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男友:二月鸟38岁 摄影师 女友:苏西28岁 外企职员 1问题:我为什么会对婚姻有恐惧?曾经听一个年长者说:婚姻?没什么难的。只要结婚前想好了这个人你是否能够忍受?愿意忍多久?就齐活儿了。呵呵.我乐,如果说人人要真的都这么理解,婚姻还真的是很简单的事情呢!现在婚姻恐惧似乎是都市0L们的一个普遍心理体现了。  相似文献   

2.
记得我18岁时,爹问我:“娃,这辈子你想要啥样的婚姻啊?” 我想了想,回答:“当然是完美的婚姻了!” “那,你说说,啥是完美的婚姻呢?” 我答:“完美的婚姻其实就是找个完美的老婆!” “那啥样的老婆才是完美的老婆呢?” “没有缺陷,漂亮呗!” “能说具体一点吗?” 我立马回答:“找老婆,就是要找翠兰!” 翠兰,当时是我们村最漂亮的女孩儿,我觉得她浑身上下都完美.全村的男娃都想找翠兰做老婆.漂亮的女子人人爱,我也不例外. 爹说:“那,爹这就给娃说说去!”  相似文献   

3.
天苏 《健康问答》2006,(7):14-15
我在婚姻中打着瞌睡,不断地被吵醒,吵醒以后四周又是出奇地安静,留下我一个人失眠。问自己,这样的婚姻,真的值得拥有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顾蕾 《大家健康》2008,(3):46-47
让我心迷的情人 我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幸福的婚姻,丈夫不仅一表人才,在单位也有头有脸。可是,只有我知道,维持这个表面的幸福我付出的是什么,也只有我知道,我和丈夫是最最不幸的。现在的我,害怕下班,害怕下班后推开门时那一屋子的冷清,更害怕面对我们的婚床。我不明白,两个曾经相爱的人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相似文献   

5.
婚姻问题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每对情侣都希望婚后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盼望婚后能生一个健康、聪明、活泼的宝宝,可是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理想呢?几年来的婚检工作实践体会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需要医务工作者、需要进入婚姻年龄的男女、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完成,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外健康文摘》2008,5(7):11-11
想要了解婚姻长久的秘诀吗?那可要问问美国埃斯蒂斯一家7个兄弟姐妹,他们每人都与爱侣携手共度了50年或更久的时光,7个人的婚龄加在一起已达391年。在眼下这个离婚率几乎升至50%的时代,他们7人的婚姻成为爱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期望太高,快感难 问:很多人都说,夫妻生活美满了,婚姻才幸福。所以,我在房事中会玩很多花样,尝试各种姿势。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越努力,妻子越期待,彼此就越容易失望。难道我做错了吗?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说自己是"女孩子"的时候,我为她羞臊。我能理解她,因为她还要择偶,所以要尽量装扮年轻。然而就是从择偶这个角度出发,她也要显得沉着才好。我看到她睁着睫毛被拽长了的眼睛说,我就不明白,男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找比自己年长的女人呢?这样的女人知道心疼人的。她若是把这个设问,当成一个技术性的攻防策略,我倒赞成。婚姻其实不必拘泥于年纪非得  相似文献   

9.
《健康问答》2006,(4):36-37
童舟哽咽地说,为什么我不行?为什么你认定了那个男人不是我?年龄是问题吗?什么天荒地老,不到最后是不会知道的。你没答应我,你没有接受我,你怎么就知道我们不会有一辈子的婚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活着?” 很多次,我这样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我又为什么在这个险恶的世界苦苦挣扎呢?越想弄清楚就越发糊涂,人世间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不能明白的。  相似文献   

11.
于宽 《大家健康》2012,(4):62-63
我曾经向一位德高望重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慈祥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对婚姻和家庭向来十分重视。我们民族崇尚婚姻的绝对私密,推崇家庭成员间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躯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因为结婚而疏远朋友;已婚的子女长期跟父母一起生活并分享所有秘密;家庭成员间情绪互相影响,一人不愉快全家不安宁……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时候,这样的家庭甚至会被其他没有这样亲密家庭关系的人羡慕。而对于这种紧密家庭关系可能会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则很少有人谈及。因此,我想将心理学界闻名遐迩的鲍恩家庭系统理论介绍给大家,并就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像我当初接触这个理论时那样,被深深触动,并有机会在实践中应用,以削弱习俗对人们内心的禁锢。  相似文献   

13.
《中外健康文摘》2007,(1B):34-34
体检后,我被医生告知患有左肾囊肿。我很害怕,医生劝我说这病不严重,请问真的是这样吗?这个病能治好吗?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赖敏 《肝博士》2012,(6):25-26
感染人群仍然巨大"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传染给家里人啊?我还能跟家人一起吃饭吗?"、"这个病对我就业会不会有影响"、"我以前没有乙肝,怎么现在会是"大三阳"呢?能治吗?"……这些问题,是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就诊时最为担心及感到困惑的问题。的确,曾几何时,人们面对乙肝,谈起色变,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就业机会受到阻碍。尽管,国家劳动部和卫生部已经于2007年5月出台了新规定,禁止在招工过程中体检乙肝,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乙肝患者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LOVE IN WEEKEND     
宁香 《现代健康人》2004,7(6):20-20
既然这些人选择了婚姻,为何却要放弃传统的固有的夫妻生活模式,选择这种新型的情爱生活呢?难道只是流行,好玩?  相似文献   

16.
电影     
《健康之友》2014,(1):149-149
“爱我?全世界有五百万人爱我,可又有谁能和我在一起?”戴安娜被全世界消费了她的爱情,而她想获得的,只是平凡人都能拥有的爱。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的离婚率,大约是50%左右.身处这样的环境,祖国人民难免会担忧:美国华人是否也入乡随俗,正在大力开展着离婚大战呢?令人欣慰的是,答案是否定的. 一百户华人家庭中,能找出三四户离婚的人家,就已经很不易.与国内热热闹闹的离婚大战相比,谁都不能否认美国华人婚姻相对稳定这个事实.究其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想出轨难度大 俗话说,“男人变坏,四十开外”.既然如此,我就从男人四十岁开始扯. 关于“男人变坏”这句话,也许适用于国内男人.对美国的华人男子来说,这话基本不灵.他们想在四十岁左右时犯错误,难度相当的大.  相似文献   

18.
娃娃 《健康之友》2009,(9):30-30
什么能最强烈地表达你的情绪?眼神?言语?表情?不!在西方人看来是身体,他们裸露出的天体,毫无遮掩地表达:我爱!或者,我反对!  相似文献   

19.
高虹 《大家健康》2010,(1):70-71
婚姻对一个人的健康到底有多少利和弊?美国的疾病监控中心在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无论年龄、性别、收入如何,结婚的人都比没结婚的同龄人更少得病。但与此同时,幸福的婚姻也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结了婚的人更容易发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的婚姻,凑合着过的不在少数。就拿我的父母来说,他们在吵吵闹闹中过了一辈子,但为了这个或者那个原因勉强维持着家庭。而我,绝对不会再选择像他们那样的生活。为出嫁而出嫁这种傻事我是坚决不会做的,一个人再寂寞,再孤独,也不至于把自己一生的幸福给赌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