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评价急性左室梗塞时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意义。处理方法右胸导联(V_3R~V_5R)ST段抬高的界定为于J点后0.04秒处测量,自等电位线上移≥0.1mv被认为有意义。抬高类型参照Kataoka分类法。右室梗塞的诊断用非侵入性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所研究的23例中,9例表现为右胸导联ST段抬高,其中3例符合右室梗塞的诊断标准,无右胸导联ST段抬高者14例,其中13例无右室梗塞表现,另1例不能确定。结论急性左室下壁梗塞时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左室前壁梗塞时出现右胸导联ST段抬高,诊断合并右室梗塞需慎重分析。  相似文献   

2.
鲜玉琼  郑昌柱  王玉华  徐迎辉  居海宁 《上海医学》2006,29(9):613-613,F0004
患者女,79岁。因反复胸闷5d,伴胸痛半天,于2005年4月16日入院。人院体格检查:神清,心率78次/min,心律齐,第一心音低钝。血压120/80mm Hg(1mm Hg= 0.133kPa)。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Qr型,ST段抬高2.0mV,V_2、V_3导联呈RS型,TS段抬高1.0~2.0 mV,V_4、V_5导联呈qRs型,ST段抬高1.5~2.0mV,V_6、V_7、V_8、V_9导联呈qR型,ST段抬高0.5~1.0mV,V_3R、V_4R、V_5R、V_6R呈QS型,ST段抬高0.5mV(图1,见封四)。肌酸激酶(CK)为189U/L,肌钙蛋白T(TNT)为0.91ng/mL。心电图诊断为急性下壁、前侧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入院当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初步印象为冠状动脉血供呈右优势型,左回旋支(LCX)开口狭窄50%,左前降支(LAD)7~8段局部狭窄75%,右冠状动脉(RCA)管壁弥漫性轻度不规则狭窄10%。结合心电图分析造影图  相似文献   

3.
右心室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是右胸导联特别是V_4R的ST段抬高。作者曾报导合并右心室缺血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AMI)患者,与没有合并右心室缺血者相比,前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较后者少。本文报导下壁A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下壁ST段抬高的比值在早期识别右心室缺血的价值。 68例下壁AMI患者。均于出现症状3小时内入院,以往无心肌梗塞病史,亦无陈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男性5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12岁。31例冠状动脉注射链激酶治疗,余37例静脉注射链激酶治疗。全部病例于症状出现4小时内,使用链激酶治疗之前,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选择AVF代表下壁导联,V_2代表左胸前导联。ST段的测量在j点之后80毫秒,ST段抬高为正值,压低为负值。3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方法 对48例急性ARV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多有诱发因素,具有一般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常合并其它部位心肌梗死.体征主要是低血压、颈静脉充盈、三尖瓣听诊区收缩期杂音、右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全部心电图均有V4R导联ST段抬高,52.1%抬高超过V1~3导联ST段.18例行UCG检查,均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治疗上要重视扩溶升压,慎用血管扩张剂,21例行溶栓治疗,46例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稳定,2例死于全心衰竭,抢救成功率95.8%.  相似文献   

