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对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精性肝病(ALD)是临床常见病,但长期大量饮酒者并不都罹患ALD,其发生还与遗传、性别、营养状况及伴存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1]。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乙醇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等方面[2],而肝炎病毒,尤其是HBV对ALD易感性的影响国内外鲜见报道。我们通过对HBV转基因小鼠的酒精干预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属中医酒疸、酒臌、酒胀等病范畴,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AH)及酒精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ALD常见的病因主要有饮酒量、酒精饮料种类、饮酒方式、性别、营养状况、肝炎病毒感染、肥胖、遗传因素和种族等,重度饮酒者中80%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35%可发展成AH,10 %~20%将发展为肝硬化[1],ALD高发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人群中44%的肝硬化死亡原因与酒精有关(病死率4.2 /10万),在35~44岁的肝硬化人群中占60.2%.近年来我国由酒精所致肝损害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2大病因[2].本文就ALD的病因及中西医诊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精性肝病(ALD)在我国的危害现在虽不如西方国家突出,但近几年发病率迅速上升,饮酒者中已达6.1%。但是并非所有饮酒者均发病,个体对酒精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也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对ALD的发生与酒精摄入的量、饮酒的行为习惯、种类及肥胖等关系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依据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诊断1. 长期大量饮酒史:长期大量饮酒是诊断酒精性肝病(ALD)的必备条件。英国皇家学院建议的男性每周饮酒21单位(210g),女性14单位以上为超量。意大利的前瞻性研究6534例对象中,发生ALD 危险性是每日超过30g酒精,并有时间依赖性升高。日本以每日饮用50g酒精称为习惯饮酒者,每日80g称为大量饮酒者。国内一般也采用这个标准。2. 饮酒方式:单纯饮酒不进食和(或)同时饮用多种不同的酒易发生ALD。在饮酒之前进食一定数量的食物,可延迟胃的排空,减缓小肠对酒的吸收,降低血中酒精浓度。饮用低浓度的酒(啤酒)比高浓度的酒…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AHF)、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酒精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率的3.8%,在发达国家十分常见。2007年美国国家防止酒精滥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肝硬化死亡率位于死亡原因的第12位,其中超过48%的比例与酒精相关。在英国社区综合医院收治的各类肝硬化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占80%。在澳大利亚,酒精性肝硬化占总的疾病负担的5%,占肝病负担的50%,占肝移植病因的15%[1]。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中国酒文化”的影响,AL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地区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2]。虽然饮酒是ALD的根本病因,90%~95%饮酒者可以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但是只有30%~35%饮酒者发展为比较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说明除了酒精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ALD的发病机制[3]。现从以下几方面简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对A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肝病(Alcohol Liver Disease,ALD)是酒精滥用的主要医学并发症之一.2003年浙江省发布的一组调查报告表明,ALD人群发病率23.1%;其中酒精性肝硬化为4.0%,酒精性肝炎7.6%,酒精性脂肪肝5.1%;男性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32.6%,女性为3.0%[1].湖南省ALD的患病率为43.6%,其中酒精性肝硬化6.8%,酒精性脂肪肝9.7%,酒精性肝炎15.0%,轻症酒精性肝损伤12.1%;男性ALD患病率为60%,女性为5.2%[2],ALD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疾患.AL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主要考虑为: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损伤,其机制涉及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还原型辅酶Ⅰ/辅酶Ⅰ(NADPH/NAD)的比值增高所致的代谢紊乱,缺氧、自由基的损害,以及炎症介质损伤等多个方面.新近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ALD与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正常肝内存在具有保护性抗氧化反应物质,如谷胱甘肽(GSH)和维生素A、C、E等.长期饮酒者,肝细胞内GSH含量明显降低或耗竭,线粒体内GSH减少,加剧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长期饮酒导致机体内促氧化物质明显增多和抗氧化物质的减少,促发氧化应激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或凋亡[3].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其对肝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KC)的激活是一系列肝毒性作用的起始因素.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明确ALD患病率与酒精摄入的量、饮酒的方式习惯、种类及肥胖等的关系。方法 对西安城乡 4115名各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每一调查对象均经调查员上门按统一要求详细询问其饮酒的种类、品牌、度数、时间、频度、方式及饮酒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等 ,必要时还询问其家人 ,以便能更准确的估计其酒精摄入的量。所有饮酒人群均经B超检查 ,并抽取外周血查肝功 ,HBsAg、抗HCV。结果 ①每日饮酒精≥ 40g ,持续饮用 5年以上 ,ALD患病率明显增加 ,最高的OR值出现在日酒精消耗量≥ 160g时 ,此时ALD患病率高达 18 7%。而每日饮酒精 <2 0g ,饮酒时间 <5年时 ,无ALD发生。②空腹饮酒者各种酒类的日均消耗量均大于只在进餐时饮酒者 ,空腹单纯饮用白酒和多种酒混合饮用患病率最高 ,分别达18 9%和 15 4%。单纯饮用啤酒等有色酒者ALD发生率较低。③BMI≥ 2 5的 2 0 3例日均酒精消耗量低于BMI <2 5的人群 ,患病率11 5 % ,明显高于人群患病率 6 5 %。结论 日均酒精消耗量 <2 0g ,短于 5年是发生ALD的相对安全域值。日均酒精消耗量 >40g ,>5年则AL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空腹饮用白酒和混合饮用多种酒类 ,ALD患病率较高。肥胖者饮酒 ,可增加ALD各阶段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ALD)诊疗指南,已在2010年1期Hepatology发表~([1]),现介绍如下. 一、ALD的患病率和自然病史 全世界的饮酒方式存在地理差异,几乎2/3的美国成年人饮酒.少量或适量饮酒是否有益健康,尚缺乏相关证据.而过量饮酒者可发展为洒精耐受,酒精依赖和酒精戒断,另外,酒精滥用和酗酒义可带来消极的社会和健康后果(如失业,家庭破裂、器官受损、意外伤害或死亡).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鞠辉  魏良洲 《肝脏》2006,11(1):57-58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由于酒精摄入过量而导致的肝脏损害等一系列病变,可分为轻型ALD、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5种类型[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酗酒者不断增多,导致ALD有迅速增加的趋势.目前对ALD的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0.
20050367 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鲁晓岚…//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2).-172~174 1270名饮酒者中共检出单纯酒精性肝病(ALD)患者83例,其中酒精性脂肪肝72例,酒精性肝炎6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结果:①每日饮酒精≥40g,持续饮用5年以上,ALD患病率明显增加,最高的OR值(10.7)出现  相似文献   

