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 (XQ 930 2 )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测定XQ 930 2治疗 2 1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并与仅进行对症治疗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经XQ 930 2治疗后 ,4 2 9%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 >5 1% ,为显效 ;33 3%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升高 11%~ 5 0 % ,为有效 ,总有效率为 76 2 % ;CD4细胞计数上升 <10 %为无效 ,无效率为 2 3 8%。 5 2 4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 1log ,呈显效 ;38 1%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无变化或下降 <1log ,为有效 ;仅 9 5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上升 ,为无效。所有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改善。对照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呈稳定及上升状态 ,临床症状均未获改善 ,呈无效。结论 XQ 930 2对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以及病毒载量下降有效 ,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cART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和推广应用,HIV/AIDS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得到了显著延长[1]。然而,HIV/AIDS患者仍然面临着服药依从性差、耐药风险增加等问题[2]。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流行的重点地区之一[3]。凉山地区HIV/AID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仍有待提高[4]。同伴支持是指具有相似疾病、身体状况或经历的同伴教育员(简称同伴)主导的一种社会支持,这些人与被支持者更易产生共鸣,拉近距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2018—2022年初治HIV/AIDS患者基线特征,为预防和控制AIDS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2022年收治的初治HIV/AIDS患者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8—2022年收治的初治HIV/AIDS患者共8 881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9岁,占总病例数的71.83%;5年间年龄>50岁患者比例从8.05%上升至11.89%;患者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及以上为主且所比例逐年上升;患者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且所占比例例逐年上升;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比例从36.68%下降至34.94%;治疗前基线HIV载量<104 IU/μL患者比例从6.18%上升至10.88%。新报告病例中确证30 d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启动率为63.55%。调查的2 314例患者中性伴/配偶HIV检测率为58.56%。结论 深圳地区2018—2022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10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转归。结果:110例患者中机会性感染49例(44.5%),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26例(23.6%),HIV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ITP)20例(18.2%),药物相关骨髓抑制7例(6.4%),AIDS相关肿瘤及其他疾病8例(7.3%)。以血小板减少为HIV/AIDS首发临床表现者10例。82.7%(91/110)的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血液学异常,包括贫血(68.2%)或白细胞减少(58.2%)。81.3%的HIV-ITP患者对激素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敏感,治疗无效或复发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缓慢上升。结论:HIV/AIDS患者血小板减少常见病因有机会性感染、合并HBV/HCV感染、HIV-ITP、药物相关骨髓抑制等。HIV-ITP可为HIV/AIDS患者首要临床表现,其根本治疗措施为抗病毒治疗。血小板减少患者常同时合并贫血和(或)白细胞减少,多重血液学异常预示病情严重,需要积极处理原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HIV/AIDS病人)心理互助小组,探讨小组互助式团体心理干预对HIV/AIDS病人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在南昌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东湖门诊,将自愿参加的33名HIV/AIDS病人分成4个小组,每组8~9人,每组招募一名病友担任组长暨同伴教育员,在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经过培训的门诊医务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系列小组心理辅导活动。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团体活动成员自我评定问卷等评价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小组互助式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HIV/AIDS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同伴支持和社会支持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HIV/AIDS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BMI自我认知以及营养知识需求。方法在北京定点治疗医院的就诊或者咨询的HIV/AIDS患者中,通过非政府组织自愿参与问卷调查,并在医院内测量体重、身高。结果接受调查的HIV/AIDS患者获得有效问卷345份,被调查人群营养方面总的知晓率仅为35.4%(122/345),特别是针对HIV/AIDS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知晓率更低。有65.2%(225/345)的HIV/AIDS患者从没有接受过营养的培训或专业的营养宣教,69.3%(239/345)以上的HIV/AIDS患者愿意接受营养知识的教育。有49.9%(172/345)的HIV/AIDS患者BMI指数与自我认知一致,但超重和肥胖的男性认为自己不胖,消瘦的女性认为自己肥胖的认知错误更多。结论北京地区HIV/AIDS患者的营养知识及BMI指数自我认知状况令人担忧,但是他们对营养知识有需求,应加强对他们的营养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杭州市上城区HIV/AIDS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05-2019年上城区报告的HIV/AIDS患者信息,应用竞争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累积发生函数(CIF)用于计算艾滋病死亡累积发生率,竞争风险(F-G)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 399例HIV/AIDS患者,平均随访4.92人年。