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异物引起的眼球贯通伤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异物取出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由异物导致的眼球贯通伤56例(56眼)。根据CT和B超检查结果联合定位,分为球壁异物组(24例)和眶内异物组(32例)。24例球壁异物在伤后1周内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取出异物。32例眶内异物中有22例先行眶内异物取出联合后巩膜伤口缝合术。10例因异物位于后极部或眶深部未行取出术。所有眶内异物组患眼均于伤后2周左有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修复眼内组织。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以卡方检验分析影响术后视力的冈素。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50例(89%)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34例(6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异物人口位置(X^2=7.69,P=0.01)、出口位置(X^2=21.83,P〈0.01)、视网膜脱离(X^2=-16.64,P〈0.01)、脉络膜脱离(X^2=7.73,P=0.01)以及眼内感染(X^2=6.89.P=0.01)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术后6例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低眼压,12例发生黄斑前膜或皱褶。结论根据异物的位置和眼内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时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及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成功治疗眼球贯通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除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的:探讨老年性黄斑病变相关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31例老年性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玻切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黄斑部剥膜3例、视网膜切开1例。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病程在12个月以上者,黄斑区形成黄斑前膜和固定皱折,术后视力提高较少,均低于0.01;视网膜切开行黄斑下积血冲洗1例术后并发新生血管青光眼;27例发生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并且玻璃体腔为降解的血块。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有一定疗效,但手术最好在出血后半年内进行;视网膜切开冲洗易出现并发症,效果不好;对老年性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的手术因玻璃体后脱离及血块的降解使得手术操作较容易,不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眼内异物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为分析眼内异物取出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手术注意事项,对20例眼内异物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眼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0例均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12例有明确的玻璃体机化条索与视网膜相连,术中视网膜复位者18例(90%),术后视力提高者15例(75%),视力不变者1例(5%),视力下降者4例(20%),其中术后脱盲(视力>0.05)者3人(15%)。结论:眼内异物取出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为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应根据病史、异物性质及存留位置、眼部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手术方式和时机,减少异物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及视网膜下手术治疗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和估价,对26眼因AMD玻璃体出血混浊施玻璃体切除术;6眼黄斑中心凹处新生血管膜形成、出血行视网膜下手术。结果为玻璃体切除术组,术后全部看清眼底,发现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13眼,有新生血管膜及疤痕10眼,两者同时存在3眼,术后视力提高22眼,不变及减退各2眼,视力在0.05以上仅8眼;视网膜下手术组,成功取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3眼,出血冲洗干净3眼,术后视力进步4眼,不变及减退各1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虽然能清除玻璃体出血及混浊,但不能阻止AMD病变的发展和治疗视网膜下病变及恢复视功能;视网膜下手术能清除部分视网膜下病灶,亦不能恢复色素上皮和感光细胞功能。因此,视网膜移植可能是治疗湿性型AMD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眼内异物伴黄斑部铁锈症眼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眼内异物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发现黄斑部有铁锈和异常物质附着5眼,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前视力光感~0.05。追踪观察6m~38m。结果采用内界膜剥离很易彻底除去在黄斑前形成的铁锈抑或炎性沉着物。术后3眼获解剖和功能成功;2眼病程较长者术后反复PVR形成,最终1眼硅油不能取出,但视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矫正视力0.05~0.7,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显著增加。尚未发现其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可以清除因眼内异物所致的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毒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黄斑前膜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眼内某些细胞沿着视网膜内表面生长形成的纤维增生膜,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黄斑前膜的主要方法是双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无定论.影响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因素很多,如年龄、黄斑中心凹厚度、椭圆体区结构的完整性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德标记、亮蓝染色辅助下23G玻璃体切割,23G内界膜镊分层剥离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硅油填充。3个月后取出硅油填充C3F8气体。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10(6.0±0.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80min;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率为94.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0.04者3眼,0.05~0.10者12眼,0.12~0.25者4眼;术中剥离内界膜时部分视网膜点状出血,用笛针吸除大部分出血,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2眼高眼压,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7~13d眼压平稳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视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中应用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以术中是否联合内界膜剥除分为两组:剥膜组19例,未剥膜者为对照组21例.