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10岁。患儿因轻咳、气促、全身浮肿于1980年在我院诊断结核性心包炎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后坚持抗痨治疗三个月。1981年复出现全身浮肿再次住院。病前常在山溪内捕蟹并自烧食,有稀便腹痛史。家庭成员中无结核患者。检查:T36.3℃,P100次/分,唇、指发绀。全身凹陷性水肿。腹膨隆,腹水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遥远,肝在右肋缘下5cm处触及。血红蛋白11.5g%,白细胞13100,中性55%、淋巴33%,单核2%,嗜酸10%;尿阴性,心包穿刺液呈褐红色,具闪闪光泽,镜下见大量红细胞,部份红细胞皱缩、破碎,并见大量胆固醇结晶。嗜酸细胞占9%。X线检查两肺阴性,诊断心包积液。心电图检查符合心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心包瘤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美银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47-148
继发性心包肿瘤临床诊断并非困难,但以心包病变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部分患者,常易延误诊断。自198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继发性心包肿瘤14例,其中6例误诊为心包原发性疾病,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25~67岁,平均51岁。误诊时间:半个月~半年平均40d。误诊疾病:心肌心包炎1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包炎1例,结核性心包炎4例,6例均以心慌、胸闷为最初  相似文献   

3.
尘肺合并结核性心包炎3例姜乐李皓尘肺合并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的病例少见。我院近年来收治3例尘肺合并结核性心包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4岁,隧道风钻工,接触矽尘史28年。1986年诊断为矽肺Ⅱ期。因间断性咳嗽、活动后气紧6年,加...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女,60岁.因乏力、纳差、气短、下肢浮肿6个月,不能平卧1周于2005.7.17入院.外院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曾诊断"结核性心包炎",抗结核治疗3个月无效.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肺癌是肺部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但转移到心脏或心包上较少见。本例系一腺癌转移到心包,产生大量心包积液,误认为结核性心包炎,经治无效。后行穿刺检查在积液里找到腺癌细胞。腺癌的转移率是相当高的,发现转移到心包最高的检出率为Later氏的报道高达35%,说明本病发病率并不少,只是临床能及时确诊的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 85例结核性心包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最常见症状有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 ,大部分患者有心界扩大、心音遥远、窦性心动过速、双下肢浮肿等表现 ,血性心包积液占 80 % (8/ 10 ) ,大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胸腔积液或多浆膜腔积液 ,2 3 5 % (2 0 / 85 )在治疗 4 5天内 ,心包积液可完全消失 ,4 7% (4/ 85 )左右病例因心包积液反复或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中青年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 ,结合其心包积液的性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等情况 ,可帮助诊断。特别要强调的应尽早联合、彻底抗痨治疗 ,短时间内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功能不全持续加重的是手术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车平安 《工企医刊》1996,9(3):12-13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发病率不高。据国外报道占心脏病的0.5~1%。国内胡丽霞等报告占1.1%。其病因多数文献认为主要为结核性,其次为化脓性,非特异性炎症等也可引起缩窄性改变。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资料及血液动力学检查做出诊断。但当心包缩窄呈限局性,或临床上以低蛋白血症伴慢性腹泻,或以肾病综合征、肝大腹水为主的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包新月征在非钙化性缩窄性心包炎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非钙化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0例作为心包炎组,心脏肿瘤患者60例作为心脏肿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包新月征比例,并观察非钙化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影像表现。结果心包炎组患者CT出现心包新月征37例,占61.67%;心脏肿瘤组患者出现心包新月征2例,占3.33%;心包炎组患者的心包新月征比例显著高于心脏肿瘤组(P <0.05)。缩窄性心包炎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下腔静脉扩张、胸腔积液、新月征,分别占91.67%、 78.33%、 61.67%。结论心包新月征在非钙化性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作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2年12月126例心包炎住院患者,探讨其临床特点、病因分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26例心包炎患者病因分布:结核性心包炎29例占23.0%,非特异性心包炎25例占19.8%,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炎18例占14.3,肿瘤性心包炎18例占14.3%,尿毒症性心包炎15例占11.9%,感染性心包炎8例占6.3%,风湿性心包炎5例占4.0%,药物性心包炎5例占4.0%,PCI术后心包炎3例占2.4%;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可靠的方法,有助于探查心包渗液量和穿刺定位;经临床治疗治愈68例、好转39例,外科手术7例、病情恶化7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是成功治疗心包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0年至1996年共收治128例心包积液,其中34例血性心包积液系心包转移性肿瘤和原发肿瘤所致,早期均误诊为感染性心包炎和结核性心包炎等,将其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资料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6岁。因乏力、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乏力、胸闷,偶有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无咳嗽。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包积液”,多次行心包穿刺,抽出液为渗出性积液,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予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近1月胸闷气促加重并出现全身水肿,以双下肢为重,不能平卧,转入我院。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5C,脉搏76次/分,血压14.6/9.3Kpa。消瘦,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反映迟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分析1999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21例大量心包积液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一次引流成功,病因分析;心包转移瘤(8例)、结核性心包炎(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尿毒症(2例)、不明原因(3例).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2组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务人员在不知对方检验结果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和CT检查,并与最终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作对比,比较2种方法对于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准确率,记录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像。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对于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率为87.50%,显著高于CT检查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超声心动图检测与最终病理结果诊断的符合率为84.72%,显著高于CT检查的68.0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下患者心脏左右室壁的相关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双房增大、下腔静脉内径、肝静脉增宽、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160 ms、左房室夹角150°为最常见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对于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诊断率高,与最终结果符合率大。但为了进一步提高确诊率,临床诊断上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对患者进行检测,必要时将超声心动图检测和CT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心包炎常并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 ,且由多种病因引起 ,迅速增加的心包积液可发生心包填塞 ,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从 1994~ 1999年我院共收治心包积液患者 5 7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  5 7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 ,男性 2 9例 ,女性2 8例 ;年龄 12~ 81岁 ,平均 48 9岁。2 病因 结核性心包炎 19例 ,非特异性心包炎 8例 ,转移性肿瘤 12例 ,病毒性心包炎 5例 ,原发心包恶性间皮瘤、外伤性、结缔组织病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心功能不全、细菌性各 2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粘液性水肿、尿毒症性各 1例。3 临床表现  37例存在不…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因而误诊较常见。本文报告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的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包积液1例 ,并分析其误诊原因 ,以期提高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正确诊断率。1病案介绍患者女性 ,68岁 ,因进行性胸闷、气短1年伴颜面部、双下肢水肿入院。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 ,并进行性加重 ,伴颜面部非压陷性水肿 ,体重增加近10kg,自觉腹胀 ,腹围明显增加 ,便秘 ,大便2~3d/次。家人发现患者声音渐渐变粗、嘶哑。入院前2个月就诊于当地医院 ,经B超检查发现“中量心包积液” ,即按HRE方案(H :雷米封0 3g/d;R:利福平0 …  相似文献   

