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扁桃酸对感染小鼠腹水中弓形虫速殖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扁桃酸的杀虫机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扁桃酸对感染弓形虫小鼠治疗24h、72h和死亡后弓形虫速殖子的超微结构变化,扁桃酸20mg/ml,0.25ml/只,2次/d经口灌服和经尾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同时用乙胺嘧啶5mg/ml,0.25ml/只,1次/d作为药物对照。结果显示,扁桃酸在不同时期对弓形虫的超微结构均有破坏作用,且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其杀虫作用增强。扁桃酸主要破坏虫体的细胞膜、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棒状体和内质网等,致密颗粒减少或消失。虽然乙胺嘧啶较扁桃酸对虫全的破坏程度稍强,但乙胺嘧啶在杀灭虫体的同时也破坏了腹水中正常细胞,而扁桃酸对正常细胞几乎无损伤。结果表明,扁桃酸的杀虫机制主要是破坏虫体细胞膜、细胞器和染色质,从而破坏了虫体赖以生存的理化环境和物质能量的代谢,破坏了虫体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抑制虫体  相似文献   

2.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弓形虫速殖子呈半月形或香蕉形,虫体表膜分两层。前端有极环和类锥体:极环由内膜增厚形成,类锥体则是一中空的圆锥状结构,它由斜向走行而排列整齐的纤丝组成。22根膜下微管起始于极环而分布至虫体后端。棒状体从类锥体向后延伸至核前沿,其切面呈腺体样结构.棒状体可能具分泌功能.类锥体则与虫体侵入宿主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3.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即双氢青蒿素治疗组(A组)、双氢青蒿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组(B组), 以及感染对照组(C组)。每鼠腹腔注射感染2×103个弓形虫速殖子。感染8 h后,A组灌服双氢青蒿素75 mg/(kg·d), 间隔12 h再给药1次;B组同A组,另于感染24 h后灌服阿奇霉素200 mg/(kg·d)1次。A、B两组均连续给药4 d,双氢青蒿素间隔12 h给药1次,阿奇霉素间隔24 h给药1次。C组不给药。治疗后(即于感染96 h后),分别随机从各组取 1只小鼠解剖,抽取腹水,分离弓形虫速殖子。常规制备透射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弓形虫速殖子均出现水肿,细胞膜结构模糊,局部断裂或破损。细胞质脂滴增多、形成空泡。而感染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4.
松萝酸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的体外实验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松萝酸在试管内杀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松萝酸(终浓度5-50μg/ml)加入小鼠腹水中(含虫1×106个/ml),以螺旋霉素作对照。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将药物作用4h的速殖子接种于小鼠以观察虫体能否复苏。结果:经10μg/ml松萝酸作用30min,即可见速殖子的棒状体后段中央部分被溶解,细胞膜相结构和子虫的细胞膜断裂。经50μg/ml松萝酸作用4h的虫体在小鼠体内未能复苏。螺旋霉素的杀虫效果不及相同浓度的松萝酸。结论:松萝酸在体外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杀灭作用,可以抑制速殖子的侵袭力和繁殖。该药的杀虫力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趋势。松萝酸的杀虫效果优于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内以速 殖子和缓殖子两种滋养体形式存在克勤克俭 机会致病与速 殖子和缓殖子之间的互相转换密切相关,揭示此转换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和慢性感染,本对近年来有关这种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内以速殖子和缓殖子两种滋养体形式存在。其机会性致病与速殖子和缓殖子之间的互相转换密切相关,揭示此转换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和慢性感染。本文刈近年来有关这种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右旋松萝酸在体外抗RH株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 方法 实验设右旋松萝酸组、乙酰螺旋霉素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再设4个浓度组,于1 ml弓形虫速殖子悬液(1×106个/ml)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10、25和50 μg/ml右旋松萝酸或乙酰螺旋霉素;后两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1% DMSO;每组15管。作用1、2和4 h后,取弓形虫悬液涂片,台盼蓝染色,光镜观察记数。将各组作用4 h的弓形虫悬液洗涤后,接种昆明小鼠,作再转种试验,观察弓形虫速殖子复苏情况。同时将洗涤后的虫体接种于制备的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观察虫体侵袭力。 结果 10、25和50 μg/ml右旋松萝酸组作用4 h,弓形虫速殖子台盼蓝着色率达100%,部分虫体肿胀,两端变圆,细胞质内出现颗粒,细胞核深染。各浓度的乙酰螺旋霉素组弓形虫速殖子变化与右旋松萝酸组相似,仅50 μg/ml组作用4 h后台盼蓝着色率达100%。再转种试验结果显示右旋松萝酸组仅5 μg/ml组小鼠于接种后第8~9天死亡,腹腔液见大量弓形虫速殖子;其余各组小鼠大多存活至再次转种,且腹腔液均未见弓形虫速殖子。但乙酰螺旋霉素各浓度组小鼠均于接种后6~8 d死亡,腹腔液见大量虫体及假包囊。右旋松萝酸5 μg/ml组,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大鼠心肌成纤维样细胞,会形成假包囊,其余组均为阴性。但乙酰螺旋霉素、生理盐水和DMSO组速殖子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感染。 结论 右旋松萝酸在体外有较强的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  相似文献   

