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EV71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型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共检测90例HFMD患儿,其中56例为普通患儿,34例为重症患儿;以2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对照组。EV71型HFMD患儿的CD3+、CD3+CD4+以及CD3-CD16+CD56+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下降,且重症患儿低于普通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FMD患儿的CD3-CD19+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与普通患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型HFMD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V71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型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共检测90例HFMD患儿,其中56例为普通患儿,34例为重症患儿;以2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对照组.EV71型HFMD患儿的CD3+、CD3+CD4+以及CD3-CD16+CD56+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下降,且重症患儿低于普通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HFMD患儿的CD3-CD19+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重症患儿与普通患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型HFMD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 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GF-β和IL-17在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型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Th17细胞、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则显著下降(均P<0.05),且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IL-17水平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随病情严重而降低。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应答降低,Th17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患儿46例,健康同龄儿童12例,根据病情由轻到重将患儿分为4组:手足口病组11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组20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组10例、神经源性肺水肿组(pulmonaryedema,PE组)5例.进行下述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D4~+CD25~+Foxp3~(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及TH17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录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浓度;CD~4T细胞Foxp3、ROR-γt基因表达;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结果 (1)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在轻症患儿中增高,随病情加重而下降,PE组明显降低(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及IL-10/TNF-α比值随病情加重增高,PE组增高明显(P<0.05).(2)HLA-DR、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随病情加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PE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各组间B淋巴细胞及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Treg细胞比例、转录因子Foxp3 mRNA及诱导因子TGF-β血浓度随病情加重降低,而TH17细胞比例、IL-17A血浓度、转录因子ROR-γt mRNA及诱导因子IL-6血浓度随病情加重升高.结论 EV71感染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随病情程度而变化,轻症患儿处于全身炎症反应状态,重症或危重症病例处于代偿性抗炎症反应或混合性拮抗反应状态,对EV71感染的免疫调控治疗应强调分阶段、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与临床病情及肠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2014年4月至7月我院感染科确诊的129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静脉血2ml分离血浆,进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测定,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粪便,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大便病原检测.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n=20)、重型组(n=45)和危重型组(n=64),根据大便病原结果分为EV71阳性组(n=57),COA16阳性组(n=26),EV阳性组(n=10)、EV阴性组(n=16),有20 例为柯萨奇病毒其他型,未进行分组.结果 重型组[(175.07±42.26)pg/ml]和危重型组[(256.16±242.67)pg/ml]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型组[(139.89±20.82)pg/ml](P<0.05),危重型组高于重型组(P<0.05).三组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肠道病毒感染组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茶酚胺参与了HFMD的发病机制,儿茶酚胺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与病毒感染的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0年陕西省危重型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26例危重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20例危重患儿的咽拭子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核酸,选择6个不同地区EV71阳性标本进行VP1全长基因扩增、测序,与国内其他地区毒株进行比较.结果 20例受检患儿中,EV71感染18例,2例为阴性.发病地区:渭南20例(76.9%),成阳地区4例,西安市区2例.6株EV71 VP1基因全长序列与安徽阜阳、我国香港、广州、深圳、山东、北京比较,同源性达96%~100%.危重型HFMD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男性多于女性,所有患儿伴持续高热、精神差、易惊、嗜睡、肢体抖动,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糖均明显升高,肾损伤少见.临床痊愈出院18例,其中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2例,死亡8例.结论 陕西危重型HFMD以渭南地区高发,且以EV71感染为主,与我国其他地区EV71有高度同源性.危重型手足口病病情凶险,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缓解病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08年5~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当日或次日行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相对计数的检测;危重症组均予IVIG和甲泼尼龙治疗。停用甲泼尼龙后第2天行淋巴细胞亚群复测。以新加坡人群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值为参照,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病情不同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 142例患儿进行分析。2d至12个月24例,其中男17例(重症组13例,危重症组4例),女7例(重症组4例,危重症组3例);~6岁118例,其中男71例(重症组32例,危重症组39例),女47例(重症组25例,危重症组22例)。①2d至12个月组男女儿童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6岁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②重症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但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重症组(均P0.05)。③危重症组治疗后男女儿童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呈趋向于正常值的趋势。结论 B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可能反映手足口病进入危重症期,应用IVIG和甲泼尼龙有助于恢复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异常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1375例手足口病患儿和150例同期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病例组、重症组、危重症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的相对计数的检测,计算CD4+ T/CD8+T细胞比值,分析各组之间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结果 病例组CD3 +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相对计数及CD4+ T/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CD3+T细胞相对计数为(55.98±12.15)%,显著低于普通病例组[(60.47±11.03)%]及重症组[(58.83±1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年龄组患儿CD3+T细胞相对计数[(58.88±11.35)低于~6岁年龄组(62.27±9.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CD8+T细胞[(23.61±13.27)%]高于女性患儿[(22.13±7.76)%],CD4+T/CD8+ T细胞比值(1.45±0.75)低于女性患儿(1.60±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减低,随病情加重免疫功能下降明显.早期监测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结合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对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指导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和2013年收治的HFMD患儿122例,其中普通型组57例、重型组52例、危重型组13例,比较三组患儿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概率和病死率。结果危重型组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均无低白蛋白血症发生和死亡病例,危重型组患儿低白蛋白血症发生概率和病死率大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P均0.01)。结论危重型HFMD患儿病死率极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危重型HFMD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及早地动态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HFMD患儿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导致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体会.