术毕均填充硅油.于玻璃体手术后3个月及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应用OCT观察两组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及视网膜前膜情况,并记录最终随访视力.结果 随访6 ~ 12个月.玻璃体切除术后3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剥膜组0眼,对照组6眼(28.57%)(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1);出现黄斑水肿者,剥膜组1眼(5.26%),对照组5眼(23.81%) (x2=1.433,P =0.231).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复位率剥膜组为89.47%,对照组为90.48% (x2 =0.011,P=0.916).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再发生新的视网膜前膜;出现黄斑水肿者,剥膜组为5.3%,对照组为14.30%(x2=0.178,P=0.673).最终随访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以降低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对术后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继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因继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者42例42眼,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的23 G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术,术后随访3.0~18.0(8.3±2.4)个月,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形态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 随访期末,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30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4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5,P=0.000).黄斑中心神经上皮层厚度术前为(315.62±132.12)μm,术后为(233.42±146.32) μ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2,P=0.000).术后视网膜少许出血6眼,玻璃体积血1眼,一过性高眼压6眼;3眼周边牵引性小裂孔,激光治疗后,行玻璃体内C3F8填充,视网膜在位.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可以加速黄斑水肿消退,降低黄斑前膜复发,促进视功能恢复.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继发性黄斑前膜手术中可以松解黄斑区视网膜皱褶,解除对黄斑中心凹的牵引,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手术治疗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方法经睫状体平部行闭路式玻璃体切除术后,切开视网膜,取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7例(7只眼)手术前、后均行视力、矫正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并进行长期随诊观察。结果随诊观察1年以上,6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消失,1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复发。6只眼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增进,其中2只眼视力提高到0.5以上;1只眼视力减退,黄斑机化组织形成;1只眼发生继发性黄斑前膜。结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切除后,大多数眼视力有所提高,视力提高大小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损害程度有关,手术操作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影响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爱东  曹雪梅  庞秀琴 《眼科》2001,10(3):153-154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对31例累及前后段复杂眼外伤患者采取晶状体囊外摘除或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取出的联合手术,其中22只眼同期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9只眼分期缝合。结果:术后随诊6-18个月。术后视力1.0以上3只(9.68%),0.3以上23只眼(74.2%),0.08-0.2者5只眼(16.1%)。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在眼外伤中应用较广泛,对联合手术掌握好适应证,手术时机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斗  肖震国  苏书 《眼科》2001,10(1):30-31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后钻孔手术的疗效。方法146例HA植入6个月后行钻孔手术。用弧形视野计测量术前、术后义眼的活动度。结果义眼的活动幅度从术前的18.7±3.8度提高到42.3±3.7度。随访1~40个月无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钻孔手术放置栓钉后不仅义眼的活动幅度增加,而且大大提高其活动灵敏度,改善患者外观。  相似文献   

13.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raocular metallic foreign bodies impacting or embedded in the posterior retina but without retinal detachment, retinopexy can be difficult or dangerous because of surrounding retinal, subretinal, or choroidal hemorrhage, or the proximity of the foreign body to the optic disc and macula. The authors prospectively managed five such cases by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foreign body removal without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retinopexy. Fluid gas exchange was performed in only one case. No attempt was made to create a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in any of the cases. After follow-up, ranging between 8 and 35 months, all cases had attached retinas and chorioretinal adhesion around the foreign body site. None of the cases had preretinal macular fibrosis. Four of the five cases had a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20/20 or better. The other, an aphakic 3-year-old patient, was amblyopic. Spontaneous chorioretinal adhesion appears to obviate the need for retinopexy in these selected cases. The avoidance of retinopexy and fluid gas exchange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retinal detachment and preretinal macular fibrosis.  相似文献   

14.