8.
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且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民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扁桃酸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进行实验治疗,动态观察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腹水中弓形虫数量的变化、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小鼠感染弓形虫24 h 、72 h 将小鼠解剖及小鼠发病死亡后取小鼠腹水,分别计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时间腹水中弓形虫数,并将腹水涂片做Giemsa 染色,光镜下观察虫体结构变化及用腹水制作电镜切片。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3 个不同时间腹水中弓形虫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 P< 0.01) ;光镜观察可见试验组小鼠腹水中弓形虫形态异常,虫体肿胀,胞膜破裂,胞质减少,胞内出现空泡,胞核染色质疏松、聚集成块,核内出现空泡;电镜观察可见虫体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均可感染,引起人畜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属机会致病原虫,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弓形虫可造成严重危害。与其它原虫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虫体能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宿主免疫系统对弓形虫的识别也主要在表膜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孕期感染弓形虫对子代鼠发育、寿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RH株弓形虫腹腔感染孕中期鼠(d10),分娩后观察记录子鼠发育过程中体长、体重、寿命;给予实验目的要求的干预措施,观察智力发育情况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弓形虫轻感组、重感组、对照组孕鼠分娩子鼠体长差异无显著性,体重、寿命、智力发育有差别;重感组子鼠寿命明显短于对照组和轻感组。轻感组子鼠智力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子鼠智力可以通过干预措施达到正常或得到改善,其他组无明显变化;受到再攻击感染时,重感染组子鼠感染率显著高于轻感组和对照组,且与IgG含量成反比。孕期弓形虫重度感染使子鼠抗感染能力下降,但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孕期感染弓形虫出生子鼠体重、智力、免疫功能降低,寿命缩短,与感染剂量大小有关。对体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体脏器的动态分布,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10^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4、6和8d,取肝、脾、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  相似文献   

13.
经口感染弓形虫诱导的小鼠肠道粘膜T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小鼠肠道粘膜组织诱导部位与效应部位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 方法 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灌胃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5×104个/只,对照组给予等体积PBS。于感染后第2、4、6、8、10 d分别处死小鼠,分离Peyer's patches(PP结)、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 、CD8 T细胞亚群。 结果感染组小鼠PP结CD4 T细胞有随感染天数增加呈升高趋势,第6、8、10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 T细胞亦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 /CD8 比值第6 d起增高(P<0.05),第8 d最大(P<0.01),第10d回落(P<0.05)。MLN中T细胞亚群有较弱增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IEL CD4 、CD8 T细胞在第6、8、10 d均增高,其中CD8 T细胞增高显著(P<0.01);CD4 /CD8 比值第6 d开始下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诱导部位PP结CD4 T细胞明显增高,诱导对弓形虫抗原的处理、提呈作用;效应部位IELCD8 T细胞增殖明显,在清除虫体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昆明种孕鼠尾静脉注射弓形虫NT强毒株滋养体孵育液,于注射后第2、4、8、12、24、48、72h分批处死,动态观察孕鼠各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在肺、肾、肝、脾、心等脏器的实质细胞核内或胞浆内均发现弓形虫,引起的病理变化均为非特异性,表现为实质细胞的轻度变性、坏死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本实验结果提示在积极预防、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胎儿发育异常的同时,对母体各脏器的功能、形态学变化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降低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BALB/c小鼠经口感染(灌胃)弓形虫速殖子后肠液IgA抗体分泌的动态变化及肠道粘膜组织诱导与效应部位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方法 将6~8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经口感染(灌胃)弓形虫RH株速殖子5×104个/只,对照组给予等量PBS.于感染后第2、4、6、8、10、13、16、19、22、25 d处死小鼠,每次5只.收集各时间点肠道冲洗液,用ELISA法测定肠液IgA水平;分离第2、4、6、8、10 d Peyer's Patches(PP)、肠系膜淋巴结(MLN)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制备悬液并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在感染后第4、6、8、13 d实验组的肠液IgA抗体分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PP结CD4+T细胞水平在6、8、10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D4+/CD8+比值在6、8、10 d显著升高(P<0.05).肠系膜淋巴结的CD4+、CD8+及CD4+/CD8+比值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感染后第6、8、10 d,效应部位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CD8+T细胞增高显著(P<0.01)、CD4+/CD8+比值倒置(P<0.05).结论 经口感染弓形虫BALB/c小鼠的肠道产生高水平的IgA抗体,作为局部首道屏障,发挥着重要的抗虫作用.诱导部位PP CD4+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诱导对弓形虫抗原的处理提呈作用;效应部位IEL CD8+T细胞亚群增殖明显,在清除虫体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LIT对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激光照射弓形虫速殖子(LIT) 的免疫保护力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方法: 应用4.5 WLIT免疫ICR小鼠,并用活体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观察LIT抗虫效果。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测定T淋巴细胞CD4+ /CD8+ 亚群及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LIT免疫的小鼠具有抗急性弓形虫感染的能力, 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并能导致机体CD4+ 、CD4+ /CD8+ 显著升高及特异性IgG抗体产生。结论: 4.5 W LIT经腹腔免疫接种小鼠, 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 并能特异性地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蒿甲醚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用药后弓形虫速殖子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虫体细胞膜、核膜断裂;线粒体肿胀,呈空泡变性或嵴凝集均质化;内质网扩张;棒状体及致密颗粒显著减少;甚至出现细胞核碎裂、溶解,胞质内基质破坏溶解呈大空泡,细胞成分可由细胞内脱出,整个虫体固缩或溶解死亡。  相似文献   

18.
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细胞免疫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早期细胞免疫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测定等方法。结果:小鼠感染弓形虫早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血清中TNF含量增高,IgG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小鼠感染弓形虫早期,其抵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存在着协同作用,且细胞免疫较体液免疫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