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逆行灌注者 ,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 ,鼻咽温维持在 33℃± 1℃ ,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 ,多巴胺用量很少。低心排发生率 1 .0 % ,血尿发生率 3.8%。无 1例发生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 2 .5 % (5 / 1 94 )。结论 :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和临床效果 ,可应用于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及持续逆灌心肌保护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鼻咽温度控制在(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鼻咽温度控制在27~28℃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低温组的病例在鼻咽温度降至30~27℃的范围内出现室颤性停搏。结果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强心药物的使用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等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施行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体温维持在(32±1)℃,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成后即停可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等药物用量减小。低心输血量发生率降低,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降低。血液生化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均显示较传统方法好。无空气栓塞发生,早期病死率降低。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尤其在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下的欠发达地区的医院与国内大医院及心脏专科医院相比较,存在着软硬件等诸多方面的不足,能最大程度地减小心肌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大大提高了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不同灌注方法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搏液组(A组)及含血停搏液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围手术期多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TnT。结果:术前两组的cTn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1h至术后24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h、48h,B组cTnT水平明显低于A组。cTnT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cTnT是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含血停搏液比晶体停搏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总结 2 9例病例。并行循环者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鼻咽温维持在 (33± 1)℃ ,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手术。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 ,未用正性肌力药物。无 1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 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避免再灌注损伤 ,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停搏液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以来 ,其发展已经过了不同的阶段 ,当初的冷晶体停搏液已逐渐被温血停搏液所代替 ,临床心肌保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与此同时 ,国内外部分学者在主动脉不阻断或主动脉阻断而通过压力和容量控制的持续冠状动脉或静脉窦血液灌注行心内直视手术亦取得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1] 。对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停搏或空搏 ,何种方法心肌保护效果优越 ,目前国内外学者存在较大的争论 ,为此本文拟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国外研究状况   1975年以前 ,许多国外学者对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脏分别处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总结11例先心病施行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术中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部温度维持34-37℃,均在心脏空跳的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很少,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3年,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避免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及再灌注损伤,使术中心肌代谢处于接近生理状态,具有较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HTK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3月,本科在1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进行心肌保护,通过与同时期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的16例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结果:HTK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后并行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2.5)μg/(kg·min),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体外循环后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开始升高,并于术后第1天达最高峰,但HTK液组麻醉诱导之后各时间点的c Tn I、CKMB水平均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对中低温室颤性停搏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94例病人在全麻气管内插管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控制在27~28℃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鼻咽温度降至27~30℃出现室颤性停搏.结果 本组94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早期死亡3例.无麻醉和体外循环原因死亡.结论 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并且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持续灌注在双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2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实验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切开主动脉,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持续灌注,首先灌冷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心内操作完成前停止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4℃-35℃)3-5 min.对照组只采用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间断灌注冷4∶1氧合血心脏停搏液,首次剂量为15-20 mL/kg,以后每20-30 min重复灌注1次,剂量为10 mL/kg.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61.5%)明显高于对照组(3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低心排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直视下行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冷4∶1氧合血心脏停搏液经冠状动脉持续灌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布比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病人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后病人5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A组:镇痛药为0.25%布比卡因含4μ/mL芬太尼;B组:0.125%布比卡因含4μg/mL芬太尼、50μg/mL氟哌利多。使用PCA泵持续泵入硬膜外腔,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镇痛液中加入氟哌利多产生了明显的镇静、镇吐作用,而且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整体铸造在可摘义齿修复中,尤其在双侧游离缺失,对胎异常、邻牙,缺失间隙均异常情况下修复的效果.方法对临床1558例病人采取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卡环类型,设计为混合支持式或者牙支持式.结果整体铸造式的可摘义齿,符合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有良好的固位,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支持,高质量的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结论整体铸造在可摘局部义齿运用中,对口腔软硬组织健康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由于使用的带模铸造这一精密的铸造技术,加上义齿自身的优点,能够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游泳对新生儿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 15 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游泳组 ,同期分娩的孕母年龄、孕周、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相近的 15 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经皮胆红素测定情况。结果 :两组出生时体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出院时两组体重有显著差异。剖宫产儿游泳组平均体重 (3134± 35 6 )g ,对照组平均体重 (3170± 4 10 )g ,P <0 0 0 1;阴道分娩儿游泳组平均体重 (330 4± 335 )g ;对照组平均体重 (312 3± 4 0 0 )g ,P <0 0 0 5。产后 4d经皮胆红素测定游泳组为 (7 6 1± 2 2 )mg/L ,对照组为 (8 13± 2 4 )mg/L ,有明显差异 (P <0 0 0 5 )。结论 :新生儿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健康保证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秋水仙素终浓度(0. 2μg/ml,0. 3μg/ml,0. 4μg/ml)在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6 h,8 h,10 h)作用下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素终浓度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分裂指数(F=11. 982,P=0. 000 0. 05)和分裂相合格率(F=4. 632,P=0. 004 0. 05)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简单效应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0. 3μg/ml秋水仙素处理8 h后,染色体分裂指数和分裂相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58. 8%和55. 8%。结论对秋水仙素终浓度和处理时间定量控制,试验重现性良好,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数目充盈,形态良好,染色体畸变分析更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6.
痤疮的病位在皮,肠腑损伤,腑病及肺,肺主皮毛,故肠道菌群失调会参与或加重痤疮的发病。皮生痤疮,内合于肺,肺病及肠,又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二者紧密联系,存在相关。本文基于 “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痤疮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在中医中药干预痤疮治疗中的作用,为痤疮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免疫抑制模型的小鼠,分5组给药7天后,处死测定小鼠体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空斑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姜黄素对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无影响,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增加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姜黄素能够增强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值。结论姜黄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对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Sjamp对纤溶系统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jamp在体外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其作用强于肝素,但对不含纤溶酶原的凝块则促纤溶作用消失,提示Sjamp可能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使纤维蛋白溶解。体内试验亦表明,给兔静脉注射Sjamp后,兔血浆纤溶活性增高,FDP浓度也增加。Sjamp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纤维蛋白凝块的结构,可能是其促纤溶活性高于肝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茶色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8例老年高粘血症患者服茶色素每次2粒,3次/d,30d为1个疗程,服药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结果:茶色素治疗后,降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全血比粘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0.01),降低全血还原粘度、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体外血栓长度和血小板粘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茶色素对老年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锋清 《医学与社会》2012,25(10):95-97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性,导致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解决医学生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已成为医学院校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从政府、学校、学生3个层面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可能性,即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吸引学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通过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医学生择业的观念转变,为其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