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阑尾类癌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6例均以急性阑尾炎就诊.行单纯阑尾切除5例,其中2例术后1~3个月再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结果]术中冰冻病检诊断2例.肿瘤直径8~20mm,5例位于头部.2例再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者无肿瘤残留和远处转移.全组术后随访1.5~2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阑尾类癌术前诊断困难.肿瘤直径≤20mm阑尾类癌远处转移少见,无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结合术中冰冻病检无肿瘤残留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2.
五重癌一例     
患者女性,57岁,工人,1968年4月因头皮生长一花生米大小菜花状肿物,在外院作局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头皮鳞状细胞癌。15年后因月经量过多,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于1983年3月16日行子宫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子宫腺癌。术后二年患者因腹痛、大便频数带血、腹块,首次入我院治疗,于1985年3月2日剖腹探查,见结肠肝区有一5×6×7cm肿块,质硬、活动、无粘连,行右半结肠切除。病理报告为横结肠类癌,无淋巴结转移。三个月后再次出现腹痛及大便频数带血,保守治疗无好转再入我院,于1986年6月4日再次手术,见乙状结肠有一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2岁。于 1992年 5月因剧烈腹痛伴腹泻 1天。在外院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3个月 ,发现右上腹包块。经 B超、CT检查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于1992年 9月剖腹检查 ,术中见右半肝有19× 2 0× 14cm肿物 ,并累及 段 ,冰冻切片为平滑肌肉瘤肝转移。仅作肿瘤微波固化、肝动脉置泵化疗配合免疫治疗 ,4年 1个月后死于肺转移。例 2 :男 ,6 0岁。 1996年 6月因腹部肿块伴腹痛剖腹探查作了小肠部分切除术 ,病理诊断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6个月因右上腹部隐痛 ,B超、CT示肝内占位性病变。于 1997年 1月剖腹见肿瘤位于肝 段 ,3× 4× 4cm大小 ,作肝段次全切除 ,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肝转移。术后补充化疗和免疫治疗 ,至今仍存活。例 2 :男 ,5 0岁。因腹部胀痛不适 2个月 ,伴柏油样便于 1996年 2月行剖腹手术。术中见回肠末端 6× 4× 3cm大小肿块 ,行回肠部分切除 ,病理诊断回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4个月查体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于 1996年 6月剖腹见右半肝有5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行 、 段切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65岁。于2009年1月17日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半结肠弥漫性浸润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部分为印戒细胞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病理分期DukesB期。KRAS基因检测为野生型。患者术后二十余天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相似文献   

5.
陈姓一家子女10人中5人患结肠癌,现报告如下: 例1 长子,42岁。因腹痛、便血年余,诊断乙状结肠癌,于1972年手术时发现癌瘤已广泛转移,术后1周死亡。病理诊断:结肠腺癌。例2 二子,40岁。因腹部包块于1973年剖腹探查,因为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病理诊断,结肠腺癌。1977年因肠梗阻住院行肠粘连松解术,现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4 0岁。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 15年 ,因上腹正中部阵发性绞痛及巩膜黄染而入院。腹部CT示肝左叶占位病变 ,AFP >10 0 0ng/ml。于 2 0 0 2年 7月 19日行肝左叶切除术。术中见左半肝为灰白色肿块占据 ,大小约 14cm× 12cm×10cm ,旁有多个子灶形成 ,门静脉左干有癌栓 ,肝门淋巴结无肿大。病理诊断不详。术后 1个月行肝介入治疗时发现肝右叶弥漫性转移 ,胸部CT、颅脑CT及全身骨扫描未发现异常。于 2 0 0 2年 9月 19日行原位肝移植术。病理诊断 :多结节性肝细胞肝癌中、低分化 ,继发坏死 ,脉管内可见癌栓。术后AFP降至 6 .0ng/ml。口…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于1997年4月查体行胸部透视时发现纵隔可疑占位。即行CT检查示前纵隔有一约4.5cm×3.6cm之类园形异常密度影,诊断为纵隔肿瘤,于1997年5月19日行纵隔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胸腺)肿瘤的包膜有浸润,其中查到部分小圆细胞,免疫组化LCA(-),CEA(-),NSE(+),EMA(+),考虑为胸腺类癌。术后未行放、化疗及其他治疗。1998年5月起患者自觉腰痛,后逐渐加重且出现前胸正中部位处疼痛,行CT及ECT骨扫描均无异常发现,未行特殊处理。但3个月后腰痛明显加重,且双下肢疼痛,影响站立及行走。再次复查CT,见上纵隔原手术部位又有…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结肠癌术后6月余,反复咳嗽、气促1个月"于2009年12月1日入院.2009年6月2日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右半结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痈伴坏死,浸润至浆膜外,脉管内癌栓形成,癌组织侵犯阑尾全程并累及神经,两切端阴性.淋巴结清扫:肠周6/18个转移,肠系膜癌结节2枚形成.术后诊断为结肠癌(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T4N2M0).  相似文献   

9.