11.
欧洲肝病学会(EASL)近公布了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设定9项框架项目,其中,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管理、ALD的发病机理、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作为专列项目,这有别于美国肝病学会(AASLD)的ALD诊疗指南[1-2].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精滥用与肝脏损伤、数种癌症、交通事故、婚姻破裂以及家庭和社会暴力等密切相关,长期过量饮酒者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75%,然而仅20%~25%的重度嗜酒者发生脂肪性肝炎,10%~20%发生肝硬化,提示酒精中毒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生和发展~([1-2]).除了饮酒量、持续时间和饮酒方式外,ALD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乙醇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女性、营养不良、肥胖症以及合并嗜肝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全球酒精消费的激增和酒文化的盛行,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趋势日益增长[1]。ALD是指酒精引起肝脏的急慢性损伤,慢性ALD起病隐匿,疾病进展缓慢,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到肝硬化,极大地增加了医疗负担,缩短了患者寿命[2]。研究发现多数ALD晚期的患者合并糖尿病(DM),目前此类患者仍缺乏特异性强、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3]。肝脏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酒精引起的肝脏损伤影响了糖类的正常代谢,进而增加了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特点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法,对无血缘关系的296例健康对照者(HC)以及221例ALD患者进行ALDH2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ALD患者饮酒特征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ALDH2在健康人中突变频率为31.1%(92/296),远高于欧美、非洲等国家(几乎为零),稍高于亚洲平均水平(22%);ALDH2*1/*1基因型频率,ALD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人[93.7%(207/221) Vs 69.0%(204/296),OR=6.668,P<0.0001],ALDH2*1等位基因的频率,ALD患者组亦明显高于健康人[96.8%(428/442) Vs 82.9% (491/592),OR=6.289,P<0.0001];ALDH2*1/*2基因型频率,ALD患者组明显低于健康人[6.3% (14/221) Vs 28.0% (83/296),OR=0.174,P<0.0001],ALDH2*2/*2基因型频率,ALD患者组亦明显低于健康人[0% (0/221) Vs 3.0% (9/296),OR=0.13,P<0.05]。ALDH2*2等位基因频率,ALD患者组亦明显低于健康人[3.2% (14/442) Vs 17.1% (101/592),OR=0.159,P<0.01];ALDH2基因多态性在ALD患者疾病进程的各个阶段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ALDH2*1/*1基因型相比,拥有ALDH2*2 携带者基因型饮酒者在较少的总饮酒量情况下即可发生ALD(P均<0.05)。结论 ALDH2*1等位基因是饮酒者发生ALD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较多饮酒量和较长时间饮酒的情况下才发生ALD;ALDH2*2等位基因可“保护”机体避免发生ALD,但饮酒者在较少饮酒量和较短饮酒时间的情况下即可发生ALD。  相似文献   

15.
酒精性肝病(ALD)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导致的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硬化(AC)等一系列病变.近年来,ALD患者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1].AL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文献报道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ALD肝纤维化形成过程,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白细胞介素(IL) -1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酒精和心脑血管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而国内关于饮酒与高血压、脑卒中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分析海南黎族人长期习惯饮酒者高血压发病率(HPR)及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酒精过量摄入引起的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对AL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细胞凋亡参与了ALD的发病.因此,ALD的抗凋亡治疗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细胞凋亡与ALD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东升 《胃肠病学》2004,9(1):49-51
在西方国家,酗酒历来是导致严重肝脏疾病的首要因素。我国近年来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亦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1]。典型的酒精性肝病(ALD)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肝和肝肿大、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性肝硬化。尽管A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大量资料表明,酒精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酒精摄入所导致的肝脏病变,其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有关A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酒精可致肠道损伤、肠通透性增加,导致内毒素肠渗漏.  相似文献   

20.
解偶联蛋白(UCP)是线粒体内膜上可以调节质子跨膜转运的载体蛋白,具有解偶联活性,目前共发现5个亚型[1-2].其中U CP2通过调节质子跨膜转运参与能量消耗和脂质代谢,可能参与酒精性肝病(ALD)发病过程中的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本研究旨在应用酒精灌胃建立大鼠ALD模型,动态观察UCP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以探讨UCP2在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有效防治AL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