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帆  樊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08-108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检测水平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上已确诊为CHF的患者共186例,分为Ⅱ级心力衰竭组58例,Ⅲ级心力衰竭组67例,Ⅳ级心力衰竭组61例,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血浆BNP水平。结果血清FT3Ⅳ级心力衰竭组均低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P<0.05),Ⅲ级心力衰竭组低于Ⅱ级心力衰竭组(P<0.05);血浆BNPⅣ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Ⅲ级心力衰竭组(P<0.05);Ⅲ级心力衰竭组高于Ⅱ级心力衰竭组(P<0.05);FT4、TSH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HF患者中联合测定血清FT3与血浆BNP水平能更好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天津医药》2003,31(11):729-729
心力衰竭是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一个常见并发症 ,在临床上其范围包括轻度心力衰竭 (HF)至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 (MI)可因舒张功能障碍、收缩功能障碍、力学性并发症或心外情况而引起心力衰竭。大多数研究是研究MI后 (包括所有有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影响。然而将有休克及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列于一类会混淆临床病程 ,尤其是对轻度至中度心力衰竭的总结。例如 ,在一项大型研究中 ,只有7 2 %MI患者发生最严重类型的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 ,而它却占30天全部死亡的58%。此外 ,以前的研究趋向于集中在MI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内科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状况、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50例)和非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98例),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症状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在50%及以上;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6±10.4)岁,显著低于观察组(72.4±1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采取logisitic回归分析法,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糖尿病、呼吸衰竭、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肾功能不全,均会加剧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结论: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时,应结合心力衰竭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不断强化相关监测,并采用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便将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更好地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10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素(TT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素(TSH)结果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素T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低T3综合征的老年CHF患者心力衰竭程度严重.结论 在早期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T3水平是降低的,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的变化,探讨sST2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患者70例,将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心律失常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sST2、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sST2、BNP水平及LV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级别越高,血清sST2、BNP水平及LVMI也越高。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与BNP、LVMI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sST2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研究心力衰竭时血浆BNP的变化及其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76例(38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及38例对照者)血浆BNP浓度。结果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3),且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其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8)。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E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减低NT-proBNP值(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指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HR),血压(SBP、DB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中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加倍他乐克)和对照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右室心功能,使HR,PASP(右室后负荷)显著降低;SV,CO,CI及LVEF明显提高P1<0.05P2<0.01P3<0.05P4<0.01结论倍他乐克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住院率和心力衰竭进展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宽度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的相关性,评价其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心力衰竭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入选152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152例患者分别测定心电图的QRS的时限、血浆BNP、左室舒张末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EF),并根据QRS的时限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增宽≥120 m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QRS时限正常组中脑利钠肽与QRS的时限异常组中脑利钠肽两两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宽QRS(时限≥120 ms)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明显高于QRS正常者,用于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浆BNP浓度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清BNP的含量与心力衰竭高度相关,对心力衰竭诊断、判断其严重程度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方法 4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DHF组),同期48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SH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结果 DHF主要为Ⅰ度心力衰竭,SHF主要为Ⅱ、Ⅲ度心力衰竭,通常DHF对比SHF明显要轻,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F在治疗时应注意对症治疗、原发疾病治疗及病理机制治疗,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纳肽(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4例COP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64例,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的患者70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AECOPD组及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并比较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AECOPD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AECOPD组(P<0.01),并且两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经治疗后NT-proBNP浓度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在COPD合并心力衰竭中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也可作为治疗结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在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过程中应用呼吸机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伴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尿毒症伴发心力衰竭患者50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结果 50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收缩压、肌酐(Scr)、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钾(K+)水平等生化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变化,心力衰竭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8.18%,其中45例(90%)患者心功能改善达2级以上;4例(8%)患者心功能改善达1级以上;1例(2%)患者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伴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是纠正尿毒症伴发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及门诊选择5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即刻采集血标本以备血浆检测BNP、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并以超声诊断仪采用辛普森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患者脑钠肽(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存在良好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钠血症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针对性纠正低钠血症。结果心功能Ⅱ+Ⅲ级患者中并发重度低钠血症和中度+重度低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P<0.05);血钠浓度≥110mmol/L(轻、中度)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血钠浓度<110mmol/L(重度)患者(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级别越高,低钠血症越严重,低钠血症及其程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肌钙蛋白Ⅰ(cTnI)、降钙素原(PCT)和脑钠肽(BNP)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及单纯肺炎患者各170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D-Dimer、cTnI、PCT、BNP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清D-Dimer、PCT、cTnI、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Dimer、PCT、cTnI、BNP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802、0.836、0.763、0.858,其中D-Dimer、PCT、cTnI、BNP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其灵敏度为76.4%,特异度为88.5%。结论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Dimer、PCT、cTnI、BNP水平较单纯肺炎患者明显升高;D-Dimer、PCT、cTnI、BNP联合检测提高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断的准确性,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尽早发现及治疗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取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护理,30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及卡维地洛,并给予相应护理,共观察治疗护理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可以明显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提高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脑纳素(BNP)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DHF)的诊断、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和50例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室壁厚度、心排血量、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房缩期峰值流速值。按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心力衰竭组抗心力衰竭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各项心脏指标。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心脏结构改变呈正相关;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BNP水平减低,与心脏结构改善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醛固酮拮抗剂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之后第3个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药物。本研究就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使用,进一步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电解质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