18FDG PET-CT检测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18FDG PET-CT对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30例,术前1周内行^18EDG PET-CT检查及CT增强扫描.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比CT与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准确性的差异.结果术后病理原发灶均为鳞状细胞癌,2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共切取淋巴结243个,病理确定的转移淋巴结49个,平均直径1.4 cm(0.3~2.8 cm).CT确定的转移淋巴结26个,平均直径1.7 cm(1.1~2.8 c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8%和96.9%,阳性预测值76.9%,阴性预测值86.6%,准确性85.6%.18FDG PET-CT确定淋巴结转移63个,平均直径1.5cm(0.8~2.8 c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9%和91.2%,阳性预测值73.0%,阴性预测值98.3%,准确性91.9%.18FDG PET-CT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CT(P<0.001、0.001、0.05).结论18FDGPET-CT是检测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有用工具,可指导手术剖胸径路的选择、优化适形放疗计划,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2岁,1979年3月因大便次数增多伴血便,消瘦2月,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肿瘤,行乙状结肠切除,腹内吻合术。病理诊断结肠腺癌。1980年4月行术后复查,发现血常规中Hb低达8%,伴大便潜血阳性随之进行结肠钡剂造影示为升结肠充盈缺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癌。术后化疗并中药治疗达2年自停。  相似文献   

11.
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13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13例阑尾类癌患者,6例肿瘤直径〈1cm,局限于浆膜内无转移,单纯阑尾切除术后无瘤生存10年者5例,非肿瘤性死亡1例。3例肿瘤直径1~2cm,局限于浆膜内无淋巴结转移,回盲部切除术后生存5年者3例,生存10年者1例。4例肿瘤直径〉2cm,1例侵犯浆膜外无淋巴结转移者,回盲部切除术后生存满5年;2例侵犯浆膜外并淋巴结转移,回盲部切除术+术后化疗,生存5年者1例;合并肝脏转移者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化疗,2年内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阑尾切除术中应常规纵形切开阑尾标本检查有无微小肿瘤;肿瘤直径〈1cm者可单行阑尾切除术;直径1~2cm者回盲部切除,术后辅以化疗;肿瘤直径≥2cm可有浆膜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1岁,1995年10月右拇指指甲下被松木碎片刺伤,出现指甲下红肿溃烂,经局部包扎及抗感染治疗近2个月,未见好转。后拔除指甲经局部外科治疗后好转,但创面经常反复愈合不良。1996年11月右拇指创面上发现一米粒大小结节,色暗红,病理活检诊断为恶性黑素瘤,即刻行右拇指截指术,右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给予γ-干扰素等免疫治疗。1998年7月出现咳嗽、咯血,经CT扫描示左肺内3个圆形占位,3cm×3cm~1.5cm×1cm大小,诊断为恶性黑素瘤肺转移。1999年1月开始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同年2月10日突然左侧肢体抽搐,CT扫描示右额顶…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7岁,于1987年初骑车不慎挫伤右前胸壁,半年后发现此处皮肤隆起,皮下有约3cm×3cm大小无痛性肿块,可活动。1988年2月行右前胸壁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随即行局部放疗共6000Gy,其后局部未再复发。但于1990年5月初体检摄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及左下肺各有一圆形块影,诊断为DFSP肺转移。1990年5月31日行右上肺肿瘤冷冻切除术,术中切除大小不等之肿瘤共7个,术后病理报告为DFSP右肺转移。同年7月4日行左下肺肿瘤冷冻切除术,术中共切除肿瘤3个,术后病理诊断同前。术后曾用中药及干扰素治疗。此后大约每隔半年左右两肺即交替发生转移瘤,均在发现后及时行开胸肺转移瘤切除术。截止1997年7月共行开胸转移瘤切除术14次(左右侧开胸各7次)。患者还因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大小便潴留等症状,经MRI检查诊断为胸椎椎管内硬膜外肿瘤。于1996年9月及1997年6月两次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摇篮体位技术结肠灌注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将13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摇篮体位,检查前低张肠道自肛门注入800~1 200mL的温水,增强CT扫描。右半结肠肿瘤取右侧卧位,左半结肠取左侧卧位。根据肿瘤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情况进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术前CT分期T1低估3例,T2分别高估1例和低估4例,T3高估3例和低估3例,T4高估1例。T1分期准确率76.9%(10/13),T2准确率85.7%(30/35),T3准确率90.6%(58/64),T4准确率94.4%(17/18)。切除送检910个淋巴结中,CT检出581个,敏感性63.8%。送检淋巴结中确诊转移390个,CT诊断转移341例,特异性为87.