5.
报告13例急性右心室梗塞合并左室下壁梗塞.心电图显V_3R~V_6导联中一个或更多导联的ST段抬高均大于1mm;血流动力学检查发现右房压>13.3kPa,右室舒张未压升高,均呈平方根样右室压力曲线.急性心肌梗塞有右心衰表现和/或休克者,高度提示存在右心室梗塞,应结合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查予以证实或排除.治疗原则是适量补液,有休克者加用多巴胺,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者加用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6.
正常右胸导联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2位健康受检者的右胸导联ECG,用以研究V_3R—V_6R导联ST—T和QRS波的特征形态与变化规律,提供右室梗塞ECG早期诊断依据。本文发现正常人有下述规律:(1)V_3R—V_6R多呈rSR基本图形,并从左到右依次过渡性减少,渐使qRs、qR、Qs、Qr型增多;(2)V_3R不出现Q波,V_4R与V_5R可出现q波;(3)T波与QRS主波方向基本一致;(4)ST段抬高主要出现在V_3R和V_4R两个导联,Q或q波主要于V_5R和V_(?)k两个导联中变化,反之则对诊断右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栓塞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98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标准12导联和右胸导联(V3R、V4R和V5R)心电图,对左、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98例中只有23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48±10)岁。23例中18例(78% )左、右胸导联均有右心室劳损表现; 13例(72% )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在入院或症状发作后24h内消失; 9例(39% )同时存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异常和右胸导联的ST段抬高; 5例(22% )左胸导联心电图正常,而右胸导联ST段抬高并呈qr、QS型;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发生率为56 5% (13 /23); 20例(87% )V3R导联呈qr型。结论 急性肺栓塞时常有右胸导联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当怀疑肺栓塞时,特别是当常规12导联无典型改变时,应描记右胸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心电图改变特征,以提高对ARVI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的ARVI患者20个导联心电图.结果 22例ARVI患者均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的ST-T动态变化;完整的V3R~7R导联在合并不同部位梗死时的QRS波形、ST-T改变及其他特征为:ST段抬高持续时间<10h者10例,>24h者11例;QRS波形呈QS波者14例,呈Qr波者2例,呈qR波者1例,呈qR波者2例;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时,T波已呈倒置状态者19例,3例仍呈直立;20例右室梗死伴下壁梗死、后壁梗死者,18例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合并房室传导阻滞8例,完全性右室支传导阻滞3例,合并心房纤颤5例.结论 对20个导联心电图的改变进行仔细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对提高ARVI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塞,占同期收治的急性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的46.2%。心电图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 Q 波、ST 段抬高,它出现在 V_(4R)、V_(5R)较之 V_(3R)更多见,ST 段抬高的轻重与记录心电图离发病时间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且 ST-T 有与左室梗塞相似的动态变化。低血压状态和心源性休克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右室梗塞的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组,而心律失常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100例正常人心电图 V_3R~V_6R 导联的 QRS 波群、ST 段和 T 波的分布规律。结果是 V_3R、V_4R、V_5R、及 V_6R 导联的 Q 波出现率分别为5%、14%、39%及62%。ST 段抬高≥0.05毫伏者仅占2%,而绝大多数 T波为倒置、低平或双向。提示 V_3R 导联出现 Q 波及/或 V_3R~V_6R 导联 ST 段偏移≥0.05毫伏应视为异常。本文还讨论了使用右心前导联诊断右室梗塞的价值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合并右室梗塞(RVI)的患者中,出现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者占90.48%,无合并RVI的患者中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者仅37.50%,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Ⅱ、Ⅲ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右胸前导联(V_(3R)—V_(7k))认为AIMI时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ST可作为合并RVI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对于部分就诊较晚的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右室梗塞(RVI)少见。心电图描记需要做V_3R~V_6R导联予以证实。我院于1987~198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78例,其中RVI 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8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学的典型改变诊断为AMI。凡心电图右胸导联的V_3R~V_6R导联中至少有一个导联ST段抬高≥0.1MV,QRS波波Qγ或QR型者为合并RVI。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0~70岁(平均67岁)。8例中累及下壁,后壁者5例(62.5%),其余为合并前间壁2例,并广泛前壁1例。5例并心源性休克(62.5%)。3例死亡(37.5%),分别为室颤1例,脑溢血1例,心源性休克1例。发生心律失常6例(75%),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带(Ⅲ°AVB)3例(37.5%);房早、房速3例;房颤1例;室速、室颤2例;窦缓,交界性逸搏,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ARVI)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提供对其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40例急性ARV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多有诱发因素,具有一般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常合并其他部位心肌梗塞,体征主要是低血压、颈静脉充盈、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右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全部心电图均有V4R导联ST段抬高,52.1%抬高超过RV1-V3导联ST段。18例行UCG检查,均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治疗上要重视扩溶升压,慎用血管扩张剂,不用硝酸甘油、利尿剂及强心洋地黄药物,20例行溶栓治疗,38例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稳定,2例死于全心衰竭,抢救成功率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48例急性ARV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多有诱发因素,具有一般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常合并其它部住心肌梗死。体征主要是低血压、颈静脉充盈、三尖瓣听诊区收缩期杂音、右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全部心电图均有V4R导联ST段抬高,52.1%抬高超过V1-3导联ST段。18例行UCG检查,均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治疗上要重视扩溶升压,慎用血管扩张剂,21例行溶栓治疗,46例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稳定,2例死于全心衰竭,抢救成功率95.8%。  相似文献   

17.
<正>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侧胸前导联,尤其是V_4R导联ST段抬高。晚近学者对V_2st段下移与aVF ST段抬高的比值在早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缺血的价值进行了研究。本文对我院1989年3月至1993年3月收治的25例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心电图V_2S了段下移与aVFST段抬高的比值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ARVL与未合并ARVL者该比值有明显差异。结合文献,对其比值诊断ARVL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胸导联ST段变化对急性期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9例胸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STEAMI)患者进行体表18导联心电图(ECG)同步记录、心超检查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梗塞急性期胸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与心超心功能(EF值)及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测定.结果 STEAMI急性期胸前V4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与心超心功能(EF值)及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胸前V3~V5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胸导联心电图变化有助于预测STEAMI患者急性期的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6例住院监护右室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一例尸解资料,对照分析了心电图表现。作者等认为急性下壁梗塞时,加做右胸导联V_3R、V_4R、V_5R,可提高右室梗塞的检出率。如发现V_1为rS型时,而V_3R、V_4R、V_5R呈Qr或QS型、Q波>0.03s、Q/R比值≥1/3;ST段抬高≥0.5mm有合并右室梗塞的可能。再加做右胸心电图标测可估计右室梗塞的范围,同时藉自身对照可观察病情的演变,有助于判断预后,评定疗效。此法具有简便、有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孙琳  段秀山 《中原医刊》1995,22(1):44-4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部位心电图ST段抬高,而对应导联ST段压低(R—ST—D)。以往认为此变化是AMI心电图之镜面改变,新的观点认为是远离梗塞部位心肌缺血。我们对我科10年来65例下壁和前壁AMI心电图进行分析,回顾性比较有无R—ST—D组间的急性期临床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经WHO标准确诊的初发下壁急性心梗(IAMI)和前壁急性心梗(AAMI)的病例共65例。IAMI对应V_1—V_6导联,AAMI对应Ⅱ、Ⅲ、avF导联。IAMI31例为Ⅰ组,AAMI34例为Ⅱ组,Ⅰ、Ⅱ组间再分A、B组。有R—ST—D者(以入院第一天记录的心电图所对应导联中至少同时有二个导联ST段压低≥0.1mv并持续72h以上)为A组;无R—ST—D者为B组。IA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2.9岁。IB组15例(男11例,女4例),其中4例合并正后壁AMI,平均年龄60.7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