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人喉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舒薇  费声重 《耳鼻咽喉》1996,3(5):285-288
本项研究对124例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共同引物和多重引物PCR的方法,进行HPV DNA检测。用共同引物PCR检测HPV6.,16,18,31,33,35,42,58九个型的感染,阳性病例再用多重引物PCR进一步分型。结果,(1)喉癌组;HPV感染的总阳性率为49.1%,其中HPV18型阳性率15.8%,HPV16型为12.3%,HPV16和18双重感染为5.3%,HPV6/11和18型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对124例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共同引物和多重引物PCR的方法,进行HPVDNA检测。用共同引物PCR检测HPV_(6,11,16,18,31,33,35,42,58)九个型别的感染,阳性病例再用多重引物PCR进一步分型。结果,①喉癌组:HPV感染的总阳性率为49.1%,其中HPV_(18)型阳性率15.8%,HPV_(16)型为12.3%,HPV_(16)和_(18)双重型感染为5.3%,HPV_(6/11)和_(18)型混合感染为3.5%,其它型为12.3%。②颈转移淋巴结组:总阳性率为21.4%,其中HPV_(16)、HPV_(18)及HPV_(16)和_(18)双重型感染各为7.1%。③癌前病变组:HPV感染阳性率为11.1%,为HPV_(6/11)和_(18)型混合感染。④声带息肉组:阳性率7.1%,为HPV_(6/11)型感染。⑤癌旁及癌周正常喉组织:均为HPVDNA阴性。本文对HPV在喉癌中致病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喉乳头状瘤临床行为与细胞增殖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H方法以及免疫病理手段对不同型的LP组织的标本进行PCNA、P53检测,探讨不同型HPV与LP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以寻求有效的检测方法帮助临床对LP的预后进行评估。标本选自1994年1月 ̄199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LP共36例。ISH法HPV6b/11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HPV16和/或HPV18的表达。10例喉鳞癌各有1例HPV16、18阳性,无HPV6b/11阳性。ABC法行P  相似文献   

4.
对44例喉鳞癌和16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探测其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DNA同源序列及LSAB免疫组化法探测其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喉癌与HPV16/18杂交阳性率为43.2%(19/44),声带息肉为12.5%(2/16)(P〈0.05)(2)喉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6.8%(25/44),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3)喉癌HPV16/18杂交及p53蛋白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高分化鼻咽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石蜡包埋的36例高分化鼻咽癌(NPC)标本和30例未分化NPC标本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16例和18例(HPV16/18)检测。36例高分化NPC标本中10例(27.8%)呈HPV16/18阳性反应,而30例未分化NPC标本中HPV16/18均为阴性,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未分化NPC与HPV16/18无关,而HPV16/18可能参与高分化NPC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上呼吸道乳头状瘤HPV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对47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和9例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HPV6/11、16、18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①RRP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率为68.1%(32/47),其中喉乳头状瘤、口咽乳头状瘤、鼻腔和鼻前庭乳头状瘤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0.4%(19/27)、66.7%(4/6)和64.3%(9/14);②所有RRP标本中均未发现特异性的HPV16和HPV18DNA;③9例声带息肉标本中四种型号的HPVDNA全部阴性。实验结果表明,RRP的发病与HPV6/11感染密切相关。多重引物PCR检测HPVDNA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等优点,适合于临床广泛开展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小儿喉乳头状瘤HPV-DNA及体液免疫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JLP)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途径及发病机理。方法:采用PCR及PCR产物斑点杂交技术检测JLP组织HPV-DNA;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及补体C3。结果:JLP组织HPV总感染率为95%(19/20),其中HPV。型为55%(11/20),HPV11为30%(6/20),HPV6+11型为10%(2/20);JLP患者血清IgG、IgA、IgM、C3值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8.
于1991年测定了鼻咽癌(NPC)和喉癌(LC)患者血清唾液酸(SA)和5种急相蛋白(APPs),其中包括前清蛋白(PA),a_1-抗胰蛋白酶(a_1-AT),a_1-酸性糖蛋白(a1-AGP),触珠蛋白(HP)和转铁蛋白(TF),并将上述测定值组合入判别函数式,用于NPC和LC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和随访。本文为验证1991年报道的判别函数式,对238例未知诊断的初诊患者,双盲法检测血清SA、5APPs和鼻咽组织活检及临床检查,结果发现:鼻咽癌的判别函数诊断与临床检查及活检结果符合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喉乳头状瘤组织内HPV16/18的感染与抑癌基因p53变异的关系,以及HPV感染在喉乳头状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DNA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24例组织中检出HPV16/18DNA(68.6%);19例p53蛋白呈过度表达(54.3%);在12例中同时检出HPV16/18DNA和p53蛋白过度表达(34.3%)。结论: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制备非放射性针标记物--地高辛素标记人类乳头瘤病毒9HPV)共有引物探针,对146例喉不同病主煌新鲜组织标本进行6,11,16,18,31,33,35,42,58共9例HPVSDNAS感染的检测。结果表明,喉癌组HPV感染阳性率45.6%,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阳性率20.0%,喉癌前病变阳性率11.8%,声带息肉组了性率6.3%,15例癌主15例癌周正常喉组织均为HPV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泡状核细胞癌(VNCC)和低分化鳞癌(PDSC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性。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VNCC和PDSCC癌组织中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ISLE)方法检测癌细胞凋亡,并对其预后和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VNCC的ISEL和PCNA染色强度指数(SI)明显高于PDSCC;②VNCC的CerbB2、EGFRmRNA和CerbB2蛋白表达与PDSCC无明显差别;③VNCC的5年生存率比PDSCC高。结论:与PDSCC比较,VNCC是一种生长增殖活跃、分化程度更低,但有较好预后趋向的一种癌型。  相似文献   