共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125例,病死率1.06/100人年。考虑竞争风险的情况下,采用CIF计算HIV/AIDS患者确诊后1、5、10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82%、5.32%、7.57%。F-G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细胞、确诊至首次治疗间隔时间、性病史为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杭州市上城区HIV/AIDS患者艾滋病相关病死率较低,生存时间较长。基线CD4细胞水平、确诊至首次治疗间隔时间及性病史在不同方面影响着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积极治疗性病,可延长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HIV感染/AIDS患者增多是近几年结核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17年全世界大约有30万例HIV感染/AIDS患者因并发结核感染而死亡~([1])。MTB是HIV感染/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致病菌,但是现在公众甚至于医务工作者对HIV并发MTB双重感染导致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或者根本没有认识,因此有必要郑重提请大家提高认识,加强对HIV并发MTB双重感染的全面认知与研究。在因HIV感染/AIDS死亡的患者中,30%~40%的患者死于结核病~([2])。而在HIV并发MTB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柳州市2008年开展随访管理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效果,为今后的随访管理工作指明重点方向。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中的信息,重点分析全年随访管理2次及以上的HIV/AIDS病人"个案随访表",比较首次和末次的个案信息,评价行为学改变情况。结果随访管理促进HIV/AIDS病人改变高危行为,使配偶检测率从35.2%提高至46.5%,子女检测率从14.8%上升至42.0%,CD4检测率从47.0%上升至56.1%,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比例从40.0%提高至56.5%,在发生性行为和吸毒时都能采取安全方式,前者采用安全套,后者参加针具交换或美沙酮维持治疗;随访管理使HIV/AIDS病人容易获得关怀和服务。结论通过对HIV/AIDS病人开展定期随访管理,降低他们继续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并控制艾滋病蔓延,提高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ART的应用,HIV/AIDS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在艾滋病治疗方案日趋成熟和全球艾滋病快速蔓延趋势得到遏制的背景下,HIV/AIDS患者与年龄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本文就HIV/AIDS患者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疾病整合干预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HIV/AIDS患者合并NCD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国产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吸毒成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的疗效及对治疗时机的探讨.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随访2004~2007年在北京佑安医院确诊并经抗病毒治疗的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114例,按照疾病进展将随访对象分成艾滋病组( AIDS)和HIV感染组(free of AIDS) ,所有患者均用3种抗病毒药物(奈韦拉平 司他夫定 拉米夫定)治疗,疗程48周.常规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CD4 T淋巴细胞数,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测定病毒载量. 结果 114例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CD4细胞数平均增加(182.39±90.70)个/mm3;其中35例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中85.71%病毒载量下降至50 copies/ml以下, 下降2.5个Log数;艾滋病组与HIV感染组治疗后3、6、9和12个月CD4 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HIV感染组病毒载量下降趋势较艾滋病组明显,但治疗12个月后 HIV感染组病毒载量较艾滋病组有反弹现象. 结论 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选用国产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奈韦拉平 司他夫定 拉米夫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且对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好于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访英见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4~5月,本人应英国艾滋病协会的邀请进行艾滋病防治研究的学术交流,此行的重点是关于抗HIV—1联合疗法.目前世界上已注册的抗HIV药物达三大类,共15种,从其中选择数种不同药物进行组合,用于HIV/AIDS的治疗就是抗HIV联合疗法,俗称“鸡尾酒疗法”.英国从1996年开始对HIV/AIDS普遍进行抗HIV联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根据英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统计,使用抗HIV联合治疗后,AIDS发病数下降3倍,AIDS死亡人数下降4倍.HIV感染者经治疗后,血液中的病毒载量迅速下降,CD_4细胞计数上升,呈现单纯带毒状态.我们落脚的伦敦展曦医院是英国艾滋病中心所在地,在医院长期诊治的HIV/AIDS患者达2000余人,自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初步观察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筛选我院门诊确诊的HIV/AIDS患者,接受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期间CD4+ T细胞计数、CD4/CD48比值、HIV载量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病毒抑制率为62.96%,24周和48周时分别为92.31%和100%;CD4+ T细胞计数在治疗12周时上升为(340.53±235.39)个/μl,24周时上升为(430.26±291.71)个/μl(P均<0.05);治疗前44.44%的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其治疗前升高的炎症因子在治疗后均逐渐下降。结论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治疗初治的HIV/AIDS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病毒抑制率,尤其可以作为晚期患者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口腔医学国内学生和留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态度并且进行比较,获得他们对艾滋病相关教学的需求及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108名国内口腔医学生(简称国内学生)及28名海外口腔医学留学生(简称留学生)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国内学生和留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均有一定的认识。