后部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异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后部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异物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26例(26眼)眼穿孔伤后部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异物进行玻璃体切除,后部异物处机化包裹切开或视网膜切开摘出异物,联合眼内激光、C3F8或硅油内填充治疗.结果异物摘出率为92.3%,视力>0.01者占73%,>O.1者占19.2%,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脱离15.4%,异物未摘出7.6%.结论玻璃体手术结合眼内激光与内填充是治疗视网膜内与视网膜下异物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后部视网膜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出现,视力预后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张骜坤  陶源  王玉国  卜秀荣 《眼科》2001,10(1):50-52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87例(98只眼),其中行色素上皮残留氩激光切除术4只眼;经内路氩激光内口阻塞重新开放术17只眼,经内路YAG内口阻塞重新开放术11只眼,氩激光断线术59只眼,氩激光断线术联合经内路激光内口阻塞开放术7只眼。结果治疗前眼压4.56±0.76kPa,随诊16.2±7.3个月后眼压2.33±0.60kPa,治疗前后眼压有显著差异,P<0.001。眼压正常89只眼(成功率90.8%)。主要并发症暂时性高眼压反应17只眼,低眼压、浅前房4只眼,虹膜炎15只眼,结膜穿孔1只眼。结论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球钝挫伤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36例36只眼钝挫伤所致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巨大裂孔(≥90°)3只眼(8.3%),其中2只眼裂孔位于颞侧偏上方,1只眼仅有鼻下方视网膜相连;锯齿缘离断4只眼(11.1%);黄斑裂孔4只眼(11.1%);未发现裂孔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3只眼(8.3%);其他部位的裂孔(<90°)22只眼(61.2%),其中颞侧近周边部裂孔9只眼(25.O%),鼻侧近周边部裂孔5只眼(14.O%),近后极部裂孔8只眼(22.2%)。36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 PVR,PVRC1以下14只眼(38.8%),PVRC1或以上22只眼(61.2%),其中c1~c3 11只眼(30.6%), D1~D2 27只眼(19.5%),D3者4只眼(11.1%)。从外伤到视网膜脱离的间隔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22个月,以1~8周为常见(69.4%)。32只眼(88.8%),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手术前后视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27.174,P相似文献   

17.
张洪勋  李宏科  吴玮 《眼科》2001,10(3):146-147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治疗措施。方法:对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34例根据膜形成程度给予活动瞳孔、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及YAG激光治疗。结果:经治疗前膜消退时间为1-2天者13例,3-5天者18例,7-10天者3例,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不同类型白内障人工晶体状体植入前膜形成的发生率不同,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周华  袁援生  蔡宁  陈佳 《眼科》2001,10(3):184-185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30例(30只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的白内障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巩膜环扎术至白内障手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41.7±6.99)个月。白内障术后平均随防(17.07±2.53)个月,30只眼中20只眼(66.67%)的最佳矫正视力≥0.5,仅1只眼于术后3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结论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再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大多数眼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效果,很少引起视网膜脱离复发。  相似文献   

19.
经平坦部摘出眼球后段异物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经平坦部摘出异物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方法治疗眼球后段异物20例,其中磁性异物14例,非磁性异物6例,均成功摘出异物.术后视力>0.05者11例(55%),>0.3的9例(45%).总结了这一术式的适应证,讨论了在异物性质、大小、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手术的具体方法.对于术前、术中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也进行了讨论.提出伤后7~10天是手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达到对眼球仅仅是微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新型超声乳化探头Micro Tip对98例IV级核以上的白内障患 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采用高负压低能量的参数,观察其对眼部的损伤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在0.5以上,28.6%达1.0以上。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仅2例(2%)发现轻度角膜水肿,且均在1周内吸收。结论:使用MicroTip的新型探头,有利于减少超声乳化手术对眼内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