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后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不清。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进行纯化;用尼龙棉柱法纯化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刺激下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ELISA方法检测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ELISA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抑制T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分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但其条件培养液对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无影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滑膜组织中可分离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目的:探索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免疫表型的鉴定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关节镜下获取1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胶原酶消化获得有核细胞。挑选单细胞克隆,筛选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增殖能力、细胞活力,流式检测其细胞免疫表型,采用人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及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系,根据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加入丝裂霉素处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与结论:10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系增殖能力和细胞活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0组细胞系免疫表型:CD44、CD90、CD105呈阳性,CD14、CD34、CD45和HLA-DR呈阴性。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及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提示关节滑膜组织可以分离、培养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型,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不详。目的:观察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分娩产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按不同比例建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以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呈现成纤维梭型细胞样,呈旋涡状团集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34(-),CD45(-),HLA-DR(-);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ElISA法检测共培养组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中和试验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果说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旁分泌白细胞介素10达到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后,以健康志愿者的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及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做对照。ELISA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组T-be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GATA-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组。提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丝裂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是通过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而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实验拟观察验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江西省医学分子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及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各9份,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脐血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并经形态学、细胞表面分子测定及定向分化功能加以鉴定.将1.0×105,0.75×105,0.5×105,0.25×105,0.1×105,0.05×105,0.02×105,0.01×105的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到经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ELISA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①不同数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以淋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为1∶0.75时抑制作用最强.②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有关,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增多,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渐增高.③将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 =0.85).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部分体外实验证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同种异体的免疫耐受特性,然而对其体内研究尚处于异种异体之间,且结果及机制缺少统一性。目的:培养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内外试验分析其移植免疫学特性。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反应检测其同种异体免疫耐受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内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血液中CD4、CD8浓度及比值变化,并通过ELISA方法对比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前后血液、培养上清及体内移植前后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介素2,10、γ-干扰素的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体内外实验中,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前后血浆及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呈相似趋势:白细胞介素10较反应前上升(P<0.05),γ-干扰素较反应前下降(P<0.05)。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患者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较移植前轻度下降。说明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同种异体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如何,目前了解甚少。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细胞亚群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分别成骨、成心肌细胞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按不同浓度(1:1,1:10,1:100)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并添加植物血凝素刺激,同时设立对照组,3d后收集上清。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检测3种浓度组淋巴细胞的A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1:1浓度组最低(P〈0.05):CD4+CD25+Tregs亚群比例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且1:1浓度组最高;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Y-干扰素水平明显减低,但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且具的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CD4+CD25+Tregs亚群数量,以及改变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不详。目的:观察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分娩产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按不同比例建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以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呈现成纤维梭型细胞样,呈旋涡状团集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34(-),CD45(-),HLA-DR(-);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ElISA法检测共培养组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中和试验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果说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旁分泌白细胞介素10达到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属于未分化的前体干细胞,其表型分化尚不成熟,因此在同种异体移植后无排斥反应或反应较弱.但是在体外条件下通过化学和生物诱导物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系统定向分化的因素比较复杂.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1/2009-03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人髋关节手术时的松质骨碎片或髂骨游离移植.方法:首先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将来自2个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1×10~5/孔)等比例加入96孔板中,根据不同效靶比E/T ratio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丝裂霉紊处理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实验中分别选择两种诱导培养基,方法1诱导:DMEM+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20 μg/L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方法2诱导:DMEM+2%二甲基亚砜+100 μmol/L 丁羟茴醚.主要观察指标:~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同培养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呈正比.②方法1诱导2 h后,光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质向核收缩,呈典型核周体形态.3~5 h后多数细胞能形成神经元样细胞形态,但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3 d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双极或多极神经元细胞样形态,部分细胞之间拉成网状.染色可见60%~7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5%~5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巢蛋白阳性细胞下降为3.4%.方法2诱导2 h即可见细胞体积变小,形成双极或多极的细胞体,可持续诱导48 h,后大部分细胞浮起死亡.染色可见40%~5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5%~4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巢蛋白阳性细胞在诱导2 h时一过性上升到63%,48 h时下降为1.6%.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能力并且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有关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从人脐带沃顿胶组织块培养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将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多功能酶标仪测量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72 h后A值: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γ-干扰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为56%(P<0.0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含50%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和100%培养上清组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27%(P<0.05);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P<0.05):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量低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组(P<0.05).提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丁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的接触及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