100%的国内学生、89.3%的留学生知晓性、血液、母婴是HIV传播的途径。艾滋病的口腔表现中知晓率较高的病种依次为卡波西肉瘤、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其中国内学生对三种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3.0%、82.0%、77.0%;留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17.9%、35.7%、25.0%。对待HIV/AIDS病人的态度比较保守。愿意为HIV/AIDS病人治疗口腔疾病的国内学生和留学生仅38.9%、42.9%。经健康教育后愿意提供治疗的国内学生的比例上升到63.9%。结论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是提高口腔医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南宁市西乡塘区第五轮全球基金Mtb与HIV双重感染项目2006至2010年间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上报的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季报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西乡塘区3821例结核病患者进行了HIV抗体筛查, 对可随访的4085例HIV感染和(或)AIDS患者开展结核病筛查。 结果 进行HIV抗体筛查率为72.5%(3821/5272);检测出HIV阳性70例,HIV阳性检出率1.8%(70/3821)。可随访HIV感染和(或)AIDS患者筛查率92.2%(4085/4431);发现结核病686例,检出率为16.8%(686/4085)。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南宁市西乡塘区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265例,治愈率为7.6%(20/265),完成疗程率为44.5%(118/265),治疗成功率为52.1%(138/265),死亡率为24.5%(65/265),丢失率为23.4%(62/265)。 结论 要加强对HIV感染与AIDS患者的随访,以及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减少丢失率。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原因一是感染者经过6~12年的潜伏期后变老了,二是老年人发生不安全高危性行为人数增多了,使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命,防止二代传播~([2]),保护大众人群,均有重大意义。老年HIV/AIDS病人是艾滋病防治的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20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后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 999~2 0 0 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中药治疗的2 0 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1 )病毒载量(VL)的变化:接受治疗的2 0 0例中,VL下降超过1log 2例(%) ,VL下降超过0 .5log 1 8例(9%)。(2 )CD+ 4 细胞数的变化:在CD+ 4 ≥2 0 0 /μl的1 2 9例患者中,治疗后5 6例(43. 4%)患者的CD+ 4 细胞数上升>5 0 /μl;在CD+ 4 细胞数<2 0 0 /μl的71例患者中,只有6例(8 5 %)CD+ 4 细胞数上升>5 0 /μl。同时,有85 %的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后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中药能部分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但在病毒抑制方面的作用较弱。中药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晚期治疗则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8.
HIV/AIDS患者的真菌感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2 4例HIV/AIDS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 4例HIV/AIDS真菌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护理治疗治愈好转者1 4例(58.33 % ) ,死亡6例(2 5 .0 0 % ) ,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1 6 .67% )。结论 真菌感染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感染之一,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是可以促进其康复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丹东市1996—2017年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6—2017年,丹东市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751例,其中HIV感染者546例,AIDS患者205例,累计死亡175例。2007—2017年HIV感染者的AIDS转化率从20.00%降至6.04%。HIV/AIDS报告病例中20~55岁青壮年占86.58%, 2013年后,18~34岁青年报告感染率最高;男性病例占86.42%;初中以下文化者占67.11%;单身(未婚/离异/丧偶)人群占83.22%;性传播感染占73.50%,其中同性性传播报告病例占当年报告病例的比例由2007年的16.67%升至2017年的52.94%。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病例占所有报告病例的36.88%(277/751),来自其他疾病就诊者检测发现的病例比例近年有上升趋势。结论 HIV感染者AIDS转化率呈现下降趋势,单身、青年、男性,家庭式作业及服务行业人员为开展AIDS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在继续加强对男男性接触者等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基础上,扩大检测范围,同时加强初中学校AIDS防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为HIV/AIDS合并HCV感染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167例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患者(HIV/HCV组),接受HAART治疗2-5年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频率、严重程度,以同期264例HIV/AIDS患者(HIV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167例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163例(97.6%)出现疲乏症状,163例(97.6%)发生胃肠道反应,107例(64.1%)出现肝功能异常,98例(58.7%)出现血脂升高,83例(49.7%)出现药物性皮疹,56例(33.5%)出现腹泻,52例(31.1%)出现贫血。与HIV组相比,HIV/HCV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频率较高(P<0.05),但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频率及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在HAART过程中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合并HCV感染时更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选择HAART方案时应尽量选择肝毒性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