多见。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是较突出危险因素。无基础疾病的IFD患儿对于抗真菌药物敏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侵袭性真菌病是备受关注的重要临床问题,相对于成人有其自身特点。儿童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死率居高不下,尤其是血液病、恶性肿瘤儿童及新生儿。念珠菌和曲霉菌是主要致病真菌,但非白念珠菌和非曲霉菌的感染有显著增多趋势。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原发病掩盖,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少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低,其诊断较困难。同时,儿童生长发育的不断变化也决定了抗真菌药物的成人治疗剂量不适合于儿童。  相似文献   

6.
李玉珍  彭韶 《临床儿科杂志》2012,(12):1172-1173,1177
目的探讨骨髓培养在儿童侵袭性真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进行骨髓培养的29例侵袭性真菌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液和骨髓培养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在疑似侵袭性真菌病并进行骨髓培养的62例病例中,29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其中骨髓培养阳性14例,阴性48例;血培养阳性5例,阴性57例。骨髓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骨髓培养可以较好地指导儿童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7年住院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儿伴有基础疾病,并且都有发热.肺部感染4例,CT扫描出现新月征或气环征2例.肺外感染2例.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5患儿阳性.4/6患儿为曲霉菌感染.主要以二性霉素B或二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4/6患儿治愈,1例死亡.结论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严重免疫抑制是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全面考虑进行诊断,曲霉菌感染常见.二性霉素B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血液肿瘤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提高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和临床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85例患儿,均为非血液肿瘤和PICU病房患儿,总结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宿主高危因素.结果 本组85例中,假丝酵母菌感染42例,曲霉感染20例,隐球菌感染21例,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毛霉感染1例.42例假丝酵母菌感染中,5例为1岁以内婴儿,3例为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为细胞免疫缺陷,25例因原发病长期应用激素和(或)两种以上抗生素继发感染,5例为肠道手术后和慢性腹泻病,1例为反流性胃食管炎,2例无明显宿主因素.20例曲霉感染中,10例为慢性肉芽肿病,5例1个月以上应用激素,3例长期应用激素和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2例无明显宿主因素.21例隐球菌感染中,2例为1个月以上应用激素,2例为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其余无明显宿主因素.毛霉感染1例,为糖尿病患儿.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为免疫缺陷病患儿.结论 非血液肿瘤和PICU病房患儿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为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病以及长期应用激素和(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长期使用.此外,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因素为小婴儿.多数隐球菌感染以及个别曲霉感染无明显宿主因素.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发生于非粒细胞缺乏的危重患者,早期诊断以及准确地筛选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逐渐得到重视.应用统计学多因素分析方法确立IFD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真菌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念珠菌评分可用于选择高危患者接受早期抗真菌治疗.该文就非粒细胞缺乏的危重患者真菌感染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成为儿科特别是重症医学临床难题之一.IFT常发生于新生儿和存在免疫功能障碍的儿童.念珠菌属、曲霉菌是儿童IFI的最常见两大病原菌.早期诊断可提高时的预后.对高危患儿采用1,3-β-D-葡聚糖(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能帮助早期发现IFI.  相似文献   

11.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重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临床难以与呼吸道真菌定植鉴别。因此需要探讨早期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在儿科临床更广泛应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所提高,成为危及儿童生命的一类重要疾病。对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中临床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包括肺内结节,其中念珠菌球和曲霉菌球多见“晕轮征”;小叶性实变以及少量胸膜渗出。虽无特异性改变,但在结合临床和化验室检查结果基础上,放射学检查仍可为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ssue in pediatrics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FI often occurs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 with immune dysfunction. Candida and Aspergillus spp. are the most commonly isolated organisms. Early diagnosis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IFI. The 1,3-β-D-glucan(G)test,galatomannan antigen(GM)test and PCR test can aid earlier dignosis for IFI in high-risk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ssue in pediatrics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FI often occurs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 with immune dysfunction. Candida and Aspergillus spp. are the most commonly isolated organisms. Early diagnosis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IFI. The 1,3-β-D-glucan(G)test,galatomannan antigen(GM)test and PCR test can aid earlier dignosis for IFI in high-risk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间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10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儿中,新生儿20例,婴幼儿48例,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年长儿)36例。新生儿组中,早产儿比例较高(70%);多患有肺透明膜病(45%)、肺炎(30%)等基础疾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的患儿比例较其他两个年龄组高(P<0.01)。新生儿组及婴幼儿组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年长儿组(P<0.05)。年长儿组多为血液恶性肿瘤患儿,粒细胞减少及接受化疗的患儿比例较其他两个年龄组高(P<0.05)。感染部位以肺部多见(61.5%),其次为败血症(14.4%)、肠道(12.5%),神经系统感染仅见于年长儿。104例患儿中共分离出105株真菌,包括假丝酵母菌 90株,隐球菌6株和其他真菌9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52/105,49.5%),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也较高(38/105,36.2%)。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对三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儿童,各年龄组间危险因素有异同;假丝酵母菌是其主要病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也占较高比例。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IPFI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8 例符合IPFI临床诊断的患儿和同期住院的不符合IPFI 临床诊断的106 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IPFI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真菌感染组的平均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真菌感染组(PPP结论 临床怀疑婴幼儿IPFI 而相关病原学检查困难,如果存在有创机械通气、腹泻、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低血清白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时,应及时考虑IPFI 的可能,尽早开展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