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表明,毛茛甙对KB细胞、Bel_(7402)细胞的IC_(50)分别为0.21和0.35 μmol/L;对细胞大分子物质的生物合成以抑制DNA合成最强(IC_(50)=0.35μmol/L)。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至少有两种机制参与毛茛甙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抑制DNA聚合酶作用下的DNA合成;促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毛茛甙全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政  周瑾  黄量 《药学学报》1989,24(3):182-188
本文报道用天然D-甘露醇为原料,合成了天然(-)毛茛甙。用NaIO_4或Pb(OAc)_4氧化1,2;5,6-二缩丙酮甘露醇(3),得到所需的2,3-缩丙酮-D-甘油醛(4)。经Wittig反应得到以顺式异构体(7)为主的产物。考察了不同溶剂对该反应立体化学的影响。建立了测定及分离顺、反异构体的方法。7在酸催化下水解并环合得光活的毛茛甙元(8),8与溴代乙酰葡萄糖缩合,再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水解除去乙酰保护基,完成了天然毛茛甙立体选择性合成。从原料甘露醇经各中间产物均按重结晶产品计算,总收率达15%。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毛茛甙可显著抑制MMC和MMS等诱变剂对沙门氏菌TA100和TA102回复突变作用;对MMC诱发的小鼠PEC徽核抑制率达56.5%。代谢研究表明:毛茛甙抑制DNA生物合成的作用可被肝微粒体酶和胞浆液分别降低46和12%;RP-HPLC测定显示,体外毛茛甙可被肝微粒代谢转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毛茛甙可显著抑制MMC和MMS等诱变剂对沙门氏菌TA_(100)和TA_(102)回复突变作用;对MMC诱发的小鼠PEC徽核抑制率达56.5%。代谢研究表明:毛茛甙抑制DNA生物合成的作用可被肝微粒体酶和胞浆液分别降低46和12%;RP-HPLC测定显示,体外毛茛甙可被肝微粒代谢转化。  相似文献   

5.
白头翁中毛莨甙及合成毛茛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琴  刘爱茹  徐礼燊 《药学学报》1990,25(12):932-935
白头翁为毛莨科属植物Pulsatilla chinensis,以根入药,其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杀灭阴道滴虫等作用,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治疗。白头翁中主要成分有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系由毛莨甙(ranunculin)酶解而得]、白头翁素(anemonin)等,其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通关藤新甙B的提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昭珂  吴春霞 《海峡药学》2009,21(11):34-37
目的研究乌骨藤中的有效成分通关藤新甙B提取分离工艺,并对其进行系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及结果采用硅胶柱分离的方法,从乌骨藤中提取分离通关藤新甙B,经HPLC测定,得到含量达到99.16%的产品,收率1.75%,含量达到90.2%的产品,收率为5.8%;采用MTT法,测试通关藤新甙B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低分化胃腺癌BGC-823、低分化胃癌MKN-45、恶性黑色素瘤A375、结肠腺癌LoVo、直肠腺癌HR-8348、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通关藤新甙B对人胃癌SGC-7901等10株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活性,其活性超过消癌平注射液和乌骨藤甾体总甙,是消癌平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金丝桃甙镇痛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小鼠光热辐射甩尾模型证明,低钙和高钙分别能增强和拮抗Hyp的镇痛作用。在痛介质诱发传入神经放电的模型上,同样证明低钙或高钙能显著加强或拮抗Hyp对组胺和氯化钾诱发神经放电的抑制作用。促进Ca2+内流的A23187几乎完全拮抗Hyp的末梢镇痛作用,并且在蛙坐骨神经标本上,Hyp可抑制KCl诱发的Ca2+内流。提示Hyp的镇痛作用与减少感觉神经末梢Ca2+内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丝桃甙中枢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丝桃甙5μg/只(20g)侧脑室注射,经小鼠甩尾试验,热板法测痛,证实其有显著的中枢镇痛作用,其作用效价强度约等吗啡的1/20;相当于外周给药(腹腔给药)的100倍。用放射免疫法测得各脑区亮氨酸脑啡肽与金丝桃甙镇痛作用无关,纳络酮亦未能拮抗金丝桃甙的镇痛作用,但侧脑室注射CaCl_2和EGTA可分别拮抗和增强金丝桃甙的镇痛作用,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金丝桃甙产生镇痛作用时,小鼠脑内Ca~(2+)含量显著地减少。提示金丝桃甙中枢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脑内Ca~(2+)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花夹竹桃甙及其与氮芥合用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花夹竹桃甙(thevetoside,TS)属强心甙类药,1.5 mg·kg~(-1)·d~(-1)ip治疗小鼠腹水瘤H22,EAC,P388及实体瘤S180,U14,Lewis肺癌,仅对实体瘤有效,抑瘤率为48.7%—56.7%。TS与轻度抑瘤作用剂量(0.3,0.5或1.0 mg·kg~(-1)·d~(-1))的氮芥合用,抑瘤活性高于单独给药组,能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延长率达到82.4至>122.1%;对实体瘤的抑瘤率为65.6%—72.5%  相似文献   

