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С������ҽѧ���ν�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将2005年我国小儿急救医学的临床进展简述如下。1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治疗2004年前的文献中脓毒症的定义比较混乱,学术上一直未能达成共识[1]。2005年10月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专门召开会议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的定义、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与会专家认为,脓毒症的新定义有利于标准化科学研究,对进行临床试验治疗有帮助。但区分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有限,与我国儿科界的传统概念有较大距离。故我们仍沿用感…  相似文献   

2.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说明 1.本《推荐方案》适用于1个月以上小儿。 2.关于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国际儿科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的新定义,本刊2005,43(8):618-620已作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脓毒症为感染或可疑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引起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中发病最多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007年美国约有711 73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为脓毒症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又称脓毒性脑病,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和第10版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其诊断标准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认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过度释放导致的炎症反应失控和免疫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国际和国内危重病学家就脓毒症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脓毒症(sepsis)、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概念,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提出了新的指南。本文就小儿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和诊断、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监测、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进行性、多因素的疾病状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2003年Martin等[1]大量调查研究后指出750 000 000患者中有10 319 418脓毒症患者,另每年发病率增加约13·7%。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呼吁全球医务人员、卫生机构和政府组织高度重视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提出了5年内将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降低25%的行动目标。代表11个国际组织的各国危重病、呼吸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专家组成委员会,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成共识,制订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指南。治疗指南的提出是SSC就…  相似文献   

7.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20  
1定义脓毒症(Sepsis)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脓毒症出现循环功能障碍称感染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见表1、2。表1各年龄组特定生理参数和实验室变量[2]年龄组心率(次/min)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频率(次/min)白细胞计数(×103/mm)≤1周>180<100>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入侵机体血液循环,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新生儿脓毒症早期症状多不典型,特别是早产儿,起病急,进展迅速,极易发生脓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识别、准确诊断和积极干预新生儿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小儿脓毒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仍是危重患儿的重要死亡原因,近年来由于对脓毒症及休克的研究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出现,关于脓毒性休克的定义、诊断及治疗都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本文就这些变化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公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与危重病学会确定的有关成人SIRS、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定义。2002年加拿大、德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儿科专家们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儿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确定了SIRS、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并于2005年正式修订了SIRS的诊断标准,将脓毒症更新为感染加SIRS的概念。脓毒症即SIRS出现在感染中,或为感染的结果。严重脓毒症即脓毒症加下列之一:心血管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个或更多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即脓毒症伴心血管功能障碍。对于上述诊断目前尚缺乏确切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但近年来发现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对评价脓毒症有一定价值。治疗方面,过去曾在调理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和抗炎性反应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均未获得降低病死率的预期效果,现采用活化蛋白C与血液净化治疗取得了初步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不主张使用大剂量,应采用小剂量中疗程疗法。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是PICU中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尽早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之关键。该文再次强调了儿童脓毒症新定义,并推荐国外的儿童脓毒症筛查方案及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旨在指导国内儿科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改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儿童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儿童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是现代儿童危重病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严重脓毒症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进行性、多因素的疾病状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2003年Matin等大量调查研究后指出750000000患者中有10319418脓毒症患者.另每年发病率增加约13.7%。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呼吁全球医务人员、卫生机构和政府组织高度重视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提出了5年内将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降低25%的行动目标。代表11个国际组织的各国危重病、呼吸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专家组成委员会,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成共识,制订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指南。治疗指南的提出是SSC就严重感染进行的第二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在美国,成人严重感染是第10位的致死病因.脓毒症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儿童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1].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我国依然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乳酸是反映休克组织灌注及细胞氧代谢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2012年,"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建议将乳酸作为反映脓毒性休克组织灌注的量化指标之一.2016年欧美危重病协会颁布"第三届国际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断指南(Sepsis-3)",将脓毒性休克定义为: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需要用血管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1mmHg=0.133kPa)和血乳酸≥2mmol/L(>18mg/dl),确定了乳酸在脓毒性休克诊断中的重要地位.乳酸≥4mmol/L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以动态乳酸值为靶向指标的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乳酸清除率与早期乳酸面积可预测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两个序贯表现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危重病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此类疾病已有50余年历史,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依然是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虽然抗感染治疗和器官支持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发病率仍呈现上升趋势,成年患者病死率高达30%~70%.严重脓毒症及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也是小儿危重症死亡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其病死率可达50%[1-2].现已公认,失控性炎症反应是发病的主要环节,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当今危重病医学所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儿童脓毒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脓毒症的早期识别、诊断、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而生物标记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脓毒症的生物标记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BNP水平检测在脓毒性休克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脓毒性休克组)、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及30例健康体检儿(对照组)空腹血浆BNP水平.结果 (1)脓毒症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脓毒性休克及脓毒症患儿血浆BNP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3)死亡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与存活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4)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浆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成正相关(r=0.91,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助于检测心肌受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定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BNP水平检测在脓毒性休克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脓毒性休克组)、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及30例健康体检儿(对照组)空腹血浆BNP水平.结果 (1)脓毒症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脓毒性休克及脓毒症患儿血浆BNP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3)死亡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与存活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4)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浆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成正相关(r=0.91,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助于检测心肌受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定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