方法 选取手足口病定点PICU收治的30例均合并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损害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观察其预后,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均给予呼吸机治疗,存活19例,死亡11例.其中6例病情进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脑死亡放弃治疗;3例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8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手足口病组,1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CD4+/CD8+、IgA、IgM、IgG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手足口病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补体C3、C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0岁~手足口病组CD4+/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0岁~及3岁~的男性手足口病组IgM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3岁~男性及0岁~女性手足口病组Ig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状态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受体1(IL-10R1)在食物过敏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07-01至2017-12-3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食物过敏门诊诊断为食物过敏的50例患儿作为食物过敏组,选择同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行健康体检的25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10R1在两组儿童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值(MFI)。同时比较IL-10R1在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与阴性食物过敏患儿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及MFI。根据食物过敏患儿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进行赋值评分,分析食物过敏患儿IL-10R1在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与食物过敏症状、体征评分有无相关性。结果 IL-10R1在食物过敏组患儿外周血CD4+T及 CD8+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和MFI均低于对照组,IL-10R1在食物过敏组CD4+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和MFI中位数分别为40.23、 12.18; 在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和MFI中位数分别为45.32、 17.69(Z值分别为-2.506、 -5.457;P值分别为0.012、 0.000)。IL-10R1在食物过敏组CD8+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和MFI中位数分别为34.50、 12.47;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IL-10R1表达阳性率和MFI中位数分别为39.46、 17.28(Z值分别为-4.035、 -5.226; P值分别为0.000、 0.000)。IL-10R1在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与阴性患儿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及MFI没有差异。食物过敏患儿IL-10R1在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阳性率与食物过敏症状、体征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IL-10R1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减少可能与食物过敏发病有关;IL-10R1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在IgE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发病过程中均起作用;IL-10R1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可能与食物过敏发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预后,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 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和150 例一般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50例非脓毒症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阳性淋巴细胞(CD3+T)、CD4阳性淋巴细胞(CD4+T)和CD8阳性淋巴细胞(CD8+T)百分比及CD4+T/CD8+T比值,并于入院24 h内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CD3+ T、CD4+ T和CD8+ T水平、CD4+ T/CD8+ T比值及PCIS明显低于对照组及一般脓毒症组(P<0.01)。200例脓毒症患儿中,治愈组CD3+ T、CD4+T、CD8+T水平、CD4+T/CD8+T比值及PCIS较死亡组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关联。脓毒症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儿童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病例的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4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26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居住地、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临床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年龄4个月~11岁,1~5岁患儿占该病发病人数的87.6% (233/266);城郊及农村病例多于市区,二者比例为3∶1;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以脑膜脑炎、脑炎、脑脊髓炎为主,该类患儿可伴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增高.40例患儿病原学检查发现12例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阳性,28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2例EV71感染的患儿均出现脑膜脑炎、脑炎或脑脊髓炎,其中1例为脑干脑炎.结论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为1~5岁的儿童,城郊及农村是该病防治的重点区域;神经系统并发症是该病主要并发症,尤其见于EV71感染.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值异常与患儿继发免疫紊乱,导致感染及重症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9例,经化疗骨髓持续缓解(CCR)9-12个月和21-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4.0×109/L时,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美国BD公司)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CD19+、CD16/56+细胞的百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T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失调,CD4+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数上升(P<0.05),CD4+/CD8+细胞比值严重倒置(P<0.01),CD19+细胞百分数下降(P<0.05),临床上常见白血病患儿易感染和多发严重感染亦与此有关。2.CD16/56+标记的自然杀伤细胞并不随化疗次数增加而有变化(P>0.05),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3.A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细胞百分数无改变(P>0.05)。结论 ALL患儿免疫活性细胞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受到明显影响,有必要尽早进行免疫干预治疗,以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抗感染能力,恢复机体的免疫监督能力。对CD19+细胞减少,在感染发生时,给与丙种球蛋白,可减轻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总淋巴细胞、CD3+T、CD4+T、CD8+T、CD19+B、CD56+NK)计数的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 SS 重度组25例、SS轻度组24例入院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小儿(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分析。SS 重度组、轻度组于入院后第3、8天动态监测以上指标,同时记录病情变化和预后转归,并根据 SS 重度组转归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上述指标。结果入院时 SS 重度组、轻度组的淋巴细胞各亚群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入院第3天,SS 轻度组的 CD4+T、CD3+T、总淋巴细胞计数较入院时有显著升高(P <0.05);SS 重度组除了 NK 细胞外,其余淋巴细胞亚群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 <0.05)。入院第8天,SS 轻度组的 CD4+T 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P >0.05);SS 重度组的 CD4+T、CD3+T、总淋巴细胞计数较入院时有显著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有所上升。SS 患儿重度组5例死亡(死亡组)均发生在入院后2~5 d,与其余生存的20例(存活组)相比,两组入院时的淋巴细胞各亚群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死亡组入院第3天的淋巴细胞各亚群计数值明显降低,与存活组同期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SS 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计数值越低,病情越严重,持续低水平提示死亡风险大;经过治疗,病情有效控制者首先表现为 CD4+T、CD3+T、总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尤其是 CD4+T。因此,动态监测 SS 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预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计划生育引产的16~32周胎龄胎儿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测定并与成人外周血相比较,结果显示:①16~32周胎儿外用血中cd3+细胞、cd4+细胞和cd8+细胞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cd4+细胞与CD8+之和明显高于CD3+细胞比率,③16~20周胎儿CD8+细胞明显高于CD4+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少于1,20~32周胎儿之CD4+细胞与CD8+细胞比率比较接近,CD4+细胞/CD8+细胞比值约为1,与胎龄无明显相关,④16~32周胎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高比率的cd38抗原。同时本文并对T淋巴细胞发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