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DNF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特别是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及Bcl-2表达,应用Trk B受体抑制剂K252a(200 nmol/L)观察50 ng/mL BDNF对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 MTT检测结果及Annexin V-PI双染色法发现50ng/mL的BDNF预处理可显著地抑制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的下降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50 ng/mL的BDNF对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及Bax/Bcl-2比值上调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被Trk B受体抑制剂K252a(200 nmol/L)抑制.结论 BDNF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特别是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Trk B结合实现的.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DNF on cell injuries, cell apoptosis especially, induced by 25-35 segment of β-amyloid protein (Aβ25-35) at condensed state in PC12 cells.Methods The viability of PC12 cells, the apoptosis of PC12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Bax and Bcl-2 were detected by MTT, Annexin V-PI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 Trk B receptor inhibitor K252a (200 nmol/l)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mechanism of 50 ng/ml BDNF on Aβ25-35 (20 μmol/L)-induced cell injury. Results BDNF (50 ng/ml) could significantly prevent the decrease of cell viability and cell apoptosis, and the increase of Bax expression and the decrease of Bcl-2 expression induced by 20 μmol/L Aβ25-35, and prevent the increase of up-regulation of Bax/Bcl-2 ratio; and these effects were blocked by K252a (200 nmol/1). Conclusion BDNF can prevent Aβ25-35-induced cell injury, cell apoptosis especially, by binding to its specific receptor Trk B.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PC1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20 μmol/L Aβ25-35处理不同时间组(0、30 min以及1、3、6、12、48 h)、20 μmol/L Aβ25-3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处理组、单独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处理组、20 μmol/L Aβ25-35+50 ng/mL BDNF处理组、K252α(200 nmol/L)+20 μmol/L Aβ25-35+50 ng/mL BDNF处理组.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20 μmol/L的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趋势(P<0.0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预处理后均可明显抑制 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 20 μmol/L的Aβ25-35可诱导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P<0.05),50 ng/mL的BDNF可明显抑制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增高(P<0.05),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预处理后,50 ng/mL的BDNF对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 BDNF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Trk B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背景: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起主导功能的细胞,培养干细胞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相应表型的神经元,从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但以往相关文献显示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不到30%。
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诱导分化剂,观察其对胎鼠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6/2007-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孕14~17 d的SD大鼠10只,诱导分化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Peprotech产品,胎牛血清为杭州四季青产品。
方法:孕鼠处死后取出胚胎,剪碎后机械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锥虫蓝染色计数,调整细胞密度为2×106,添加B27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恒温箱中原代培养,待细胞克隆球明显增大、中央变暗时传代扩增。将培养所得的干细胞克隆球分为2组,诱导组添加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20 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共培养,血清对照组仅添加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
主要观察指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贴壁和分化情况。诱导分化5 d后,行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阳性细胞率。取原代培养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及诱导分化3 d的两组细胞,RT-PCR检测内源性bHLH基因MASH-1的表达。
结果:原代培养可获得数十至数百个神经干细胞聚集在一起的神经克隆球,形态规则,立体感强;悬浮生长的克隆球经诱导分化后,逐渐失去其球状的立体外观,邻近克隆球发出的突起可相互连接,3 d后即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从克隆周围出现。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呈巢蛋白阳性表达,诱导分化后呈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表达。与血清对照组比较,诱导组神经元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χ2=16.0,P < 0.05)。与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比较,诱导组、血清对照组细胞MASH-1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前者升高幅度明显强于后者(F=21.7,P < 0.05)。
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可能与内源性bHLH基因MASH-1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抑郁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疾病。其高发病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发病机制的不详,患者很难获得完全治愈的机会。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和治疗过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多种神经元均有分布,尤以海马和皮层含量最高。其基因定位于11p13,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rkB)是其特异性受体,当BDNF与TrkB结合时,受体分子二聚化,其多… 相似文献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发现,BDNF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假说、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裂症治疗均存在相关性。通过综合评价该领域近年来的实验结果,对BDNF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脑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证据表明BDNF在脑缺血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BDNF保护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为(1)稳定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损伤;(2)拮抗NO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调节自由基代谢;(4)对损伤神经元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鼠大脑皮层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Aβ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β-淀粉样肽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取单纯或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1月后采用Western bloting 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总tau蛋白及磷酸化的tau蛋白,以ELISA方法检测Aβ0,42含量,同时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①损伤模型组大脑皮层及海马总tau蛋白及磷酸化的tau蛋白明显升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降低其表达,与损伤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骨髓间质干细胞未修饰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②损伤模型组大脑皮层及海马Aβ40,42明显升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降低其表达,与损伤模型组及骨髓间质干细胞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③损伤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粗面内质网扩张、膜断裂,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肿胀、核膜不清等改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上述改变有减轻作用,较骨髓间质干细胞未修饰组明显。