16.
例1.男,7岁。以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6个月,1981年5月住院。曾有不规则抗结核,激素治疗。体检:T36℃,P132次/分,BP16/9.3kPa呼吸急促,慢性消耗性病容。皮肤无出血点,浅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无怒胀,右胸第三肋以下叩诊浊音,呼吸音弱。心界扩大,心音低钝,心率132次/分,无杂音。肝肋下5.5cm,剑下7.5cm,脾不大。白细胞2.9×10~9/L,中性14%淋巴85%,嗜酸1%,血沉20mm/h,心包和胸腔穿刺液检查:淡黄色液体,李凡他反应(-),细胞数100~250个,淋巴细胞为主。“A”超检查有心包,胸腔积液,腹水。  相似文献   

17.
例1:男,17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伴有腹水3年而入院。症状逐年加重.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左肺包虫囊肿”而开胸探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外观金黄色清亮液体。先后穿刺抽液约1470ml,并用抗结核药不缓解。体检:T36℃,P100次/分,R26次/分,Bp98/74mmHg,颈静脉怒张,肝肋下5cm,大量腹水。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血沉20mm/h,血胆固醇150mg%。心电图:电轴左偏、频发室早,心肌损害。X线检查,符合心包积液,心包穿刺充气摄片,显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0岁,因咳嗽、胸闷、气短1月在外院治疗,心脏超声、胸片、胸部CT均提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置管,行胸腔穿刺术3次,抽出液体中未检出肿瘤细胞。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改善反而较前加重,急诊转入本院胸外手术治疗。急诊开胸探察,见心包明显增厚变硬,胸腺为一10 cm×5 cm包块,质硬,无明显包膜,与纵隔胸膜、无名静脉粘连紧密,内为鱼肉样组织,右房、右室为质硬的肿块组织,无法手术切除,取胸腺肿块组织送病检,病理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LCA( )、CD3( )、CD45RO( )。术后…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4,(9):133-133
<正>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4年会公布的IMPI研究表明,泼尼松龙和分支杆菌Indicus Pranii(MIP)两种免疫疗法均未对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产生获益,反而与癌症发生率增加相关。该研究同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简称NEJM)。此项2×2阶乘试验从8个国家的19家医院共纳入1 400例伴有心包积液的确诊或临床诊断结核性心包炎成人患者。患者首先随机接受安慰剂或泼尼松龙治疗,并在第二阶段随机接受安慰剂或MIP疫苗注射。受试者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1岁,半年前首先发热、咳嗽、喘,伴有胸前区疼痛、纳差、乏力、面部及下肢轻度浮肿,尿黄。曾经某医院印象为结核性心包炎治疗两月,发热一般情况好转,但心前区饱满明显,盗汗、心悸,于1977年1月19日入院。体检:面部略浮肿,肺无异常,心前区饱满心音遥远,心包填塞征明显,奇脉,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厘米,质软,脾不及;两下肢轻度可凹性浮肿。胸部X线透视:两肺门阴影稍浓,心脏呈普大型,搏动减弱。超声波检查:于左腋前线第4肋间进心波群可见进1.5出5.5厘米液平段,剑下可见进1.5出4.0厘米液平段;肝上界第6肋,下界肋下2.5厘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25万,血红蛋白12.5克%,白细胞7000。中性37%,淋巴59%,嗜酸细胞2%;心包穿刺4次,抽出血性不凝之液体共717毫升,镜检,中性40%,淋巴59%,革兰氏染色(-),抗酸杆菌染色(-)。临床印象为结核性心包炎。继续用抗痨治疗又81天,未见好转,乃于1977年4月11日会诊再次询问始获悉幼时多次生吃石蟹,并有反复发生荨麻疹史。当白细胞5800,中性67%,淋巴33%,嗜酸细胞直接计数88,遂经肺吸虫成虫抗原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