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摇篮体位技术结肠灌注CT扫描能够对结肠癌进行术前准确分期,为临床决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例1,患者女,30岁.因左侧炎性乳腺癌根治术后8个月,颈部肿物1个月于1993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在其它医院行左侧炎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2周期.查体:左乳腺根治术后状态,甲状腺左叶肿大,触及3cm×3cm质硬肿块,左锁骨上可及0.5~1.0cm肿大淋巴结3个,CT等辅助检查肺、肝、脑未见转移诊断:甲状腺癌T2、于1993年10月17 日行甲状腺癌根治并左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左甲状腺转移性腺癌,来源乳腺左颈淋巴结转移4/6术后化疗4周期.1995年2月因脑转移死亡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5岁。于lop年7月因右乳腺内上象限一核桃大肿物吕月,无痛、活动度大而就诊。人院诊为“右乳腺癌”,并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大汗腺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术后行放疗及化疗。于lop年8月因左乳腺外下象限一花生米大小肿物1月,无痛、活动度大而就诊,人院诊为“左乳腺癌”,并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单纯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呈慢性炎”。术后服用平消胶囊1年。lop年6月因右侧中腹部疼痛就诊,作钡灌肠及CT检查示“右半结肠癌”,并行“结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结肠中分化癌,部分为粘液腺癌。但透…  相似文献   

17.
例1 患者女,53岁。因左耳后黄豆大黑色肿块增大1年,于1996年8月5日行左耳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行免疫治疗。1997年2月11日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行左颈淋巴结廓清术,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黑色素瘤(5/7),术后治疗同上。1999年6月16日因右股后肿块6个月入院。查体右股后皮下触及一约4cm×4cm肿块,边界清楚、质硬、固定、轻压痛,皮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6月21日在局麻下行右股后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约4cm×4cm×3cm,呈暗黑色,边界尚清,基底与肌膜粘连,完整切除肿块及周边组织。病理诊断:转移性结节型恶性性黑色素瘤,血管内见瘤栓。患者拒绝治疗,仍在随访中。 例2 患者男,51岁。因左上臂肿块40年渐大1年于1997年4月24日入院。查体:左上臂6cm×4cm菜花样黑色肿块,表面破溃、出血。左腋下触及一直径约1cm肿大淋巴结,固定、无压痛。鼻、咽部无异常。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于1997年5月6日行左上臂肿块及左腋窝肿大淋巴结切除,病理诊断:左上臂恶性雀斑型黑色素瘤,血管内见瘤栓,淋巴结瘤转移(1/1)。出院后未行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低张力水充盈胃薄层CT扫描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进展期胃癌术前行低张力水充盈胃薄层CT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0例CT扫描示胃壁厚度5~25mm,术后病理为8~28mm。CT检查15例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18例淋巴结转移。术后证实6例周围脏器侵犯,CT准确率为85.7%。[结论]低张力水充盈胃薄层CT扫描可了解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对确定肿瘤分期、提供治疗方案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多数来自于同侧上肢、胸壁、乳腺或肺部恶性肿痛。本文报道结肠癌转移至右腋下淋巴结一例。患者,女,39岁。进食后腹部饱胀、呕吐两个月而诊断为肠梗阻于1983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横结肠距离脾曲约10cm处有约10×7×5cm肿块质硬、固定,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肿块近端结肠及回肠扩张,腹内有淡黄色腹水约500ml。因无法切除肿瘤,行肿瘤部分活检送病理检查,回肠乙状结肠侧一侧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横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于1978年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990年因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1996年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直肠代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瘘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2级~3级;2000年因升结肠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病检结果为结肠中分化腺癌;2003年因右肺下叶癌,再次在我院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结果为中分化腺癌,符合结肠癌肺转移.其中第3、4、5次手术后均进行了相应的化疗,迄今患者仍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