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减轻Aβ的含量,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下调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BDNF对培养养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培养18d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小,BDNF可快速、可逆地增加NMDA诱发电流,而培养10,14d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大,BDNF增强NMDA诱发电流不明显。本文结果提示BDNF对功能低下的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具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β-微管蛋白III(Tuj-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为揭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8月-2018年3月在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n=35)为研究组,同期在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的体检儿童中随机选取健康儿童为对照组(n=30)。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儿童血液中BDNF、Caspase-3和Tuj-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BDNF和Tuj-1 mRNA表达低(P0.05或0.01),Caspase-3 mRNA表达高(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DNF mRNA和Tuj-1 mRNA表达少,Caspase-3 mRNA表达多,BDNF mRNA、Tuj-1 mRNA和Caspase-3 mRNA可能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癫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发作后 ,脑内BDNF的表达升高 ,其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有一定规律 ,这与其维持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的功能紧密相关 ;BDNF对癫痫动物模型的痫性发作有阻止作用 ;痫性发作后 ,BDNF的表达受到多种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余会平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2):89-91
许多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阿片依赖有一定关系。本文介绍BDNF在阿片成瘾中的作用;阿片成瘾后BDNF表达的变化;阿片成瘾相关脑区适应性变化与BDNF信号传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类动物脑中的一种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有重要影响。此文就BNDF的基因、转录物、功能、与AD的关系、在AD时功能和表达降低的原因、及仍有待研究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贵军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52-154
海马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涉及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下调与海马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促进细胞凋亡可能参与慢性应激损伤海马。抗抑郁剂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逆转海马损伤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会平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4,31(2)
许多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阿片依赖有一定关系。本文介绍 BDNF在阿片成瘾中的作用 ;阿片成瘾后 BDNF表达的变化 ;阿片成瘾相关脑区适应性变化与 BDNF信号传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 方法: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皮质醇、BDNF水平;对30名正常人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检测,作为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 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皮质醇、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78、2.85,P均<0.01),BDNF水平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治疗前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71、0.425、0.406,P均<0.05;r=0.389、0.432、0.411,P均<0.05);但与阴性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37、0.342,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分别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41、0.335、0.338、0.336,P均>0.05;r=0.349、0.332、0.350、0.353,P均>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发作时,存在生物学应激,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升高,机体处于代偿阶段,BDNF表达上调,治疗后应激水平降低,表现为皮质醇水平下降,BDNF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BDNF-PTD)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对大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模型组、空白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正常组,每组5只.前3组大鼠通过线栓法制作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正常组大鼠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栓塞1 h后给药模型组腹腔注射50 μg(50 μg/mL)BDNF-PTD,阴性对照组注射1 mL生理盐水,空白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4h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大脑切片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结果 给药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不明显,Bederson评分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TTC染色结果提示给药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区域面积较空白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PTD能通过血脑屏障并且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起到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抗坏血酸(AA)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24h内的sD大鼠脑组织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第二代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分别给予AA或(和)GDNF,10d后终止诱导,进行DA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TH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 各诱导组均检测到TH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A及GDNF均能增加NSC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P<0.05);与单独运用100μmol/LAA或10ng/mlGDNF组比较,联合诱导组可明显提高NSCs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P<0.05).结论 AA和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两者联合诱导后分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亨廷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支持多种神经元的生存、发育和分化。在基因转录水平,野生型huntingtin和突变型huntingtin有区别地调节BDNF的表达,以及BDNF的轴突转运功能发生障碍,使亨廷顿病患者和模型动物脑内BDNF减少,导致纹状体神经元的丢失。BDNF可以保护纹状体的易感性神经元,但是将BDNF用于治疗HD还存在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