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86例需用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患者免去过敏试验,采用TAT1500IU加500ml液体中静脉点滴,经临床观察,未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抗毒素新用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86例需用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免去过敏试验,采用TAT1500IU加500ml液体中静脉点滴,经临床观察,未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为直接抗体,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所释放的外毒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按教科书规定:使用前先做皮肤过敏试验,根据皮试结果,采取不同方法用药,皮试结果为阴性者,可将药液一次全量注射,皮试结果为阳性者,需进行脱敏注射。近几年,有几种关于TAT新用法的报道。方法1:应用TAT,均免做皮试,进行TAT一次性稀释、脱敏、缓慢肌肉注射,约需1min完成[1]。方法2:应用TAT,无需进行过敏试验,可直接进行静脉脱敏输注[2]。方法3:应用TAT,均不做皮试,直接将其稀释成5ml,分次…  相似文献   

4.
5.
浅谈《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法的建议》一文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护理杂志1985年第2期中登载了《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法的建议》一文,该文提出破伤风抗毒素(下简称TAT)的皮试法:用生理盐水将1500u/0.5ml的TAT稀释10倍(即取0.1ml TAT加0.9ml生理盐水),在前臂掌侧行皮内注射0.05ml,30min后观察结果。根据我院多年的实践,结合近期545例临床资料,谈谈我们对此法的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贵刊于1990年第五卷第6期介绍徐氏使用抗毒素(TAT)小经验.徐氏认为抗毒素(TAT)皮试阳性率高,为方便患者及护士,采用两次直接脱敏法注射.本人认为该经验有如下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7.
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9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临床工作中,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前需先做皮试,皮试结果阴性者,可将药液一次全量注射;皮试结果阳性者则需行脱敏注射。脱敏注射法所用时间长,且注射程序繁琐,病人痛苦多。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对TAT注射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即应用一次性稀释、脱敏、...  相似文献   

8.
冯莉 《护理研究》2007,21(9):816-816
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可以预防的[1]。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是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然而对人体而言,TAT是一种异体蛋白质,具有抗原性,人体注射后很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皮疹,重者休克。因此在临床使用前应做TAT皮试,准确判断TAT皮试结果至关重要。若皮试阳性需采用脱敏注射,注射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给护理人员及病人造成极大的威胁与烦恼,严重时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对324例外伤伴饮酒的病人做T…  相似文献   

9.
破伤风抗毒素自问世以来以其疗效佳、价格低的优点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极其重要的措施.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应注意:①不要凡是外伤均用破伤风抗毒素.据报道儿童接受过全程百白破预防接种者5年内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伤口污染严重者可以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反复多次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还可使药效降低,且易发生变态反应[1].②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者不宜脱敏注射.应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替代临床应用效果佳且安全,不需皮试.  相似文献   

10.
11.
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仁丽  舒莉 《现代护理》1999,5(12):69-70
外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1500国际单位肌肉注射。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TAT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除对影响皮试结果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外,对降低TAT皮试浓度进行1000例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材料及皮试液的配制1.1.1材料使用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AT,批号为950723-13,皮试用1ml注射器和4、41/2、51/2号针头。1.1.2皮试液的配制为保证皮试液浓度和用量精确性,皮试液分2管:第1管抽0.06mlTAT加生理盐水至1ml,每0.1ml含TAT15U;…  相似文献   

12.
文剑霜  何其丽 《现代护理》2005,11(17):1474-1474
读了贵刊2004年第5期刊登的由黄小梅等同志撰写的《两组输液器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观察》一文后颇受启发,但有2点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及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读了贵刊2004年第5期刊登的由黄小梅等同志撰写的<两组输液器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观察>一文后颇受启发,但有2点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及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改进的方法:方法先将原液加生理盐水至1ml.再按常规方法注射;同时改进阳性者的脱敏注射方法,用一次性将原液稀释至5ml脱敏注射法注射。结果上述方法使TAT的阳性率大大减低;改进的脱敏注射法减少了工作量,减少了污染机会,减少了反应的发生。结论使用改进的TAT皮试和脱敏注射方法可以降低阳性率,降低过敏反应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国内破伤风抗毒素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患者 ,为预防破伤风发生 ,常用破伤风抗毒素 (TAT) 1 50 0U肌注。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1]规定 ,TAT使用前需做过敏试验 ,即用TAT1 5U/0 .1ml皮内注射 ,1 5~ 2 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如局部无红肿、皮丘、红晕直径 <1cm为阴性 ;有红肿 ,皮丘直径 >1cm ,有局部发痒、伪足或有其他过敏症状者为阳性。如皮试结果为阳性 ,则须行脱敏注射。在临床实践中 ,按常规的皮试浓度和判断标准 ,往往因TAT皮试阳性率甚高而需频繁地为患者行脱敏注射 ,使患者产生急躁、厌烦情绪 ,很不利于急诊救治…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天津护理》2009,17(1):45-46
1案例介绍患者,男,51岁,2008年3月因口腔外伤缝合后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为阳性,当时因我院无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医生建议患者再换一家医院,患者非常不满,表示已在其他医院做了皮试也为阳性,担心反复换医院皮试仍阳性若再不能注射会耽误病情,后投诉到医疗安全部。经安全部协调,准备为患者脱敏注射,但患者拒绝注射并离院。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观察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反应的观察,一般教科书上规定,注射局部皮丘扩大变硬成风团状,周围红肿直径在1.5厘米以上,局部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须用脱敏法注射。但根据我们系统地观察了100例破伤  相似文献   

18.
柳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72-4373
对我院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试验的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门诊创伤患者704例,不分男女老幼、体弱体强,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实验1组210例,实验2组254例。  相似文献   

19.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凡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创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感染”常规都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TAT在应用中皮试阳性出现率高,注射后过敏反应时常发生,这一直是临床上难以回避的问题。国外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少有过敏现象发生。近年来TIG在国内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针对这一问题,我们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对门诊急诊外伤1156例患者当中应用TAT和TIG做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破伤风抗毒素是临床上开放性损伤的病人,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措施。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它的过敏反应不但危及病人生命,还是医院医疗纠纷的源头。我科门诊注射室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患儿536例,536例患儿均做破伤风抗毒(TAT)试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