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食管鳞癌10q23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十分重要。食管癌在癌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均有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近年主要集中于研究癌基因c-myc、c—erbB-2、cyclin D1及抑癌基因Rb、p53、p16、APC/MCC等,但尚未发现与食管癌高度相关的特征性基因。据文献报道,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基因变异主要表现为两大路径 :一是肿瘤抑制基因 (TSG)的杂合性缺失 (LOH) ,包括癌基因的激活 ;二是因肿瘤错配修复基因 (MMR)的功能失活导致微卫星不稳定 (MSI)。选择位于某特定基因区域的微卫星进行LOH和MSI检测 ,对于了解肿瘤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分子事件 ,探讨肿瘤发生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1] 。为此 ,我们对肝内胆管癌 (ICC)的微卫星LOH和MSI变异特点进行了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 病理资料 :手术切除的 18例ICC ,男性 12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6 0 .8岁。全部组织经 10 %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外胆管癌染色体3p21.3区段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探讨染色体3p21.3区段遗传不稳定性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定位该区段上肝外胆管癌相关肿瘤基因。方法:用PCR-SSCP方法检测24例肝外胆管癌染色体3p21.3区段上D3S1568,D3S1621,D3S1578和D3S1289四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发生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4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四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23%和15.63%。其中D3S1621位点的LOH最高(45.83%,11/24),并与TNM分期、是否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染色体3p21.3区段D3S1621位点高频率杂合性缺失,提示3p21.3区段可能定位有肝外胆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并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人结肠癌1q杂合性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15对微卫星标志结合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人结肠癌染色体1q杂合性缺失。结果检测发现人结肠癌染色体1q至少1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的占74.2%(69/93);平均缺失频率为17.7%,缺失频率较高的微卫星有D1S413、D1S305等,分别为34.62%、43.75%;缺失图谱分析显示常见缺失区域位于D1S2878~D1S2346(1q21.3~1q23.2)及D1S413~D1S249(1q31.3~1q32.1)之间。最小缺失区域为D1S413~D1S249,大约7.1cM的遗传距离。1q LOH(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频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低分化结肠癌的LOH频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结肠癌(P<0.05)。结论人结肠癌染色体1q31.3 ~1q32.1及1q21.3~1q23.2区域频繁发生LOH,在这些区域附近可能存在与结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结肠癌1q LOH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6.
胃癌中PTEN异常表达与围基因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Li JY  Zheng HC  Yang L  Xu L  Yang XF  Gao H  Zhang YC  Xi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7):389-392
目的 观察胃癌中PTEN基因异常表达与围基因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其在胃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 SSCP检测进展期胃癌中PTEN围基因微卫星位点 (D10S5 4 1、D10S5 83、D10S16 87)的LOH ;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 ;比较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分析PTENmRNA表达与微卫星位点LOH及PTE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中D10S5 4 1、D10S5 83及D10S16 87微卫星位点LOH总的发生频率为2 8.6 % ;正常胃黏膜、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PTENmRNA阳性率分别为 80 .4 %、4 5 .5 %和 32 .1% ,其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8.6 %、36 .4 %和 2 8.6 % ;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 ,PTENmRNA和蛋白阳性率低于正常胃黏膜 (P <0 .0 5 ) ;进展期胃癌中 ,PTENmRNA表达与其围基因微卫星LOH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 =0 .2 6 6 ) ;PTEN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P <0 .0 5 ) ;PTENmRNA和蛋白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在胃癌发展不同阶段表达下调 ,并与其围基因微卫星LOH密切相关 ,微卫星LOH可能是其低表达的分子基础之一 ,PTEN基因表达异常与围基因微卫星LOH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技术,选择位于7q多态微卫星标志序列引物探讨急性白血病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现象。结果在D7S487位点LOH发生率为3.0%(1/33),D7S523发生率为6.1%(2/33),D7S515发生率为15.2(5/33),D7S636发生率为9.1%(3/33),在33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20例正常对照标本中无1例出现LOH和MSI。结论7q区域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TSG)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患者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微卫星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将32例原发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微卫星DNA多态分析法,选取染色体3p、5q、6p、9p、13q、16q、17p、17q和18q的18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对食管癌组织进行LOH分析.结果:18个微卫星位点均获得有效数据.结论:抑癌基因RASSF1A、APC、p15、BRCA2、p53、BRCA1和DCC的LOH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与癌前病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与3p杂合性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3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LOH)在乳腺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PCR-SSLP及银染方法检测41例乳腺癌和13例癌前病变中MSI状态以及3p上11个微卫星位点LOH发生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错配修复(MMR)基因hMLH1、hMSH2和3p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腺癌MSI发生率为36.6%,低分化乳腺癌MSI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15.4%;良性增生均表现微卫星稳定。