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岗职工不良生活行为及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下岗职工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本文对304名下岗职工的不良生活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某市4家县属以上国有企业,抽取下岗职工317人,经筛查获有效答卷304份,有效应答率95.9%,其中男186人,女118人,年龄22~43岁,平均34.5岁。二、方法:(1)选择过度吸烟、酗酒、失眠三种不良生活行为,设计调查表格。过度吸烟为每天20支以上,酗酒为每周饮酒3次以上或每周饮酒量达400ml(以纯酒精计)以上,失眠为卧床休息后1小时内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象山县企业退休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现状及遵医不良的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6例企业退休高血压患者进行遵医行为、遵医不良原因、疾病控制情况调查。结果患者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戒烟酒、适量运动、自我血压监测、定期检查的遵医率分别为29.2%、35.6%、28.0%、65.7%、11.9%、21.8%;不遵医的主要原因为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的依赖、松懈、侥幸、盲目、惧怕心理以及自身习惯改变困难等。由于遵医不良,530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企业退休人员遵医行为差,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提高遵医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居民的健康素养和不良生活行为,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年男性不良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素养测试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方法,对有不良生活行为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为23.7%和34.7%。6种不良生活行为发生率在健康教育前处于74.3%~85.0%间,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行为发生率有所降低,在22.7%~50.0%间。结论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4.
史维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211-3212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纠正原发性高血压疗养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原发性高血压得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院128 例原发性高血压疗养员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并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各项目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对稳定患者血压起到良好的作用.结论 日常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知识、态度来改变行为,改善环境,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和预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芝伶  唐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129-130
目的 了解桂林市卫生学校女生痛经现状、痛经与不良健康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痛经女生健康意识.方法 对桂林市卫生学校680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桂林市卫生学校女生痛经发生率达39.2%,中度占67.8%,分型中以气血瘀滞、寒湿凝滞两型居多,与经期不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失宜、情志失调等不良健康行为密切相关,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不成正比.结论 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加大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和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以减少痛经发生,减轻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6.
陶诗凯 《当代医学》2011,17(12):25-25,24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饮食行为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我国儿童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三餐不规律等饮食行为,这些饮食行为相对儿童发育很不利,极易导致儿童亚临床营养素缺乏、青春期肥胖、龋齿等疾病,并且发生率很高。这些不良饮食行为都是来至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成的,其主要来自父母或照看人、同伴以及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丹东市城市青少年各种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以便为建立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提供基线资料,并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生健康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08年3月31日—5月5日对丹东市城市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居民不良生活方式习惯,为制定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所辖7个居委会中抽查1001户,采取统一格式的健康问卷调查表调查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居民主要不良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饮食不合理、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缺乏健康保健意识等.结论:居民普遍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应引起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9.
孟祥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204-204
不良的行为影响人体健康,在我国前10位死因中不良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在致病因素中占44.7%,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社区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社区“六位一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不良生活行为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确诊并建立高血压慢性病档案的280例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通过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或电话的方式,对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进行干预.结果:经过干预,2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变,有效地控制了高血压,提高了患者对不良生活行为影响高血压的认知率.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进行不良生活行为规范化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日常不良生活行为的认知率,从而提高患者的防病治病意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服务于萌发生机的健康管理。方法随即选择某市15岁-68岁年龄段的居民进行不良健康行为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该市居民不良健康行为较为严重,尤其是V6占66.4%,V7占73.4%,V13占22.8%,V14占86.2%,V16占73.2%。结论争取政策支持、多方参与;开发健康管理培训教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可以应对不良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护理学已由一般的辅助学科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有明显研究范围的科学,而且在健康预防指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故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必要的健康指导理论与方法,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强健康的目的。现代疾病谱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断上升,不良生活方式成为影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活方式又称健康行为,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行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曾统计有关不良健康行为(包括吸烟、过量饮酒、营养失调、缺乏运动、药物依赖等),直接或间接造成全美十大死因的近50%,这些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行为进行预防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江苏省某炼油企业职工不良生活习惯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利用企业自己的厂报、广播、宣传栏及知识手册等形式,开展为期3年的系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并对职工的吸烟、膳食、体育锻炼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职工少食新鲜蔬菜人数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被动吸烟的发生率较干预前(43.60%)下降至38.1%(P〈0.05)。未发现年龄、学历、岗位等因素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的影响。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企业职工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全面改善企业职工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需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更持久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石秀萍  常志刚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27-1028
公民健康素养调查是卫生部门为了解我国公民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改变公民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并向公民宣传科学生活理念的过程。2008年5月至7月,我省开展了15-69岁常住人口公民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科学的调查设计、严谨的调查方法是保证调查良好实施和结果可靠的基础,本文对此次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中新生不良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从许昌县3所高级中学2013年收入的新生中选取12 438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不良饮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2 438名研究对象中2 050人经常吃甜点,1 254人经常吃油炸食物,1 549人偏食、挑食,2 653人不能每天吃水果,2 759人不吃早点.结论许昌县高中新生多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其与居住地、家庭收入情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应加强对高中生营养指导及干预重视,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现已备受国内外关注,它与自杀率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自杀的预测因子之一.青少年不良生活事件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欺凌、虐待以及忽视等事件,当青少年无法应对不良生活压力事件时,就可能产生负性情绪,进而产生NSSI.本文就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为制定有力的预防措施,减少NSSI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受益匪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若不及时治疗其危害相当大,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若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目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使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1],将对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不良健康行为现状及干预效果。方法 设计基线调查表,对83位经常操作计算机的人员进行基线调查,汇总和分析基线调查表内容,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40位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干预,收集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慢性病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身体不适感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计算机操作中长时间不良健康行为容易引起一些慢性疾病或症状的发生,设计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是人在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和习惯。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静坐、生活压力过重、高血脂、高胆固醇饮食等[1]。因此,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我们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最近,Sania Nishtar在其撰写的综述中指出,新的迹象表明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宗教因素可能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CAD)流行的潜在病因。但文中未提及其他因素。有关西方人与南亚人的健康行为之间的差异还有待于作更进一步的阐述。健康教育似乎对西方人的健康行为的影响很小,但对南亚人来说却是有益的,因为已观察到一些南亚人的膳食质量较差,且生活方式与习惯亦均不健康。改变这些不良的健康行为还是较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