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观察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和脑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 ,电刺激其瘫痪肢体的 4个穴位 ,以走横木试验 (BWT)评价大鼠的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结果 经电刺激治疗的大鼠 ,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 0 1) ;电刺激治疗组在坏死边缘区 (A区 )和远隔区 (B)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均较对照组高 ;GFAP阳性细胞浆平均光密度值变化情况与GFAP表达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电刺激可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而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修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对突触可塑性的调控规律.方法取健康初生、幼年和成年大鼠各10只,每只取脑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海马CA1区的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38免疫反应产物强度;HE染色法显示神经元胞体.结果初生大鼠海马CA1区中神经元大量存在,但S100、GFAP和P38表达均少,幼鼠的表达增加,但仍显著少于成鼠的表达(P<0.01).结论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与突触出现时间、突触数目增加及功能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并筛选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抑制短发夹样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针对GFAP基因全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三对9bp茎环结构、19bp干扰序列特异性shRNA模板,体外定向克隆构建特异性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体外大鼠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抑制模型,脂质体介导RNA干扰分子转染,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em blot技术观察RNA干扰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抑制效果.筛选最佳GFAP表达干扰抑制真核表达载体。结果序列测定证实GFAP—shRNA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三对shRNA模板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靶基因表达效率分别为81%、63%、56%。结论高效率的GFAP—shRNA真核表达载体在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抑制模型中能高效抑制GFAP基因表达,为后续多靶点RNA干扰技术在脊髓损伤胶质瘢痕抑制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介入给药一氧化氮(NO)供体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e,NG)及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AR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NG及ARG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NG组和ARG组。MCAO组、NG组和ARG组于缺血2 h再灌注同时分别局部介入给予生理盐水、NG和ARG,于再灌注3 h或24 h时,荧光法检测血清NO含量。并在3 h或24 h时处死大鼠,病理分析脑梗死体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GFAP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3 h血清NO升高(P <0.01),治疗组较MCAO组明显(P <0.01),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但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 <0.01),各组大鼠脑组织未出现肉眼可见梗死灶;缺血再灌注后24 h,血清NO治疗组较3 h降低,而MCAO组较3 h升高(P <0.05),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较3 h增加(P <0.01),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 <0.01),TTC染色显示脑梗死体积治疗组较MCAO组减小(P <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脑组织GFAP表达增强,通过局部介入给予NG、ARG增加NO合成,抑制GFAP高表达,减小脑梗死体积。提示NG、ARG抗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母子分离对成年雄性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海马区炎性细胞因子在 其中的作用,以探讨生命早期应激对神经发育影响的机制。方法 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母子分离组(MS 组)和空白对照组(NMS 组),MS 组幼鼠在出生后第3~22 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NMS 组不做处理。 10 周龄时,对两组成年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大鼠海马齿状 回(DG 区)正常及变性神经元,GFAP/Iba-1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Ki67/DCX 免 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增殖、分化情况,蛋白电泳法检测两组大鼠大脑海马区IL-1β、IL-6、TNF-α含 量。结果 相对于NMS 组,行为学测试提示MS 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MS 组大鼠有更长的 逃逸潜伏期,更少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P< 0.05);海马DG 区正常及变性神经元的数目 无明显变化(P > 0.05),但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数目增加(P < 0.01),且神经元增殖减少、分化 减缓(P< 0.01);海马区IL-1β、TNF-α表达增高(P< 0.01),IL-6 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 生 命早期重复母子分离能够引起大鼠海马区神经炎性反应,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数目,增高 海马区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导致成年后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慢性缺血痴呆鼠学习减退与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关系,基于老年大鼠慢性脑缺血痴呆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迷宫实验,定量分析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变化与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慢性缺血痴呆鼠海马CAl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变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Y型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痴呆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提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慢性缺血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与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痴呆组与假手术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技术定量检测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分析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未见明显胞浆浓染、核固缩等神经元变性受损征象。而痴呆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细胞排列疏松、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异常,许多细胞出现体积缩小、核浓染、核固缩;痴呆鼠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变长现象明显,而假手术组海马CA1区仅见少量GFAP阳性细胞,突起较少、短,染色较淡。计数和测量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总面积、平均光密度,痴呆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意义(P<0.05);水迷宫测试显示痴呆组大鼠隐藏平台获得时间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空间探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意义(P<0.05);显示痴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将痴呆大鼠学习成绩与海马CA1区GFAP表达数目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两者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学习记忆过程。结论提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表达可能影响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内血管的变化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通过单宁酸-氯化铁灌注,结合形态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大鼠脊髓以及挤压损伤后0h、24h、72h.1周、2周、4周时的血管形态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结果正常脊髓血管形态清晰,可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突起附着于血管壁上;脊髓损伤后0h损伤区血管连续性中断,未见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72h时损伤区出现血管;1周时损伤区内血管数目较多,可见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2周时损伤区空洞形成,周围可见少量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附着于血管;4周时损伤区内围绕空洞的血管交错排列,与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突起形成广泛关联。结论脊髓损伤后72h内推测是治疗脊髓损伤后损伤区组织缺血的有效时间窗,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血管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采用马桑内酯(coriarialactone,CL)肌注造成大鼠化学点燃效应癫动物模型并经光镜、电镜、突触素(synaptophysin)免疫组化方法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观察,发现,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有明显变性坏死。提示马桑内酯对星形胶质细胞有损伤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变性坏死可能在诱导癫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全脑标本,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凋亡相关蛋白(Bcl-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人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按照组织损伤程度由内到外分为4个区(0-3区),其中2区为半暗带区,40%以上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基本正常,随缺血时间延长,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形态正常神经元的数量减少;3区神经元形态及数量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GFAP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2区随缺血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多,3区早期即有星形胶质细胞的簇样增生。Bcl-2在0区无表达,1区表达较少,2区于缺血后8h开始出现,23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结论人脑梗死后在半暗带区23h前GFAP和Bcl-2表达呈正相关;23h后呈负相关。2区是临床需要积极抢救的区域,并可应用干预因素上调Bcl-2表达,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阻滞弥漫性脑损伤急性期ERKI/2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外伤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打击损伤前30min自尾静脉注射U0126。Westemblot法检测损伤脑皮层pERKl/2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ERKl/2和GFAP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ERKl/2表达在损伤后迅速、显著升高,5min为表达高峰,其后下降,但直到损伤后72h都有高水平表达,至7d下降至基础水平。损伤后各个时间点,U0126组pERKl/2水平较DBI组明显降低(P〈0.05)。U0126组与DBI组比较,12~72h各时间点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弥漫性脑损伤诱导了强烈的ERKl/2信号通路激活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U0126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GFAP的表达,抑制急性期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2.
