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的改变。方法:30例行左前降支(LAD)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在术前72h内、术后72h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短轴二尖瓣切面和乳头肌切面的二维图像中获取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后间隔等节段的解剖M-型超声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30例患者术后72h内检查显示,LAD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收缩期增厚率较术前显著增高。25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LAD对应节段的术后72h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并维持至少3个月;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准确评价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M)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室壁运动的改变.方法 本组45例,为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PTCA的患者,在手术前72 h、术后72 h以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MM测量左室短轴基底段(二尖瓣水平)和中段(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结果 45例患者术后72 h及术后3个月检查显示,LAD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PTCA及支架置入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且采用AMM测量对应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能准确评价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方法两个月内两次测量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观和乳头肌水平观的6个节段以及心尖四腔观的4个节段的室壁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度、舒张期末厚度和收缩期增厚率。结果两次测量结果显示,左室壁所有各节段的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度、舒张期末厚度和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的平均值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定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等指标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因此有可能用于准确定量分析左室壁节段性运动。  相似文献   

4.
解剖M型超声技术又称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即M型扫描线可在360°范围内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位置取样,在任意方向获取心脏结构的M型超声心动图运动曲线,从而对所观察到的心脏结构运动信息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本组应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87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各节段运动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改变。方法:22例接受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前72小时内、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行QTVI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2小时内LAD对应节段(室间隔中段和心尖段,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室间隔中段和前壁基底段的收缩波达峰时间(Q-Sm)显著缩短。在完成3个月随访的15例患者中,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的LAD对应节段Sm均较术前显著增高,术后72小时内和3个月时的Sm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显著改善,超声QTVI技术能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心肌梗死(心梗)后局部室壁运动参数,探讨变化规律。 方法检测40例冠心病心梗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的局部室壁运动参数,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厚度、运动幅度、时间、速度、加速度并计算室壁增厚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心梗组除时间参数外余参数均有明显差异;心梗组梗死区相对的非梗死区局部室壁运动参数与正常对照组对应的室壁运动参数相比,除室壁运动幅度外,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局部室壁运动各种参数,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室壁运动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障碍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节段性和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对68例冠心病和16例扩心病患左室壁16个节段的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左室壁相应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受累节段心肌室壁运动参数有程度不等的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扩心病组中62%病例左室壁所有节段运动参数减低,38%的病例部分室壁运动参数减低。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可定量检测左室壁各节段的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对节段性和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解剖M型超声(anatomical M mode E-chocardiography,AMM)是一项新的后处理技术,可在360°任意放置旋转取样线,是以固定取样点进行M型测量及室壁运动分析的新技术,有较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全方位地对所有室壁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并支架置入(PTCA 支架置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16例因单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而接受PTCA 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证实拟研究的心肌节段为存活心肌后,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介入治疗血管供血区--PCI区)及远离PCI区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Sa)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并将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个月上述参数与18名健康人相应心肌节段速度比较.结果(1)PCI区心肌:Sa、Ea于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心肌,治疗后(1周,1周至1个月)明显增快,至治疗后1个月达到正常值水平;(2)远离PCI区心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Sa、E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PTCA 支架置入治疗后1个月内,PCI区心肌运动明显改善,且呈进行性经过.QTVI作为一种分析室壁运动的新技术,能够定量分析治疗前后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定量评价PTCA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灌注恢复的特性。方法选择45例接受PTCA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20例和心肌梗死组25例,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将采样容积置于PTCA支架置入血管所对应的供血心肌节段及二尖瓣环,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Ve/Va、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充盈波的加速度时间(EAT)及减速度时间(EDT),于手术前、术后3d、1个月和3个月观察DTI所测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心脏整体的舒缩功能两组二尖瓣环DTI的Vs、Ve和Ve/Va在术后增高,EDT下降,Ve/Va在术后3d即开始增高。Vs与左室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r=0.656,P=0.021;(2)心肌局部的舒缩功能心肌梗死组和心肌缺血组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出现相应节段Vs、Ve及Ve/Va增高,EDT和EAT下降。结论二尖瓣环的Ve/Va是反映PTCA支架置入术后心脏整体灌注改善的早期指标,Vs的增高是PTCA支架置入术后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恢复的标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的局部及整体心肌血供的恢复时间各具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左室肌回声及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对33例择期行PTCA 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用HP 5500型超声诊断仪,于PTCA术前及术后3天、1~3个月对胸骨旁乳头肌短轴切面的前间壁、下壁、后壁、侧壁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各节段的室壁运动情况、声学密度一背向散射积分(AD-IBS)检测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平均值及其标化值,心肌整层及心内外膜下心肌层的周期变化幅度并计算跨壁梯度指数。结果:左室存活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值于术后3天就有了改善,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检测,左室存活心肌回声及收缩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PTCA能够有效地挽救存活心肌,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能够为早期检测存活心肌及早期评价或预测PTCA疗效提供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的曲线解剖M-型(Curved Anatomical M-Mode,CAMM)技术对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室壁运动进行分析,评价CAMM技术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CAMM模式,分析心肌梗死区域和周围正常心肌在心动周期内各个时相的彩色运动带的颜色及对应的心电时相。 结果心肌梗死区域心肌运动呈多种表现,综合归纳为:(1)红、蓝色彩带颜色黯淡,收缩期及舒张期内各时相分界不清;(2)收缩期与舒张期红、蓝色带倒错;(3)收缩期或舒张期彩带中夹有细带状杂色。 结论CAMM技术为分析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室壁运动异常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且较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24例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3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术前(平均4±3天)、后(平均4±2天)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功能,结果显示.PTCA成功20例(管腔狭窄由94.l±4.6%降至17.5±13.9%),其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提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对患者有明显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作用,将51例首次心肌梗塞患者分为两组:PTCA组(25例PTCA成功患者)和对照组(26例未行PTCA患者)。对PTCA组患者于术前(4.8±4.3天)、随访则(术后6.3±1.5月)及对照组患者予相问时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PTCA组患者术后随访期左室容量减小、在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左室舒张功能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TCA组随访期左室容量较小.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能明显阻止左室重构,具临床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对29例首次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5.8±3.8周行PTCA,并于术前(平均4.8±4.3天)、术后早期(平均4.5±2.6天)和随访期(术后6.3±1.5月)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功能。结果,PTCA成功25例(管腔狭窄由94.1±4.6%降至17.5±13.9%);其术后左室容量明显减小,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提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对患者具明显的临床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后患生活质量的现状并调查影响患生活质量的因素,以有助于健康服务指导患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首次接受PTCA加支架置入术治疗、出院2个月及以上,于2003年2月~4月到我院介入及心内科主任专家门诊随访的60名患,采用MOS SF-36测评患的生活质量。结果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患总体生活质量在中高水平。生活质量的9个维度中精神健康得分最高,其次为情感职能,精力和躯体疼痛,而一般健康状况和自我报告的健康变化得分最低。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患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史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关心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患的治疗效果,更要关心疾病和治疗对患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6例接受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行为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均院外随访。结果:经6个月观察,干预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1),良好生活方式、药物依从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情绪障碍及提高其药物治疗依从性,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植入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 68例已行PT CA和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 ,其中 82处病变进行PTCA术 ,76处病变植入支架 ,2例术后 1个半月至 4月再发心绞痛 ,1例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下腹腔血肿 ,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