11.
阿霉素与胃癌单克隆抗体交联物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葡聚糖法制备了阿霉素(ADM)与胃癌单克隆抗体(MoAb)3H11的交联物3H11-DEX-ADM,ADM与3H11克分子比为73:1。经ELISA法测定,交联物的抗体活性保留86%。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3H11-DEX-ADM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杀伤作用比游离ADM明显增强,其IC50分别为1.0μg/ml及3.75μg/ml。在荷瘤裸鼠治疗实验中3H11-DEX-ADM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抑制率为51.5%(P<0.05),明显高于ADM组及其非特异性抗体交联物(NI gG-DEX-ADM)组,后者的抑制率分别为21%及24%。表明3H11-DEX-ADM对肿瘤具有选择杀伤作用。将3H11-DEX-ADM与丝裂霉素C(MMC)-3H11交联物(3H11-HSA-MMC)联合应用,细胞素实验未能显示协同或相加作用;游离ADM与MMC联合亦呈相似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盐酸三环哌酯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原位灌流肝脏、整体实验和大鼠肝脏微粒体酶制备对盐酸三环哌酯(TCPN)的代谢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经大鼠原位肝脏灌流后,灌流液经提取和HPLC分离制备,得到两个代谢产物。经MS,NMR,IR和UV鉴定,证明产物I是TCPN氮上脱甲基的产物,产物I是TCPN苯环羟化的产物。从大鼠igTCPN后的尿中及在TCPN和肝脏微粒体的温孵液中均得到产物I和产物II,提示TCPN的代谢转化主要由大鼠肝脏微粒体酶催化。以[3H]QNB为配体对TCPN及其代谢产物的受体结合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物I和产物I与M受体的亲和力分别是TCPN的1/20和1/50。  相似文献   

13.
半边旗5种成分体外细胞毒活性比较及构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用多种人癌细胞株以MTT试验,体外筛选半边旗抗肿瘤活性成分。结果显示:化合物5F,6F,A及半边旗乙醇提取物PSE对5种人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6F的活性最强,其次是A,5F,而化合物4F和B对5种细胞均无细胞毒活性。分析它们的构效关系可以推测,α-β-亚甲基环戊酮结构是其活性部位,结构中羟基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可以影响化合物的活性强度。  相似文献   

14.
顺铂聚乳酸微球的药物释放特性及肝动脉栓塞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顺铂聚乳酸微球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和家犬肝动脉栓塞研究。该微球粒径范围为50~200μm,平均粒径为115.76±35.94μm,顺铂含量为37.16%(W/W);体外药物释放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肝动脉栓塞后8h,肝组织顺铂浓度高达21.55±12.18μg/g,明显高于肝动脉灌注顺铂组:3.16±0.09μg/g(P<0.05);肝动脉栓塞组的顺铂血浓峰值、各取血点浓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皆低于肝动脉灌注顺铂组。可望达到提高栓塞部位的药物疗效,降低全身毒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阳  陈琼华 《药学学报》1986,21(10):748-752
用离心薄层层析法从灌胃大黄素甲醚的大鼠和小鼠尿中分离了六种代谢产物。经质谱、高效液相色谱及光谱测定并与部分标准品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大黄素、大黄酚,3-羟甲基-1,6,8-三羟基葸醌,3-甲酰基-1,6,8-三羟基蒽醌,3-羧基-1,6,8-三羟基蒽醌,3-羧基-6-甲氧基-1,8-二羟基葸蒽。大鼠和小鼠肝匀浆9000×g上清液的体外代谢实验也获得了与上述前五种相同的代谢产物。实验表明大黄素甲醚在C-6位可脱去甲基或甲氧基,在C-3位的甲基可相继氧化为羟甲基、甲酰基和羧基等极性更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将无环鸟苷(acyclovir,简称ACV)2’位羟基分别与月桂酰氯或棕榈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亲脂性前体药物无环鸟苷月桂酸酯和无环鸟苷棕榈酸酯(分别简称为C12-ACV和C16-ACV),使脂质体包封率从ACV的29.9%提高到C12-ACV的95.6%和C16-ACV的97.1%;漏泄实验表明在4℃透析60h后,一半以上的ACV从脂质体中漏泄,而C12-ACV和C16-ACV的滞留率分别为70%和80%;体外抗疱疹病毒的试验中,在最低试验浓度0.044μmol/L时,ACV不显示抗病毒活性,而C16-ACV脂质体抑制细胞病变率达75%,说明前体药物通过与脂质体脂膜的结合增加了药物的进入细胞能力,从而提高了ACV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