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单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新辅助放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新辅助放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距齿状线距离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异常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行辅助放化疗和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是大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能达到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提高保肛成功率的目的,虽然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吻合口瘘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和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主流术式,因此研究此术式下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吻合口瘘的防治办法,以期提高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综合效果,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6-30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伴有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白蛋白、病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断血管水平、预防性造口、手术方式、肿瘤下极距齿状线距离和新辅助放化疗的情况,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75%(1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组与未发生瘘组在患者体质量指数(χ2=4.974,P =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χ2=5.749,P =0.016)、超低位保肛(χ2=8.270,P =0.004)、手术方式(χ2=10.27,P =0.001)和新辅助放化疗(χ2=7.540,P =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22.156)、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OR=9.742)、手术方式(OR=6.161)和新辅助放化疗(OR=19.045)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经采取充分引流、静脉使用生长抑素、双套管冲洗及回肠或横结肠造口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吻合口瘘均痊愈。结论体质量指数、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和新辅助放化疗等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伴有独立危险因子病例采取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概率,减轻瘘的程度,缩短瘘的愈合时间。围手术期采取适当措施,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出现下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患者283例,病理示下切缘阳性再行R0切除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262例直接达R0切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随访。结果:BMI(OR=4.325,95%CI:1.633~11.457,P=0.003)、新辅助治疗(OR=2.819,95%CI:1.062~7.484,P=0.038)、肿瘤距肛缘距离(OR=3.201,95%CI:1.200~8.538,P=0.020)为术中出现下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P=0.023)。两组间1年无瘤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以及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影响直肠癌标本下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下切缘阳性的直肠癌患者即使再行根治手术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6年我院18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状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严格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行低位前切除术,其中113例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50例行术后(辅助)放化疗,22例未行放化疗。术后12~48个月中,患者中LARS的发生率为64.9%,重度LARS的发生率为31.9%,重度LARS患者占全部LARS患者的49.2%。单因素分析发现,接受放化疗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未接受放化疗者(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5 cm者(P=0.001),开放手术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者(P=0.038),然而放化疗的不同时机(新辅助、辅助)、新辅助放化疗的不同形式(长程放化疗、短程放疗)对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的影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放化疗(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P=0.003)是术后发生重度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RS是直肠癌保肛术后长期困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放化疗、肿瘤位置较低是导致术后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新辅助放化疗与辅助放化疗,长程放化疗与短程放疗对术后LARS发生的影响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超低位直肠/直肠肛管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选择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的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cm 或距齿状线≤3cm)切除术患者156例。纳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病理TNM分期、术前CS分期和新辅助治疗。 结果共有63例患者接受ISR,93例患者未接受此术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T分期(P=0.038)、N分期(P=0.044)和术前CS分期(P<0.001)与ISR选择有关。多因素分期显示肿瘤病理T分期、N分期和CS分期是影响直肠肛管癌ISR选择的独立因素。 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有关,而与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及新辅助化疗无关。直肠指检仍是决定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PE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PEB4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CPEB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PE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34%(80/142),其表达与肿瘤直径(P=0.037)、分化程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P=0.013)、淋巴结转移(P=0.011)、pTNM分期(P=0.001)和Duke’s分期(P<0.001)等临床病理参数有显著的相关性。CPEB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阴性表达者差(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uke’s分期(HR=3.216,95%CI 2.21~4.68,P<0.001)和CPEB4表达(HR=6.264,95%CI 3.048~12.875,P<0.001)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PEB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PCR法检测HNF4α在直肠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NF4α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NF4α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在直肠癌组织中,HNF4α的mRNA(t=6.092, P<0.001)和蛋白(χ2=15.230,P<0.001)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组织,其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χ2=48.311,P<0.001)、浸润深度(χ2=23.911,P<0.001)、分化程度(χ2=20.787,P<0.001)、淋巴结转移(χ2=39.064,P<0.001)以及远处转移(χ2=5.146,P=0.04)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HNF4α低表达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43.8%)低于高表达组(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患者的预后与HNF4α表达(χ2=28.778,P<0.001)、分化程度(χ2=26.680,P<0.001)、临床分期(χ2=32.702,P<0.001)、肿瘤浸润深度(χ2=6.226,P=0.013)、淋巴结转移(χ2=15.270,P<0.001)以及远处转移(χ2=21.817,P<0.001)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 HNF4α低表达(RR=6.084,P=0.028)是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价的独立因素。结论 HNF4α参与直肠癌的发生、进展,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因子,可能成为直肠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cT3-4期和(或)N1-2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先行新辅助放化疗6~8周后行LAR术,所有肿瘤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根治性切除、低位保肛手术。根据收集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肿瘤特征、检查指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整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 10.3%。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吻合口漏的发生在糖尿病、BMI、术前白蛋白、预防性回肠造口、保留左结肠血管、侧方淋巴结清扫不同的分组中存在差异(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BMI(OR=1.172,95%CI:1.012~1.357,P=0.034),术前白蛋白(OR=1.883,95%CI:1.001~3.993,P=0.037),侧方淋巴结清扫(OR=10.353,95%CI:1.513~70.846,P=0.017)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的血糖水平、BMI指数、白蛋白、预防性回肠造口、保留左结肠血管、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因素相关。对于肥胖、低蛋白血症、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将增高;行预防性回肠造口、保留左结肠血管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本院10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Oct-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1%(60/101),其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P=0.020)、肿瘤 T 分期(P=0.030)、N分期(P=0.001)、TNM 分期(P<0.001)和 Duke 分期(P<0.001)显著相关。 Oct-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1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体 5年生存率56.1%(P<0.001)。 Oct-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51.22%,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27.72%(P=0.001)。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HR=0.433,95% CI:0.243~0.772,P=0.005)、TNM分期(HR=3.49,95% CI:2.352~5.181,P<0.001)和 Oct-4阳性表达(HR=0.432,95% CI:0.248~0.754,P=0.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Oct-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吻合口漏的风险预测模型,进一步运用决策曲线分析将其与传统经验模型比较,寻找最优模型,指导术中预防性造口的临床决策,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造口.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404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χ2检验及Lasso分析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 GNRI)对新辅助治疗后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93例新辅助治疗后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393例患者按照术前GNRI水平分为正常GNRI水平组和低GNRI水平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s match, PSM)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术后短期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辅助治疗后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过PSM,两组各114例纳入配对研究。术前低GNRI水平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正常GNRI组(31.6%vs 17.5%,P=0.014)。术前低GNRI水平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总花费显著高于术前正常GNRI组(8.4万元vs 7.4万元,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术前GNRI水平(<93....  相似文献   

13.
