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囊虫病的CT和MR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囊虫病的CT和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0例脑囊虫患者的(7F与MRI资料。结果120例均完成CF与MRI检查的脑囊虫患者中:MR显示囊虫头节84例.CT显示26例;MR显示囊虫钙化12例,CT显示30例。结论MR与CF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均有特异性表现,MR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方面优于CT,特别是对非钙化性囊虫病变的敏感性能于CT,而CT对显示脑囊虫钙化敏感性高,二者在脑囊虫诊断方面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2.
李威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145-145
目的:为脑囊虫病的正确CT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脑囊虫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CT检查结果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36例、脑室型2例、脑膜型3例和混合型19例。结论:脑囊虫病表现多种多样,CT是诊断脑囊虫病最好的影像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思争 《中原医刊》2004,31(9):52-53
目的:探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CT诊断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CT与临床证实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观察急性期及慢性期的CT表现。结果:急性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79例,其中脑炎型2例,囊泡型35例,环形强化或结节强化型42例,慢性钙化型33例。结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表现多样,CT为本病的可靠的诊断方法,CT检查具有定性和定位的价值,对治疗起指导作用,平扫加增强能提高检出和诊断的准确率,对CT表现不典型者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和血、脑脊液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脑囊虫病患者60例经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囊虫寄宿部位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51例、脑室型2例、脑膜型1例和混合型6例.结论:脑囊虫病CT、MRI表现多种多样,X线、CT、MRI是诊断脑囊虫病最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可显示各型脑囊虫病改变,尤以非活动性脑囊虫病更佳.CT、MRI增强扫描可发现脑实质更多病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20例儿童脑囊虫病临床与CT分析,提高对儿童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CT诊断的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诊断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经临床治疗复查90例,均痊愈。CT表现主要为单纯白质区或灰白质交界区水肿、结节或环状结节并周围局限性水肿、钙化斑并周围局限性水肿、弥漫性粟粒状钙化、囊泡及小钙化点等。结论:CT对儿童脑囊虫病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价值,是儿童脑囊虫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脑囊虫病的CT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特别分析患者的CT检查结果,总结脑囊虫病患者的CT扫描特征,并与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为以后临床脑囊虫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58例患者中,根据CT检查结果可包括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分别有33例、6例、7例和10例。仅有2例未检测出,CT检查对于脑囊虫病的确诊率高达96.55%。结论:研究表明,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CT检查是诊断本病较好的检查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ELISA试验、CT及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结果。结果:ELISA脑囊虫试验血清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54%,脑脊液抗原阳性率为60%,抗体阳性率为15%,抗体假阴性率为85%;血清及脑脊液囊虫抗原阳性一致者46%,抗体阳性一致者35%。42例脑CT/MR检查中,40%患者病灶呈局灶性分布,60%患者病灶呈弥漫性分布;大部分(93%)患者脑CT/MR显示活的囊尾蚴病灶与死的囊尾蚴病灶并存。脑CT及MR两者均进行扫描的患者11例,其中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其余病例CT及MR病灶部位基本一致,但MR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结论:目前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必须依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年来在我科诊断为脑囊虫病的46例病历资料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其中癫痫、头痛为最常见症状。CT检查发现囊虫病灶,平扫与增强均表现为特征性的单房囊性结构。结论:脑囊虫病的治疗应根据CT分期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61例脑室、池内囊虫病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有脑CT平扫,其中13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61例脑室、池内囊虫中,脑室内囊虫38例,脑池内囊虫18例,脑室、池内囊虫同时存在5例。38例脑室内囊虫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单发囊性病灶者31例,多发7例。18例脑池内囊虫中,有16例脑膜型囊虫多发,呈葡萄串状;2例单发,呈分叶状。38例脑室内囊虫共计52个囊性病灶,其中33个病灶内可见到囊虫头节,占63,5%;18例脑池内囊虫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问题,提高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总结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结果 脑囊虫病的临床症状,尤其早期症状极不典型,免疫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头颅CT、MR可诊断脑囊虫病,但CT不如MR。结论 提高对本病认识是防止漏诊的关键,辅助检查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展 《中外医疗》2013,32(10):189-19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流行地区,有绦虫史或食用生猪肉史,大便检查发现绦虫妊娠节片。在流行区,凡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者应考虑脑囊虫病的可能。皮下无痛性结节活检证实为囊虫。血、脑脊液囊虫免疫试验阳性,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囊虫,CT/MRI、脑室造影等特殊检查资料,患者有便绦虫史或食用"痘猪肉"史等均可作为诊断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2.