(2)乳腺癌中微卫星异常主要分布于D3S1766、D2S2739和TP53 3个位点,癌前病变和乳腺癌具有相同的高频不稳定位点D3S1766和D2S2739。(3)97.0%乳腺癌患者发生3p LOH,检出率较高的位点分别是D3S1295、D3S1029和D3S1038。癌前病变患者3p LOH发生率为41.7%,缺失率较高的位点是D3S1295和D3S1029。(4)hMLH1和hMSH2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和40.0%,在癌前病变中分别为61.5%和76.9%,均明显低于良性增生组(P<0.05)。乳腺癌中两种蛋白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高分化组明显高于低中分化组。MSI 乳腺癌和癌前病变均表现MMR蛋白表达缺失。结论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缺陷和MSI是乳腺癌多步骤发展过程的早期事件,在进展阶段MSI与乳腺癌低分化相关;D3S1766和D2S2739可能是检测乳腺癌与癌前病变MSI较敏感的位点。3p最小共同缺失区位于3p14-p25,提示该区域有与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并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胃癌组织微卫星DNA的杂合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Y  Zheng E  Ke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16-118
目的从多位点筛选中国人胃癌的杂合性缺失(LOH)频率,以初步确定与胃癌的致病基因连锁最密切的MSmarker。方法选择了30个多态微卫星标记,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42例胃癌组织进行了LOH分析。结果在29个位点上检测到总的LOH频率为27.7%。高频率的LOH主要集中在D3S1577、D3S1067、D6S430、D15S205、D17S945等位点。LOH频率均在40%以上。其次是D5S407、D2S136、D2S147、D13S175、D14S68、D8S279,其LOH频率均在30%以上。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LOH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印戒细胞癌的LOH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1);低分化胃癌的LOH频率亦明显高于高分化胃癌(P<0.01)。4例高分化胃癌均未发现LOH。结论高频率的LOH位点附近,除了已克隆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外,可能还含有未知的胃癌易感基因。这一结果表明,恶性程度高的胃癌涉及更多的等位基因丢失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丢失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及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53(D17S786)、9p2 1(D9S171) 2对微卫星标志 ,结合PCR银染技术 ,分别检测 4 8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静脉血DNA的MSI(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和LOH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4 8例宫颈癌组织的 2个位点进行了微卫星MSI和LOH多态性分析 ,分别为 56%、2 5% ,临床病理分级 (P <0 0 5) ,不同病理分级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53(D17S786)、9p2 1(D9S171) 2个不同的位点 17号、9号染色体上存在的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鳞癌FRA189A处微卫星DNA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萍  陈洋  陈冬  李莉  任常山 《肿瘤学杂志》2001,7(3):160-161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FRA189A处微卫星DNA标记杂合性丢失情况,为新的抑癌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SSLP-硝酸银染色技术以D18S978位点为遗传标记,检测和分析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26例食管癌中23例为信息个体,杂合性丢失频率为60.8%(14/23信息个体),染色体定位于18q12.2。[结论]FRA189A处D18S978位点杂合性丢失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提示此处可能存在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发生频率,探讨上述遗传学改变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28例胸腺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显色后进行MSI和LOH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EGFR、p53、Bcl-2及Ki-67在胸腺瘤中表达情况。结果:28例胸腺瘤中有11例出现MSI或LOH。在所检5个位点中D6S1708、TP53、DM、D11S988和D8S136微卫星不平衡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14.3%(4/28)、10.7%(3/28)和0%(0/28)。D6S1708遗传学改变多为LOH(5/6),DM和D11S988位点分别仅有MSI和LOH。胸腺瘤MSI和LOH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EGFR、p53、Bcl-2、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6S1708、TP53、DM和D11S988可以作为研究胸腺瘤微卫星的位点,微卫星不平衡可能在胸腺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癌FHIT基因等位缺失及其表达下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Liu FX  Huang XP  Zhao CX  Xu X  Han YL  Cai Y  Wu RL  Wu M  Zhan QM  Wang MR 《癌症》2004,23(9):992-998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3号染色体短臂(3p14)经常发生缺失或易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triad,FHIT)定位于3p14.2,在许多肿瘤中均发现此基因缺失或表达异常。然而,FHIT基因在食管癌中变化的形式以及FHIT改变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FHlT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微卫星分析方法观察80例食管鳞癌中FHIT基因的缺失,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e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其中20例食管鳞癌FHI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FHIT基因内标志D3S3356、D3S3378、D3S3361在本系列的标本中为纯合子。FHIT基因旁侧微卫星位点D3S1234和D3S1540在癌旁组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信息个体中肿瘤组织的杂合性丢失(10ssofhelerozygosily,LOH)频率分别为57.69%(30/52)和67.86%(38/56)。在20例同时获得其RNA的标本中,15(75%)例出现FHIT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且多发生于DNA水平伴有LOH的病例。但LOH发生与mRNA表达下调并不完全一致。结论:食管癌中FHIT基因频发异常,LOH是FHIT基因表达失调的主要机制,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变化可能与部分食管癌中FHIT基因的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15.
