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疫情分析,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对麻疹高发村开展麻疹疫苗效力调查。[结果]2008年9月1日~2009年7月1日间连云港市局部地区发生了麻疹暴发流行,病例数为1234例,主要集中在3个县:灌云县(40.94/10万)、灌南县(44.15/10万)、赣榆县(24.34/10万)。在0~5岁儿童发病为多,占1234例麻疹病例的71.39%,其中8~24月龄婴幼儿发病占0~5岁组病例的69.92%。实验室诊断病例占91.65%;麻疹疫苗效力:下口村0~60月龄儿童为56.52%、元邦村为75.95%,平均为64.29%;麻疹疫苗调查平均接种率为58.33%。[结论]部分适龄儿童的漏种或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是连云港市3个县2008年9月~2009年7月间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提高适龄儿童麻疹接种的及时性和接种率,确保2012年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麻疹爆发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解河南省麻疹疫苗 (MV)免疫效力 ,进而探讨麻疹爆发的原因 ,选择 2 0 0 2年 5起有代表性的麻疹爆发 ,进行 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共调查 10 1对。分别根据不同的免疫史来源 ,计算配比与非配比下的MV效力。结果显示 :病例组的MV接种率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配比后得出的MV效力高于不配比得出的结果。仅凭预防接种记录 ,不考虑家长回忆得出的MV效力为 71 9% ;将家长回忆作为免疫史判断依据得出的MV效力为 89 4 % ,不同免疫史判断标准得出的MV效力均偏低。因此 ,MV效力不够高和免疫接种率偏低是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同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同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大同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6年共报告病例2 6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4.01/10万,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县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20/10万左右。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5月份为高峰,4~6月为高发。≤14岁病例,占总病例的82.21%,暴发病例占8.58%。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16.25%,无免疫史的占26.39%,免疫史不详的占57.36%。血标本采集率23.83%,麻疹IgM抗体阳性率76.70%。结论 MV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确保高水平2剂次MV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定期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1999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浙江省 199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 10起麻疹暴发疫情 ,发病 475例 ,无死亡。农村和学校为主要发生地 ;最高罹患率171 6 0‰ ,同时存在城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麻疹暴发 ,但是发病强度偏低 ;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 1~ 6月和 10月 ;暴发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占 13 1% ,无MV接种史的占 2 8 2 % ,MV接种史不详的占 5 8 7% ;<14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 1%。对于学校和城区型暴发 ,应急免疫措施效果相对较好。建议在切实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 ,对持续有麻疹暴发和计划免疫工作薄弱地区采取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张家界市2005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方法对麻疹疫情和暴发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763例,年发病率为46.79/10万,较2004年上升10.69倍。本年度发生麻疹暴发9起,暴发病例379例,占病数的51.36%;3起发生在边远的农村小学,均经实验室证实,6起发生在城区或邻近的乡镇。4-6月份麻疹发病人数占总病人数的86.46%。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5岁;≤8月发病的61例,占总病例数的8.29%;≤1岁发病的164例,占22.28%,<7岁发病的546例,占74.18%。仅54.51%的病例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结论造成2005年麻疹发病大幅度上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疫情处理不及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发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利用1∶1匹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报告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21例,罹患率为32.8/10万。性别比2∶1,8月龄以下婴幼儿5例,20~40岁16例,职业均为农民,仅1例接种过1剂次麻疹疫苗,其他病例免疫史不详。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显示,麻疹病人密切接触史(OR=15.00,95%CI:1.69~133.56)、医院暴露史(OR=4.5,95%CI:1.01~20.11)均与麻疹发病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应做好麻疹病例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以避免麻疹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卫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5~1985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4 4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0.07/10万,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55%,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1986~2004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80例,其发病率波动在0.41/10万~7.26/10万;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暴发为主,暴发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4.44%;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病例总数的75.56%;≤7岁的麻疹病例由1990年以前的91.01%下降到1991年后的36.42%;对1986~2004年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29.45%未接种麻疹疫苗(MV),22.78%免疫史不详。