陈彬  刘宽  王伟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5):267-270,314
目的比较研究成年大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年大鼠生理状态下大脑皮层或海马CA1、CA3、DG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p15Ink4b、p21cipl的表达。结果成年大鼠海马区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有p15Ink4b和p21cipl的表达,细胞核和细胞浆均有表达,且以胞核为主;星形胶质细胞也有上述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便细胞数目较少,并且表达这些指标的星形胶质细胞多聚集在海马区。结论成年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均表达p15Ink4b和p21cipl,而其在神经元的表达较星形胶质细胞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6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瞬时感受电位香草酸家族4(TRPV4)通道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6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2h/d,作用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海马中TRPV4蛋白、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16Hz,130dB次声作用7d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大鼠海马中显著表达TRPV4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P〈0.05),三者分布一致,关系密切;90dB组大鼠的上述三种蛋白表达均较130dB组弱(P〈0.05)。结论16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可以引起大鼠海马TRPV4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且能够激活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化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活化组、抑制组,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并用EGFR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干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化学、RT-PCR分别观察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EGFR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不仅GFAP表达增高,EGFR表达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EGFR抑制剂Genistein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抑制,GFAP表达下降,与活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形胶质细胞活化后,EGFR表达明显上调;抑制EGFR表达,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纳洛酮协同麻黄碱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剂量纳洛酮协同麻黄碱对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对缺血周围区皮质GAP-43、SYP的检测,进一步探讨麻黄碱加速运动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Koizumi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分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麻黄碱组、纳洛酮+麻黄碱组、纳洛酮组.术后分1、2、3、4周4个时间点,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免疫组化光密度定量法观察缺血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素(SYP)表达强度.结果 横木行走试验显示麻黄碱组速度明显快于自然恢复组(P<0.05),而麻黄碱+纳洛酮组明显快于麻黄碱组(P<0.05);前3个时间点免疫组化光密度定量测定显示麻黄碱组GAP-43、SY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而麻黄碱+纳洛酮组明显高于麻黄碱组(P<0.05).结论 麻黄碱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使GAP-43、SYP等蛋白表达增强.而小剂量纳洛酮协同麻黄碱进一步加速大鼠脑缺血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使GAP-43、SYP表达显著增强,进一步证实提高脑内神经重塑的分子表达是麻黄碱促进神经康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MCAO术后24 h,32只大鼠侧脑室注入10μl EGF(100μg/L),连续2d,共2μg(EGF组);32只大鼠只注入不含EGF的等量溶液(对照组)。MCAO术后1、2、3和4w,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后,免疫印迹检测双侧大脑半球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同期对照组相比,EGF组大鼠在MCAO术后1、2w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更好,脑梗死灶同侧半球GAP43、SYN和GFAP有更早期和更高表达(P<0.05)。结论 GAP43、SYN和GFAP等蛋白的早期高峰表达可能与EGF引起的早期神经可塑性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7.
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年脑组织细胞中占90%的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是简单的大脑填料,支撑和营养神经元以及清除突触间隙中过多的离子和神经递质。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关系远非如此简单,这些新揭示的功能包括调节突触数目、结构和功能变化,调节神经传导和神经分泌等。在脑发育成熟、学习记忆等生理过程和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突触数目、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某些变化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突触可塑性。现就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TNF-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反应及特点,探讨炎症反应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采用Morris智能水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TNF-α在前脑皮层的表达,高倍镜下观察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GFAP在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前脑皮层表达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见细胞肿胀,突起变粗,分支减少。TNF-α在模型组大鼠的前脑皮层内有较为明显的表达,表达主要集中于皮层外侧,而在对照组几乎不表达。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中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形态改变,可能影响了血脑屏障的功能;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可能是继发性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和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与丁咯地尔灌胃,免疫组化法多克隆抗血清GFAP标记海马CA1区星形细胞,用Y-型迷宫测定大鼠的认知功能变化。实验研究为持久性2VO2个月。结果慢性脑缺血2个月后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肥大,认知能力明显下降,丁咯地尔治疗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明显减少,认知功能明显提高。结论丁咯地尔能抑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新生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8只,分成损伤组、PPAR-γ激动剂及拮抗剂治疗组。损伤后观察BBB评分、GFAP及新生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激动剂治疗组BBB(BBB运动功能评分)及GFAP表达较损伤组GFAP的表达在1~2 w时间点内表达增加(P0.05),拮抗剂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脊髓损伤组GFAP的表达在1~4 w时间点内表达减少(P0.05)。激动剂组新生星形胶质细胞在1~2 w明显增加(P0.05),而拮抗剂治疗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PPAR-γ激活后促进GFAP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