12.
陈波蓓  包其郁 《耳鼻咽喉》2000,7(4):238-241
目的:研究成人咽喉部良、恶性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斑点杂交技术,对55例咽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HPV6,11,16,18,33共5型HPV-DNA感染的检测。结果:在咽乳状瘤组HPV感染率为60%(6/10),喉乳头状瘤组为70%(7/10),喉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组为20%(1/5),声带息肉组为20%(1/5),喉癌组为20%(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癌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的治疗方式能否比单纯手术提高治愈率。方法应用前瞻性的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初治的喉癌病例(不包括声门型T1病变),年龄在75岁以下,不伴有喉梗阻,经过临床检查确定解剖分型、TNM分期(1978UICC)及手术类型后,通过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入单纯手术组(SA组)或综合治疗组(RS组)进行治疗。结果共完成治疗370例,SA组215例,RS组155例。SA组3年生存率83.3%,5年生存率82.6%,10年生存率80.3%。RS组3年生存率78.9%,5年生存率76.4%,10年生存率68.6%。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6,P=0.1)。声门上型喉癌II、IV期两组病例在5年生存率上无区别,10年生存率SA组优于RS组,10年生存率前者为73.6%,后者为63.5%,(χ2=8.3,P=0.003)。声门上型喉癌T3、T4病变行全喉切除的两组5年生存率无区别,10年生存率则差异有显著性,SA组为68%,RS组为50%(χ2=10.6,P=0.0001)。结论术前放射治疗量40Gy不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声门上型喉癌II、IV期病变综合治疗组的10年生存率低于单纯手术组。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被认为是引起喉乳头状瘤的主要原因 ,而HPV与喉的其他增生性病变及喉癌的关系还有争议。原位PCR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insituhybridization ,ISH ,PCR ISH)是最近发展的一种新技术 ,综合了PCR敏感性和ISH特异性[1] 。我们对 2 1例HPV阳性喉良、恶性增生性病变 ,应用PCR ISH及ISH进行HPVDNA检测 ,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结果 ,探讨HPV感染的生物学特性 ,与喉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及临床…  相似文献   

15.
杨蓓蓓  张行 《耳鼻咽喉》1999,6(4):220-224
为了探讨生长因子自分泌刺激环路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以βactin为内参照,测定喉癌、癌旁正常喉粘膜衣声带息肉论生长因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水平。结果显示,喉癌和癌旁组织TGF-α和EGFRmRNA水平明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而喉癌组织TGF-αmRNA水平又高于癌社组织,表明TGF-α及其受体在喉癌的极早期,甚至尚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活检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组织、外周血血白细胞EBV基因组分布及与NP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6例NPC,4例癌旁及14例慢性鼻咽炎鼻 组织吸外周血白细胞中EBV DNA。同时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清VCA-LgA。结果:1.NPC、癌旁及鼻咽炎组织EBV DNA无明显差异。2.NPC与鼻咽炎组外周血白细胞EBV DNA有明显差异,P〈0.05。3.NPC与鼻咽炎组血清VCA-Ig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7.
喉癌EGFR和PCNA表达及DN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喉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DNA含量,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喉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仪检测正常喉粘膜、喉鳞癌的EGFR、PCNA和DNA指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喉鳞癌的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54.8%,与正常喉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EGFR的阳性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和5年生丰率无显著相关,而PCNA阳性表达和DI则随  相似文献   

18.
探讨成年和幼年型喉乳头状瘤HPV感染发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地高辛配基(Digoxigenin)标记HPV6和HPV11型作探针,原位核酸杂交方法在29例成年型喉乳头状瘤(ALP)和21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JLP)石蜡包埋标本检测HPV同源序列。结果:ALPHPV6和HPV11阳性率分别为414%(12/29)和483%(14/29);JLPHPV6及HPV11阳性率均为762%(16/21)。x2统计示:两型喉乳头状瘤HPV6及HPV11阳性率明显不同(HPV6x2=599,HPV11x2=395,P均小于005)。结论:1)ALP和JLPHPV感染发病存在差异。2)ALP除了HPV感染外,其促发因素不可忽视,JLP更倾向于依赖HPV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患者鼻咽组织和血清中EBV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抗体滴定度测定与癌组织EBV基因组检测对鼻咽癌(NPC)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患者采用双盲法测定血清EBV-VCA-IgA,EBV-EA-IgA和活检组织EBV-DNA(PCR)。全组病例按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分析:NPC组,非NPC组(对照组)。结果:NPC组中EBV-DNA(PCR),EBV-VCA-IgA和EBV-EA-IgA的阳性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20.
喉鳞癌P53基因突变与癌恶性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结合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PCR-DNASequencing)方法。检测60例喉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第5~第8外显子的突变。发现19例发生P53基因的点突变或碱基缺失,均引起氨基酸改变临床III,IV期的突变检出率为50%,远高于I、II期检出率(12.5%,22.2%);低分子癌突变检出率为66.6%,高于中、高分化癌(40.9%、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