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胆囊切除明确或高度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免切开胆总管,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扩张胆囊管、经胆囊管取石钳胆总管取石或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96例患者22例直接取石成功;62例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成功,其中取石38例,发现胆道肿瘤4例、探查阴性20例;12例未能插入胆道镜改胆总管切开。本组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未置T型管。结论:本术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费用低,既防止了胆总管结石残留,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和术后置T型管引流,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符合微创要求,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朱运海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54-1654
本文根据肝胆管结石的大小、数目、分布,探讨胆道镜引导下合理的取石方法。结果表明,术中胆道镜应主要用于导向取石,术中经扩张的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是胆囊切除合并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病例的首选方法,术后经窦道取石是治疗残留结石和多发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结果 27例取净结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例取石后放T管引流,术后6 w再行胆道镜取残石。住院时间为8~14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此种方法可代替开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5.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除传统的开腹手术以外,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有以下4种: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本次研究中仅探讨了前两种手术的优劣,具体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6.
蔡建圃 《现代保健》2012,(5):113-1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34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2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加T管引流术13例。结果 5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一期缝合术后2例发生短暂胆漏,经3~5d引流后胆漏自行愈合。手术时间65~165min;术中出血40~180ml;住院6~10d,随访1~2年无复发结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替代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范合璋  田伯乐  魏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40-314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与传统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方式进行比较。方法对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9例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完成胆囊切除术后随机选择传统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A组,n=40)或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B组,n=39),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B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01);术中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B组2例,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途径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手术安全,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11月间82例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pen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OTCBDE)患者资料。结果82例手术成功76例,4例中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中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有OTCBDE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3—6d。随访2个月至5年未发现胆管狭窄及结石残留。结论经严谨分析,合理筛选,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避免了切开胆总管和放置T管,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52例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成功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置入术,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明月 《现代保健》2011,(30):37-3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无中转开腹,1例术后4周发现胆总管结石,后经T管取净,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3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并清除结石.结果: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47.8%),10例成功取出结石,阴性探查12例(52.2%),其中8例发现胆总管下段粘膜充血水肿,提示可能有过结石存在,已排入肠道.结论:对继发性胆道结石,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提高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阳性诊断率及降低结石残留率,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上采用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抽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20例患者的病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丙3个小组,分别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势,具体主要包括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残留结石等。结果所有手术没有造成任何人员死亡,其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LC+EST)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其它两个小组,而采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合胆囊管道的探查(LC+LTCBDE)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时间均都明显的早于其他的两个小组。但在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时间等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之中,我们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的选择治疗的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经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B组41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观察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残石率、结石取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ERCP+EST+LC较LCBDE的并发症、残石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更小,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增加(P均〈0.05)。结论 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创伤更小,残石率和合并症发生率低,但住院费用增加。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陈利平  叶辉  李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34+4636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9月行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25例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 min.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胆道狭窄.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微创的.  相似文献   

15.
骆建美 《现代保健》2014,(14):47-49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98.0±9.5)min,术中出血量为(90.3±9.8)mL,住院时间为(9.5±4.3)d,并发症发生率为5%,残石率为10%。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巨大,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残石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取出结石14例,中转开腹3例,胆道探查阴性1例,成功率为77.7%,住院时间为4~9天,全部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适宜病人,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利用自然的胆囊管开口达到取石目的 ,避免胆总管切开,保持胆道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后腹腔感染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进行治疗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微创手术组(A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B组)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占42.7%、胆漏占28.6%、残余结石占21.4%、胆道自身炎症占7.14%;B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胆漏、残余结石、胆道自身炎症各占25.0%;A组感染率为25.5%,B组为9.3%,A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胆道(胆总管结石)手术易引起腹腔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自行脱落胆道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将斑马导丝经胆道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退出胆道镜,将改良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管将支架的猪尾巴端送入十二指肠。支架上端用快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一期缝合关闭胆总管切口。结果:该法治疗33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3(3~8)d,术后支架均随粪便排出,排出时间13.6(9~21)d。4例(12.1%)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发生堵管并黄疸加深1例(3%),经保守治疗后黄疸消退。无胆漏、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20个月,全部病例无胆系炎症、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胆道自行脱落J型引流支架较放置其它支架操作更方便、更安全。因支架能自行脱落排出,该法更具成本效益并符合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