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控制麻疹疫情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及时处理疫点,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沂市在校儿童麻疹暴发的原因和预防麻疹暴发的措施。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学龄儿童的麻疹疫苗的效力。在经实验室确诊的暴发病例中,选6~15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其同年出生、同班或邻居而又未患过麻疹的学生为对照,共调查156例麻疹患者,309名对照。以预防接种卡证麻疹疫苗记录统计。结果学龄儿童中1剂次麻疹疫苗效力估计为65%,95%的可信区间(CI)为38%~81%;2剂次麻疹疫苗效力估计为78%,95%CI为43%~92%;≥1剂次麻疹疫苗效力估计为69%,95%CI为45%~83%。男性、农村及≥10岁的学龄儿童麻疹疫苗效力较低。学龄儿童≥1剂次麻疹疫苗估计接种率<70%,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50%。结论学龄儿童中较低的麻疹疫苗效力和较低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是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和维持高水平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暴发的关键,应在学龄儿童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根据绵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2005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描述绵阳市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对免疫干预预防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共发生麻疹348例,发病率为6.73/10万,较2004年上升7.74倍;发生暴发疫情7起154例;72.41%的病例﹤15岁;86.21%的病例发生在3~6月份和9月份;72.13%的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监测指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结论]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是供方未及时对流动儿童提供第1针MV免疫服务的重要原因;不在学校接种MV,后期又无督促机制,严重影响MV第2针接种率。麻疹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与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有关,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学校,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和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感染麻疹的主要因素为医院暴露、与病例接触、未接种MV。传染源管理目前存在薄弱环节。按卫生部新免疫程序针对6岁以上儿童不开展MV接种,绵阳市可通过对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全程接种。针对≥15岁成人麻疹的控制,尚需现场证据证明其有效和可行性。减少暴露机会、控制传染源等措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原因,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MV)效力与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县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调查病例和对照各358人,病例中<7岁儿童占27.65%,7~14岁占66.48%,平均年龄8.62岁。病例组MV接种率36.87%,对照组MV接种率89.94%;接种MV后≥5年发病者占68.94%,7~9岁发病儿童距接种MV≥5年的占74.47%。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计算,接种MV与麻疹发病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0.028~0.079,MV效力95%可信区间为92.1%~97.2%。结论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MV接种率,缩短MV 2针接种间隔时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获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获嘉县2005年-2007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发病资料及2007年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50例,2005年-2007年各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53/10万、4.74/10万和27.93/10万。疫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3月-4月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暴发疫情病例占总病例的49.33%,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4.67%;另外,〈8月龄和〉20岁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14%和16.67%。8月龄-14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祥占63.64%。实施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6.38%、98.10%,应急免疫后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回升和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同时在3年-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9~2005年贵港市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运用Excel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5年累计报告病例1 997例,发病呈现高度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的特点,流行周期为每2年1次小暴发,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发病高峰在3~6月,发病年龄7岁以下儿童占59.69%,流行高峰年10~15岁儿童明显增加,病例中接种麻疹疫苗(MV)的占34.10%。结论提示今后一是实施2剂次、接种剂量为0.5ml的MV基础免疫,适时开展15岁以下儿童MV强化免疫活动,提高初免成功率和免疫力的持久性;二是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学龄儿童麻疹疫苗效力和接种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安徽省学龄儿童麻疹爆发原因和预防麻疹爆发,运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学龄儿童麻疹疫苗(MV)的效力.在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爆发中,选6~15岁的学生患者为对象,其同年出生、同班或邻居而又未患过麻疹的学生为对照.共调查了156例麻疹患者,309名对照.