王仲  袁娟  黄拔群 《现代肿瘤医学》2020,(11):1891-1894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新辅助放化疗后再手术)与对照组(手术后再辅助放化疗)各30例,对肿瘤下缘至肛门的距离<4 cm、4~6 cm、>6 cm进行分层,每个层别分别为10、30、20例,比较两组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DFS与OS。结果:肿瘤下缘距离肛门4~6 cm的患者治疗组的保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下缘至肛门的距离<4 cm、>6 cm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保肛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DFS、OS与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能会给肿瘤下缘至肛门距离4~6 cm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带来保肛率上的获益,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扩大病例数将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性别与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患者术后预后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性别是否与GCA患者的预后有关。为GCA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优方案,延长其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0×10~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中行贲门癌根治术的5968例GCA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分析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5968例患者中男性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3.871年,女性为4.27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9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47.863,P<0.001)、分化程度(χ^2=59.517,P<0.001)、切缘状况(χ^2=12.198,P<0.001)、TNM分期(χ^2=470.929,P<0.001)均是G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年龄(<55岁,χ^2=5.749,P=0.016;≥55岁,χ^2=15.462,P=0.001)、高低发区(低发区,χ^2=8.218,P=0.004;高发区,χ^2=13.462,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χ^2=8.144,P=0.004;中分化,χ^2=7.060,P=0.008;高分化,χ^2=5.422,P=0.020)、切缘状况(净,χ^2=16.010,P=0.001;不净,χ^2=7.193,P=0.007)、TNM分期(Ⅱ期,χ^2=11.760,P<0.001;Ⅲ期,χ^2=13.331,P<0.001)上女性生存均优于男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1.209,95%CI为1.120~1.304)、年龄(OR=1.349,95%CI为1.240~1.469)、分化程度(中分化,OR=1.174,95%CI为1.046~1.317;低分化,OR=1.093,95%CI为0.976~1.224)、切缘状况(OR=1.167,95%CI为1.048~1.299)、TNM分期(Ⅱ期,OR=1.823,95%CI为1.423~2.337;Ⅲ期,OR=3.518,95%CI为2.752~4.497)是影响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进一步多因素分层分析提示,年龄(OR=1.312,95%CI为1.191~1.445)、中分化(OR=1.155,95%CI为1.010~1.322)、切缘状况(OR=1.241,95%CI为1.100~1.400)、TNM分期(Ⅱ期,OR=1.832,95%CI为1.398~2.401;Ⅲ期,OR=3.535,95%CI为2.707~4.617)是男性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470,95%CI为1.231~1.754)、TNM分期(Ⅲ期OR=3.692,95%CI为1.970~6.918)是女性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为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男性患者。且不同性别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5.
孙琴花  易蓉  杨丹 《癌症进展》2016,14(5):497-499
目的:分析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手术效果,术后生存情况并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1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淋巴结的清除量是(22.34±2.42)枚,术中出血量为(203.24±23.56)ml,需术中输血的患者为6.25%(8/128),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为(3.04±0.45)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13±0.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23±2.42)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为(14.21±0.42)d。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9%(6/128),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63%(52/128)。术后2年的病死率为6.25%(8/128)。临床分期(OR=3.164,95%CI:1.762~5.682)、肌层浸润(OR=1352,95%CI:1.063~1.720)、盆腔淋巴结(OR=2.473,95%CI:1.034~5.915)、脉管癌栓(OR=3.245,95%CI:1.267~8.31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化程度(OR=0.341,95%CI:0.172~0.676)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是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并分析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组和无LARS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筛选出的LARS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LARS发生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收集模型建立后的病例81例,采用时段验证法进行外部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通过计算C-index评价;模型的一致性通过计算校正后的C-index,并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治疗、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吻合口瘘与术后发生LARS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P=0.003)、BMI≥30 kg·m-2(P=0.035)、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P<0.001)和吻合口瘘(P=0.007)是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模型C-index为0.808,校正后C-index为0.794;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与实际观察值之间无差异(χ2=3.368 1,P=0.909 2)。结论:肥胖、低位肿瘤,术前新辅助治疗,存在吻合口瘘的患者发生LARS的风险较高。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对术后发生LARS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