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动过缓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致有症状者,临床上老年人的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常见病因首推冠心病。笔者近2年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人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隋况,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9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74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心律失常纠正,5例死于肺心病重度心衰伴心律失常。结论老年人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基本因素是心脏的器质性损害和心肌代谢紊乱,而合并感染、心衰、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是诱因,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应该积极应用小剂量药物做好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做好监测,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人,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在老年人中很普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引 起猝死.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及服药依 从性,而目前应用于老年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致心律失常效应,对 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心律失常与中医的"怔忡"相似,现将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与西药乙胺碘肤酮联用治疗老年过早搏动的疗效。方法:老年人室上性和室性早搏138例,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乙胺碘肤酮组(A)、稳心颗粒组(B)组,乙胺碘肤酮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动态心电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总有效率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稳心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人过早搏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与乙胺碘肤酮联用可提高各自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梅  王亚文 《河北中医》2005,27(4):302-303
心律失常是内科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危及生命,引起猝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明显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增加死亡率。2003-04~2004-04,我科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30例,并与胺碘酮等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室性早搏是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中普遍发生,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甚至引起猝死。临床上应用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患者长期服用,存在耐受性差、药物毒副作用大等缺点,给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近年来,本科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患者,并与胺腆酮对照观察,其疗效与胺腆酮相当,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颈椎病所致心律失常临床特点,为社区医生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提供另一种思路。方法:采用多年收集的社区病例进行系统的颈椎病治疗,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研究对象中经颈椎病缓解症状治疗后52.17%的患者心电图趋于正常,短期内复发患者4例。结论:对来社区就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是否存在颈椎病的病因因素,积极缓解其颈椎病症状,有利于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清热化痰法治疗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早搏动是人群中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因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成为研究方向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78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胺碘酮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显效36例,有效39例,无3例,总有效率96.15%。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慎重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多见,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病死率高,因此正确认识及处理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不良反应,而且易致心律失常,因此,寻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长期应用可降低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稳心颗粒是国内首创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笔者现报道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由于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已经衰退,容易受到各种损害,尤其是心脏疾病的损害。因此,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非常高,据报道,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44.48%。心律失常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属于心律失常范畴,在给予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之前,应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基础心脏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和有无可纠正的诱因,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目前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有些能迅速终止心律失常的发作,有些显著减少心动过速的复发,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非药物疗法已逐步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使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受到质疑而需要重新评价。目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滞后,使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遇到较多挑战。2006—2008年,我院采用参松养心胶囊配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患者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纤颤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的发病原因包括高血压和人口老龄化。阵发性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房颤,目前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主要是预防房颤发作,控制发作时的心室率及预防相关的合并症如卒中、肺栓塞等,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阵发性房颤是我国巨大而严峻的疾病负担之一,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尤药物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这是根本的治疗,不少患者,只有消除患者病因才能治好其心律失常。如心肌炎、甲亢、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或致心律失常,必须针对病因治疗,才能使心律失常消失。如仅由吸烟过多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要戒烟就可能奏效,有些因心衰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可因心衰改善而消失。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相较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对症状明显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根治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且已逐步替代传统药物及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新手段。中医药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针对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慢型心律失常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和心脏传导阻滞等。西医主要为药物和起搏器治疗,但安置起搏器费用昂贵且会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在我国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西药又可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且药物治疗多年来无重大进展,至今尚无任何一个药物能长期服用、可加快心率而无重要毒副作用。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8例,临床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常出现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往往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目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的首选药物,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大而限制其广泛应用。本研究拟将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往往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常规应用的抗心绞痛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的同时又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难以耐受,临床医生亦颇感棘手。为选择更适合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笔者观察了律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报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较常见。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发病率的增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该病治疗颇为棘手,循证医学证实临床常用的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长期使用可增加病死率。因此,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研究的重点。2004年6月-2007年4月,笔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患者4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