以预防接种卡/证MV记录统计,学龄儿童中1剂次MV效力估计为65%,95%的可信区间(CI)为38%~81%;2剂次MV效力估计为78%,95%CI为43%~92%;≥1剂次MV效力估计为69%,95%CI为45%~83%.学龄儿童性别、居住地和年龄对MV效力有影响,男性、农村及≥10岁学生MV效力较低.学龄儿童≥1剂次MV估计接种率<70%,2剂次MV接种率<50%.学龄儿童中较低的MV效力和/或较低的MV接种率是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和维持高水平2剂次MV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爆发的关键,在学龄儿童中应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麻疹疫苗(MeaslesVaccine,MV)强化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V SIA前、后中山市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9.6/10万和4.6/10万,SIA后较SIA前下降了90.7%;SIA前、后病例季节分布无变化,主要集中于4~9月;SIA前、后8月龄~14岁病例各占病例总数的59.8%和35.0%。SIA前、后散居儿童构成比由58.6%上升为65.0%;幼托儿童构成比由12.7%下降为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6.4%。结论 MV SIA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率,免疫空白人群是发病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每隔3年开展一轮MV SIA,使我市麻疹发病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控制麻疹。方法对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有两个明显不同阶段:1975~1986年发病呈高发状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波浪式态势,流行模式以暴发为主。1987~2005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其发病率波动在0.00~9.61/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县的发病水平;2~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31.33%未接种麻疹疫苗,21.37%免疫史不详。结论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在全县范围内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报告;对麻疹疫点应及时处理,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于 1 998年开始麻疹疫苗普种 ,1 999麻疹发病率出现大幅度降低 ,但 2 0 0 0年全市又发生多起麻疹暴发。为了解疫情原因 ,我们于 2 0 0 0年 7月 1 2日 ,对南阳市西部山区某村小学的麻疹暴发点进行了调查 ,并与邻村小学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为所有麻疹病例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既往免疫史、病例就诊情况及最终诊断等 ,以及暴发点所在乡麻疹疫苗普种资料 (如1 998年麻疹疫苗普种底册、冷藏情况、疫苗分发登记等 )。 (2 )方法 :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检验。病例的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元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与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元市1998-2007年麻疹累计发病3 174例,年均发病率10.38/10万,2007年最高,为25.20/10万;常年均有发病,高峰在春末夏初.麻疹发病以14岁以下为多,共2 809例,占总病例数的88.50%,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10年共发生43起暴发疫情,3~6月是暴发集中期,学龄前和小中学生为主要人群;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共2 317例,占总病例数的73.00%.结论 广元市目前正处于麻疹发病高峰,为有效遏制麻疹,控制暴发,须采取对适龄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监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麻疹抗体(1gM)检测,对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月~4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的77.62%;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2岁年龄组,占50.70%;麻疹疫苗(MV)预防接种史不详病例占15.73%,无免疫史的占74.13%,有免疫史的占10.14%;286例麻疹病例中,184例属于流动人口,102例属于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麻疹病例的预防接种史、发病年龄构成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麻疹发病与MV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有关,其中流动人口是MV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MV的初免和复种工作,改进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服务方式,在切实提高MV及时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的同时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50/10万(1.81/10万~13.32/10万).3~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5.24%.男女性别比为1.34:1.<15岁病例占81.73%,爆发病例占29.90%.8月龄~14岁病例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32%,有1剂免疫史的占29.75%,≥2剂免疫史的占6.38%,免疫史不详的占30.56%.结论 MV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局部地区麻疹疫情控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控制麻疹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掖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张掖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张掖市1995~2004年麻疹疫情资料和2000年发生的爆发及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近10年累计发生麻疹1 059例,年平均发病率8.54/10万。发生爆发1起,发病466例,发病率43.63/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6月为发病高峰,小学生发病居多。应急免疫前2~15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4.46%和1∶55.02,应急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升至99.10%,GMT达到1∶1 347。结论控制麻疹应提高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加强主动监测和疫情报告,开展抗体水平监测,调整MV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