田维祥 《中外医疗》2013,(35):184-185
目的 分析探讨脑囊虫病的CT 诊断表现,评定其诊断价值,同时为提高CT 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确诊的脑囊虫病患者68 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CT 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T 检查结果可知,68 例脑囊虫病患者中,12 例(17.6%)为脑膜型,9 例(13.3%)为脑室型,9 例(13.3%)为单囊型,8 例(11.8%)为脑炎型,30 例(44%)为混合型.结论 脑囊虫病通过CT 诊断,一般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数据.但有的脑囊虫病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无明显特异性,CT 检查会出现漏诊或误诊.所以仅凭CT 检查不可对囊虫病的诊断定性,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病史以及MRI 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参考,才能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脑囊虫病的CT表现,常规作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85例脑囊虫病中,单囊型3例,多发小囊型7例,多发结节型和环状强化型7例,脑炎型1例,脑室型4例。慢性钙化型29例及混合型30例,本组诊断的准确率达95%,结论: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及其分型,有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赵茜  骞健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5):399-400
癫痫型脑囊虫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囊虫病类型,笔者就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诊治的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31例脑囊虫病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经过血清、脑脊液免疫学、脑电图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合绦虫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而确诊。男21例,女10例。年龄15~53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混合型脑囊虫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混合型脑囊虫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26例混合型脑囊虫病中痊愈20例,包括手术8例,保守治疗12例,好转4例,自己要求出院;死亡2例,随访3年复发5例。结论CT是诊断胶囊虫病的首选方法和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脑囊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与结果。结果脑囊虫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或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血清学阳性,CT或/和MRI扫描显示脑囊虫病灶,吡喹酮和/或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囊虫病者临床特点突出,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同分期、分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1例脑囊虫病患者的CT检查及MRI检查的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91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按照脑囊虫发生的部位分型:有71例患者为中脑实质型,有8例患者为脑室型,有11例患者为混合型,有1例患者为软脑膜炎型;按照脑囊虫的病理学分期:有24例患者处于脑囊虫活动期,有28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的退变死亡期,有4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的钙化期,有35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病的混合期。不同分期的该病患者其CT检查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结果均不相同。结论:不同部位和不同活动期的脑囊虫病,在影像学中的表现均有不同表现,其分型和分期对该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病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有脑CT平扫 ,其中 13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中 ,脑室内囊虫 38例 ,脑池内囊虫 18例 ,脑室、池内囊虫同时存在 5例。 38例脑室内囊虫均呈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单发囊性病灶者 31例 ,多发 7例。 18例脑池内囊虫中 ,有 16例脑膜型囊虫多发 ,呈葡萄串状 ;2例单发 ,呈分叶状。 38例脑室内囊虫共计 5 2个囊性病灶 ,其中 33个病灶内可见到囊虫头节 ,占 6 3.5 % ;18例脑池内囊虫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 :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猪囊虫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常见,有文献报道脑室型脑囊虫占脑囊虫的11%~17%。我院1958年至1990年的近2000例脑囊虫病中,发现脑室囊虫122例,占6.1%,现就其临床特点、CT 扫描、免疫学检查等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2例中男78例,女4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5岁,其中10岁以下的12例,11~12岁32例,21~30岁31例,31~40岁28例,41~50岁16例,51~59岁13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有明确进食“豆猪肉”史26例,占21.3%,  相似文献   

20.
脑囊虫病占囊虫病的60%~90%。脑囊虫病中以脑实质型最多见,脑室内囊虫病仅占脑囊虫病的15%~20%。以往诊断脑室内囊虫病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CT检查。MRI的应用为脑室内囊虫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