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分子生物系著名病毒学专家Peter Dnesberg和Harry Rnbin根据肿瘤免疫学弱“病”文献的客观区分得出结论,AIDS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综合征,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症状。免疫防御机能出毛病至今显现出能清晰分色的有20多种病症,这些病症已列入AIDS统计学。每年仅以5%的新病症计算。在约一百五十万美国人中发现AIDS(HIV,人类免  相似文献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包括爱滋病,是对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史无前例的严重挑战。至1987年6月止,已有113个国家向WHO报告51751个病例,但据估计实际上会超过10万例。WHO估计,目前有5百万至1千万人被HIV感染。到1991年,全世界将发生100万例。美国到1991年会发生27万例,是发现此病以来的8倍。通过异性接触发病者已从1%增至4%。欧洲估计有50万人感染了HIV。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美国及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一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lDS,爱滋)的疾病正迅速地流行开来。从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美国落山矶同性恋中15例不寻常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肺炎,PCP,卡氏肺囊虫肺炎),这是 AIDS 的首次报告。到1985年4月,美国已报告了10,000例,至同年底欧州也报告了599例,并且报告数量直线上升。AIDS 病人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自然免疫力缺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球HIV/AIDS流行的状况 联合国AIDS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当前已感染HIV/AIDS尚幸存的人有3060万,1997年有580万人是新感染的,其中包括59万儿童,每天新感染HIV/AIDS的人数达16000人。HIV感染的地区分布,据WHO估计在北美86万,加勒比地区31万,拉美国家130万,西欧53万,中、东欧和中亚15万,北非和中东21万,次撒哈拉非洲2080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44万,南亚和东南亚600万,  相似文献   

5.
爱滋病(AIDS)即后天免疫缺损综合症,不但在欧美发达国家患者与病死者大幅度上升,引起社会惊慌,甚且在非洲等第三世界,也已发现流行。除了疫苗研究以外,有效药物的发掘,自属医药界注意盼中心。3′-叠  相似文献   

6.
1983年曾有报告,1例带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患者,经口服消炎痛(每天150毫克)后全部症状消除。为此,作者对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观察了消炎痛的疗效。患者对HIV抗体呈阳性反应,有发热、不适、厌食等症状。开始口服给予消炎痛每天150毫克,未观察  相似文献   

7.
本刊在1998年第2期介绍了WHO最近发表的全球AIDS监测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在全球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本文介绍上报的AIDS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诊断时的年龄分布。 应该指出,在分析这方面资料时,必须考虑到许多因素。首先这些取自不同国家监测系统的资料在质量上有很大差异,这给在国际间进行比较带来局限性,因为有些国家上报AIDS的人数不及实际患者的10%,有些国家则超过90%。  相似文献   

8.
关于最早期患者:1987年11月在美国披露了一项事实,1969年初,一个名叫Robert R的美国密苏里男孩,被追溯确诊为世界上最早期的患者。1987年11月报告,从当时深低温冷冻保存下来的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中分离出艾滋病毒。回顾性调查发现,患者曾声称与邻居女孩有性关系;尸解发现死者生前有性行为体征,包括痔疮与肛门区炎症,提示他常进行肛门性  相似文献   

9.
郭庆畲 《云南医药》1994,15(3):214-218
非洲爱滋病现状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650021)郭庆畲关键词非洲,HIV,AIDS,战略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下简称HIV),引起的艾滋病(下简称AIDS),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以来,在短短的十余年中,已在全世界迅速蔓延、传播,在非洲,特别是南撒...  相似文献   

10.
抗爱滋病药     
据合众国际社1987年11月1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实验时发现,人体内有一种物质能阻断爱滋病病毒进入细胞。科学家在分析研究结果后提出,这种称为多肽—T的物质与脑组织和免疫系统中的某种化学序列相似,它能够抑制感染了爱滋病病毒而引起症状的发展或治疗爱滋病。从下周起,科学家们将用多肽—T合成的药物对6名爱滋病患者进行试验,以进一步研究其安全性及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者可发生进行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障碍,其中体掖免疫缺陷与肺炎球菌的感染有关。艾滋病人对肺炎菌苗的抗体应答不甚理想。研究表明叠氮胸苷(Zidovudine)可增强B细胞和提高HIV感染者的T辅助细胞(T_H)数及皮肤试验应答,作者认为有可能改善HIV患者的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例难以解释的细胞免疫缺陷和机会性感染病例。患者为男性婴儿,1981年3月3日通过剖腹产出生。已知其母亲在第1次妊娠时发生 Rh 致敏,此次为第2次妊娠,曾用羊膜穿刺术证实胎儿有成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出生时有窒息、用过气管内插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一组来自南部非洲的研究人员的报道,所有的爱滋病带菌者即使他们呈现健康状态,但都有可能把病毒传播给他人。他们指出,大约有10~20%的AIDS(爱滋病)病毒的人对免疫系统或白细胞防御系统发生渐进性的损害。潜伏期几个月~4年,这些人逐渐出现症状,如特别疲倦,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发热,淋巴腺肿大和腹泻,每次历时数周。当检查一些偶然性疾病如肿瘤、少见的肺部感染、肠道疾患、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4.
15.
在六十年代,密芝根癌症基金会(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的Jerom-Horwitz首先合成了双去氧腺苷(dideoxyadenosine,简称DDA)与双去氧胞苷(dideoxy-cytidine,简称DDC),然后进行试验癌症疗效,结果没有成功。实际上,DDA与DDC均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主要成分,即从腺苷及胞苷得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简称NIH)的Dr.Samuel Broder发现了DDA与DDC有抗爱滋病作用,以DDC在细胞培养基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 美国的教育学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对青少年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已刻不容缓,这是由于: 1.危险的性行为、毒品滥用,或两者兼而有之,使得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少年正面临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一可致艾滋病的致命病毒的感染; 2.通过教育,可以消除青少年对艾滋病的不正确认识和恐慌心理; 3.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健康行为的形成时期,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包括性行为在内的健康教育; 4.通过教育可以间接地教育或影响包括这些青少年父兄在内的其它人;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5年9月25至26日在日内瓦召开了协作中心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爱滋病问题.在会议期间,《世界卫生论坛》记者采访了有关代表,全文发表于《世界卫生论坛》1985年第4期,本文系摘译部分内容,供参考.译文的标题是译者所加的.——译者  相似文献   

18.
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尸检常见有心脏病灶,但多缺乏心脏表现。Lewis等报告AIDS尸检44例中,11例心脏有重要病变,包括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3例、转移性Kaposi肉瘤4例、纤维素性心包炎2例、余2例为新型隐球菌心肌炎。除心肌细胞充满隐球菌外,未见间质性心肌炎,均无心脏症状。隐球菌心肌炎罕见,仅见于免疫受抑  相似文献   

19.
<正> 尽管爱滋病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蔓延到地球上的每个区域,但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当今,它的主要眉目却已被多种语言和文字公诸于世界各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我国也不例外,近一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屡见不鲜,故本文仅仅是想从“穿插”的角度来对爱滋病的某些特点作出一些简介。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大多数抗爱滋病药物均以存在于感染细胞中并为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逆转录酶(RT)作为靶细胞,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对作用于原有免疫缺陷发生机制的各种免疫增强剂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临床医生们治疗爱滋病的方法主要有三条,首先,对已经被爱滋病毒感染的细胞,使用抗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