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颌后牙区因为骨质疏松、上颌窦过低、牙槽嵴高度不足等因素,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在上颌窦底提升技术问世前,这一区域的种植失败率很高。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和植入骨代用品,使这一区域的种植成为可能。为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者采用这一技术为5例患者(7侧)施行上颌窦提升取得了初步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共7侧上颌窦,年龄48~60岁。无全身疾病。摄口腔全景片、缺牙区牙片、CT片显示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在5~7mm之间,不能满足种植要求。1.2材料种植体选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治疗上颌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患者(126个牙位)首先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未植入人工骨粉或仅填入自体骨沫,然后根据牙槽嵴顶骨宽度和高度,选择Straumann或者Bicon种植系统种植。术后进行6个月的间断检查和修复,并随访0.5~6年,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4个牙位术后检查无上颌窦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2个牙位早期负重失败。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未植入人工骨粉或仅填入自体骨沫同期植牙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X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因牙槽骨高度不足,应用德国费亚丹Xive-Ⅱ种植系统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即刻牙种植,术后3~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74例(74个牙位)未发现上颌窦炎,种植体周围无阴影,骨结合良好.结论 对于牙槽骨高度不同的上颌后牙缺失,应用费亚丹Xive-Ⅱ,骨挤压器行经牙槽脊顶行上颌窦内提升,必要时以Bio-oss骨粉植入同期行牙种植术,成功率高,可大大增加上颌后牙缺失的牙种植机率,比起上颌窦外提升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在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可行性。方法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4~6mm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55枚,术后6个月进行修复并随访6~36个月。结果窦底平均提升高度(2.9±0.8)mm,有12个牙位发生窦黏膜穿孔,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上颌窦炎症状,6个月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有效骨结合,新生骨(2.1±O.9)mm。随访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存留率100%。结论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牙种植在短期效果良好,但临床选择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到至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实施口腔种植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共使用41颗3i种植体植入上颌后牙区。6个月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牙齿功能良好,牙龈无形态色泽异常,种植体未发生并发症,治疗效果理想。结论上颌窦提升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术中疗效可靠,可扩大牙体种植术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在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临床治疗中展开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间进入某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10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方案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06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228颗,其中对照组112颗,观察组116颗。骨愈合期间,对照组1颗种植体于种植后第4周失败脱落,观察组种植体无脱落,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分别为99.11%(1/112)和100.00%(0/116)(P>0.05),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平均骨质增量和骨边缘丧失情况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更短,且观察组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为86.7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上颌中切牙缺失的优势。方法:选择50例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给予窄种植体修复,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给予常规种植体修复的上颌切牙缺失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1观察组种植总成功率为98%(49/50),高于对照组的90%(4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种植修复咬合满意度、美观满意度及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6%、96%、94%,均高于对照组的86%、88%、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上颌中切牙缺失较常规种植体临床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上颌磨牙区种植修复后维护效果。方法为11位患者植入了18颗种植体,患者每天刷牙2次。分别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复查,包括摄X线片、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结果上颌磨牙区18颗种植体修复24个月后,有8颗菌斑指数为2,10颗菌斑指数为1。龈指数均为0,即探诊无出血。 X线片显示在种植钉周围无黑线出现,种植钉稳固。结论18颗种植牙修复24个月后,取得了较为满意临床效果,口腔卫生是远期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上颌后牙缺失后,由于上颌窦气腔化加之牙槽骨吸收萎缩,导致该区垂直骨量不足,极大限制了口腔种植技术的应用。Tatum(1975)和Summers(1994)分别提出了上颌窦外提升及内提升术式[1],已成为临床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基本方法。开窗式的外提升术可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纳入的上颌后牙区严重骨萎缩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提升组和口腔组各48例,提升组开展上颌窦内提升术,口腔组采用口腔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提升组骨结合以及种植体周边软组织状况优于口腔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提升组各评分均高于口腔组(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效果突出,可缩短愈合时长,并提高骨吸收量,预防严重并发症出现,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右侧上颌窦逆生牙伴上颌窦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男,18岁,因“反复头痛,伴脓涕多,鼻阻1年余”于2005年7月28日,以“慢性上颌窦炎”收住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双侧下鼻甲稍肥大,右侧鼻腔中鼻道见粘脓性分泌物。行副鼻窦CT扫描示:“右侧上颌窦外侧壁骨瘤伴右侧慢性上颌窦炎”。请口腔科会诊,检查患者牙齿,患者牙齿无缺失,考虑为上颌窦腔骨瘤。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05年8月1日拟定在鼻窦内窥镜下行“右侧上颌窦根治术,右侧骨瘤凿除术”,术中行右侧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时见大量坏死及脓性物,吸净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研究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自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行上颌窦提升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27~58岁。对该患者通过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提升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共有88枚种植体植入,手术时,不将任何骨充填材料植入上颌窦内,缺牙部位牙槽骨的骨高度可为5~8mm,平均为(6.58±1.02)mm。针对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与窦底改建状况进行卡方检查。结果该患者中有1例种植体在术后15d由于牙龈红肿、牙齿松动而取出外,其他患者的种植体均能够与骨良好的结合,完成了义齿的修复,种植体的咀嚼功能良好且附近软组织未出现发炎等症状。上颌窦内种植体平均凸入2.56mm,48枚(55%)种植体的根方有新骨形成,30枚(35%)有新的上颌窦底形成,9枚(10%)无明显新骨形成。从统计学分析可看出,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和窦底改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191)。结论要严格掌控上颌窦提升手术的适应证,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在短期内是可以预期的,上颌窦提升的高度与新窦底的形成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8.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9)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需进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植入103枚种植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的修复。随访时间1~8年,平均随访(2.72±1.43)年。通过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80例施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患者中,8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上颌窦黏骨膜穿破,但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上颌窦炎等相关并发症。全部植入的103枚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均为良好,均顺利完成义齿种植修复,至今仍未出现种植体脱落状况,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采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9,(5)
目的探讨牙种植修复技术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8例需种植牙的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种植牙的118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所用牙种植修复技术相同。观察与对比两组种植修复后半年时的成功率;记录与比较两组种植体探诊深度(P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IBI)、改良菌斑指数(mPLI)、周围龈沟液量(PISF)及附着丧失(AL)。结果观察组半年时的成功率较对照组,均低于后者,但差异不明显(P> 0.05);观察组种植体AL、mSIB、PISF及PPD较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后者(P <0.05);mPLI低于后者(P <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牙种植修复技术,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牙槽外科拔牙中,断根误入上颌窦的并发症并不多见,下面就我科7年来在门诊所发生的10例断根误入上颌窦进行临床初步探讨。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在10例断根误入上颌窦病例中,近中颊根2例,腭根6例,近中颊根1例,融合根1例。10例断根均为根管治疗齿。10例中2例为不完全进入上颌窦,2例为粘膜下进入上颌窦,其余6例均为穿破上颌窦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