Xu XF  Tang PZ  Cheng SJ 《癌症》2003,22(5):452-457
背景与目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是广泛分布于生物基因组中的DNA重复序列,与许多重要基因紧密连锁。在肿瘤中微卫星象抑癌基因一样常常发生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在某些特定肿瘤中有些微卫星位点存在高频发的LOH“热点”,而与该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热点”附近。微卫星LOH的研究是寻找新的抑癌基因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喉鳞癌9p13-23区域微卫星LOH的热点及其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法从喉鳞癌组织石蜡切片中挑取肿瘤组织,苯酚氯仿抽提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应用9p13-23区域13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42例喉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进行PCR扩增和变性凝胶电泳,并对频发微卫星LOH的发生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2例喉鳞癌组织9p13-23区域微卫星LOH的发生率是97.6%(41/42),LOH发生率最高者是位于9p22-23的D9S162(89.5%),其次是位于9p21的D9S171(80.0%),与p16基因紧密连锁的D9S1748的LOH发生率仅50.0%;(2)等位基因缺失作图发现42例喉鳞癌组织在9p13-23上存在两个明显的LOH较小区域,分别位于9p21的D9S161~D9S171之间和9p22-23的IFNA~D9S162之间;(3)年龄<60岁、声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染色体3p区域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切块43例,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留取组织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type car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食管鳞癌(ESCC)的3号染色体短臂(3p)上微小重叠缺失区,为筛选与ESCC发病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卫星分析方法检测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 食管癌中5个分布在3p21.1-p13区域的微卫星标志出现高频改变,连锁分析发现这一区域存在一个微小重叠缺失区,该区分布在3p14.2 p14.1,介于D3S2452、D3S3040和D3S1766之间,大小约283 kb.结论 在3p14.2-p14.1区域可能存在一些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可进一步在此区域作ESCC相关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18.
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活检组织的微卫星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早期病变与遗传学改变之间的关系,筛选和评价可能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预警指标的微卫星标志物。方法 选用曾被证实在浸润性食管鳞癌表现高频率杂合性缺失(LOH)的16个同位素标记微卫星标志物,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分析37例食管镜活检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存在的遗传学改变,包括15例不典型增生,22例ES-CC。结果 16个微卫星标志物LOH频率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率分别为:轻度不典型增生(LGD)为2%和22%,重度不典型增生(HGD)为15%和33%,ESCC为35%和64%,LGD与HG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2,P=0.001,P=0.007);HGD与ESC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的10个标志物(D3S4545,D5S2501,D8S1106,D9S1118,D9S910,D13S1493,D13S894,D13S796,D15S655,D17S1303)分别在1例以上的癌前病变中出现等位缺失。结论 LDH和MSI的发生频率均随病变的组织学严重程度而增高,且等位缺失在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食管癌的发生和进展与基因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这种分子改变能够通过食管镜活检组织检测。微卫星标志物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卿海燕  刘冰 《中国肿瘤》2007,16(6):422-425
微卫星的异常改变(MSI和LOH)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另一机制,MSI和LOH是影响肿瘤临床病理特性的重要因素。微卫星的检测技术简便易行,它可以用于判断预后,检测癌前病变组织。全文就近几年肿瘤微卫星异常改变的有关史献,阐述丁MSI币和LOH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癌前病变监测和肿瘤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喉癌易感染色体区域8p23.2、9p21.1、3p24.3筛查肿瘤相关基因,探讨CSMD1基因与喉鳞癌的相关性.[方法]在8p23.2、9p21.1、3p24.3区域选择D8S518、D8S264、D9S251、D3S2303四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26例喉鳞癌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分析.[结果]4个多态性标记中的3个有不同程度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其中D9S251位点MSI检出率为19%.D8S518位点LOH发生率为5%,MSI的发生率为10%,总的突变率为15%.D8S264位点MSI发生率为9.5%.[结论]8p23.2、9p21.1区域可能存在与喉鳞癌发生有关的基因,CSMD1基因可能是一个与喉鳞癌有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